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覺學習、積極上進,也就是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
讓一個孩子離開父母、老師的管教依然會自主學習的是什么能力呢?
但是,讓大家頭疼的是孩子沒有自主學習的精神,也沒有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影響了孩子的成績和出色的表現(xiàn)對嗎?
咱先來看一個案例:
小學時,女兒的成績非常好。我對女兒特別用心,因為我想讓他優(yōu)秀,就給他報了各種補習班,并且每天陪送她。晚上回家后,我不但會一直在身邊輔導孩子寫作業(yè),還會督促孩子把第二天的用品全部收拾妥當,所以,孩子成績非常好,作業(yè)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
上了初中后,孩子開始住校,結(jié)果一年下來,成績嘩嘩地下降。于是我們把孩子接回家住,目的是能看著她多些學習時間,想利用在家住的這段時間把孩子的學習管好。
但事與愿違,孩子的成績雖然稍微有了起色,但再沒有回到從前的樣子。跟老師溝通過,老師說孩子沒有目標,找不到學習的樂趣,好像在為老師和家長學習。學習上主動性差,每天只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不會去主動預(yù)習或復(fù)習。
這次,看到成績我沒有罵他,但我的態(tài)度也不是非常好,跟孩子說:“為什么又考成這樣?你就不能用用功?”孩子看可我一眼,就說下次努力??墒墙酉聛淼膬纱卧驴汲煽円廊灰粯印N曳浅I鷼庹f了些不該說的話,現(xiàn)在孩子啥也不跟我說了。
我現(xiàn)在很焦慮、很著急:“孩子為什么沒有學習的動力?講了這么多的道理為什么就沒有效果呢?”
大家看完這個案例有沒有同感?你的孩子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一、自主學習的作用。
主動性,是個體按照自己規(guī)定或設(shè)置的目標行動,而不依賴外力推動的行為品質(zhì)。由個人的需要、動機、理想、抱負和價值觀等推動。
換句話來問,你為什么要讓自己的孩子能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容易發(fā)揮出自己的內(nèi)力,使學習能達到高效收獲對嗎?如果一個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強,自律性高,就可以讓一個孩子在離開成人的管教和幫助下,也能對自己的時間、學習、生活應(yīng)付自如對嗎?
換句話說,就是讓孩子能主動地、自發(fā)地、心甘情愿地、發(fā)自內(nèi)心地把學習當成非常重要的事去做,真正地自己想學、想學好。
如果孩子真正達到這樣的狀態(tài),咱們還會不會發(fā)愁孩子的成績?還會不會因此而焦慮和生氣?
二、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如何喪失的。
1、父母管的太多,讓孩子成了一個“拄拐棍”行走的人。
大家有沒有看到,孩子現(xiàn)在的情況也是因為媽媽所致,為什么這么說?就像案例中媽媽自己描述的:孩子在小學的時候?qū)W習很好,好的背后是什么呢?媽媽一直在幫助孩子、督促孩子、檢查著孩子,也就是說,是一個很負責的媽媽形象。從孩子的作業(yè),到孩子的成績,再到孩子的時間等等,媽媽都事無巨細地照顧的非常周全。
到了初中,孩子開始住校,離開了媽媽的陪伴和管束,孩子就像一直拄著拐棍走路,一下把拐棍撤掉了,孩子忽然感覺失去了平衡,她不知道如何使力才能立的穩(wěn)、走的直,盡管如他所說,他也想努力,但管不住自己。原因在哪兒?
孩子太依賴媽媽這根“負責任”的拐棍了。
忽然離開,孩子當然沒有能力走下去,孩子也沒有信心自己走下去。這時候,媽媽看到了孩子的吃力和退步,于是,趕緊把孩子接回家,重新成為了孩子的拐棍,孩子的成績便又有了起色。但已經(jīng)不像在小學時那么優(yōu)秀,為什么?因為孩子已經(jīng)在撤掉拐棍后不適應(yīng)的時間太久了,功課已經(jīng)落下很多。而媽媽又沒有去告訴孩子如何在沒有拐棍的情況去走好自己的路。孩子也不知道路應(yīng)該是自己走的,所以孩子根本就沒有多少要努力自己走好的決心和信心。
這樣的狀態(tài)是誰造成的?
