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每題3分)
1.下列運動屬于平移的是( )
A.看書時候翻頁 B.人隨著電梯在運動
C.士兵聽從口令向后轉(zhuǎn) D.汽車到路口轉(zhuǎn)彎
【考點】生活中的平移現(xiàn)象.
【分析】根據(jù)旋轉(zhuǎn)的定義,平移的定義對各選項分析判斷即可得解.
【解答】解:A、看書時候翻頁是旋轉(zhuǎn),故本選項錯誤;
B、人隨著電梯在運動是平移,故本選項錯誤;
C、士兵聽從口令向后轉(zhuǎn)是旋轉(zhuǎn),故本選項錯誤;
D、汽車到路口轉(zhuǎn)彎是旋轉(zhuǎn),故本選項錯誤.
故選B.
2.如圖,直線a、b被直線c所截,a∥b,∠1=35°,則∠2等于( )
A.35° B.55° C.165° D.145°
【考點】平行線的性質(zhì).
【分析】根據(jù)對頂角相等求出∠3,再根據(jù)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列式計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由對頂角相等可得∠3=∠1=35°,
∵a∥b,
∴∠2=180°﹣∠3=180°﹣35°=145°.
故選D.
3.如圖,△ABC的邊BC上的高是( )
A.BE B.DB C.CF D.AF
【考點】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和高.
【分析】根據(jù)從三角形頂點向?qū)呑鞔咕€,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確定出答案即可.
【解答】解:由圖可知,△ABC中BC邊上的高是AF
故選D.
4.有一個多邊形,它的內(nèi)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2倍,則它是( )
A.三邊形 B.四邊形 C.五邊形 D.六邊形
【考點】多邊形內(nèi)角與外角.
【分析】n邊形的內(nèi)角和可以表示成(n﹣2)•180°,外角和為360°,根據(jù)題意列方程求解.
【解答】解:設(shè)多邊形的邊數(shù)為n,依題意,得:
(n﹣2)•180°=2×360°,
解得n=6.
故選:D.
5.芝麻作為食品和藥物,均廣泛使用.經(jīng)測算,一粒芝麻約有0.00000201千克,用科學(xué)記數(shù)法表示為( )
A.2.01×10﹣6千克 B.0.201×10﹣5千克
C.20.1×10﹣7千克 D.2.01×10﹣7千克
【考點】科學(xué)記數(shù)法—表示較小的數(shù).
【分析】絕對值小于1的正數(shù)也可以利用科學(xué)記數(shù)法表示,一般形式為a×10﹣n,與較大數(shù)的科學(xué)記數(shù)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負指數(shù)冪,指數(shù)由原數(shù)左邊起第一個不為零的數(shù)字前面的0的個數(shù)所決定.
【解答】解:0.000 002 01=2.01×10﹣6;
故選A.
6.單項式乘以多項式運算法則的依據(jù)是( )
A.乘法交換律 B.加法結(jié)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加法交換律
【考點】單項式乘多項式.
【分析】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就是根據(jù)單項式去乘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就是乘法的分配律.
【解答】解: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故選C.
7.如果用平方差公式計算(x﹣y+5)(x+y+5),則可將原式變形為( )
A.[(x﹣y)+5][(x+y)+5] B.[(x﹣y)+5][(x﹣y)﹣5] C.[(x+5)﹣y][(x+5)+y] D.[x﹣(y+5)][x+(y+5)]
【考點】平方差公式.
【分析】能用平方差公式計算式子的特點是:(1)兩個二項式相乘,(2)有一項相同,另一項互為相反數(shù).把x+5看作公式中的a,y看作公式中的b,應(yīng)用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x﹣y+5)(x+y+5)=[(x+5)﹣y][(x+5)+y],
故選:C.
8.將一副三角尺按如圖方式進行擺放,∠1、∠2不一定互補的是( )
A. B. C. D.
【考點】余角和補角.
【分析】如果兩個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說這兩個角互為補角.即其中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補角,據(jù)此分別判斷出每個選項中∠1+∠2的度數(shù)和是不是180°,即可判斷出它們是否一定互補.
