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有何新要求:90所高校將公布自主招生初審結果

字號:

這幾天即將進入高校自主招生報名材料提交之后的初審公示期,是否入圍,通過各高校招生網和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便可一目了然。
    據(jù)了解,今年試點自主招生的高校仍是90所,其中77所面向全國招生,13所面向本省(區(qū)、市)招生,招生人數(shù)不超過試點高校招生總數(shù)的5%,與2016年基本相當。盡管高校自主招生涉及的學生數(shù)量占全國高考考生總量的比例不大,但是由于自主招生的特殊性與示范意義,每年都會引起廣泛關注。
    今年是“新高考”試行后的第一年,面對“新高考”“三位一體”招生等新探索,已步入第十四個年頭的自主招生是否能與時俱進,準確定位?“新高考”折射出的新的高考人才選拔與錄取的方向又將對自主招生提出怎樣的新要求?
    如何讓命題更科學
    從2003年第一批高校試行自主招生開始,14年來,不僅試點高校的規(guī)模從22所擴展為90所,選拔的類型也逐漸豐富多元,從單一的自主招生發(fā)展為“自主招生+高校特色招生計劃”的復合型人才選拔方式,也就是人們口中的普通自招與特色計劃相結合的方式。如北京大學的普通自招與“博雅計劃”相結合、清華大學的普通自招與“領軍計劃”“自強計劃”相結合、南開大學的“公能英才選拔計劃”以及復旦大學的“望道計劃”和“博雅杯”。
    其中,普通自主招生的招生目標為考查學生的學科特色與創(chuàng)新潛質,而特色計劃則更多地體現(xiàn)不同學校的多元特色,有的學校體現(xiàn)在人文特長,有的學校體現(xiàn)在理工特長,還有的側重于綜合素質的考核。
    但無論是普通自主招生還是特色計劃招生,命題的科學性始終是考驗自主招生含金量的重要指標。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幾乎所有高校的自主選拔都設置了初審、筆試、面試等環(huán)節(jié),有個別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不用參加筆試,直接進入面試環(huán)節(jié)。而根據(jù)教育部發(fā)布《關于進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筆試的科目已從幾年前的多科減少為一科。那么,自主選拔的筆試和面試能否區(qū)別于高考命題,考查出學生的學科特長與創(chuàng)新潛質呢?
    以2016年北京幾所高校的自主選拔為例,北京化工大學的考試不僅考高中知識,還涉及邏輯思維、創(chuàng)新知識。北京林業(yè)大學的考試增加實驗操作部分的分值,旨在考查考生的動手能力,如考官簡單講解水泵拆裝原理,并給一些工具,讓考生自己完成操作,或給出電路板和電線,讓考生制作無線電信號。還有學校在面試中設置了如何看待電信詐騙案、如何看待阿爾法狗與李世石人機大戰(zhàn)的結果等更為開放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