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廣西高考語文一輪模擬試題及答案

字號:

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論語》有多少種讀法?
    ——淺談經典詮釋的空間與路徑
    “《論語》熱”是近年來學術界與文化界一種值得分析的現(xiàn)象。《于丹〈論語〉心得》、《喪家狗:我讀〈論語〉》等書的面市,再次引起人們對《論語》這部儒學經典的關注。同時,作者的理解與詮釋方式也成為聚訟紛紜的焦點。
    《論語》有多少種讀法?換言之,經典詮釋的空間有多大?路徑有多少?
    按照哲學詮釋學的觀點,經典作為一種經過歷史檢驗而具有恒久價值的作品或“本文”,屬于“歷史流傳物”的范疇。經典產生于特定的“視域”,體現(xiàn)了經典作家基于特定的時代背景,對自然、社會、人生等問題的認知與評判。同樣,后世的讀者對經典的理解和詮釋,也離不開一定的“視域”,即讀者自身所處的歷史階段與社會環(huán)境。由于時間距離的存在,這兩種“視域”之間是有區(qū)別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就處于相互隔絕、彼此孤立的狀態(tài);相反,二者總是通過習俗、傳統(tǒng)等相互聯(lián)系,統(tǒng)一于歷史這個貫通古今的“大視域”中。而所謂對經典的理解與詮釋,實際上就是后世的讀者從自身所處的“視域”出發(fā),在歷史這個“大視域”中和經典作家所處的“視域”實現(xiàn)“視域融合”的過程。經典詮釋的空間,也就是歷史這個“大視域”。歷史在不斷發(fā)展變化,對經典的理解與詮釋也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經典總是面向歷史開放的,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詮釋方式;隨著“歷史視域”的不斷拓展,“本文”的意義超越了它的作者——所有這些,并不只是暫時的,而是永遠如此?!昂笕吮惹叭烁芾斫馇叭?,讀者比作者更能理解作者?!闭軐W詮釋學的創(chuàng)始人、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如是說。
    一代又一代儒家學者以“返本開新”為宗旨,相繼對其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詮釋,從而形成了中國思想獨特的經學傳統(tǒng)。就此而論,《論語》的價值內涵是極為豐富的,其讀法也是多種多樣的。經學傳統(tǒng)雖然在后來發(fā)生過某種程度的斷裂,但《論語》的價值光芒并未因此而黯淡。
    經典的開放性、經典詮釋的多樣性,并不意味著經典詮釋就是一種天馬行空、率性而為的行為。相反,人們常常是在兩種相對固定的路徑中來理解和詮釋經典的:一種是考古學的路徑,即著重于經典成書的年代確認、版本辨析、字詞訓詁等方面的“史料考證”;一種是歷史哲學的路徑,即讀者將自身的價值關切和意義追尋“置入”經典和歷史傳統(tǒng)中,尋找二者在哲學層面的共鳴與升華。從對《論語》等儒家經典的詮釋來看,這兩種路徑可以分別從漢學和宋學中找到根據(jù)。前者注重“實事求是”,強調“六經皆史”;后者注重“義理”,強調“借經以通乎理耳,理得,則無俟乎經”。這也構成了中國經學的一個重大分歧。兩種詮釋路徑的特點,借用王國維先生的話說,前者“可信”但不一定“可愛”,后者“可愛”卻不一定“可信”。依筆者所見,二者之間并不是彼此相斥的關系,也不是或此或彼、不可得兼??扇〉膽B(tài)度應當是,“可愛”以“可信”為前提,“可信”以“可愛”為訴求。因為離開了“可信”,“可愛”就會演變?yōu)椤敖韫湃吮?,澆自家心中塊壘”;離開了“可愛”,“可信”也就解答不了“讀圣賢書,所學何事”的價值追問。如何擺正“可信”與“可愛”之間的關系,似乎是今天理解與詮釋《論語》等經典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選自《人民日報》)
    1.結合原文,下列界定有誤的一項是 ( )(3分)
    A經典是經過歷史檢驗而具有恒久價值的作品,屬于“歷史流傳物”的范疇。
    B經典作家基于特定的時代背景,對自然、社會、人生等問題的認知與評判,屬于經典產生的特定的“視域”。
    C后世讀者自身所處的歷史階段與社會環(huán)境,以及對經典的理解和詮釋,也屬于一定的“視域”。
    D經典作家特定的“視域”與讀者一定的“視域”融合,就叫做 “大視域”。
    2.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3分)
    A《論語》在成書的千百年間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一代又一代的儒家學者相繼對其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詮釋,從而形成了中國思想獨特的經學傳統(tǒng)。