【解答】解:如圖1,,
∵∠2+∠3=90°,∠3+∠4=90°,
∴∠2=∠4,
∵∠1+∠4=180°,
∴∠1+∠2=180°,
∴∠1、∠2互補.
如圖2,,
∠2=∠3,
∵∠1+∠3=180°,
∴∠1+∠2=180°,
∴∠1、∠2互補.
如圖3,,
∵∠2=60°,∠1=30°+90°=120°,
∴∠1+∠2=180°,
∴∠1、∠2互補.
如圖4,,
∵∠1=90°,∠2=60°,
∴∠1+∠2=90°+60°=150°,
∴∠1、∠2不互補.
故選:D.
二、填空題(每題3分)
9.計算:a3•a3= a6 .
【考點】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
【分析】根據(jù)同底數(shù)冪乘法,底數(shù)不變指數(shù)相加,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a3•a3=a6.
故答案為:a6.
10.計算:(x﹣1)(2x+1)= 2x2﹣x﹣1 .
【考點】多項式乘多項式.
【分析】根據(jù)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法則,可表示為(a+b)(m+n)=am+an+bm+bn,計算即可.
【解答】解:(x﹣1)(2x+1)
=2x2+x﹣2x﹣1
=2x2﹣x﹣1.
故答案為2x2﹣x﹣1.
11.已知,在△ABC中,∠A=80°,那么∠B=∠C= 50 度.
【考點】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
【分析】根據(jù)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可知∠B=∠C= ,由此即可解決問題.
【解答】解:∵∠A+∠B+∠C=180°,
又∵∠A=80°,∠B=∠C,
∴∠B=∠C= =50°,
故答案為50
12.am=2,a4m= 16 .
【考點】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
【分析】逆運用冪的乘方,底數(shù)不變指數(shù)相乘進行計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a4m=(am)4=24=16.
故答案為:16.
13.a+b=5,ab=2,則(a﹣2)(3b﹣6)= ﹣12 .
【考點】多項式乘多項式.
【分析】直接利用多項式乘以多項式運算法則去括號,進而將已知代入求出答案.
【解答】解:∵a+b=5,ab=2,
∴(a﹣2)(3b﹣6)
=3ab﹣6a﹣6b+12
=3ab﹣6(a+b)+12
=3×2﹣6×5+12
=﹣12.
故答案為:﹣12.
14.若 ,分式 = 5 .
【考點】完全平方公式.
【分析】由題意將x+ 看為一個整體,然后根據(jù)(x﹣ )2=x2+ ﹣2=(x+ )2﹣4,把x+ =3代入從而求解.
【解答】解:∵x+ =3
∴(x﹣ )2=x2+ ﹣2=(x+ )2﹣4=9﹣4=5.
故答案為:5.
15.如圖,平面上直線a、b分別過線段AB兩端點,則a、b相交成的銳角為 30 度.
【考點】三角形的外角性質(zhì).
【分析】根據(jù)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和即可求解.
【解答】解:110°﹣80°=30°.
故答案是:30.
16.如圖,已知矩形紙片的一條邊經(jīng)過直角三角形紙片的直角頂點,若矩形紙片的一組對邊與直角三角形紙片的兩條直角邊相交成∠1、∠2,則∠2﹣∠1= 90° .
【考點】平行線的性質(zhì).
【分析】先根據(jù)平角的定義得出∠3=180°﹣∠2,再由平行線的性質(zhì)得出∠4=∠3,根據(jù)∠4+∠1=90°即可得出結(jié)論.
【解答】解:∵∠2+∠3=180°,
∴∠3=180°﹣∠2.
∵直尺的兩邊互相平行,
∴∠4=∠3,
∴∠4=180°﹣∠2.
∵∠4+∠1=90°,
∴180°﹣∠2+∠1=90°,即∠2﹣∠1=90°.
故答案為:90°.
三、解答題
17.計算:
(1)﹣32+(π﹣2)0+( )﹣2
(2)5m•(﹣ abm2)•(﹣a2m)
(3)(a﹣2b)(2a+b)﹣(a+2b)2
(4)10 ×9 .
【考點】整式的混合運算;零指數(shù)冪;負整數(shù)指數(shù)冪.
