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山居秋暝的暝意思篇一
1、學習動靜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
2、學習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體會詩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潔的人格志向。
1、學習動靜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
2、學習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
體會詩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潔的人格志向。
一課時。
一、朗讀古詩
二、介紹相關(guān)文化常識
王維,字摩詰,世稱王右丞,有《王右丞集》。有“天下文宗”,“詩佛”的美稱。王維的詩以描繪山水田園和歌詠隱居生活一類成就最大,與孟浩然同為“山水田園”派詩人。
三、分析本詩
1、在這首詩中,作者描寫了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的景物?地點:山中。時間:秋天傍晚下過一場雨后。
2、作者為什么要突出“新雨”呢?是為了突出秋雨之后山野間的明麗與清新,給人賞心悅目的感受。
3、作者在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明月,松林,清泉,山石,青竹,浣女,青蓮,漁舟。
4、蘇軾曾經(jīng)這樣評價過王維的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鳖h聯(lián)和頸聯(lián)中的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畫,小組討論,用幾句話來描繪一幅畫面。
5、每一幅畫面就象電影中的一個鏡頭,把這些鏡頭連起來就是山中的整個景致。這些景色給你什么感覺?非常寧靜,清新,恬然。
6、我們可以看到,洗衣服的少女歸來時發(fā)出了喧鬧聲,漁舟經(jīng)過時蓮花也隨之擺動,為什么它們給你的感覺仍然是“靜”呢?以動襯靜。正因為有這些聲音,使得整個環(huán)境顯得更安靜。
7、哪些是靜景,哪些是動景?“明月松間照”是靜景,“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是動景。
8、詩的尾聯(lián)“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怎么理解?任憑春天的百花凋謝,山中的美景還是讓我留戀。
9、王國維曾經(jīng)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描寫了那么美麗恬然的山中景色,所要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呢?(簡單介紹王維的生平)所表達的是一種對于山水的留戀,對隱居生活的渴望以及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10、 山中明明有那么多美麗的景物,作者為什么還稱這之為“空山”呢?結(jié)合作者的寫作背景思考?!翱铡弊诛@示了山野間的安靜與寬闊,這與作者希望遠離塵世與世俗的愿望正好吻合。
四、翻譯全詩
五、分析格律
1、這首詩的體裁是什么?五言律詩。
3、哪些字是押韻的?后,秋,流,舟,留。
六、作業(yè)設(shè)計:
1、翻譯全詩。
2、請嘗試用一段話描繪這首詩呈現(xiàn)的畫面。(200字)
山居秋暝的暝意思篇二
不知不覺中天氣漸漸變涼了,因為秋天已經(jīng)來到了山中,給人們帶來了清涼。
一場秋雨下過之后,空氣格外清新。漫步在空曠的山谷中,看身旁的野花,有的已經(jīng)凋謝了,而有的花卻在為自己最后的時日做著打算,使人感到寧靜又安逸。
信步在山谷之中。走著走著,渾然不覺之時,月亮已經(jīng)升起來了。月光傾瀉下來,照在雨后的森林中,使松樹顯得更加蒼翠挺拔。
忽然一陣叮咚聲從遠處傳來,走進一看原來是一股清泉從石縫中流出,又從那些大大小小高低不平的石頭上流過。泉水清澈見底,流向遠方。
正在享受寧靜優(yōu)雅的時候,一陣陣歡聲笑語從遠處飄來。側(cè)耳傾聽,原來是洗衣的婦女們結(jié)伴歸來,走在竹林中說笑著。也許是他們的笑容感染了水中的荷花使他們舞動起來了?哦,是那些歸來的漁船順水而行使動蕩的水波與蓮花互相回應(yīng)。
山居秋暝的暝意思篇三
空山新雨后,
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渙女,
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
越中覽古
李白
越王勾踐破吳歸,
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
只今惟有鷓鴣飛。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長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宮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石頭城
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
夜深還過女墻來。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書憤
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
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
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沙,
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聽閑作草,
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
猶及清明可到家。
山居秋暝的暝意思篇四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山居秋暝》
清風絲雨,搖蕩秋日,已而暮至,風歇雨霽亦恬然。
遠山如玉,浸潤在霧靄流嵐的神韻中。青山在暮色里,暮色在青山外。秋爽滿山亦滿天。
斜斜的石徑上落葉紛紛,清香迎面而來,拂之不去。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詩人信步其中,細聞秋木之上,偶滴清露,余響悠悠。不覺秋日之月漸漸東上。天空中,靛藍澄澈,月華裊裊,沁著夜的芬芳與靜謐,絲絲入心。皓月青輝蕩漾著清秋的漣漪,流入松林。松林一片蒼翠,瓊枝凈而無塵。月華入松,松籠翠霧。松下有影,樹影知音,相映成趣,意態(tài)橫生,漸入佳境。
月影滌人心,潺潺而往,松痕知人意,落滿衣襟。
詩人立身清泉旁,泉水流淌,近乎素練繞林間。泉聲淙淙,汩汩于石上,佩環(huán)叮咚,七弦泠泠,恍若武陵清溪,徑入仙源。月之流光松之疏影隨水而逝,緣步而行,蜿蜒,入林深處去了。
詩人且行且住,偃仰嘯歌,空山唱和,竟成佳音。一時又萬籟俱寂,白露點點,蒼苔欲上人衣。
忽聞笑語歡聲穿林而來。打破樹林清寂,一片歡騰。竹露清響,也似笑語,銀鈴一般,悅?cè)诵那椤?BR> 荷葉羅裙,翩然而至。蛾眉未掃戴荊釵,猶似當年越溪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浣衣女子相顧談笑,余音不絕,宛若天籟。乘月而來如幽夢,踏月而歸似浮云。
松竹相偕而行,詩人來至湖畔。誰說芙蓉秋江多怨嗟?月籠荷塘送湖風,西湖六月尚不如。觀漁舟過水穿花,移舟水濺,差差綠。柄柄清香漫入船舷,蓮花舞動如相送,還約明日來采蓮。
漁舟去,詩人尚徜徉其中。農(nóng)家多歡愉,令人羨煞。陶令“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誠不謬也。閑云野鶴無拘束,終日相伴山與水,不枉此生矣。春芳已去,自有秋情。云岫相逐,為我怡神。皓月輪空,足以交游,山民樸質(zhì),可以為鄰。經(jīng)綸事務(wù)者,來此息心,世事俗務(wù),何足道哉!