    B《論語》的價值內涵極為豐富,其讀法也是多種多樣,無論怎樣讀,它的價值光芒都不會黯淡。
    C從考古學的路徑來理解和詮釋經典,就是著重于經典成書的年代確認、版本辨析、字詞訓詁等方面的“史料考證”。
    D從歷史哲學的路徑來理解和詮釋經典,就是讀者將自身的價值關切和“意義”追尋“置入”經典和歷史傳統(tǒng)中,尋找二者在哲學層面的共鳴與升華。
    3.下列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3分)
    A經典產生的特定“視域”與后世讀者的“視域”是有區(qū)別的,但并不意味著二者處于相互隔絕、彼此孤立的狀態(tài)。
    B隨著“歷史視域”的不斷拓展,經典的意義超越了它的作者,因而經典詮釋的空間也會不斷擴大,路徑也會不受約束,越來越多。
    C理解和詮釋經典的兩種路徑之間,可以是相互融合的,也可以是彼此得兼的。
    D在理解和詮釋《論語》等經典時應擺正“可信”與“可愛”之間的關系,使“可愛”以“可信”為前提,“可信”以“可愛”為訴求。
    分值: 9分 查看題目解析 >
    2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羅洪先,字達夫,吉水人。父循,進士。歷兵部武選郎中。會考選武職,有指揮二十余人素出劉瑾門,循罷其管事。瑾怒罵尚書王敞,敞懼,歸部趣易奏。循故遲之,數(shù)日瑾敗,敞乃謝循。循歷知鎮(zhèn)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備副使,咸有聲。
    洪先幼慕羅倫為人年十五讀王守仁《傳習錄》好之欲往受業(yè)循不可而止乃師事同邑李中傳其學。嘉靖八年,舉進士第一,授修撰,即請告歸。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焙橄仍唬骸叭逭呤聵I(yè)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親孝。父每肅客,洪先冠帶行酒、拂席、授幾甚恭。居二年,詔劾請告逾期者,乃赴官。尋遭父喪,苫塊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繼遭母憂,亦如之。
    十八年,簡宮僚,召拜春坊左贊善。明年冬,與司諫唐順之、校書趙時春疏請來歲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華殿,受群臣朝賀。時帝數(shù)稱疾不視朝,諱言儲貳臨朝事,見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苯凳衷t百余言切責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歸,益尋求守仁學。甘淡泊,煉寒暑,躍馬挽強,考圖觀史,自天文、地志、禮樂、典章、河渠、邊塞、戰(zhàn)陣攻守,下逮陰陽、算數(shù),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國計、民情,悉如意諮訪。曰:“茍當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賦多宿弊,請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屬。洪先精一心體察,弊頓除。歲饑,移書郡邑,得粟數(shù)十石,率友人躬振給。
    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為畫策戰(zhàn)守,寇引去。素與順之友善,順之應召,欲挽之出,嚴嵩以同鄉(xiāng)故,擬假邊才(注:邊才,治理邊疆的才能)起用,皆力辭。初,告歸,過儀真,同年生主事項喬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萬金求為地,洪先拒不聽。喬微諷之,厲聲曰:“君不聞志士不忘在溝壑耶?”江漲,壞其室,巡撫馬森欲為營之,固辭不可。隆慶初卒,贈光祿少卿,謚號文莊。(節(jié)選自《明史·羅洪先傳》)
    4.下列對文中加粗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洪先幼慕羅倫/為人年十五/讀王守仁《傳習錄》/好之欲往/受業(yè)循不可/而止乃師/事同邑李中/傳其學。
    B洪先幼慕羅倫為人/年十五/讀王守仁《傳習錄》/好之欲往/受業(yè)/循不可而止乃師/事同邑李中/傳其學。
    C洪先幼慕羅倫為人/年十五/讀王守仁《傳習錄》/好之/欲往受業(yè)/循不可而止/乃師事同邑李中/傳其學。
    D洪先幼慕羅倫/為人年十五/讀王守仁《傳習錄》/好之/欲往受業(yè)/循不可而止乃師/事同邑李中/傳其學。