還是媽媽。孩子現(xiàn)在也想進步,也想聽話,但有很多時間管不住自己,不知道如何做才能真正有進步。再加上孩子有一段時間放松了自己,再想趕上去,會很費力,所以,有些時候努力后看不到結(jié)果,或者達不到媽媽的期望和要求,所以就會泄氣了。于是,便出現(xiàn)了成績反反復(fù)復(fù)的現(xiàn)象。努力一下或者媽媽管的緊些,成績就上去一點,只要媽媽一撒手,或者自己一放棄,就馬上下降。孩子在學習方面的責任感差些,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2、父母在學習上太用心,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責任意識。
案例中,大家也可以看到,這個媽媽真的是非常用心地在管孩子,盡大的努力在陪伴孩子的學習,可是到后來為什么不管用了呢?
當父母管的太多的時候,孩子會失去一種自我管理學習時間、學習任務(wù)的機會,媽媽什么事都給計劃好了,孩子也就不用操心了,媽媽說這一個小時應(yīng)該學英語,那孩子就學英語,媽媽說該學數(shù)學了,那孩子就學數(shù)學好了,媽媽說5點要練琴,孩子就跟著媽媽去練琴,媽媽說睡覺前把全部作業(yè)、課本、文具等全部放進書包,孩子就依令而行。
大家看看,孩子成了什么?
還用計劃自己的時間嗎?其實孩子自己根本沒時間。
孩子還用想自己應(yīng)該學習哪一科嗎?不用,媽媽已經(jīng)安排好了。
孩子成了木偶。木偶會有自己的思想嗎?木偶會有主動性嗎?木偶還要想怎樣做更好嗎?
所以啊,父母管的太多,就讓孩子失去了自己,也失去了很多鍛煉的機會,更失去了主動性。
比如說,我有一個同事的孩子從小依賴性特別強,媽媽不在身邊陪著就不寫作業(yè),媽媽在身邊看著,就能很快地完成。這是為什么?
原因是,媽媽很要強,總是害怕孩子不會、寫不好,從上幼兒園起就養(yǎng)成了坐在孩子身邊陪寫作業(yè)的習慣,并且會隨時地指導孩子。時間久了,孩子覺得學習、寫作業(yè)不是他一個人的事,并且,如果他寫不好,好像媽媽會更著急、生氣。
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你覺得這件事,你必須自己負責完成,或者這件事,是幾個人共同的工作,哪種情況下你的主動性會強一些?
只要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知道為什么包辦代替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主動性了。
大家看到事實上,學習成了誰的事?是父母的事,父母的事,憑什么讓孩子負責呢?
3、不當?shù)墓芙谭绞阶尯⒆邮プ孕?,?nèi)力減弱。
當孩子成績不好時,媽媽態(tài)度生硬地對待孩子,批評孩子、數(shù)落孩子、甚至對孩子有點惡語相向,大家想一想,這樣做大的弊端是什么?
就會失去自信,孩子很多時候會覺得連父母都看不起我、看不上我,覺得我不行,我可能真的是一個很差勁的孩子。
再加上,成績的不斷下滑,是不是對孩子的自信也是一種不小的打擊?
另外,一個成績不斷下滑的孩子,或者成績不好的孩子,在老師那兒是不是也得不到多少好臉色?
這些都會讓孩子越來越?jīng)]有力量,一個無力的孩子別說去戰(zhàn)勝困難了,可能連我們認為的基本的事情也沒有自信做好是不是?
既然什么都做不好,既然不能讓父母老師滿意,既然怎么努力成績都不行,孩子還會努力嗎?
任何人都不會愿意去做看不到希望的掙扎和努力對不對?
三、如何調(diào)動孩子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的積極性。
1、接納孩子、鼓勵孩子,給孩子自信,讓孩子增長內(nèi)心力量。
這真的需要父母的智慧了。
比如說,當我們?nèi)オ毩⒆鲆患?,而我們沒有把這件事做好時,你一般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和感受?你一般會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面對這件事?下次,你還會愿意去做同樣的事情或類似的事情嗎?
我們一般都不愿意去做自己做的不成功或不善長的事,這樣的心理應(yīng)該說非常正常。
假如你的領(lǐng)導這時雪上加霜地對你一頓猛批,你還會想努力去做事嗎?即使去做,是不是多了應(yīng)付,而少了主動性?
所以,我們應(yīng)該怎樣對待孩子成績的下滑,明白了嗎?