于是喟然曰:“王孫兮歸去,山中兮可以久留?!?BR> 山居秋暝的暝意思篇五
熟讀成誦。
能力目標:
學習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段。
解山水田園詩和體會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點。
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唐宋詩詞的能力。
情感目標:
體會詩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潔的人格志向。
貫徹兩綱:
品味文化之美,含蓄之美
教學重點:
理解并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學習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段。
解山水田園詩和體會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點。
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唐宋詩詞的能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預(yù)設(shè)
學生活動預(yù)設(shè)
設(shè)計意圖
揭示課題,資料交流
1、背誦復(fù)習
《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2、介紹詩人及其作品,了解詩人的風格。
學生交流,介紹王維生平。
通過交流,復(fù)習鞏固學過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學習古詩,感受情懷
1、學習《山居秋暝》,指導朗讀。
誦讀提示:
詩的首聯(lián)寫的是傍晚時分小村的旖旎風光,同時寄托了詩人閑適的感情,應(yīng)當用輕快的調(diào)子誦讀。
末聯(lián)均是陪襯,對句“王孫自可留”是全詩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語氣緩緩讀出。
范讀、跟讀、自由讀、齊誦。
2、掌握古詩的意思。
1、有感情地朗讀。
2、理解每一句的含義
空曠的山野一場秋雨新降,
傍晚的天氣顯得格外涼爽。
靜靜的月光把松林照亮,
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姑娘們洗罷衣服,笑語喧嘩地從竹林里回家去,
漁船順流而下,水上蓮葉便搖動起來。
花春草,任憑它枯謝吧,
我要留下享受這無比風光。
加深理解。
體會意境,感受畫面美
本詩共描繪幾幅美麗畫面?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雨后初晴圖。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霽,萬物一新,樹木繁茂,,空氣清新,高山寂靜,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松間照”——明月松林圖。暮色蒼茫,皎潔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銀色的月光透過松樹的虬枝翠葉,星星點點地灑落下來。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明月清泉圖。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瀉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輝映之下,宛若一條潔白的綢布閃閃發(fā)光、隨風飄蕩,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BR> 第四幅“竹喧歸浣女”——浣洗晚歸圖。竹林里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那是一群勤勞淳樸的山村姑娘剛洗完衣服,披著月光笑盈盈地歸來了,也許她們正為什么開心的事兒在竹林里嬉戲追逐著,笑鬧聲傳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蓮動下漁舟”——月夜采蓮圖。密密的荷葉紛紛倒向兩旁,蓮花搖動,水波蕩漾,原來是順流而下的漁舟正輕盈地穿過荷花叢,弄亂的荷塘月色,劃破了大山的寧靜。
小結(jié):畫面總合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聲音,浣衣村女的笑聲,漁舟穿過荷叢的動態(tài),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聲有色,有景有人,有靜有動,構(gòu)成了清新秀麗的鄉(xiāng)村生活圖景。
給出示例,余下學生填。
(共五幅畫面——雨后初晴圖、明月松林圖、清泉印月圖、浣洗晚歸圖、月夜采蓮圖。)
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分析課文
3、空、靜的景色襯托出詩人怎么樣的心情??
4、最后一句中“王孫”指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又由于這里人跡罕至,,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來了?!翱丈健眱勺贮c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山居秋暝》這首五言律詩,一開始“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鄙绞强湛盏?,很容易讓人想到空曠、靜謐。王維受其母的影響較深,佛教講究“四大皆空”,在詩人的眼里,一切勝景浮名都不過是一“空”而已!傍晚十分,一切都迷蒙起來,淅淅瀝瀝的秋雨過后更是一片清冷的秋意!也是為全詩定下了恬淡、清新的感情基調(diào)。同時暗點了時間、地點。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筆調(diào),勾畫出一幅有聲(泉聲)、有色(青松)、有動(泉流)、有靜(月照)的幽靜雅致的山間月夜圖。
有聲有色、動靜結(jié)合。
以“喧”來反襯“靜”,
這種以動寫靜的寫法,更襯出山林的“空”和“靜”。
清人王國維說得好“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有人說“一片自然景色,便是一個心靈的世界?!痹娙斯P下的景色如此清幽、明凈、靜寂。正是詩人內(nèi)心世界的外化。