    5.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進士”指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殿試的人。明清科舉考試分三級進行,其中殿試一般每三年進行,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證。
    B“修撰”官名。唐代史館有修撰,掌修國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至元時,翰林院始設修撰。明清因襲之,一般于殿試揭曉后,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即授翰林院修撰。
    C“母憂”指母親的喪事。為父母守喪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是一種孝順的行為,明清時期官員的父母死去,官員必須停職守制,守喪期一般為三年,“苫塊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喪之禮。
    D“謚號”為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根據(jù)他們的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羅洪先志向遠大。拜同鄉(xiāng)的李中為師,學習李中的學說;他認為考中進士并不值得炫耀,認為儒學之士的事業(yè)應該更大。
    B羅洪先范言敢諫。皇帝常常稱病不上朝,羅洪先與司諫唐順之、校書趙時春在皇帝非常忌諱太子臨朝時,依然敢于上疏請求皇帝讓位,讓太子接受群臣朝賀。
    C羅洪先心憂國民。他留心察訪人才、吏事、國計、民情,發(fā)現(xiàn)田賦弊端,請求均衡處理并使積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獻策戰(zhàn)守并使盜賊退兵離去。
    D羅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錢請求免死的行為;因江水上漲,屋子被毀,他堅決推辭巡撫馬森為其營造房屋的好意。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敞懼,歸部趣易奏。循故遲之,數(shù)日瑾敗,敞乃謝循。
    譯文:
    (2)順之應召,欲挽之出,嚴嵩以同鄉(xiāng)故,擬假邊才起用,皆力辭。
    譯文:
    分值: 19分 查看題目解析 >
    3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8~9題。
    定西番 牛嶠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樓寒,夢長安。
    鄉(xiāng)思望中天闊,漏殘星亦殘。畫角數(shù)聲嗚咽,雪漫漫。
    8.下闋寫景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分析。(5分)
    答:
    9.作者整首詞中抒發(fā)了哪些情感?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
    答:
    分值: 11分 查看題目解析 >
    4
    乙 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計分。
    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1~14題。(25分)
    阿慶基“造反”
    [芬蘭]本蒂·韓佩
    一條板凳安放在路旁,只要行人累了,就可坐下休息。累了!是的,難道這還有什么奇怪的嗎?一個人在七十年歲月里要跨出多少步子啊——短的、長的、急的、慢的。板凳被發(fā)明和制造出正是為了
    人們能夠坐它?;蛟S這條板凳還有別的目的,因為冷飲亭就在它的旁邊……
    托比亞斯·阿慶基多次感到奇怪,這條板凳看完全是條普普通通的板凳,人們僅僅是在散步途中想讓腿腳歇上一歇時,才意識到它的存在。
    托比亞斯·阿慶基坐在板凳上,他的頭發(fā)斑白,但精神卻很矍鑠,他用大拇指托著煙斗,完全沉浸在往事的回憶之中。沒過多久,越越近的歌聲喚醒了他,立刻使他想起,現(xiàn)在是生活在*時期。罷工、*……打吧!吵吧!有的是理由……可是這么干難道有助于問題的解決嗎?如果像被拴著鼻子的小牛犢那樣發(fā)瘋似的掙扎,能行嗎?托比亞斯·阿慶基已經七十歲了,現(xiàn)在世道是不是變了?也許是吧,也許人們的眼界有所不同??墒巧钍遣皇呛眠^些了?嗯,他們應當盡可能過得更好些。這就有足夠理由去進行斗爭……