【分析】(1)先算平方,零指數(shù)冪和負整數(shù)指數(shù)冪,再相加計算即可求解;
(2)根據(jù)單項式乘以單項式的計算法則計算即可求解;
(3)根據(jù)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計算法則和完全平方公式計算,再合并同類項即可求解;
(4)根據(jù)平方差公式計算即可求解.
【解答】解:(1)﹣32+(π﹣2)0+( )﹣2
=﹣9+1+9
=1;
(2)5m•(﹣ abm2)•(﹣a2m)
=(5× )(a1+2bm2+1)
= a3bm3;
(3)(a﹣2b)(2a+b)﹣(a+2b)2
=2a2+ab﹣2ab﹣2b2﹣a2﹣4ab﹣4b2
=a2﹣7ab﹣6b2;
(4)10 ×9
=(10+ )(10﹣ )
=100﹣
=99 .
18.因式分解:
(1)a5﹣a3
(2)4﹣4(x﹣y)+(x﹣y)2.
【考點】提公因式法與公式法的綜合運用.
【分析】(1)首先提取公因式a3,進而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得出答案;
(2)直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得出答案.
【解答】解:(1)a5﹣a3
=a3(a2﹣1)
=a3(a+1)(a﹣1);
(2)4﹣4(x﹣y)+(x﹣y)2=(x﹣y﹣2)2.
19.先化簡,再求值:3(x+2)2﹣2(x﹣2)(x+2),其中x=﹣ .
【考點】整式的混合運算—化簡求值.
【分析】直接利用多項式乘法去括號,進而合并同類項,再將已知數(shù)據(jù)代入求出答案
【解答】解:3(x+2)2﹣2(x﹣2)(x+2)
=3(x2+4x+4)﹣2(x2﹣4)
=3x2+12x+12﹣2x2+8
=x2+12x+20,
把x=﹣ 代入得:
原式=(﹣ )2+12×(﹣ )+20
= ﹣6+20
=14 .
20.如圖所示,在四邊形ABCD中.
(1)求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
(2)若∠A=∠C,∠B=∠D,判斷AD與BC的位置關(guān)系,并說明理由.
【考點】多邊形內(nèi)角與外角.
【分析】(1)根據(jù)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即可得到結(jié)論;
(2)根據(jù)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和已知條件得到∠A+∠B+∠A+∠B=360°,于是得到∠A+∠B=180°,根據(jù)平行線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結(jié)論.
【解答】解:(1)∠A+∠B+∠C+∠D=(4﹣2)180°=360°;
(2)∵∠A=∠C,∠B=∠D,
∠A+∠B+∠C+∠D=360°,
∴∠A+∠B+∠A+∠B=360°,
∴2∠A+2∠B=360°
即:∠A+∠B=180°,
∴AD∥BC.
21.如圖,AD、BE分別是△ABC的中線,AD、BE相交于點F.
(1)△ABC與△ABD的面積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guān)系?為什么?
(2)△BDF與△AEF的面積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guān)系?為什么?
【考點】三角形的面積;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和高.
【分析】(1)根據(jù)三角形的中線將三角形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進行判斷;
(2)根據(jù)三角形的中線將三角形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得出△ABE的面積=△ABD的面積,再根據(jù)△BDF的面積+△ABF的面積=△AEF的面積+△ABF的面積,得出結(jié)論即可.
【解答】解:(1)△ABC的面積是△ABD的面積的2倍.
理由:∵AD是△ABC的中線,
∴BD=CD,
又∵點A為△ABC的頂點,△ACD與△ABD同底等高,
∴△ACD的面積=△ABD的面積,
∴△ABC的面積是△ABD的面積的2倍.
(2)△BDF與△AEF的面積相等.
理由:∵BE是△ABC的中線,
∴△ABC的面積是△ABE的面積的2倍,
又∵△ABC的面積是△ABD的面積的2倍,
∴△ABE的面積=△ABD的面積,
即△BDF的面積+△ABF的面積=△AEF的面積+△ABF的面積,
∴△BDF與△AEF的面積相等.
22.對有理數(shù)a、b、c、d定義新運算“ ”,規(guī)定 =ad﹣bc,請你根據(jù)新定義解答下列問題:
(1)計算 ;
(2)當x= ,y=﹣ 時,求上式的值.