2、家長學會放手,讓孩子負責自己的事情。
媽媽總是在孩子的左右來來回回,讓孩子不明白他應(yīng)該走自己的路了。所以,現(xiàn)在媽媽應(yīng)該做的,就是告訴孩子應(yīng)該走自己的路,因為路是他自己的,學習也是他自己的事。什么時候孩子認同了媽媽的這個觀點,接受了這個“沒有媽媽和約束也可以自己走好”的觀念時,孩子的內(nèi)力才會發(fā)揮作用,也就是才會有自主學習的動力。
內(nèi)力和外力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給孩子前行的力量也是相差非常懸殊的。孩子的學習就好比在拉車,本來拉車是孩子自己的事,可是媽媽總是怕孩子走的慢,所以一直幫孩子拉著車,孩子覺得不費力就可以走的很好很快,有這樣好的事,他當然就欣然接受了。而當媽媽一旦不再給孩子使力,孩子覺得拉車真是非常費勁的事,他拉一小段就覺得太累了,所以他就會越走越慢,甚至因為落后而耍賴停下來。這時候,成績也就可想而知了。
合理的方式是什么呢?是孩子自己拉著車前行,讓孩子知道拉車就是他自己的事,而家長也不能完全地不管,而是把手搭在車后,讓孩子感覺到媽媽一直是陪伴著自己的,這是給孩子心理上的支持。當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遇到了一個溝坎,發(fā)現(xiàn)孩子拉的很吃力,孩子回頭要媽媽幫助的時候,媽媽就趕快使出自己的力量,幫孩子順利跨過這個坎。這時候,孩子不但會非常感激媽媽,會感覺到媽媽的愛和力量,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用更大的力就能越過這個溝坎。并且也會收獲跨越溝坎后的自豪感,從而找到一份自信。這樣幫孩子的方式,才是正確的方式。
一般來說,外力是通過內(nèi)力來起到輔助作用的。如果孩子自己沒有興趣、沒有主動性、沒有對學習負責任的態(tài)度,只靠父母和老師去督促,一定效果不好。
孩子不再愿意讓爸爸輔導,這是為什么?
對于孩子不再讓爸爸輔導這件事,一樣是孩子一種宣示獨立的方式。他覺得自己不再需要父母手把手地教他,如果還像以前那樣教,他覺得自己還是沒長大的孩子,而他現(xiàn)在進入了青春期,所以,想要獨立,想要證明自己能行。所以,放手也是一種信任。
在這兒,大家可能有個疑問,我放手了,他不學了,或者學習退步了。
讓一個孩子離開父母、老師的管教依然會自主學習的是什么能力呢?
但是,讓大家頭疼的是孩子沒有自主學習的精神,也沒有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影響了孩子的成績和出色的表現(xiàn)對嗎?
咱先來看一個案例:
小學時,女兒的成績非常好。我對女兒特別用心,因為我想讓他優(yōu)秀,就給他報了各種補習班,并且每天陪送她。晚上回家后,我不但會一直在身邊輔導孩子寫作業(yè),還會督促孩子把第二天的用品全部收拾妥當,所以,孩子成績非常好,作業(yè)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
上了初中后,孩子開始住校,結(jié)果一年下來,成績嘩嘩地下降。于是我們把孩子接回家住,目的是能看著她多些學習時間,想利用在家住的這段時間把孩子的學習管好。
但事與愿違,孩子的成績雖然稍微有了起色,但再沒有回到從前的樣子。跟老師溝通過,老師說孩子沒有目標,找不到學習的樂趣,好像在為老師和家長學習。學習上主動性差,每天只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不會去主動預(yù)習或復(fù)習。
這次,看到成績我沒有罵他,但我的態(tài)度也不是非常好,跟孩子說:“為什么又考成這樣?你就不能用用功?”孩子看可我一眼,就說下次努力??墒墙酉聛淼膬纱卧驴汲煽円廊灰粯印N曳浅I鷼庹f了些不該說的話,現(xiàn)在孩子啥也不跟我說了。
我現(xiàn)在很焦慮、很著急:“孩子為什么沒有學習的動力?講了這么多的道理為什么就沒有效果呢?”
大家看完這個案例有沒有同感?你的孩子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一、自主學習的作用。
主動性,是個體按照自己規(guī)定或設(shè)置的目標行動,而不依賴外力推動的行為品質(zhì)。由個人的需要、動機、理想、抱負和價值觀等推動。
換句話來問,你為什么要讓自己的孩子能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容易發(fā)揮出自己的內(nèi)力,使學習能達到高效收獲對嗎?如果一個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強,自律性高,就可以讓一個孩子在離開成人的管教和幫助下,也能對自己的時間、學習、生活應(yīng)付自如對嗎?