詩人的心境極為淡泊、寧靜,不含任何雜念,所以一草一木,一泉一石,皆能打動詩人的心,所見的所聞的皆是美之所在,形諸于詩,則是空靈清凈、平淡之境。
詩人曾屬“王孫”,來自官場、來自社會,而今別居輞川。從“誤入塵網(wǎng)中”到“復(fù)得返自然”,一個“自”字表達出詩人獨特的“山居”領(lǐng)悟,更顯秋韻之圖乃是對羈絆人性的官場社會的強烈反駁?!傲簟闭摺熬印币?,而“山居秋暝”之“居”不僅有自然的深情召喚,更是詩人心靈的駐足。正是在這種精神背景下,為世人所景慕的“春芳”在詩人眼中就顯得不足為怪了。
詩的尾聯(lián),詩人大發(fā)感慨,“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春草就隨它衰敗吧!如此清幽、恬靜、淡遠的秋景,自可以留住王孫去靜靜地欣賞品味,其實這是詩人借《楚辭·招隱士》反其意而用之,意在表明自己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布置作業(yè)
抄寫、默寫古詩
完成作業(yè)
知識的積累與鞏固。
板書:
靜景:雨后初晴圖、明月松林圖、清泉印月圖——自然美
借景抒情
補充資料:
作者簡介:
王維是唐代詩人中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在唐代詩歌史乃至整個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王維(701——761),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父親去逝較早,母親虔誠信佛三十多年,這對王維的思想有一定的影響。據(jù)史料記載,王維侍母以孝順聞名,其母親去世,他幾乎痛不欲生。王維幼年就通音律,會作文,頗有才名。唐玄宗開元九年(721)考中進士,被任命為大樂丞,因為伶人舞黃獅子得罪朝廷,受牽連被貶到濟州(今山東長清縣)作司庫參軍。期間曾一度棄官隱居,后來又回到京城長安。開元二十二年(734),詩友張九齡當宰相,王維上書請求引薦,被任命為右拾遺。三年后,張九齡被貶,他改任監(jiān)察御史,出使塞上涼州兩年?;亻L安以后,較長時期內(nèi)供職于朝廷,在郊外的終南山和輞川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彈琴賦詩,傲嘯終日”,寫了大量的山水田園詩。當然,作為朝廷的臣子,他也寫過不少奉和、應(yīng)制的詩歌和頌揚皇上的文章。這是王維由積極進取轉(zhuǎn)向參禪信佛的時期。
天寶十五年,安祿山判亂,帶兵攻入長安,王維被迫出任偽職給事中。但他消極應(yīng)付,曾經(jīng)故意服藥生病,并想逃走。不久,官軍收復(fù)了京城,他因做偽官,將受到嚴厲處分;幸虧他弟弟、刑部侍郎王縉愿意削官為他贖罪而獲免,得以從寬發(fā)落,只是降了他的官職,成為太子中允。此時,王維對世事官場徹底失去興趣,篤志信佛,唯以禪誦為事。《舊唐書·本傳》說他:“退朝之后,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唐肅宗乾元二年轉(zhuǎn)任尚書右丞,到上元二年(761)逝世,終年六十一歲。
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fā)揚了謝靈運開創(chuàng)的山水詩而獨樹一幟,使山水田園詩成就達到高峰,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王維其他方面也有佳作。有的反映軍旅和邊塞生活,有的表現(xiàn)俠義,有的揭露時弊。一些贈別親友和寫日常生活的小詩,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沈子福歸江東》等,古今傳誦。這些小詩都是五絕或七絕,情真語摯,不用雕飾,有淳樸深厚之美,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相媲美,代表盛唐絕句最高成就。他的應(yīng)制詩、唱和詩及宣揚佛理的詩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王維五律和五、七絕造詣最高,亦擅其他各體,在唐代詩壇很突出。其七律或雄渾華麗,或澄凈秀雅,為明七子師法。七古形式整飭,氣勢流蕩。散文清幽雋永,極富詩情畫意,如《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王維生前身后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詩佛”美稱。對后人影響巨大。
正是由于他常以一位禪者的目光覽觀萬物,才使他的詩有了一種其他詩人所難以企及的靜美、澄曠、寂悅。特別是他在描寫大自然中一剎那間的紛紜動象,是那樣的清凈與靜謐,禪韻盎然,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榴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fù)下。”(《欒家瀨》)以及名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蕩滌讀者之胸襟,給人以恬澹寧和的無盡遐思。
本文賞析: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宋朝著名詩人蘇軾曾評價王維的作品是“詩中有畫”,那王維是怎樣繪出這幅山水的呢?這首詩就是一個證明。這首詩寫的是居住在山中的詩人,在秋天日落之后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詩人僅用淡淡的幾筆就勾畫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圖,清新、寧靜而又洋溢著和平安樂的氣氛,猶如世外桃源一般,真是隱士們的好居處。
在這幅畫里,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們的生活美、人情美是水乳交融的。這首詩首聯(lián)著力描寫所處的大環(huán)境,渲染出一種清新自然的意境。不僅點出了題目中的“山”,“秋”,“暝”,還描繪出有如世外桃源的山景?!翱铡弊謱懗錾街械娜穗H罕至,開篇便給人一種寂靜清幽的感覺。又和著新雨洗凈了山色,晚來的天氣涼爽宜人,清新自然的空山秋夜便躍然紙上,猶如在純白的雪浪紙上,描出群山的背景。干凈的筆致清晰勾勒卻又不露痕跡。(準確的用詞點染出清新的感覺)。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寫秋山傍晚,雨后的山,雨過天晴,空氣格外清新。山上的松林一塵不染,顯得格外蒼翠,夜暮降臨,秋氣涼爽。秋月銀輝,灑遍了蒼翠的松林,騰起一片朦朧的濛濛霧氣;接著皎潔的明月光透過茂密的青松林的空隙,照射到地面上,斑斑點點,恍如滿地碎銀;四野一片靜寂,久違的清涼包圍了山林;給人以明凈、清幽的感覺,好像連自己的心也被洗凈了一樣。雨后的山坡,溪漲泉涌,細水奔流,泉水飛濺,一泓泓、一縷縷從石上潺潺流淌;或者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瀉于山石之上或濺起雪白的浪花;或山泉因水量充足,流勢增大,那白練似的泉水從懸崖上飛瀉,只掛前川,或淙淙有聲,或寂寂無聲;飛動的瀑布像仙女的舞蹈,像天宇長虹,在月光輝映之下,宛若一條潔白的綢布閃閃發(fā)光、隨風飄蕩;像優(yōu)美的奏鳴曲一樣在身邊響起,更反襯出山中的寧靜,使人感到仿佛是大自然的脈搏在輕輕地跳動著。此時山高月小,松林清翠,泉水叮咚,飛瀑如練,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