【考點】整式的混合運算.
【分析】(1)根據(jù)題目中的新定義可以化簡所求的式子;
(2)將x、y的值代入(1)中化簡后的式子即可解答本題.
【解答】解:(1)由題意可得,
=(2x﹣3y)(2x+3y)﹣4x(x﹣5)
=4x2﹣9y2﹣4x2+20x
=﹣9y2+20x;
(2)當x= ,y=﹣ 時,
﹣9y2+20x=﹣9× =﹣9× +4=﹣4+4=0.
23.如圖,已知AB∥CD,試猜想∠A、∠C、∠E的關(guān)系,并說明理由.
【考點】平行線的性質(zhì).
【分析】反向延長AB交CE于F,根據(jù)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1=∠C,然后根據(jù)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和列式進行計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A=∠C+∠EE,
延長BA交CE于點F,
∵AB∥CD,
∴∠AFE=∠C,
在△AEF中,∠AFE+∠E+∠EAF=180°,
∵∠EAB+∠EAF=180°,
∴∠AFE+∠E=∠EAB,
∴∠C+∠E=∠EAB.
24.數(shù)學(xué)課上,我們知道可以用圖形的面積來解釋一些代數(shù)恒等式,如圖1可以解釋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1)如圖2,請用不同的代數(shù)式表示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由此,你能得到怎樣的等式?
(2)請說明這個等式成立;
(3)已知(2m+n)2=13,(2m﹣n)2=5,請利用上述等式求mn.
【考點】完全平方公式的幾何背景.
【分析】(1)根據(jù)陰影部分的面積=4個小長方形的面積=大正方形的面積﹣小正方形的面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即可解答;
(2)根據(jù)完全平方公式解答;
(3)根據(jù)平方差公式解答.
【解答】解:(1)陰影部分的面積為:4ab或(a+b)2﹣(a﹣b)2,
得到等式:4ab=(a+b)2﹣(a﹣b)2;
(2)右邊=a2+2ab+b2﹣(a2﹣2ab+b2)=a2+2ab+b2﹣a2+2ab﹣b2=4ab=左邊,即等式成立;
(3)(2m+n)2﹣(2m﹣n)2=4×2mn,
13﹣5=8mn,
mn=1.
25.如圖1,將△ABC中紙片沿DE折疊,使點A落在四邊形DBCE內(nèi)點A′的位置,探索∠A與∠1+∠2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并說明理由
(1)如圖2,將△ABC中紙片沿DE折疊,使點A落在四邊形DBCE的外部點A′的位置,探索∠A與∠1、∠2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并說明理由;
(2)如圖3,將四邊形ABCD沿EF折疊,使點A、D落在四邊形BCFE內(nèi)部點A′D′的位置,請直接寫出∠A、∠D、∠1與∠2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
【考點】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
【分析】根據(jù)折疊性質(zhì)得出∠AED=∠A′ED,∠ADE=∠A′DE,根據(jù)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得出∠AED+∠ADE=180°﹣∠A,代入∠1+∠2=180°+180°﹣2(∠AED+∠ADE)求出即可;
(1)運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質(zhì)即可解決問題;
(2)先根據(jù)翻折的性質(zhì)表示出∠3、∠4,再根據(jù)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
【解答】解:圖1中,2∠A=∠1+∠2,
理由是:∵沿DE折疊A和A′重合,
∴∠AED=∠A′ED,∠ADE=∠A′DE,
∵∠AED+∠ADE=180°﹣∠A,∠1+∠2=180°+180°﹣2(∠AED+∠ADE),
∴∠1+∠2=360°﹣2=2∠A;
(1)如圖2,2∠A=∠1﹣∠2.
∵∠1=∠DFA+∠A,∠DFA=∠A′+∠2,
∴∠1=∠A+∠A′+∠2=2∠A+∠2,
∴2∠A=∠1﹣∠2;
(2)如圖3,
根據(jù)翻折的性質(zhì),∠3= ,∠4= ,
∵∠A+∠D+∠3+∠4=360°,
∴∠A+∠D+ + =360°,
整理得,2(∠A+∠D)=∠1+∠2+360°.
