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司法考試《國際法》考點:國際貸款協(xié)議的共同性條款

字號:


    雖然國際貸款協(xié)議依種類不同內容也有所差異,但經過長期實踐,國際貸款業(yè)務已經形成了比較確定的協(xié)議格式和內容,各類貸款協(xié)議一般也具備一些共同性條款,這些共同性條款包括:協(xié)議術語解釋、陳述與擔保、貸款目的、貸款的提取、先決條件、還款、違約事項、稅費、糾紛管轄及法律適用等。
    1.陳述和保證。借款人在該條款中須對貸款人據以決定貸款和簽約涉及的借款人的重要法律事實、財務事實及經營事實進行說明和承諾,并保證其真實、準確和完整。如借款人的陳述與保證有誤,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借款人說明的重要情況大致可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法律事項的說明,為的是使貸款人確信借貸交易的效力在法律上不會遇到來自借款人方面的阻礙;其二,借款人財務和商務狀況所作的說明,為的是使貸款人確信借款人有良好的資信和還款能力。
    2.先決條件。只有在先決條件已經得到滿足時,貸款人才承擔或履行提供貸款的義務。先決條件分兩類:一類為總括先決條件,主要是借款人應向貸款人提供符合協(xié)議規(guī)定的一系列文件,包括各類擔保文件、必需的授權書和政府批準文件的副本、借款人組織機構的成立文件,如章程、執(zhí)照等。對借款人在協(xié)議中作出說明的各種法律事項給予證明和說明的法律意見書。另一類為每筆貸款發(fā)放的先決條件,包括借款人所作的各項說明,在其借款時仍然真實、正確、沒有發(fā)生任何實質性的不利變化;未曾發(fā)生或現不存在違約事件,也沒有可能引起違約的情況;不存在使借款人履行借貸協(xié)議項下的義務受到限制的情況。除上述各項總括與具體貸款部分的先決條件外,借貸雙方可根據情況需要,商定增加其他先決條件。
    3.約定事項。國際貸款協(xié)議的約定事項條款指借款人在協(xié)議中作出的若干保證或自我限制。其目的在于保障貸款的收回。約定事項主要包括:(1)消極擔保條款,指借款人在償還全部貸款之前,不得在自己的資產及收益上,為其他債權人維持或設定任何擔保物權。(2)平等位次條款,該條款要求借款人保證無擔保的貸款債權人至少應與借款人的其他無擔保債權人處于按比例平等的受償地位。(3)財務約定事項,該條款規(guī)定借款人應定期向貸款人報告自身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并遵守各項財務指標。如保證其負債率不超過一定比率。(4)貸款的用途,國際商業(yè)貸款一般不限制用途,但從法律角度應注意貸款不能用于非法目的。如用于非法目的,必須導致貸款協(xié)議無效,使其無法強制執(zhí)行。(5)保持資產條款,該條款的目的是使借款人能保持較強的清償能力。一般借款人須承諾下列義務:非經貸款人同意,不得出售、轉讓、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處置其資產的全部或大部;有義務對其企業(yè)資產向保險公司投保;未經貸款人書面同意,借款人不得改變其經營性質和范圍;禁止借款人與其他公司、企業(yè)合并;禁止借款人過度舉債等。
    4.違約事件及救濟方法。借款人的違約可分為實際違約和預期違約兩類。
    一類是實際違約,主要包括:(1)借款人到期不支付或不如數支付貸款的本金、利息或有關費用。其救濟方式為解除借款協(xié)議,宣告貸款加速到期。(2)借款人違反在協(xié)議中所作的說明與保證。如其說明與保證與事實不符等。其救濟為暫時中止發(fā)放貸款,直到說明與事實相符。也可解除借貸協(xié)議、加速到期、損害賠償等。(3)借款人違反約定事項。在這種情況下,貸款人可采取中止或撤銷貸款的提供,宣告貸款加速到期,要求損害賠償,請求法院判決實際履行等救濟方法。(4)借款人沒有履行借款協(xié)議為其規(guī)定的其他任何義務。
    另一類是預期違約,主要包括借款人的交叉違約。也稱串連違約,即對其他債務有違約行為;借款人喪失清償能力,如破產、財產被法院扣押或可強制執(zhí)行等;借款人公司被征用或被國有化;借款人的狀況發(fā)生重大不利變化,這是一處概括性的規(guī)定,貸款人有合理根據認為有重大不利從而將導致其實際違約時,就可以按違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