自然的美妙,心情的陶醉。但山村美事依然神秘快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寫村民的活動。出句寫詩人所聞,因為是夜間,又被竹林遮擋,只能看到模糊的人影,但詩人從竹林里的歡聲笑語中聽出這是少女們剛從水邊洗衣歸來,雖是淡淡的一筆,卻生動地表現(xiàn)了少女們勤勞、樸素、開朗的性格。此景依然讓人激動:滿月高懸,山野靜寂,村落一點兩點燈火閃爍。此時清江蜿蜒流淌,天上明月,水里倒映著藍藍的天空,以及澄澈如玉的天宇那一輪晃動的月,河岸翠竹環(huán)繞,清風四起;一群婦女手端洗衣盆,挽起衣袖、褲管,站在清涼的水中;月亮破碎,銀光灑滿水面;搗衣聲響起,傳得很遠;流水聲、搗衣聲、說話聲、嬉戲聲;或歌謠清唱,或用溪水洗長發(fā),或在水中沐?。换蜴覒蛳嗷菜?,濺濕了衣裳,笑彎了月亮。洗衣歸來,山村已經(jīng)睡去,竹喧影動,笑聲跑得很遠。
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這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這兩句寫得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詩人先寫“竹喧”、“蓮動”,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到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fā)現(xiàn)浣女、蓮舟。這樣寫更富有真情實感,更富有詩意。江南山村的盛事讓人神往。這兩個細節(jié)都富于藝術(shù)的魅力,它們從不同側(cè)面寫出了山村居民淳厚、樸實的風尚,以及作者對他的向往。
詩人勾勒出這樣一幅風習畫的用意十分明顯:山村的風景如此清幽,民風如此淳厚,這正是他理想的生活環(huán)境,他不愿離開這里,回到官場上那種紛紛擾擾的生活中去,這就給結(jié)句“王孫自可留”作了有力的鋪墊。
若說先前兩句是意境的渲染,那“明月松間照”便是給畫卷上投下一縷朗朗清光。清冷的景致仿佛一層淡淡的石青色,夜空中的朗月,月下的松林,林邊的清泉,著了色,卻依然清淡。逼真的風景,淡然的色彩,似畫一般。頷聯(lián)這二句也以其極工整的對仗,極靈動的風格成為千古佳句。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描繪了山中的動態(tài),與先前清雅的靜態(tài)山景共同構(gòu)成一幅立體的圖樣,有月光照著晚歸的浣女,有清泉送回滿載的漁舟,一切都是那樣自然,那樣恬淡。同時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幽靜的竹林中傳來一陣喧笑,那是洗衣服的姑娘結(jié)伴歸來;亭亭的蓮葉荷花紛紛動蕩,原來是漁舟順流而下。秋夜雨后的山村在詩人的筆下多么純凈美好,多么富于詩情畫意!這正是詩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詩人捕捉了景物中最優(yōu)美、最動人的一剎那,隨意揮灑,毫不著力地寫來,卻是如此形象生動,色彩鮮明,意境幽美,韻律悠揚,而且通篇有比興,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對詩人來說,可以沒有名利,可以沒有權(quán)勢,卻不能沒有新雨后的空山中簡單的清雅,自然。其實,說先前幾句是簡單寫景并不確切,詩人筆下的“月”、“泉”、“松”、“竹”、“蓮”不都象征著他所向往的高尚情操么?他正是將這樣高尚的人格融入了詩中,才使這首詩有了靈氣,有了魂。
所以詩的末聯(lián),情不自禁地嘆道:芳菲的春天過去了,就隨它過去吧,眼前這秋天的山野,不是一樣的美好嗎?\'王孫自可留?\',意思是自己大可以待在山中,賞心娛目悠游歲月了。這里,王維化用了《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典故,而取其相反的意義,進一步表明了詩人對秋天山野的深厚感情,從而表示了歸隱的決心。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果然如此。這首山水名篇,于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山居秋暝的暝意思篇六
秋季的一天,我從自己的茅屋里走出來,到大自然里散散步。
不知不覺,已經(jīng)到了晚上。經(jīng)過白天雨水的沖刷,樹木比以前更茂盛,花草也更繁茂。草尖上掛著水珠,反著光,如同一顆顆珍珠。
這幽靜的山谷里的空氣是那么清新自然,有些涼快,又帶著一點潮濕,令人心曠神怡。鳥兒齊聲高唱,昆蟲在山谷中蹦跳,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是歡樂的。我也樂在其中,如同身處天堂。
月亮出來了,我抬頭望了望天空,一個“白玉盤”高高地掛著,周圍還有幾顆星星,好像在陪著它。月亮非??犊?,把它的光撒在了松樹林上,亮閃閃的,為秋夜增添了幾分樂趣。望著皎潔的月亮,我不禁想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我的腳下有正潺潺流動的清泉,它流動的聲音,仿佛在為鳴叫的小動物伴奏,讓我心曠神怡,有說不出的歡樂。
突然,竹林那邊傳來一陣陣喧鬧,原來是幾個洗衣服的女子正在勞動。她們端著木盆,蹲在溪水邊,一邊揉搓衣物,一邊笑鬧著,時時發(fā)出銀鈴一般的笑聲。
遠處,一條漁舟正慢慢地駛了過來,漁民在船頭點起了火把,照得周圍的水亮堂堂的:隨著船槳的劃動,浪花均勻地分布在船的兩側(cè),浪花過后便是波紋,它一圈圈地擴大,最終越來越淺,越來越淡,最終消失得無影無蹤。
漁夫劃著船到了河中心,悄悄的把漁網(wǎng)撒了下來。漁網(wǎng)悄無聲息,沉到了水面之下。過了一會兒,他把漁網(wǎng)慢慢地扯上來,肥嘟嘟的大魚掛在網(wǎng)上,扭動著身子,看著這豐收的景象,漁夫一邊唱著歌兒,一邊有節(jié)奏的劃著槳,帶著喜悅回家了。