1.下列運動屬于平移的是( )
A.看書時候翻頁 B.人隨著電梯在運動
C.士兵聽從口令向后轉(zhuǎn) D.汽車到路口轉(zhuǎn)彎
【考點】生活中的平移現(xiàn)象.
【分析】根據(jù)旋轉(zhuǎn)的定義,平移的定義對各選項分析判斷即可得解.
【解答】解:A、看書時候翻頁是旋轉(zhuǎn),故本選項錯誤;
B、人隨著電梯在運動是平移,故本選項錯誤;
C、士兵聽從口令向后轉(zhuǎn)是旋轉(zhuǎn),故本選項錯誤;
D、汽車到路口轉(zhuǎn)彎是旋轉(zhuǎn),故本選項錯誤.
故選B.
2.如圖,直線a、b被直線c所截,a∥b,∠1=35°,則∠2等于( )
A.35° B.55° C.165° D.145°
【考點】平行線的性質(zhì).
【分析】根據(jù)對頂角相等求出∠3,再根據(jù)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列式計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由對頂角相等可得∠3=∠1=35°,
∵a∥b,
∴∠2=180°﹣∠3=180°﹣35°=145°.
故選D.
3.如圖,△ABC的邊BC上的高是( )
A.BE B.DB C.CF D.AF
【考點】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和高.
【分析】根據(jù)從三角形頂點向?qū)呑鞔咕€,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確定出答案即可.
【解答】解:由圖可知,△ABC中BC邊上的高是AF
故選D.
4.有一個多邊形,它的內(nèi)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2倍,則它是( )
A.三邊形 B.四邊形 C.五邊形 D.六邊形
【考點】多邊形內(nèi)角與外角.
【分析】n邊形的內(nèi)角和可以表示成(n﹣2)•180°,外角和為360°,根據(jù)題意列方程求解.
【解答】解:設(shè)多邊形的邊數(shù)為n,依題意,得:
(n﹣2)•180°=2×360°,
解得n=6.
故選:D.
5.芝麻作為食品和藥物,均廣泛使用.經(jīng)測算,一粒芝麻約有0.00000201千克,用科學(xué)記數(shù)法表示為( )
A.2.01×10﹣6千克 B.0.201×10﹣5千克
C.20.1×10﹣7千克 D.2.01×10﹣7千克
【考點】科學(xué)記數(shù)法—表示較小的數(shù).
【分析】絕對值小于1的正數(shù)也可以利用科學(xué)記數(shù)法表示,一般形式為a×10﹣n,與較大數(shù)的科學(xué)記數(shù)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負指數(shù)冪,指數(shù)由原數(shù)左邊起第一個不為零的數(shù)字前面的0的個數(shù)所決定.
【解答】解:0.000 002 01=2.01×10﹣6;
故選A.
6.單項式乘以多項式運算法則的依據(jù)是( )
A.乘法交換律 B.加法結(jié)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加法交換律
【考點】單項式乘多項式.
【分析】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就是根據(jù)單項式去乘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就是乘法的分配律.
【解答】解: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故選C.
7.如果用平方差公式計算(x﹣y+5)(x+y+5),則可將原式變形為( )
A.[(x﹣y)+5][(x+y)+5] B.[(x﹣y)+5][(x﹣y)﹣5] C.[(x+5)﹣y][(x+5)+y] D.[x﹣(y+5)][x+(y+5)]
【考點】平方差公式.
【分析】能用平方差公式計算式子的特點是:(1)兩個二項式相乘,(2)有一項相同,另一項互為相反數(shù).把x+5看作公式中的a,y看作公式中的b,應(yīng)用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x﹣y+5)(x+y+5)=[(x+5)﹣y][(x+5)+y],
故選:C.
8.將一副三角尺按如圖方式進行擺放,∠1、∠2不一定互補的是( )
A. B. C. D.
【考點】余角和補角.
【分析】如果兩個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說這兩個角互為補角.即其中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補角,據(jù)此分別判斷出每個選項中∠1+∠2的度數(shù)和是不是180°,即可判斷出它們是否一定互補.
