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務員面試熱點:“教師患癌被開除”打了誰的臉

字號:

【課程免費試聽】成公不等待!2017年省考課程 護航 備戰(zhàn) 免費體驗>>
北 京 天 津 上 海 河 北 山 西 內(nèi)蒙古 遼 寧 吉 林
江 蘇 浙 江 安 徽 福 建 江 西 山 東 河 南 湖 北
湖 南 廣 東 廣 西 ?!∧?/td> 重 慶 四 川 貴 州 云 南
陜 西 甘 肅 青 海 寧 夏 黑龍江 新 疆 西 藏 兵 團
面試熱點相關背景
    58歲的劉宏是一位父親,也是一位晚期癌癥患者。這兩天,他整夜睜著眼,情不自禁地翻看女兒的手機??吹絼e人發(fā)給女兒的微信--《在蘭州一所大學教英語的她,在患癌后就被開除了》,淚水止不住地往外涌。
    女兒劉伶利正是這條微信的主人公,可惜她永遠看不到朋友發(fā)來的微信了。8月14號8點多,因為癌癥并發(fā)心臟病,在甘肅省人民醫(yī)院的病房里,32的她離開了人世?!吨袊嗄陥?月19日訊》
    空面試熱點解析
    @南方都市報肖?。?/strong>前日,令人關注的“開除患癌女教師”事件中那位民辦高校院長辭職了,算是給了當事女教師家屬一種安慰。然而,正如某個網(wǎng)友在微博上所說的,院長辭職了這事就算完了嗎?她不還是學院的董事長嗎?既然還是董事長,那她還是擁有對學院一切事物的話語權。網(wǎng)友的擔心也是筆者所關心的,即作為民辦高校的董事長,她依然是學院的終。辭職或許是迫于輿論壓力,但并不意味著她就此從學院的權力結構完全退出。如果看了央視上周六所做的一期報道,就知道這個學院并非只開除了這一個患癌女教師,他們先后開除了至少5位教師,理由都是身體原因。這也就是說,這個學院以往在人事管理上聲譽并不好。
    民辦高校發(fā)展遲緩,是不爭的事實。其根源在于未能通過制度安排遏制民辦高校投資者的利益大化本能。一些投資者將投資高等教育當成一種投資渠道,意圖通過出資辦高校獲得利益回報。他們的眼里不僅有源源不斷的學費,還有土地優(yōu)惠和稅收優(yōu)惠政策。正因為存在這種利益大化本能,必然考慮成本與收益,不僅無意愿高薪聘請,而且還會嚴控“師生比”,以盡量少的教師去教更多的學生。筆者查詢博文學院的基本情況,目前學院學生約1.4萬人,教師700多人。差不多20比1的師生比,遠大于普通高校平均10比1的師生比,而國外頂尖大學的師生比大多為4比1。
    由于目前我國民辦高校資金來源單一,無法高薪聘請好教師,教學水平難以提升,使民辦高校陷入低端徘徊的泥潭。筆者認為,根本扭轉民辦高校低端化的病根,必須有新的制度安排。應以《民辦教育促進法》為基礎,進一步出臺制度規(guī)定完善民辦高校治理機制,*“民辦高校私家花園化”的難題,根除人格化特征。
    首先,完善董事會構成,董事會應由出資人、教師代表、地方名流、家長代表、政府官員代表共同構成,實行一人一票表決權,杜絕出資人控制董事會進而控制學校的可能性。其次,完善學校的行政管理機構,校長主要扮演會議召集人角色,學校事務由人事、財務、教學等委員會討論決定,委員會由各學院推選教師代表,限定學院、院系負責人在委員會中的比例,校長也不擔任具體委員會負責人。如此,使教師可以參與到學校的事務管理中,可以徹底將學校由“老板的私家花園”變?yōu)槿w教職工的共同體。再次,校長的選聘也是民辦高校能否成功的關鍵,尤其是校長的社會聲望直接關涉引進和社會籌資能力。第四,允許財政彌補經(jīng)費緊張,以國外的經(jīng)驗看,私立大學并不是全都有足夠的籌資能力,相當多的私立大學依然需要政府財政支持?!睹褶k教育促進法》也可適當修改,允許民辦學校在籌資困難時獲得政府財政支持,只是細節(jié)需要商討。
    @東北新聞網(wǎng)王桂江:很多情況下,許多曾經(jīng)的教育者享受不到這份神圣的職業(yè)所帶來的尊嚴,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個人行為所導致。比如體罰、比如性侵、比如受賄等等,這些不光彩的事件為職業(yè)生涯的提前結束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教師的特殊決定了教師要做群眾的表率,要倡導社會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和諧氛圍,難以擔當育人大任的教師,即使學問再高,也會是社會的蛀蟲。對于他們而言,縱使不被千夫所指,也會自憾終生,何來職業(yè)尊嚴。