在這隱居的生活里,寧靜的大自然和勤勞樸實的人們給了我許多的樂趣,說也說不盡。這讓我不禁感嘆:“隱居的生活真好啊。
山居秋暝的暝意思篇七
幽靜的山谷中剛剛下過一場秋雨,黃昏時,天氣已顯示出秋的涼意。草葉上的露珠晶瑩剔透,像珍珠一樣隨風跳動。空氣也特別清新。小鳥們也在那清凈的樹枝上做窩。
這時,一輪皎潔的明月高掛天空,照進松樹林中,那斑駁陸離的樹影,儼然是一幅優(yōu)美的水墨畫,一切都顯得那么寧靜和諧。小溪里的水也變得清澈見底,清澈的泉水嘩、嘩、嘩奏出美妙的旋律,高興地唱著歌從光滑的石頭上面跑過。
咦,松樹林中那喧嘩的聲音是什么聲音?哦!原來是姑娘們洗完衣服回家時的說話聲和歡笑聲。咦,這又是什么聲音,原來是蓮葉們在風中翩翩起舞發(fā)出美妙的音樂聲,蓮葉們隨風舞蹈,美麗極了聽!又傳來了嘩嘩、嘩嘩、嘩嘩……的聲音,原來是小伙子們打魚歸來劃漁舟的聲音。那嘩嘩的流水聲,唱出了他們收獲的喜悅。
那些小花、小草、小樹們,任憑它們怎么枯謝、枯萎,我也不管它們,只要讓我留下來好好享受這美好的風光就可以了。詩人王維看著那些隨風舞蹈的蓮葉、小花、小草在隨風舞蹈,他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它們在風中隨風舞蹈起來。
山居秋暝的暝意思篇八
《山居秋暝》是一首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山水名篇,是王維在輞川別墅閑居時的杰出詩作之一,它唱出了隱居者的戀歌。全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xiàn)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
全詩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來表現(xiàn)詩人的感情,主要體現(xiàn)在: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笔茁?lián)一素描的手法,鋪出了整個畫面的基調(diào)。從整體著眼,領(lǐng)起全詩,用極其精練的語言交代了地點和時間、季節(jié)和天氣,點明了狀態(tài)和題意,大筆勾勒出畫面的輪廓,框定了全詩的意境。出句展現(xiàn)雨后山村,對句顯示傍晚秋暝。既寫出了客觀環(huán)境的清麗空遠,又蘊涵著詩人主觀意識的恬淡閑逸,給人以臨其境,神清氣爽之感。詩人以山居空寂的感受來暗喻歸隱心境的,盡管詩人借景抒發(fā)他的安適的情緒,卻看不出詩人那種傷悲、哀怨的孤寂蒼涼之感。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鳖I(lǐng)聯(lián)寫景,用了反襯的手法,一靜一動,動靜結(jié)合,靜中有動,景色如畫;一見一聽,錯落有致,幽趣盎然:上句寫仰視,鏡頭由遠而近。下句寫俯視,鏡頭由近而遠。“照”和“流”用在句末,還隱映出隱居之情態(tài)。在這里,清幽的環(huán)境與詩人恬淡的心情實現(xiàn)了高度和諧統(tǒng)一,即景與情高度和諧統(tǒng)一,意與境高度和諧統(tǒng)一。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鳖i聯(lián)轉(zhuǎn)向動態(tài)描寫,側(cè)重寫人,以動襯靜,愈見其靜:上句寫岸上,鏡頭由遠而近。下句寫水中,鏡頭由近而遠。上句聞“竹喧”,下句見“蓮動”,展現(xiàn)出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對安靜淳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襯托出詩人白身超塵脫俗的心理狀態(tài),也蘊涵著他內(nèi)心對污濁官場的極度厭惡。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尾聯(lián)詩人直抒情懷:詩人志向高潔,遠離官場,來到這個清幽雅致的佳境,必定觸景生情,流連忘返。“隨意”,任憑、照例的意思;“王孫”本指貴族公子,這里指詩人自己。這兩句詩,一方面表露了詩人對山中秋色的喜愛;一方面巧用前人之典,表達了詩人隱居山林,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的意愿。
這首詩的語言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
首先,詩人講究煉字,清雅到極致的一系列用詞用字。這首詩中,作者能準確地調(diào)動每一個字,使得各盡其職,盡其妙用,如:“空山”、“晚秋”、“明月”、“清泉”、“竹喧”、“松”、“石”、“蓮動”、“隨意”以及“烷女”、“漁舟”等等,全都表達得干干凈凈、真真純純、一塵不染。
其次,對仗工整,物象清雅,是本詩音韻和諧的顯著特點。頸聯(lián)和頷聯(lián),不僅對仗工致、格律精嚴,而且音韻優(yōu)美,節(jié)奏和諧。明月對清泉、竹喧對蓮動,清雅工整而韻味十足,瑯瑯上口而流動性強。
再次,語言充滿詩情畫意。語言清新明快,潔凈洗練,是樸素平淡與典雅秀美的完美結(jié)合,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這首山水田園詩是詩情與畫意的高度統(tǒng)一。
以清新澄澈的語言描繪出幽美恬靜的意境,令人悠然神往,引人無限遐思。
山居秋暝的暝意思篇一
1、學習動靜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
2、學習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體會詩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潔的人格志向。
1、學習動靜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
2、學習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
體會詩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潔的人格志向。
一課時。
一、朗讀古詩
二、介紹相關(guān)文化常識
王維,字摩詰,世稱王右丞,有《王右丞集》。有“天下文宗”,“詩佛”的美稱。王維的詩以描繪山水田園和歌詠隱居生活一類成就最大,與孟浩然同為“山水田園”派詩人。
三、分析本詩
1、在這首詩中,作者描寫了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的景物?地點:山中。時間:秋天傍晚下過一場雨后。
2、作者為什么要突出“新雨”呢?是為了突出秋雨之后山野間的明麗與清新,給人賞心悅目的感受。
3、作者在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明月,松林,清泉,山石,青竹,浣女,青蓮,漁舟。