    他聽見一個過路人說,罷工工人在**。
    **吧!他——托比亞斯·阿慶基,已上了年紀,只能坐在板凳上觀望。在這種時期,作為一個旁觀者也實在有趣得很哪!
    *隊伍過了,人不少,除了兩旁土路,整個街道都擠滿了人群。
    他們唱的歌中有激烈的詞句:“法律騙人,政府壓人。”
    “到了明天,普天之下皆兄弟……”
    *隊伍過去了,托比亞斯·阿慶基朦朧地感覺到,他們在按照自己的愿望,向著遙遠的未走去……他們在前進,先頭部隊消失在轉彎處的建筑物后面。后那里發(fā)生了阻塞,盡管后面的隊伍還在前進,突然“砰”的一聲槍響,劃破了夏末晴朗的天空。托比亞斯·阿慶基被子彈的呼嘯聲驚呆了。這似乎是不應該的……然而后他還是平靜下,覺得自己反正是坐在板凳上的旁觀者。
    *隊伍一下子散了,猶如受到旋風襲擊似的揚起了滿天塵土,人們掉轉頭紛紛跑了。托比亞斯·阿慶基看到警察握著步槍和皮鞭,正在尋找*的人,可是**者都跑散了。這時,警察突然發(fā)現(xiàn)坐在板凳上發(fā)呆的托比亞斯·阿慶基。
    “你放什么哨?”警察大喝一聲。
    托比亞斯·阿慶基只張了張嘴,還沒得及解釋自己僅僅是坐在板凳上休息的旁觀者,皮鞭已抽到了他的身上。他發(fā)現(xiàn)自己陷入了不可解脫的困境,不禁頓時火冒三丈。這怎么可能呢!要知道他只不過坐在板凳上……可是憤怒只是再次招致皮鞭的抽打,托比亞斯·阿慶基只得拔起僵硬的大腿一逃了之。
    但事情并沒有完結,他確實陷入了解脫不了的困境。不久,他被捕了。受訊、受審,后被帶到被告席上受到了“參與造反罪”的控告。
    托比亞斯·阿慶基怎么也不能理解,他僅僅是在板凳上坐一會兒而已。而這條板凳看完全是條普普通通的板凳……他對警察咆哮起,他怎么也難以接受警察的指控,他難道會熱昏了頭腦干下這等事!可憐蟲……怎么會想得出:他是狡猾地假裝坐在板凳上,企圖逃過劫難,實際上是個瞭望放哨的人,或者是工運首腦……
    警察就是認定他有罪,一口咬定:你身上有紫血塊,你就是參與了造反……
    托比亞斯·阿慶基搔了搔頭皮,覺悟過:也許世界上從就沒有為旁觀者準備的板凳!
    1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  )
    A托比亞斯·阿慶基是一位七十歲的老人,他過著孤獨而沒有人理解的生活,每天坐在板凳上觀望,成了他大的生活樂趣。
    B“作為一個旁觀者也實在有趣得很哪!”看到罷工工人在**,阿慶基這樣想,可以看出他安分守己,也表明他對社會現(xiàn)實認識不深。
    C警察一口咬定阿慶基參與造反,是個瞭望放哨的人,意在表明警察欺軟怕硬,能力低下。
    D這篇小說刻畫人物非常成功,運用了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刻畫阿慶基老人,使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E作者沒有用更多筆墨正面去寫警察與罷工工人的沖突,這就使得阿慶基老人的被捕情節(jié)更加突出,有力地彰顯主題。
    12.小說前后兩次寫道“這條板凳看完全是條普普通通的板凳”,作者這樣寫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3.小說中阿慶基的心理活動,前后經歷了哪些變化?請作簡要概括分析。(6分)
    答:
    14.小說結尾處的畫線句有什么含義?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請結合小說內容,說說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答:
    分值: 25分 查看題目解析 >
    5
    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題。(25分)
    一卷《紅樓》觸百思
    王景山
    伴隨周汝昌成長的年月不是軍閥混戰(zhàn),就是外寇入侵。生于亂世又為一介村童,周汝昌竟有著與生俱來的強烈求知欲和過目不忘的聰慧。他從小就醉心文學藝術,凡能偶然入目的片言只字,他都如獲至寶絕不放過。對得到的任何一本書更是精讀細敲如嘬骨髓,寫讀后感、找錯字……蠅頭小字將書眉空白處填個嚴嚴實實。
    就在他躊躇滿志準備進大學深造時,抗戰(zhàn)爆發(fā)了,學業(yè)再次擱淺。1947年,他才又經過復試繼續(xù)回燕大西語系完成學業(yè)。畢業(yè)時,他的論文英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著作《文賦》令中外教授舉座皆驚。似《文賦》這等涵蓋廣博且文字艱深的駢體文,即便翻譯成白話文也不易,何況是譯成英文。這年正值燕大開辦中文系研究院,周汝昌在教授們的舉薦下應考,成為被研究院錄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此后,他又把《二十四詩品》譯成英文介紹到歐洲,也把英國詩人雪萊的《西風頌》以《離騷》的文體翻譯成中文。