    教育者的尊嚴,除了來自社會,更多的是來自教育機構的認可。教育者與教育機構形成了相互依托的關系,教育機構提供舞臺,教育者施展才華,培養(yǎng)人才回報社會,如此的良性循環(huán),是教育存在的必要和理由之一。一紙聘書,是教育者與學校之間關系的紐帶,這份紐帶的兩頭是兩個不同的群體,那么,既然有了這份協(xié)議,自當同甘共苦。
    劉伶利的遭遇,違背了這一原則,學校在得知對方病情的情況下單方面違約,違背了企業(yè)對于職工的義務,理當受到法律的追溯和道德的譴責。在不斷強調(diào)員工對于企業(yè)的責任的同時,企業(yè)也不該忘了自己對于員工的義務,縱然這份解約看似合理,卻毀了一個生命對職業(yè)尊嚴的后一絲捍衛(wèi)。
    @東方網(wǎng)陸敬平:大家知道,大學是教書育人的神圣殿堂,竟然發(fā)生這樣的事件,無論是有啥理由,都不應該這么做。當然,如果我們把女教師之死歸結于學校的冷漠未免太過武斷,畢竟在現(xiàn)時條件下,有些癌癥一旦擴散或者是晚期患者,人類還無法攻克。女教師之死顯然是屬于這種。但是,學校的做法對女教師在世時所造成的傷害也是不可推卸的事實。本來,年紀輕輕就身患癌癥心情可想而知,再加之因此遭學校開除無異于雪上加霜,導致病情加重是必然的?,F(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都會給素不相識的弱勢群體伸出援手,送去社會溫暖和關愛。何況患者還是我們單位職工,無論是從法律還是從道義的角度來說,都應大限度的給患者送去關愛而非大棒。特別是校領導的一句“別給我哭見多了”更讓人冷到骨子里,人們不禁要問,這還有人性嗎?別怪我張口罵人,要知道這不是我個人的看法,而是廣大網(wǎng)友的共同看法。從搜狐網(wǎng)刊登這一消息后10多個小時,就有4萬名網(wǎng)友參與,發(fā)表評論7000多條,一邊倒的都是對該校領導做法的質疑和罵聲就足以證明。
    也許該校領導會感到委屈,或者認為以曠工為理由認為作出開除決定是對的。不錯,按照勞動法要求,職工無故曠工達到一定天數(shù)單位可以對該職工予以除名處理??墒牵處焺⒘胬⒉皇菬o故曠工啊,身患癌癥必須要檢查治療,還怎么到學校上班?即使劉伶利有過錯,采取的事后請假的方式,但這也不至于開除吧。學校這么做置勞動法于何地?又怎能服眾?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職工身患癌癥,學校出于道義起碼應該去人探視和表示慰問一下,可結果卻是都沒去,怎不令劉伶利和所有教職員工寒心?這樣的單位還何來凝聚力?為此,劉伶利在世時與家人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是理所當然的。對此蘭州中院二審判決“交大博文學院以此為由開除劉伶利并解除與劉伶利的勞動關系無事實和法律依據(jù),一審認定交大博文學院開除劉伶利決定無效,雙方恢復勞動關系正確,本院予以確定。正像劉伶利的代理律師蔡翔看來,開除是一種紀律處罰,學校的行為是非法解除勞動關系,也就是惡意解雇?!边@是一種逃避企業(yè)法定義務的行為,劉伶利的要求很低,就是醫(yī)保別停,能夠減少自己看病的經(jīng)濟負擔,可是學校還是把她開除了。蘭州中院采納了我們的意見,認為解除劉伶利勞動合同違法?!?BR>    劉伶利走了,是帶著對工作和學生的眷戀以及對學校失望走的。也有有人會說,人死后一了百了。但筆者不這么認為,對于這起案件學校理應執(zhí)行法律的判決,盡可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撫慰劉伶利的家人,同時維護法律尊嚴,管理趨于人性化。這件事社會各界也應就此反思和警醒,任何時候都要堅持以人為本。
    @長江網(wǎng):劉伶利很不幸,還沒有享受到人世美好的愛情,就讓病魔奪走了年輕的生命,同時她更為不幸的是,自己在患了不治之癥后,其所在的工作單位蘭州交大博文學院居然按學校的相關制度給開除了,此事件出現(xiàn)對其來講打擊是多么的大呢?自己患病了本應該得到校領導的關愛,可是卻沒有想到,關愛沒有得到,等來的卻是一紙被解聘的文書,校方在這一事件中的行為是如此任性,怎么不會讓她心寒齒冷呢?怎么不會影響她病情的治療呢?