4、蘇軾曾經(jīng)這樣評價過王維的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鳖h聯(lián)和頸聯(lián)中的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畫,小組討論,用幾句話來描繪一幅畫面。
5、每一幅畫面就象電影中的一個鏡頭,把這些鏡頭連起來就是山中的整個景致。這些景色給你什么感覺?非常寧靜,清新,恬然。
6、我們可以看到,洗衣服的少女歸來時發(fā)出了喧鬧聲,漁舟經(jīng)過時蓮花也隨之擺動,為什么它們給你的感覺仍然是“靜”呢?以動襯靜。正因為有這些聲音,使得整個環(huán)境顯得更安靜。
7、哪些是靜景,哪些是動景?“明月松間照”是靜景,“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是動景。
8、詩的尾聯(lián)“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怎么理解?任憑春天的百花凋謝,山中的美景還是讓我留戀。
9、王國維曾經(jīng)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描寫了那么美麗恬然的山中景色,所要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呢?(簡單介紹王維的生平)所表達的是一種對于山水的留戀,對隱居生活的渴望以及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10、 山中明明有那么多美麗的景物,作者為什么還稱這之為“空山”呢?結(jié)合作者的寫作背景思考?!翱铡弊诛@示了山野間的安靜與寬闊,這與作者希望遠離塵世與世俗的愿望正好吻合。
四、翻譯全詩
五、分析格律
1、這首詩的體裁是什么?五言律詩。
3、哪些字是押韻的?后,秋,流,舟,留。
六、作業(yè)設(shè)計:
1、翻譯全詩。
2、請嘗試用一段話描繪這首詩呈現(xiàn)的畫面。(200字)
山居秋暝的暝意思篇二
不知不覺中天氣漸漸變涼了,因為秋天已經(jīng)來到了山中,給人們帶來了清涼。
一場秋雨下過之后,空氣格外清新。漫步在空曠的山谷中,看身旁的野花,有的已經(jīng)凋謝了,而有的花卻在為自己最后的時日做著打算,使人感到寧靜又安逸。
信步在山谷之中。走著走著,渾然不覺之時,月亮已經(jīng)升起來了。月光傾瀉下來,照在雨后的森林中,使松樹顯得更加蒼翠挺拔。
忽然一陣叮咚聲從遠處傳來,走進一看原來是一股清泉從石縫中流出,又從那些大大小小高低不平的石頭上流過。泉水清澈見底,流向遠方。
正在享受寧靜優(yōu)雅的時候,一陣陣歡聲笑語從遠處飄來。側(cè)耳傾聽,原來是洗衣的婦女們結(jié)伴歸來,走在竹林中說笑著。也許是他們的笑容感染了水中的荷花使他們舞動起來了?哦,是那些歸來的漁船順水而行使動蕩的水波與蓮花互相回應(yīng)。
山居秋暝的暝意思篇三
空山新雨后,
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渙女,
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
越中覽古
李白
越王勾踐破吳歸,
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
只今惟有鷓鴣飛。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長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宮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石頭城
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
夜深還過女墻來。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書憤
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
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
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沙,
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聽閑作草,
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
猶及清明可到家。
山居秋暝的暝意思篇四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山居秋暝》
清風絲雨,搖蕩秋日,已而暮至,風歇雨霽亦恬然。
遠山如玉,浸潤在霧靄流嵐的神韻中。青山在暮色里,暮色在青山外。秋爽滿山亦滿天。
斜斜的石徑上落葉紛紛,清香迎面而來,拂之不去。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詩人信步其中,細聞秋木之上,偶滴清露,余響悠悠。不覺秋日之月漸漸東上。天空中,靛藍澄澈,月華裊裊,沁著夜的芬芳與靜謐,絲絲入心。皓月青輝蕩漾著清秋的漣漪,流入松林。松林一片蒼翠,瓊枝凈而無塵。月華入松,松籠翠霧。松下有影,樹影知音,相映成趣,意態(tài)橫生,漸入佳境。
月影滌人心,潺潺而往,松痕知人意,落滿衣襟。
詩人立身清泉旁,泉水流淌,近乎素練繞林間。泉聲淙淙,汩汩于石上,佩環(huán)叮咚,七弦泠泠,恍若武陵清溪,徑入仙源。月之流光松之疏影隨水而逝,緣步而行,蜿蜒,入林深處去了。
詩人且行且住,偃仰嘯歌,空山唱和,竟成佳音。一時又萬籟俱寂,白露點點,蒼苔欲上人衣。
忽聞笑語歡聲穿林而來。打破樹林清寂,一片歡騰。竹露清響,也似笑語,銀鈴一般,悅?cè)诵那椤?BR> 荷葉羅裙,翩然而至。蛾眉未掃戴荊釵,猶似當年越溪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浣衣女子相顧談笑,余音不絕,宛若天籟。乘月而來如幽夢,踏月而歸似浮云。
松竹相偕而行,詩人來至湖畔。誰說芙蓉秋江多怨嗟?月籠荷塘送湖風,西湖六月尚不如。觀漁舟過水穿花,移舟水濺,差差綠。柄柄清香漫入船舷,蓮花舞動如相送,還約明日來采蓮。
漁舟去,詩人尚徜徉其中。農(nóng)家多歡愉,令人羨煞。陶令“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誠不謬也。閑云野鶴無拘束,終日相伴山與水,不枉此生矣。春芳已去,自有秋情。云岫相逐,為我怡神。皓月輪空,足以交游,山民樸質(zhì),可以為鄰。經(jīng)綸事務(wù)者,來此息心,世事俗務(wù),何足道哉!