【解答】解:如圖1,,
∵∠2+∠3=90°,∠3+∠4=90°,
∴∠2=∠4,
∵∠1+∠4=180°,
∴∠1+∠2=180°,
∴∠1、∠2互補.
如圖2,,
∠2=∠3,
∵∠1+∠3=180°,
∴∠1+∠2=180°,
∴∠1、∠2互補.
如圖3,,
∵∠2=60°,∠1=30°+90°=120°,
∴∠1+∠2=180°,
∴∠1、∠2互補.
如圖4,,
∵∠1=90°,∠2=60°,
∴∠1+∠2=90°+60°=150°,
∴∠1、∠2不互補.
故選:D.
二、填空題(每題3分)
9.計算:a3•a3= a6 .
【考點】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
【分析】根據(jù)同底數(shù)冪乘法,底數(shù)不變指數(shù)相加,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a3•a3=a6.
故答案為:a6.
10.計算:(x﹣1)(2x+1)= 2x2﹣x﹣1 .
【考點】多項式乘多項式.
【分析】根據(jù)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法則,可表示為(a+b)(m+n)=am+an+bm+bn,計算即可.
【解答】解:(x﹣1)(2x+1)
=2x2+x﹣2x﹣1
=2x2﹣x﹣1.
故答案為2x2﹣x﹣1.
11.已知,在△ABC中,∠A=80°,那么∠B=∠C= 50 度.
【考點】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
【分析】根據(jù)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可知∠B=∠C= ,由此即可解決問題.
【解答】解:∵∠A+∠B+∠C=180°,
又∵∠A=80°,∠B=∠C,
∴∠B=∠C= =50°,
故答案為50
12.am=2,a4m= 16 .
【考點】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
【分析】逆運用冪的乘方,底數(shù)不變指數(shù)相乘進行計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a4m=(am)4=24=16.
故答案為:16.
13.a+b=5,ab=2,則(a﹣2)(3b﹣6)= ﹣12 .
【考點】多項式乘多項式.
【分析】直接利用多項式乘以多項式運算法則去括號,進而將已知代入求出答案.
【解答】解:∵a+b=5,ab=2,
∴(a﹣2)(3b﹣6)
=3ab﹣6a﹣6b+12
=3ab﹣6(a+b)+12
=3×2﹣6×5+12
=﹣12.
故答案為:﹣12.
14.若 ,分式 = 5 .
【考點】完全平方公式.
【分析】由題意將x+ 看為一個整體,然后根據(jù)(x﹣ )2=x2+ ﹣2=(x+ )2﹣4,把x+ =3代入從而求解.
【解答】解:∵x+ =3
∴(x﹣ )2=x2+ ﹣2=(x+ )2﹣4=9﹣4=5.
故答案為:5.
15.如圖,平面上直線a、b分別過線段AB兩端點,則a、b相交成的銳角為 30 度.
【考點】三角形的外角性質(zhì).
【分析】根據(jù)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和即可求解.
【解答】解:110°﹣80°=30°.
故答案是:30.
16.如圖,已知矩形紙片的一條邊經(jīng)過直角三角形紙片的直角頂點,若矩形紙片的一組對邊與直角三角形紙片的兩條直角邊相交成∠1、∠2,則∠2﹣∠1= 90° .
【考點】平行線的性質(zhì).
【分析】先根據(jù)平角的定義得出∠3=180°﹣∠2,再由平行線的性質(zhì)得出∠4=∠3,根據(jù)∠4+∠1=90°即可得出結(jié)論.
【解答】解:∵∠2+∠3=180°,
∴∠3=180°﹣∠2.
∵直尺的兩邊互相平行,
∴∠4=∠3,
∴∠4=180°﹣∠2.
∵∠4+∠1=90°,
∴180°﹣∠2+∠1=90°,即∠2﹣∠1=90°.
故答案為:90°.
三、解答題
17.計算:
(1)﹣32+(π﹣2)0+( )﹣2
(2)5m•(﹣ abm2)•(﹣a2m)
(3)(a﹣2b)(2a+b)﹣(a+2b)2
(4)10 ×9 .
【考點】整式的混合運算;零指數(shù)冪;負整數(shù)指數(shù)冪.
