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司考中國法制史沖刺必讀:明清時期的司法機關

字號:


    司法考試頻道為大家推出【2017年司法考試課程!】考生可點擊以下入口進入免費試聽頁面!足不出戶就可以邊聽課邊學習,為大家的取證夢想助力!
    【手機用戶】→點擊進入免費試聽>>
    【電腦用戶】→點擊進入免費試聽>>
    中央司法機構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一改隋唐以降的大理寺、刑部、御史臺體系。
    (1)明代刑部增設十三清吏司,分掌各省刑民案件,加強對地方司法控制;清代刑部是清朝中央的主審機關,為六部之一,執(zhí)掌全國“法律刑名”事務,下設十七清吏司分掌京師和各省審判事務,還設有追捕逃人的督捕司、辦理秋審的秋審處、專掌律例修訂的修訂法律館。刑部是清朝重要的司法機構,在處理全國法律事務方面一直起主導作用,主要負責:一是審理中央百官犯罪;二是審核地方上報的重案(死刑應交大理寺復核);三是審理發(fā)生在京師的笞杖刑以上案件;四是處理地方上訴案及秋審事宜;五是主持司法行政與律例修訂事宜。
    (2)明代大理寺掌復核駁正,大理寺發(fā)現(xiàn)有“情詞不明或失出入者”,駁回刑部改判,并再行復核。如此三改不當者,奏請皇帝裁決。依清律規(guī)定,大理寺的主要職責是復核死刑案件,平反冤獄,同時參與秋審、熱審等會審,如發(fā)現(xiàn)刑部定罪量刑有誤,可提出封駁。
    (3)明代都察院掌糾察。主要是糾察百司,會審及審理官吏犯罪案件。設有十三道監(jiān)察御史。都察院司法執(zhí)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復核或審理直隸、各省及京師職官犯罪案件;二是復核或審理直隸、各省及京師斬絞監(jiān)候案件;三是奉旨監(jiān)察御史巡按直隸、各省地方,對職官犯罪奏聞皇帝裁決,民人案件或親審或交兩司審理,“大事奏裁,小事立斷”。清承明制,都察院是全國高監(jiān)察機關,負責督察百官風紀、糾彈不法,同時負有監(jiān)督刑部、大理寺之責。如刑部、大理寺發(fā)生嚴重錯誤,可提出糾彈,亦可參與重大案件的會審。
    中央上述三大司法機關統(tǒng)稱“三法司”。對重大疑難案件三法司共同會審,稱“三司會審”。
    (4)地方司法機關。明朝地方司法機關分為省、府(直隸州)縣三級。沿宋制,省設提刑按察使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有權判處徒刑及以下案件,徒刑以上案件須報送中央刑部批準執(zhí)行。府、縣兩級仍是知府、知州、知縣實行行政司法合一體制,掌管獄訟事務。明代越訴受重懲。明朝還在各州縣及鄉(xiāng)設立“申明亭”,張貼榜文,申明教化,由民間德高望重的耆老受理當?shù)孛耖g糾紛,加以調處解決,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秩序。
    在清代,地方司法分州縣、府、省按察司、總督(及巡撫)四級。其中州或縣為第一審級,有權決定笞杖刑,徒以上案件上報。一般而言,有關田土、戶婚、斗毆諸般“細故”,均由州縣自理,但命盜重案,州縣初審后,應將人犯并案卷一并解赴上級機關審理。府為第二審級,負責復審州縣上報的刑事案件,提出擬罪意見,上報省按察司。省按察司為第三審級,負責復審各地方上報之徒刑以上案件,并審理軍流、死刑案的人犯,對于“審供無異”者,上報督撫,如發(fā)現(xiàn)有疑漏,則可駁回重審,或改發(fā)本省其他州縣、府更審??偠剑ɑ蜓矒幔榈谒膶徏?,有權批復徒刑案件,復核軍流案件,如無異議,定案并諮報刑部。對死刑案則須復審,并上報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