    蘭州交大博文學院的主要領導,真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愛心,面對劉伶利的事件時怎么會如此冷漠呢?即使是學校有相關的制度,制度即使是多冷漠,但是每一個人的人心都是肉長的,都應該是火熱的,可是為什么你們在面對這一事件時,卻沒有火熱起來呢?難道說你們的人性比制度更冷漠嗎?在這一事件中,讓外界人看來,也只能這樣解釋了,如果不是這樣,你們怎么會做出讓普通百姓都不恥的事件來呢?并且這樣做也是嚴重的違法行為。
    蘭州交大博文學院,即使是你們開除劉伶利有一千個一萬個理由,與校規(guī)相符,但是你們想過沒有,這樣的校規(guī)是嚴重的違法行為,按《勞動法》的規(guī)定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y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可以解除合同,但前提是也要在解除合同提前一個月向勞動者書面通知。再者就是還有關鍵的一條是患病或者負傷,在規(guī)定的醫(yī)療期內(nèi)的任何單位是不可以對勞動者進行解除合同處理的,既然是法律保護勞動者的利益,這蘭州交大博文學院以自己的校規(guī)開除患病重的教師這法律觀念呢?尤其是在經(jīng)過執(zhí)法部門一審二審的判決下,還不更正自己的錯誤,還要固執(zhí)下去,難道該校領導在思想里真正是校規(guī)會大于法嗎?
    今天這一事件被相關媒體曝光了,希望該校的領導干部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誠然劉伶利在該校教學時間不長,但是也不能成為該校要甩掉包袱的理由,如今她已經(jīng)離開了這個世界,難道在她走后,該校真得不可以給她一個公正的說法嗎?
    華圖解析:劉伶利的悲劇,顯然不能局限于”大學失德“這樣的批評層面,也不僅是司法判決得不到有效執(zhí)行的問題。但對劉伶利之死,更進一步的思考和討論應當是:一個普通勞動者,在遭遇人生劫難時的權益保障究竟有多少、夠不夠,誰又該為此承擔更多的責任?
    不得不說,對于女教師劉伶利來講,不僅僅缺乏人文關懷,在她的死亡之路上,其實條條框框才是罪大惡極,太多的公司存在違反勞動法的情況,只是依靠人性中靠不住的那點道德觀念來維持職場準則,顯然是不夠的,當然在一線城市,類似情況還少一些,越是不發(fā)達,越是落后的地區(qū),這種狀況越嚴重,其實有時候除了公司不地道,就連勞動者們其實也是很懵懂,所以結局總是一蹴而就。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說說那個所謂的勞動仲裁部門,也就是政府主管勞動法具體實施的部門。是這個表面上負責貫徹詮釋勞動法的政府部門,一直在維護著資方利益,幾乎每次都堅定的支持了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隨意開除患病老師的決定。即使是法院判決了開除違法,它們?nèi)匀豢梢詿o動于衷的蔑視法院的判決。在此事件中,勞動仲裁幾乎已經(jīng)成了配合資方侵犯勞動者權利的工具,這或許才是患癌女教師被開除事件背后深層次的根本原因。
    我們更應該看到,一所自奉為”全國十大知名品牌獨立本科院?!暗母咝?,對患癌癥的教師落井下石,煞是諷刺。個中顯露的倨傲與冷血,無異于給自身形象挖坑。尤堪尋味的是,就在這兩天,深圳港中大給未被錄取考生發(fā)出2100封”未錄取通知書“在網(wǎng)上飲譽一片。同是高校,”境界“判若天壤,這番對比留下的大學精神之問,也該啟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