【分析】(1)先算平方,零指數(shù)冪和負整數(shù)指數(shù)冪,再相加計算即可求解;
(2)根據(jù)單項式乘以單項式的計算法則計算即可求解;
(3)根據(jù)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計算法則和完全平方公式計算,再合并同類項即可求解;
(4)根據(jù)平方差公式計算即可求解.
【解答】解:(1)﹣32+(π﹣2)0+( )﹣2
=﹣9+1+9
=1;
(2)5m•(﹣ abm2)•(﹣a2m)
=(5× )(a1+2bm2+1)
= a3bm3;
(3)(a﹣2b)(2a+b)﹣(a+2b)2
=2a2+ab﹣2ab﹣2b2﹣a2﹣4ab﹣4b2
=a2﹣7ab﹣6b2;
(4)10 ×9
=(10+ )(10﹣ )
=100﹣
=99 .
18.因式分解:
(1)a5﹣a3
(2)4﹣4(x﹣y)+(x﹣y)2.
【考點】提公因式法與公式法的綜合運用.
【分析】(1)首先提取公因式a3,進而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得出答案;
(2)直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得出答案.
【解答】解:(1)a5﹣a3
=a3(a2﹣1)
=a3(a+1)(a﹣1);
(2)4﹣4(x﹣y)+(x﹣y)2=(x﹣y﹣2)2.
19.先化簡,再求值:3(x+2)2﹣2(x﹣2)(x+2),其中x=﹣ .
【考點】整式的混合運算—化簡求值.
【分析】直接利用多項式乘法去括號,進而合并同類項,再將已知數(shù)據(jù)代入求出答案
【解答】解:3(x+2)2﹣2(x﹣2)(x+2)
=3(x2+4x+4)﹣2(x2﹣4)
=3x2+12x+12﹣2x2+8
=x2+12x+20,
把x=﹣ 代入得:
原式=(﹣ )2+12×(﹣ )+20
= ﹣6+20
=14 .
20.如圖所示,在四邊形ABCD中.
(1)求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
(2)若∠A=∠C,∠B=∠D,判斷AD與BC的位置關(guān)系,并說明理由.
【考點】多邊形內(nèi)角與外角.
【分析】(1)根據(jù)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即可得到結(jié)論;
(2)根據(jù)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和已知條件得到∠A+∠B+∠A+∠B=360°,于是得到∠A+∠B=180°,根據(jù)平行線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結(jié)論.
【解答】解:(1)∠A+∠B+∠C+∠D=(4﹣2)180°=360°;
(2)∵∠A=∠C,∠B=∠D,
∠A+∠B+∠C+∠D=360°,
∴∠A+∠B+∠A+∠B=360°,
∴2∠A+2∠B=360°
即:∠A+∠B=180°,
∴AD∥BC.
21.如圖,AD、BE分別是△ABC的中線,AD、BE相交于點F.
(1)△ABC與△ABD的面積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guān)系?為什么?
(2)△BDF與△AEF的面積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guān)系?為什么?
【考點】三角形的面積;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和高.
【分析】(1)根據(jù)三角形的中線將三角形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進行判斷;
(2)根據(jù)三角形的中線將三角形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得出△ABE的面積=△ABD的面積,再根據(jù)△BDF的面積+△ABF的面積=△AEF的面積+△ABF的面積,得出結(jié)論即可.
【解答】解:(1)△ABC的面積是△ABD的面積的2倍.
理由:∵AD是△ABC的中線,
∴BD=CD,
又∵點A為△ABC的頂點,△ACD與△ABD同底等高,
∴△ACD的面積=△ABD的面積,
∴△ABC的面積是△ABD的面積的2倍.
(2)△BDF與△AEF的面積相等.
理由:∵BE是△ABC的中線,
∴△ABC的面積是△ABE的面積的2倍,
又∵△ABC的面積是△ABD的面積的2倍,
∴△ABE的面積=△ABD的面積,
即△BDF的面積+△ABF的面積=△AEF的面積+△ABF的面積,
∴△BDF與△AEF的面積相等.
22.對有理數(shù)a、b、c、d定義新運算“ ”,規(guī)定 =ad﹣bc,請你根據(jù)新定義解答下列問題:
(1)計算 ;
(2)當x= ,y=﹣ 時,求上式的值.