    自謙不是書法家的周汝昌,幼少時即醉心歐楷筆法,20歲后又致力于唐人寫經,深研《蘭亭》后,得右軍真脈,遂平生作書多行草,其“橫逸飛動、筆筆不茍、使轉敷暢、作草如真”的周體法書,在眾多書家中以勢明法合意美之筆、英風俊骨之墨神采煥然。他曾多次慨嘆,自己用于研究《蘭亭序》和書法的工夫一點兒不比《紅樓夢》少,研究成果受到啟功、徐邦達、王學仲三大鑒定書家的肯定。
    本已在書法、翻譯等領域頗有建樹的周汝昌,怎么又步入了“研紅”道路?原來,周汝昌少年時就常聽母親講《紅樓夢》的故事,后來又從母親手里看到古本《石頭記》。然而促其真正步入“研紅”之路的一個重要因素,當數(shù)胡適先生的影響。
    1947年,時在燕京大學讀書的周汝昌收到一直進行《紅樓夢》版本研究的四兄周祜昌自天津寄來的一函,說他新近看到亞東版《紅樓夢》卷首有胡適之的一篇考證文章,其中有敦誠與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摯友的新論說,他囑周汝昌查證。周汝昌遍查燕大圖書館,終于在敦敏詩集中發(fā)現(xiàn)了那首《詠芹詩》。興奮之下,周汝昌將這一發(fā)現(xiàn)撰寫成文,并在《天津民國日報》副刊發(fā)表??吹轿恼碌暮m之當即復信周汝昌,自此,胡、周書信往來切磋討論《紅樓夢》,成為現(xiàn)代紅學的一段佳話。
    1953年9月,已在四川大學外文系任教的周汝昌出版了第一本個人專著《紅樓夢新證》。這部洋洋灑灑40萬言的紅學著作,將《紅樓夢》實證研究體系化、專門化,被譽為“紅學一部劃時代的著作”,周汝昌也由此奠定了在現(xiàn)代紅學的地位。自此,周汝昌一路研紅至今已整63載,出版涉及紅學研究各個層面的專著47部。
    然而,周汝昌是在怎樣一種身體狀況下完成那一部接一部的鴻篇巨著呢?恐怕就鮮有人知了。從青年時雙耳就逐漸失聰?shù)乃?,戴著助聽器還得別人在耳邊高聲吐字,左眼因視網膜脫落1975年就已失明,右眼則需靠兩個高倍放大鏡重疊一起方能看書寫字,所以他已無法將字寫在稿紙的方格內,而是在比一般標準稿紙大一倍的“稿紙”背面任意書寫,那似紅棗般大的字如牛耕田般不停歇地在圓桌上誕生。沒過幾年,手稿上的字已經大過核桃,而且常常串行重疊,只有多年做助手的女兒倫玲認得,將其在電腦上敲出存儲。至近3年來,周汝昌右目僅存的那一絲視力也不復存在,盲寫都成困難的他,繼而改成了口述,女兒倫玲一個人忙不過來,獨子建臨提前退休加入進來協(xié)助姐姐專事錄音記錄……
    一身布衣的周汝昌,一生淡泊名利,唯對中華文化、對學術真理,堅守不渝,窮追不棄。“我喜歡‘國貨’,喜歡民族節(jié)序風俗。我喜歡民族建筑、民族音樂……對這些方面,也許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頑不化。不了解這一切,很難理解我為何后來走上了紅學道路,為何又如此地執(zhí)著癡迷,甘受百般挫辱,而無悔意,也不怨尤?!敝苋瓴谄渥詡黧w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這樣寫道。
    “聰明靈秀切吾師,一卷《紅樓》觸百思。此是中華真命脈,神明文哲史兼詩?!敝苋瓴鞯倪@首詩,道出了他一生與《紅樓夢》之緣。(節(jié)選自《光明日報》,略有刪改)
    【注】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生于天津,別號觸味道人,我國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詩人、書法家,新中國紅學研究第一人,享譽海內外的考證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堪為當代“紅學泰斗”,平生有七十多部學術著作問世。
    15.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  )
    A周汝昌對《紅樓夢》情有獨鐘,喜歡“國貨”和民族風俗、建筑、音樂等,而有些人因此認為他保守落后,甚至冥頑不化。
    B本文通過記述周汝昌的學術生涯,突出了他在學術研究上的輝煌成就,也表現(xiàn)出他精研學問、癡迷紅學的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
    C盡管生于亂世,但周汝昌自幼好學,醉心文學藝術,勤于精讀細敲,他日后取得的卓越成就與這種強烈的求知欲不無關系。
