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自學考試計算機原理名詞解釋(2)

字號:

1.主機:
    由CPU、存儲器與I/O接口合在一起構成的處理系統(tǒng)稱為主機。
    2.CPU:
    中央處理器,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由運算器和控制器構成。
    3.運算器:
    計算機中完成運算功能的部件,由ALU和寄存器構成。
    4.ALU:
    算術邏輯運算單元,負責執(zhí)行各種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
    5.外圍設備:
    計算機的輸入輸出設備,包括輸入設備,輸出設備和外存儲設備。
    6.數據:
    編碼形式的各種信息,在計算機中作為程序的操作對象。
    7.指令:
    是一種經過編碼的操作命令,它指定需要進行的操作,支配計算機中的信息傳遞以及主機與輸入輸出設備之間的信息傳遞,是構成計算機軟件的基本元素。
    8.透明:
    在計算機中,從某個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稱該特性是透明的。
    9.位:
    計算機中的一個二進制數據代碼,計算機中數據的最小表示單位。
    10.字:
    數據運算和存儲的單位,其位數取決于具體的計算機。
    11.字節(jié):
    衡量數據量以及存儲容量的基本單位。1字節(jié)等于8位二進制信息。
    12.字長:
    一個數據字中包含的位數,反應了計算機并行計算的能力。一般為8位、16位、32位或64位。
    13.地址:
    給主存器中不同的存儲位置指定的一個二進制編號。
    14.存儲器:
    計算機中存儲程序和數據的部件,分為內存和外存。
    15.總線:
    計算機中連接功能單元的公共線路,是一束信號線的集合,包括數據總線。地址總線和控制總線。
    16.硬件:
    由物理元器件構成的系統(tǒng),計算機硬件是一個能夠執(zhí)行指令的設備。
    17.軟件:由程序構成的系統(tǒng),分為系統(tǒng)軟件和應用軟件。
    18.兼容:
    計算機部件的通用性。
    19.軟件兼容:
    一個計算機系統(tǒng)上的軟件能在另一個計算機系統(tǒng)上運行,并得到相同的結果,則稱這兩個計算機系統(tǒng)是軟件兼容的。
    20.程序:
    完成某種功能的指令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