【考點】整式的混合運算.
【分析】(1)根據(jù)題目中的新定義可以化簡所求的式子;
(2)將x、y的值代入(1)中化簡后的式子即可解答本題.
【解答】解:(1)由題意可得,
=(2x﹣3y)(2x+3y)﹣4x(x﹣5)
=4x2﹣9y2﹣4x2+20x
=﹣9y2+20x;
(2)當x= ,y=﹣ 時,
﹣9y2+20x=﹣9× =﹣9× +4=﹣4+4=0.
23.如圖,已知AB∥CD,試猜想∠A、∠C、∠E的關(guān)系,并說明理由.
【考點】平行線的性質(zhì).
【分析】反向延長AB交CE于F,根據(jù)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1=∠C,然后根據(jù)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和列式進行計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A=∠C+∠EE,
延長BA交CE于點F,
∵AB∥CD,
∴∠AFE=∠C,
在△AEF中,∠AFE+∠E+∠EAF=180°,
∵∠EAB+∠EAF=180°,
∴∠AFE+∠E=∠EAB,
∴∠C+∠E=∠EAB.
24.數(shù)學(xué)課上,我們知道可以用圖形的面積來解釋一些代數(shù)恒等式,如圖1可以解釋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1)如圖2,請用不同的代數(shù)式表示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由此,你能得到怎樣的等式?
(2)請說明這個等式成立;
(3)已知(2m+n)2=13,(2m﹣n)2=5,請利用上述等式求mn.
【考點】完全平方公式的幾何背景.
【分析】(1)根據(jù)陰影部分的面積=4個小長方形的面積=大正方形的面積﹣小正方形的面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即可解答;
(2)根據(jù)完全平方公式解答;
(3)根據(jù)平方差公式解答.
【解答】解:(1)陰影部分的面積為:4ab或(a+b)2﹣(a﹣b)2,
得到等式:4ab=(a+b)2﹣(a﹣b)2;
(2)右邊=a2+2ab+b2﹣(a2﹣2ab+b2)=a2+2ab+b2﹣a2+2ab﹣b2=4ab=左邊,即等式成立;
(3)(2m+n)2﹣(2m﹣n)2=4×2mn,
13﹣5=8mn,
mn=1.
25.如圖1,將△ABC中紙片沿DE折疊,使點A落在四邊形DBCE內(nèi)點A′的位置,探索∠A與∠1+∠2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并說明理由
(1)如圖2,將△ABC中紙片沿DE折疊,使點A落在四邊形DBCE的外部點A′的位置,探索∠A與∠1、∠2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并說明理由;
(2)如圖3,將四邊形ABCD沿EF折疊,使點A、D落在四邊形BCFE內(nèi)部點A′D′的位置,請直接寫出∠A、∠D、∠1與∠2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
【考點】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
【分析】根據(jù)折疊性質(zhì)得出∠AED=∠A′ED,∠ADE=∠A′DE,根據(jù)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得出∠AED+∠ADE=180°﹣∠A,代入∠1+∠2=180°+180°﹣2(∠AED+∠ADE)求出即可;
(1)運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質(zhì)即可解決問題;
(2)先根據(jù)翻折的性質(zhì)表示出∠3、∠4,再根據(jù)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
【解答】解:圖1中,2∠A=∠1+∠2,
理由是:∵沿DE折疊A和A′重合,
∴∠AED=∠A′ED,∠ADE=∠A′DE,
∵∠AED+∠ADE=180°﹣∠A,∠1+∠2=180°+180°﹣2(∠AED+∠ADE),
∴∠1+∠2=360°﹣2=2∠A;
(1)如圖2,2∠A=∠1﹣∠2.
∵∠1=∠DFA+∠A,∠DFA=∠A′+∠2,
∴∠1=∠A+∠A′+∠2=2∠A+∠2,
∴2∠A=∠1﹣∠2;
(2)如圖3,
根據(jù)翻折的性質(zhì),∠3= ,∠4= ,
∵∠A+∠D+∠3+∠4=360°,
∴∠A+∠D+ + =360°,
整理得,2(∠A+∠D)=∠1+∠2+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