殘疾人身殘志堅的故事

字號:

篇一:鄭智化
    而之所以又說鄭智化是一個憤世嫉俗的悲劇,主要是緣于鄭智化的出身及人生經(jīng)歷:
    鄭智化出身一般,自小殘疾,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在無數(shù)人生苦難中,偏激孤獨倔強的性格慢慢形成,所以那些底層的艱辛、人情的冷漠、世態(tài)的炎涼,鄭智化沒有選擇地親身體驗和徹底吸納。這些也就毫無保留的反映在鄭智化的歌詞上。
    鄭智化的歌大多寫實,寫各種各樣他熟悉的人,但大多是他自己,鄭智化從不隱藏什么,可能是高傲的不屑隱藏。如追求理想的水手(《水手》),浪子的(《夜未眠》),一個賭徒的(《三十三塊》)或者妓-女的(《墮落天使》);也有小職員(《蝸牛的家》)和中產(chǎn)階級的(《中產(chǎn)階級》),還有已經(jīng)不再新新人類的(《年輕時代》),以及自我封閉半思想家孤獨狀態(tài)的(《沉默的羔羊》)…… ……
    每個人都是那么真實的掙扎,每個男人或許都有他自己的影子,每個女人可能都是他生命中曾經(jīng)的珍愛。他的創(chuàng)作過程就是臺灣這個社會簡短變遷的縮影,他所有文字的背后都有著淡淡的悲哀。而悲劇集中的反映是其倡議臺灣回歸的作品《大國民》(據(jù)說為此歌鄭智化曾受牢獄之苦),所幸的是,鄭智化用自己的悲劇喚醒了整個社會的反思及全人類的良知!
    篇二:李智華——“足藝”大學生
    李智華,女,漢族,1984年生,肢體殘疾,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扎魯特旗人,西安歐亞學院藝術(shù)設計系本科在讀。一場大火失去了雙臂,她沒上過高中,通過頑強學習,考上了大專又專升本,現(xiàn)備考2008年書法系的碩士研究生。2005年4月初,國家教育部、中國殘聯(lián)、團中央、全國婦聯(lián)聯(lián)合發(fā)出通知,號召全國青少年向身殘志堅的李智華學習。
    1984年2月14日,李智華出生在內(nèi)蒙古扎魯特旗伊和背鄉(xiāng)趙家堡村的一戶農(nóng)家。爸爸是一個老實憨厚的農(nóng)民,患有精神病的媽媽硬是由人按著才生下了她,她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1984年5月23日,父親李國林外出尋找瘋癲的妻子,出生沒幾個月的李智華一覺醒來將煤油燈碰倒,瞬間炕席、被子相繼燃燒起來……無情的大火改變了她的一生。經(jīng)過搶救,李智華保住了生命,卻永遠失去了雙手。
    家庭貧寒的李智華,又偏偏失去了雙手。對于她個人而言,是順從命運的安排還是與命運抗爭,她選擇了后者,她相信自己能夠通過奮斗做到和常人一樣。哥哥姐姐上學去,李智華總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校園里的歡聲笑語,讓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她漸漸地學會了用腳趾夾著鉛筆寫字,剛開始時鉛筆頭怎么也夾不緊,她就用繩子把鉛筆和腳趾捆在一起,繩子松了,就使勁勒。為了能寫好一個簡單的“0”,她竟整整練了1天,腳被磨得又紅又腫。
    內(nèi)蒙古的冬天特別冷,由于不能穿襪子,智華的雙腳長滿了凍瘡,但她卻從不哼一聲。1990年9月,趙家堡村小學開始招收一年級新生,李智華卻因為殘疾進不了教室,她便拿幾塊磚頭墊在腳下,悄悄地站在窗外聽課;沒有課本,她牢牢記住黑板上的每一個字。有老師提了一個問題,班里的孩子們沒有一個能回答上來,這時,卻從窗外傳來李智華清脆而準確的回答聲。在老師的幫助下,李智華終于走進了課堂。
    1998年夏天,小智華如愿以償考取了旗重點中學——魯北一中,也就是在這時,媽媽的病情卻加重了,于是小智華產(chǎn)生了一個想法:犧牲學業(yè),照顧媽媽。魯北一中的領(lǐng)導知道她的情況后,決定收她為函授生,每周派老師為小華授課。從此,她一邊做家務照顧媽媽,一邊堅持學習。2003年6月7日,她走進了普通高考的考場。8月15日,接到了西安歐亞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她終于用一雙小腳叩開了高等學府的大門。
    許許多多的單位和個人都在關(guān)愛著她的學習生活。對于社會給予自己的資助,李智華也努力在力所能及范圍內(nèi)回報社會。2000年9月,她和姐姐在包頭市學習,姐妹倆每天的生活費只有3元錢。當?shù)弥瑢W申懷寶面臨失學時,她們每月向申家寄20元錢;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fā),哥哥給李智華郵寄來300元賣牛糞的錢,可李智華卻把這筆錢給同學們購買成防護用品;2004年,她被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評為“十佳學習之星”,同年,她又在陜西省大學生書法大賽中一舉奪冠;2005年4月初,國家教育部、中國殘聯(lián)、團中央、全國婦聯(lián)聯(lián)合發(fā)出通知,號召全國的青少年向身殘志堅的李智華學習。
    2006年7月,大專畢業(yè)的李智華被一家單位聘用,單位發(fā)給她1000元的月工資。在得知13歲少女馬依曼患白血病時,李智華將自己首月工資,全部打入醫(yī)院賬戶,作為馬依曼的治療費用。多年來,李智華還一直給農(nóng)民工子女做書畫輔導。《隱形的翅膀》這部電影真實地反映了李智華奮斗的經(jīng)歷,李智華沒有雙手,如同沒了翅膀,但她勇敢地面對人生,靠駕馭一雙腳,照樣在生活中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