于是喟然曰:“王孫兮歸去,山中兮可以久留?!?BR> 山居秋暝的暝意思篇五
熟讀成誦。
能力目標:
學習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段。
解山水田園詩和體會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點。
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唐宋詩詞的能力。
情感目標:
體會詩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潔的人格志向。
貫徹兩綱:
品味文化之美,含蓄之美
教學重點:
理解并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學習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段。
解山水田園詩和體會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點。
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唐宋詩詞的能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預(yù)設(shè)
學生活動預(yù)設(shè)
設(shè)計意圖
揭示課題,資料交流
1、背誦復(fù)習
《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2、介紹詩人及其作品,了解詩人的風格。
學生交流,介紹王維生平。
通過交流,復(fù)習鞏固學過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學習古詩,感受情懷
1、學習《山居秋暝》,指導朗讀。
誦讀提示:
詩的首聯(lián)寫的是傍晚時分小村的旖旎風光,同時寄托了詩人閑適的感情,應(yīng)當用輕快的調(diào)子誦讀。
末聯(lián)均是陪襯,對句“王孫自可留”是全詩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語氣緩緩讀出。
范讀、跟讀、自由讀、齊誦。
2、掌握古詩的意思。
1、有感情地朗讀。
2、理解每一句的含義
空曠的山野一場秋雨新降,
傍晚的天氣顯得格外涼爽。
靜靜的月光把松林照亮,
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姑娘們洗罷衣服,笑語喧嘩地從竹林里回家去,
漁船順流而下,水上蓮葉便搖動起來。
花春草,任憑它枯謝吧,
我要留下享受這無比風光。
加深理解。
體會意境,感受畫面美
本詩共描繪幾幅美麗畫面?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雨后初晴圖。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霽,萬物一新,樹木繁茂,,空氣清新,高山寂靜,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松間照”——明月松林圖。暮色蒼茫,皎潔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銀色的月光透過松樹的虬枝翠葉,星星點點地灑落下來。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明月清泉圖。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瀉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輝映之下,宛若一條潔白的綢布閃閃發(fā)光、隨風飄蕩,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BR> 第四幅“竹喧歸浣女”——浣洗晚歸圖。竹林里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那是一群勤勞淳樸的山村姑娘剛洗完衣服,披著月光笑盈盈地歸來了,也許她們正為什么開心的事兒在竹林里嬉戲追逐著,笑鬧聲傳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蓮動下漁舟”——月夜采蓮圖。密密的荷葉紛紛倒向兩旁,蓮花搖動,水波蕩漾,原來是順流而下的漁舟正輕盈地穿過荷花叢,弄亂的荷塘月色,劃破了大山的寧靜。
小結(jié):畫面總合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聲音,浣衣村女的笑聲,漁舟穿過荷叢的動態(tài),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聲有色,有景有人,有靜有動,構(gòu)成了清新秀麗的鄉(xiāng)村生活圖景。
給出示例,余下學生填。
(共五幅畫面——雨后初晴圖、明月松林圖、清泉印月圖、浣洗晚歸圖、月夜采蓮圖。)
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分析課文
3、空、靜的景色襯托出詩人怎么樣的心情??
4、最后一句中“王孫”指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又由于這里人跡罕至,,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來了?!翱丈健眱勺贮c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山居秋暝》這首五言律詩,一開始“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鄙绞强湛盏?,很容易讓人想到空曠、靜謐。王維受其母的影響較深,佛教講究“四大皆空”,在詩人的眼里,一切勝景浮名都不過是一“空”而已!傍晚十分,一切都迷蒙起來,淅淅瀝瀝的秋雨過后更是一片清冷的秋意!也是為全詩定下了恬淡、清新的感情基調(diào)。同時暗點了時間、地點。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筆調(diào),勾畫出一幅有聲(泉聲)、有色(青松)、有動(泉流)、有靜(月照)的幽靜雅致的山間月夜圖。
有聲有色、動靜結(jié)合。
以“喧”來反襯“靜”,
這種以動寫靜的寫法,更襯出山林的“空”和“靜”。
清人王國維說得好“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有人說“一片自然景色,便是一個心靈的世界?!痹娙斯P下的景色如此清幽、明凈、靜寂。正是詩人內(nèi)心世界的外化。
詩人的心境極為淡泊、寧靜,不含任何雜念,所以一草一木,一泉一石,皆能打動詩人的心,所見的所聞的皆是美之所在,形諸于詩,則是空靈清凈、平淡之境。
詩人曾屬“王孫”,來自官場、來自社會,而今別居輞川。從“誤入塵網(wǎng)中”到“復(fù)得返自然”,一個“自”字表達出詩人獨特的“山居”領(lǐng)悟,更顯秋韻之圖乃是對羈絆人性的官場社會的強烈反駁?!傲簟闭摺熬印币?,而“山居秋暝”之“居”不僅有自然的深情召喚,更是詩人心靈的駐足。正是在這種精神背景下,為世人所景慕的“春芳”在詩人眼中就顯得不足為怪了。
詩的尾聯(lián),詩人大發(fā)感慨,“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春草就隨它衰敗吧!如此清幽、恬靜、淡遠的秋景,自可以留住王孫去靜靜地欣賞品味,其實這是詩人借《楚辭·招隱士》反其意而用之,意在表明自己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布置作業(yè)
抄寫、默寫古詩
完成作業(yè)
知識的積累與鞏固。
板書:
靜景:雨后初晴圖、明月松林圖、清泉印月圖——自然美
借景抒情
補充資料:
作者簡介:
