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考生在事業(yè)單位筆試備考過程中,往往會對經濟學中的宏觀部分掌握的比較全面,但對于微觀部分而言,感覺知識點比較繁多,特別是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理論部分的需求部分掌握的不夠透徹。其實這部分知識點也是不難理解的。
考生基本上都了解經濟學上需求的含義,即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需求是針對消費者而言的,必須同時具備意愿和能力這兩方面的內容才能稱之為需求。而影響消費者對商品需求的因素也很多,其中價格因素是最為重要的因素。因而各位考生也大致了解需求定理的內容,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或服務的需求量與價格的變化成反向變動關系。價格高則需求量小,價格低則需求量大。用曲線表示某商品需求量與價格關系的曲線,如下圖:

但是商品的需求量和價格之間也存在這例外情況,即商品的價格和需求量同向變動。
例外1.吉芬商品:在其他因素不改變的情況下,當商品價格上升時,需求量增加,價格下降時,需求量減少。這是西方經濟學研究需求的基本原理時,19 世紀英國經濟學家羅伯特·吉芬對愛爾蘭的土豆銷售情況進行研究時定義的。1845年愛爾蘭發(fā)生災荒導致土豆價格上升,但是土豆的需求量反而增加了。此時處于災荒這種特殊時期的土豆就是一種吉分商品。吉芬商品一般情況下是特殊時期的低檔生活必需品。
例外2.炫耀性或投機性商品。炫耀性商品比如象征財富和地位的奢侈品還有一些帶有投機性的證券和黃金交易就是如此。
這兩種例外商品,考生應當注意。
以上這些是我們從價格的角度來研究影響需求的變動。但是除了價格因素的角度,還有許多因素會影響需求的變動,我們把他們稱之為非價格因素。非價格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四種:
1. 消費者的收入水平。
按照商品檔次的不同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正常品,包含一般必需品和奢侈品;另一種是低檔品,包含了一般低檔品和吉芬商品。當消費者的收入增加時,會增加對正常品的需求量,甚至會去購買奢侈品,與此同時,就會減少購買低檔品。因此,對于正常品而言,消費者的收入與正常品的需求量之間成同向變動關系;而對于低檔品而言,消費者的收入與低檔品的需求量之間成反向變動關系。
2. 相關產品的價格。
相關產品主要指的是替代品和互補品。
對于兩種商品,如果一種商品價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種商品需求的增加,則這兩種商品被稱為替代品,例如可口可樂喝百事可樂。若可口可樂的價格上升,則顧客們就會去尋求相較于可口可樂便宜的,并且能帶來相似滿足度的百事可樂來購買。因此,如果X與Y是替代品,則X的需求量與Y的價格成同向變動關系。
互補品指兩種商品必須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滿足消費者的同一種需要,如照相機和膠卷。膠卷的需求量與照相機的價格有著密切關系。一般而言,照相機價格上升,膠卷的需求量下降,兩者呈現(xiàn)反方向變化。所以,如果X 和Y 是互補品,X 的需求量就與Y 的價格成反向變動關系。
因此,下面2013年福建事業(yè)單位考試的這道真題就應該選擇C選項。因為飛機、火車、小型客車之間是替代品的關系。
真題:節(jié)假日期間,飛機票太貴、火車票難求,公路要承擔大部分的客運量。2012年8月,《重大節(jié)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公布。政府實施公路免費政策有利于分流人群,方便群眾。從經濟學角度上看.該方案的實施:
A.能使交通運輸業(yè)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
B.會增加對火車的互補品小型客車的需求量
C.會增加對火車的替代品小型客車的需求量
D.不利于交通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
3.消費者偏好。
消費者偏好是指消費者對一種商品(或者商品組合)的喜好程度。消費者根據自己的意愿對可供消費的商品或商品組合進行排序,這種排序反映了消費者個人的需要、興趣和嗜好。因此,某種商品的需求量與消費者對該商品的偏好程度正相關:如果其他因素不變,對某種商品的偏好程度越高,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多。
4.消費者預期:價格、收入、政策預期等。
消費者對未來的預期也會影響商品的需求量。這種預期包含了對商品未來交個的預期、對自己未來收入的預期以及對未來相關經濟發(fā)展形式和政策的預期等等。
總之,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理論包含了很多的知識點,而影響需求的因素也非常多。因此要求考生結合生活實際來學習經濟學的相關知識。學以致用,這樣掌握下來的知識點也是最牢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