換句話說,就是讓孩子能主動地、自發(fā)地、心甘情愿地、發(fā)自內(nèi)心地把學習當成非常重要的事去做,真正地自己想學、想學好。
如果孩子真正達到這樣的狀態(tài),咱們還會不會發(fā)愁孩子的成績?還會不會因此而焦慮和生氣?
二、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如何喪失的。
1、父母管的太多,讓孩子成了一個“拄拐棍”行走的人。
大家有沒有看到,孩子現(xiàn)在的情況也是因為媽媽所致,為什么這么說?就像案例中媽媽自己描述的:孩子在小學的時候?qū)W習很好,好的背后是什么呢?媽媽一直在幫助孩子、督促孩子、檢查著孩子,也就是說,是一個很負責的媽媽形象。從孩子的作業(yè),到孩子的成績,再到孩子的時間等等,媽媽都事無巨細地照顧的非常周全。
到了初中,孩子開始住校,離開了媽媽的陪伴和管束,孩子就像一直拄著拐棍走路,一下把拐棍撤掉了,孩子忽然感覺失去了平衡,她不知道如何使力才能立的穩(wěn)、走的直,盡管如他所說,他也想努力,但管不住自己。原因在哪兒?
孩子太依賴媽媽這根“負責任”的拐棍了。
忽然離開,孩子當然沒有能力走下去,孩子也沒有信心自己走下去。這時候,媽媽看到了孩子的吃力和退步,于是,趕緊把孩子接回家,重新成為了孩子的拐棍,孩子的成績便又有了起色。但已經(jīng)不像在小學時那么優(yōu)秀,為什么?因為孩子已經(jīng)在撤掉拐棍后不適應(yīng)的時間太久了,功課已經(jīng)落下很多。而媽媽又沒有去告訴孩子如何在沒有拐棍的情況去走好自己的路。孩子也不知道路應(yīng)該是自己走的,所以孩子根本就沒有多少要努力自己走好的決心和信心。
這樣的狀態(tài)是誰造成的?
還是媽媽。孩子現(xiàn)在也想進步,也想聽話,但有很多時間管不住自己,不知道如何做才能真正有進步。再加上孩子有一段時間放松了自己,再想趕上去,會很費力,所以,有些時候努力后看不到結(jié)果,或者達不到媽媽的期望和要求,所以就會泄氣了。于是,便出現(xiàn)了成績反反復(fù)復(fù)的現(xiàn)象。努力一下或者媽媽管的緊些,成績就上去一點,只要媽媽一撒手,或者自己一放棄,就馬上下降。孩子在學習方面的責任感差些,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2、父母在學習上太用心,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責任意識。
案例中,大家也可以看到,這個媽媽真的是非常用心地在管孩子,盡大的努力在陪伴孩子的學習,可是到后來為什么不管用了呢?
當父母管的太多的時候,孩子會失去一種自我管理學習時間、學習任務(wù)的機會,媽媽什么事都給計劃好了,孩子也就不用操心了,媽媽說這一個小時應(yīng)該學英語,那孩子就學英語,媽媽說該學數(shù)學了,那孩子就學數(shù)學好了,媽媽說5點要練琴,孩子就跟著媽媽去練琴,媽媽說睡覺前把全部作業(yè)、課本、文具等全部放進書包,孩子就依令而行。
大家看看,孩子成了什么?
還用計劃自己的時間嗎?其實孩子自己根本沒時間。
孩子還用想自己應(yīng)該學習哪一科嗎?不用,媽媽已經(jīng)安排好了。
孩子成了木偶。木偶會有自己的思想嗎?木偶會有主動性嗎?木偶還要想怎樣做更好嗎?
所以啊,父母管的太多,就讓孩子失去了自己,也失去了很多鍛煉的機會,更失去了主動性。
比如說,我有一個同事的孩子從小依賴性特別強,媽媽不在身邊陪著就不寫作業(yè),媽媽在身邊看著,就能很快地完成。這是為什么?
原因是,媽媽很要強,總是害怕孩子不會、寫不好,從上幼兒園起就養(yǎng)成了坐在孩子身邊陪寫作業(yè)的習慣,并且會隨時地指導孩子。時間久了,孩子覺得學習、寫作業(yè)不是他一個人的事,并且,如果他寫不好,好像媽媽會更著急、生氣。
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你覺得這件事,你必須自己負責完成,或者這件事,是幾個人共同的工作,哪種情況下你的主動性會強一些?