    D周汝昌畢生致力于歐楷筆法、唐人寫經、右軍《蘭亭》,并創(chuàng)立了周體法書,他的很多書法研究成果受到鑒定書家的肯定。
    E由于四兄周祜昌的指點,周汝昌在燕大圖書館發(fā)現(xiàn)了《詠芹詩》,并撰寫文章發(fā)表,支持胡適的說法,受到了胡適的賞識。
    16.周汝昌在學術研究領域取得了哪些成就?請概括說明。(6分)
    答:
    17.周汝昌步入“研紅”道路,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請簡要分析。(6分)
    答:
    18.周汝昌被稱為“新中國紅學研究第一人”、當代“紅學泰斗”。為什么他能在紅學研究上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
    答:
    分值: 25分 查看題目解析 >
    6
    根據(jù)下面的表格內容和文字表述,回答問題。(6分)
    我國二氧化硫排放情況調查表
    二氧化硫與空氣中的其他污染物進行復雜的大氣化學反應,形成硫酸鹽、硝酸鹽二次顆粒,由氣體污染物轉化為固體污染物,成為PM2.5升高的主要因素,從而導致霧霾天氣的產生。
    23.根據(jù)上材料回答問題:
    (1)根據(jù)以上材料概括造成全國大范圍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3分)
    (2)根據(jù)所提供的材料,談談你對治理霧霾天氣的建議。(3分)
    分值: 6分 查看題目解析 >
    填空題 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把答案填寫在題中橫線上。
    7
    10.名篇名句默寫(6分)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卒章顯志,體現(xiàn)全詩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杜牧《阿房宮賦》結尾向當朝統(tǒng)治者敲響警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賀《李憑箜篌引》描寫音樂可以震破五色石,引來一場秋雨的句子: ,
    分值: 6分 查看題目解析 >
    8
    2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5分)
    菊是中國的特產。菊于肅殺的秋末開花,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不過,古人先
    關注的,不是菊的審美特點, ① 。對此, ② ,他在《離騷》中說:“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笨梢?, ③ 。事實上,這也正是菊在六朝以前主要的功用。
    分值: 5分 查看題目解析 >
    單選題 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在每小題給出的4個選項中,有且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
    9
    19.下列各句中加粗詞語的使用,全部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①有些人在不斷的追逐中尋找快樂,有的人卻在平凡的生活中安之若素,品味著幸福的平淡。
    ②女性作者的文筆,常以柔情似水、細膩委婉見長,雖非個個如此,但說大多數(shù)是這樣,應該算是持平之論。
    ③畢業(yè)時,雖然我們班的同學都沒有許下海誓山盟,但是我們在心中一直把彼此當做一輩子的朋友。
    ④在熱烈的掌聲中,這次為期一周的漫長的論證會終于打退堂鼓了。作為東道主的我們,也終于松了一口氣。
    ⑤戊戌變法后,梁啟超發(fā)表了大量作品,成為中國學術界的執(zhí)牛耳者,他對20世紀中國史學的發(fā)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⑥這位曾經一文不名的年輕人,馬克扎克伯格,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公司facebook,如今已是億萬富翁。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分值: 3分 查看題目解析 >
    10
