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記承天寺夜游》

字號:

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課文下面注釋:
    1、選自《東坡志林》,此文寫于作者貶官黃州期間。
    2、念無與為樂者:想到?jīng)]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念,考慮,想到。
    3、相與:共同、一起。
    4、中庭:院里。
    5、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6、但少閑人:只是缺少清閑的人。但,只是。閑人,清閑的人。
    文后練習(xí):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附加練習(xí)
    1.本文選自《_______________》,我國民間有“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說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____________,其弟____________、其父_____________
    2.閱讀理解。
    ①作者在本文中描寫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因景抒懷,表達復(fù)雜微妙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文中加橫線的句子,說說其中蘊涵著作者哪些復(fù)雜微妙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句中的“閑人”兩字,你能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蹦銓@句話有怎樣的理解?
    6.此文為作者遭貶之后所作,作者此時心情應(yīng)抑郁才對,可作者卻“欣然起行”,不但措繪了月景,還自詡“閑人”。對于作者這種做法,你怎樣看待?結(jié)合實際談?wù)劇?BR>    7.在我國文學(xué),有很多詩人對月有獨特的感受,借月抒發(fā)自己的感情,請舉出兩個這樣的例子,注明出處和作者。
    8.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有“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感慨,請在文中找出與此意義相近的一句。(念無與為樂者。)
    答案
    1.東坡志林蘇軾蘇轍蘇洵
    2.①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②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3.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
    (一方面,作者慨嘆知音難覓。另一方面,作者當(dāng)時雖貶,心情抑郁,但仍不失進取心,借以美景來排遣抑郁之情。)
    4.從“閑人”二字可看出作者用惋惜無人賞月來暗諷那些汲汲于富貴功名的世俗中人,同時也把自己政治失意后的孤高情懷寄托其中,表現(xiàn)一種隨緣自適,瀟灑自如的人生態(tài)度。
    5.明月是經(jīng)常有的,美景也是經(jīng)常在的,但人們的心情不同,欣賞景物的感受也不同,作者與張懷民當(dāng)時都被貶官,有職無事,是個閑人,作者雖被貶,卻能從隨處可見的景物中,得到美的享受,并描繪如此充滿詩情畫意好文,表現(xiàn)出作者豁達寬廣的胸襟。
    6.作者此時心情雖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賞月”和自詡閑人,都是苦中作樂,用娛情于景來排遣抑郁。這種做法是值得稱贊的,因為人不論遇到什么困難,多么抑郁,都應(yīng)學(xué)會苦中作樂,找到生活的希望和樂趣,盡可能給自己一個快樂的心情。因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無補的。
    7.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靜夜思》)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