只要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知道為什么包辦代替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主動性了。
大家看到事實上,學習成了誰的事?是父母的事,父母的事,憑什么讓孩子負責呢?
3、不當?shù)墓芙谭绞阶尯⒆邮プ孕?,?nèi)力減弱。
當孩子成績不好時,媽媽態(tài)度生硬地對待孩子,批評孩子、數(shù)落孩子、甚至對孩子有點惡語相向,大家想一想,這樣做大的弊端是什么?
就會失去自信,孩子很多時候會覺得連父母都看不起我、看不上我,覺得我不行,我可能真的是一個很差勁的孩子。
再加上,成績的不斷下滑,是不是對孩子的自信也是一種不小的打擊?
另外,一個成績不斷下滑的孩子,或者成績不好的孩子,在老師那兒是不是也得不到多少好臉色?
這些都會讓孩子越來越?jīng)]有力量,一個無力的孩子別說去戰(zhàn)勝困難了,可能連我們認為的基本的事情也沒有自信做好是不是?
既然什么都做不好,既然不能讓父母老師滿意,既然怎么努力成績都不行,孩子還會努力嗎?
任何人都不會愿意去做看不到希望的掙扎和努力對不對?
三、如何調(diào)動孩子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的積極性。
1、接納孩子、鼓勵孩子,給孩子自信,讓孩子增長內(nèi)心力量。
這真的需要父母的智慧了。
比如說,當我們?nèi)オ毩⒆鲆患?,而我們沒有把這件事做好時,你一般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和感受?你一般會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面對這件事?下次,你還會愿意去做同樣的事情或類似的事情嗎?
我們一般都不愿意去做自己做的不成功或不善長的事,這樣的心理應(yīng)該說非常正常。
假如你的領(lǐng)導這時雪上加霜地對你一頓猛批,你還會想努力去做事嗎?即使去做,是不是多了應(yīng)付,而少了主動性?
所以,我們應(yīng)該怎樣對待孩子成績的下滑,明白了嗎?
2、家長學會放手,讓孩子負責自己的事情。
媽媽總是在孩子的左右來來回回,讓孩子不明白他應(yīng)該走自己的路了。所以,現(xiàn)在媽媽應(yīng)該做的,就是告訴孩子應(yīng)該走自己的路,因為路是他自己的,學習也是他自己的事。什么時候孩子認同了媽媽的這個觀點,接受了這個“沒有媽媽和約束也可以自己走好”的觀念時,孩子的內(nèi)力才會發(fā)揮作用,也就是才會有自主學習的動力。
內(nèi)力和外力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給孩子前行的力量也是相差非常懸殊的。孩子的學習就好比在拉車,本來拉車是孩子自己的事,可是媽媽總是怕孩子走的慢,所以一直幫孩子拉著車,孩子覺得不費力就可以走的很好很快,有這樣好的事,他當然就欣然接受了。而當媽媽一旦不再給孩子使力,孩子覺得拉車真是非常費勁的事,他拉一小段就覺得太累了,所以他就會越走越慢,甚至因為落后而耍賴停下來。這時候,成績也就可想而知了。
合理的方式是什么呢?是孩子自己拉著車前行,讓孩子知道拉車就是他自己的事,而家長也不能完全地不管,而是把手搭在車后,讓孩子感覺到媽媽一直是陪伴著自己的,這是給孩子心理上的支持。當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遇到了一個溝坎,發(fā)現(xiàn)孩子拉的很吃力,孩子回頭要媽媽幫助的時候,媽媽就趕快使出自己的力量,幫孩子順利跨過這個坎。這時候,孩子不但會非常感激媽媽,會感覺到媽媽的愛和力量,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用更大的力就能越過這個溝坎。并且也會收獲跨越溝坎后的自豪感,從而找到一份自信。這樣幫孩子的方式,才是正確的方式。
一般來說,外力是通過內(nèi)力來起到輔助作用的。如果孩子自己沒有興趣、沒有主動性、沒有對學習負責任的態(tài)度,只靠父母和老師去督促,一定效果不好。
孩子不再愿意讓爸爸輔導,這是為什么?
對于孩子不再讓爸爸輔導這件事,一樣是孩子一種宣示獨立的方式。他覺得自己不再需要父母手把手地教他,如果還像以前那樣教,他覺得自己還是沒長大的孩子,而他現(xiàn)在進入了青春期,所以,想要獨立,想要證明自己能行。所以,放手也是一種信任。
在這兒,大家可能有個疑問,我放手了,他不學了,或者學習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