    20.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3分) (  )
    A教育部近日印發(fā)的《關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出,嚴禁開展特殊類型招生的高校組織或參與考前輔導、應試培訓。
    B杰出的流行音樂創(chuàng)作者將嚴肅音樂的表現(xiàn)力與通俗音樂的積極因素相互交融,巧妙嫁接多種藝術元素,拓寬流行音樂的表現(xiàn)內涵和審美空間。
    C我們平時所用的調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鈣、磷、鐵和維生素B等成分,被皮膚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膚營養(yǎng)缺乏。
    D中餐之所以在申遺路上屢屢受挫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提交的美食,雖然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只給人們帶來更好的口味體驗,卻很難讓人體會到文化上的深意。
    分值: 3分 查看題目解析 >
    11
    2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恰當?shù)囊痪涫牵?分)( )
    反觀這些年來的文藝批評,當然也有黃鐘大呂、啟人心智的繞梁之音,但瓦釜雷鳴、混淆
    視聽的刺耳雜音,卻時常搖唇鼓舌、招搖過市。____,把銷量、收視率、點擊數(shù)、票房收入作為依據(jù),分辨和判斷作品的高下優(yōu)劣。
    A一些文藝評論把思想性、藝術性等重要評判標準拋到腦后,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
    B一些文藝評論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把思想性、藝術性等重要評判標準拋到腦后
    C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的一些文藝評論,把思想性、藝術性等重要評判標準拋到腦后
    D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把思想性、藝術性等重要評判標準拋到腦后的一些文藝評論
    分值: 3分 查看題目解析 >
    書面表達 本大題共60分。
    12
    2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公交車距離車站50米處,一位大媽扛著大包裹向公交司機揮手,示意停車。按規(guī)定,公交車不準站外???,所以車繼續(xù)前行。但司機為了能讓大媽趕上這后一趟車,明顯放慢了速度。大媽很著急,邊喊邊艱難地追趕。車剛停穩(wěn),司機立刻跳下車,迎著大媽跑去。他幫著大媽上了車,安頓她坐好,這時公交車已在車站停了3分鐘。大多數(shù)乘客報以熱烈掌聲,也有人對大媽沒有提前準備好上車議論紛紛,還有人對司機停車等人耽誤大家的時間表示不滿。
    對于以上現(xiàn)象,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12 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從司機的角度:“按規(guī)定”“明顯放慢了速度”“車剛停穩(wěn),司機立刻跳下車,迎著大媽跑去。他幫著大媽上了車,安頓她坐好”反映的是處理事情“規(guī)則與靈活”的問題;從大媽的角度:“在公交車距離車站50米處,一位大媽扛著大包裹向公交司機揮手,示意停車。按規(guī)定,公交車不準站外停靠”可以得出:人要有規(guī)則意識;從乘客的角度:“大多數(shù)乘客報以熱烈掌聲,也有人對大媽沒有提前準備好上車議論紛紛,還有人對司機停車等人耽誤大家的時間表示不滿”體現(xiàn)出:為他人著想(體諒他人、友善)。
    考查方向
    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
    解題思路
    本題為材料作文。材料選取時事材料,里面涉及多位人物,那么在立意時就要注意其角度,可以各從他們的角度出發(fā)。
    易錯點
    一是觀點偏頗,言辭不夠理性;二是事例給出的不切合觀點;三是行文空洞,沒有思想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