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級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

字號:

(一)趙人養(yǎng)貓
    趙人患鼠,乞①貓于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捕鼠及雞。月余,鼠盡而其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毀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于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③去夫貓也?”(選自劉基《郁離子》)
    〔注〕①乞:求,討。②盍(hé)去諸:盍,何不。諸,“之乎”的合音。何不趕走它呢?③若之何:為什么,怎么能?
    1.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去”和“去饑寒猶遠”中的“去”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B.去死肌,殺三蟲
    C.西蜀之去南海
    D.得錢千五百,乃去
    2.寫出畫線句子在文中的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趙人與其子在養(yǎng)貓問題上的看法是否一樣?各自的主張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讀了這則寓言故事,你從中悟出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參考答案:
    1.選C去,距離的意思。B中的“去”是動詞,除掉、去掉的意思;A、D中的“去”當“離開”講,是動詞。
    2.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的憂患在鼠上,而不在于無雞上。
    3.不一樣。趙人贊成養(yǎng)貓,認為是“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糁稳シ蜇堃?”
    趙人之子則反對養(yǎng)貓,主張“盍去諸?”
    4.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凡事有利必有弊。做事要從實際出發(fā),抓住主要矛盾和問題的主流。凡主流是好的,就應予以肯定。
    (文題設計:山東省鄒城市中心店中學孫秀啟)
    (二)
    齊國好厚葬,布帛盡于衣裘,材木盡于棺?、??;腹贾?,以告管仲曰:“布帛盡則無以為蔽,材木盡則無以為守備,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對曰:“凡人之有為②也,非名之,則利之也③?!庇谑悄讼铝钤唬骸肮讟∵^度者戮④其尸,罪⑤夫當喪者⑥。”夫戮尸,無名;罪當喪者,無利。人何故為之也?
    (選自《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
    〔注〕①?。和夤?。②為:行動。③非名之,則利之也:不是為了求名,就是為了得利。④戮:羞辱。⑤罪:懲處、判罪。⑥當喪者:指主持喪事的人。
    1.翻譯下面句子。
    (1)凡人之有為也,非名之,則利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何故為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文中語句回答下面的問題:
    (1)齊國好厚葬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厚葬造成了什么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反對厚葬,齊國采取了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誦讀停頓標示正確的一項是()
    A.布帛盡則/無以為蔽
    B.凡/人之有為也
    C.罪夫當/喪者
    D.人何/故為之也
    4.簡要概括這段文字的內(nèi)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參考答案:
    1.(1)大凡人們做事,不是為了求名,就是為了求利。(2)人們?yōu)槭裁催€去干那種事呢?
    2.(1)非名之,則利之也。(2)布帛盡則無以為蔽,材木盡則無以為守備。(3)棺槨過度者戮其尸,罪夫當喪者。
    3.B
    4.管仲破厚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