王維是唐代詩人中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在唐代詩歌史乃至整個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王維(701——761),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父親去逝較早,母親虔誠信佛三十多年,這對王維的思想有一定的影響。據(jù)史料記載,王維侍母以孝順聞名,其母親去世,他幾乎痛不欲生。王維幼年就通音律,會作文,頗有才名。唐玄宗開元九年(721)考中進士,被任命為大樂丞,因為伶人舞黃獅子得罪朝廷,受牽連被貶到濟州(今山東長清縣)作司庫參軍。期間曾一度棄官隱居,后來又回到京城長安。開元二十二年(734),詩友張九齡當宰相,王維上書請求引薦,被任命為右拾遺。三年后,張九齡被貶,他改任監(jiān)察御史,出使塞上涼州兩年?;亻L安以后,較長時期內(nèi)供職于朝廷,在郊外的終南山和輞川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彈琴賦詩,傲嘯終日”,寫了大量的山水田園詩。當然,作為朝廷的臣子,他也寫過不少奉和、應(yīng)制的詩歌和頌揚皇上的文章。這是王維由積極進取轉(zhuǎn)向參禪信佛的時期。
天寶十五年,安祿山判亂,帶兵攻入長安,王維被迫出任偽職給事中。但他消極應(yīng)付,曾經(jīng)故意服藥生病,并想逃走。不久,官軍收復(fù)了京城,他因做偽官,將受到嚴厲處分;幸虧他弟弟、刑部侍郎王縉愿意削官為他贖罪而獲免,得以從寬發(fā)落,只是降了他的官職,成為太子中允。此時,王維對世事官場徹底失去興趣,篤志信佛,唯以禪誦為事。《舊唐書·本傳》說他:“退朝之后,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唐肅宗乾元二年轉(zhuǎn)任尚書右丞,到上元二年(761)逝世,終年六十一歲。
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fā)揚了謝靈運開創(chuàng)的山水詩而獨樹一幟,使山水田園詩成就達到高峰,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王維其他方面也有佳作。有的反映軍旅和邊塞生活,有的表現(xiàn)俠義,有的揭露時弊。一些贈別親友和寫日常生活的小詩,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沈子福歸江東》等,古今傳誦。這些小詩都是五絕或七絕,情真語摯,不用雕飾,有淳樸深厚之美,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相媲美,代表盛唐絕句最高成就。他的應(yīng)制詩、唱和詩及宣揚佛理的詩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王維五律和五、七絕造詣最高,亦擅其他各體,在唐代詩壇很突出。其七律或雄渾華麗,或澄凈秀雅,為明七子師法。七古形式整飭,氣勢流蕩。散文清幽雋永,極富詩情畫意,如《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王維生前身后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詩佛”美稱。對后人影響巨大。
正是由于他常以一位禪者的目光覽觀萬物,才使他的詩有了一種其他詩人所難以企及的靜美、澄曠、寂悅。特別是他在描寫大自然中一剎那間的紛紜動象,是那樣的清凈與靜謐,禪韻盎然,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榴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fù)下。”(《欒家瀨》)以及名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蕩滌讀者之胸襟,給人以恬澹寧和的無盡遐思。
本文賞析: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宋朝著名詩人蘇軾曾評價王維的作品是“詩中有畫”,那王維是怎樣繪出這幅山水的呢?這首詩就是一個證明。這首詩寫的是居住在山中的詩人,在秋天日落之后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詩人僅用淡淡的幾筆就勾畫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圖,清新、寧靜而又洋溢著和平安樂的氣氛,猶如世外桃源一般,真是隱士們的好居處。
在這幅畫里,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們的生活美、人情美是水乳交融的。這首詩首聯(lián)著力描寫所處的大環(huán)境,渲染出一種清新自然的意境。不僅點出了題目中的“山”,“秋”,“暝”,還描繪出有如世外桃源的山景?!翱铡弊謱懗錾街械娜穗H罕至,開篇便給人一種寂靜清幽的感覺。又和著新雨洗凈了山色,晚來的天氣涼爽宜人,清新自然的空山秋夜便躍然紙上,猶如在純白的雪浪紙上,描出群山的背景。干凈的筆致清晰勾勒卻又不露痕跡。(準確的用詞點染出清新的感覺)。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寫秋山傍晚,雨后的山,雨過天晴,空氣格外清新。山上的松林一塵不染,顯得格外蒼翠,夜暮降臨,秋氣涼爽。秋月銀輝,灑遍了蒼翠的松林,騰起一片朦朧的濛濛霧氣;接著皎潔的明月光透過茂密的青松林的空隙,照射到地面上,斑斑點點,恍如滿地碎銀;四野一片靜寂,久違的清涼包圍了山林;給人以明凈、清幽的感覺,好像連自己的心也被洗凈了一樣。雨后的山坡,溪漲泉涌,細水奔流,泉水飛濺,一泓泓、一縷縷從石上潺潺流淌;或者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瀉于山石之上或濺起雪白的浪花;或山泉因水量充足,流勢增大,那白練似的泉水從懸崖上飛瀉,只掛前川,或淙淙有聲,或寂寂無聲;飛動的瀑布像仙女的舞蹈,像天宇長虹,在月光輝映之下,宛若一條潔白的綢布閃閃發(fā)光、隨風飄蕩;像優(yōu)美的奏鳴曲一樣在身邊響起,更反襯出山中的寧靜,使人感到仿佛是大自然的脈搏在輕輕地跳動著。此時山高月小,松林清翠,泉水叮咚,飛瀑如練,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
自然的美妙,心情的陶醉。但山村美事依然神秘快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寫村民的活動。出句寫詩人所聞,因為是夜間,又被竹林遮擋,只能看到模糊的人影,但詩人從竹林里的歡聲笑語中聽出這是少女們剛從水邊洗衣歸來,雖是淡淡的一筆,卻生動地表現(xiàn)了少女們勤勞、樸素、開朗的性格。此景依然讓人激動:滿月高懸,山野靜寂,村落一點兩點燈火閃爍。此時清江蜿蜒流淌,天上明月,水里倒映著藍藍的天空,以及澄澈如玉的天宇那一輪晃動的月,河岸翠竹環(huán)繞,清風四起;一群婦女手端洗衣盆,挽起衣袖、褲管,站在清涼的水中;月亮破碎,銀光灑滿水面;搗衣聲響起,傳得很遠;流水聲、搗衣聲、說話聲、嬉戲聲;或歌謠清唱,或用溪水洗長發(fā),或在水中沐?。换蜴覒蛳嗷菜?,濺濕了衣裳,笑彎了月亮。洗衣歸來,山村已經(jīng)睡去,竹喧影動,笑聲跑得很遠。
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這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這兩句寫得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詩人先寫“竹喧”、“蓮動”,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到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fā)現(xiàn)浣女、蓮舟。這樣寫更富有真情實感,更富有詩意。江南山村的盛事讓人神往。這兩個細節(jié)都富于藝術(shù)的魅力,它們從不同側(cè)面寫出了山村居民淳厚、樸實的風尚,以及作者對他的向往。
詩人勾勒出這樣一幅風習畫的用意十分明顯:山村的風景如此清幽,民風如此淳厚,這正是他理想的生活環(huán)境,他不愿離開這里,回到官場上那種紛紛擾擾的生活中去,這就給結(jié)句“王孫自可留”作了有力的鋪墊。
若說先前兩句是意境的渲染,那“明月松間照”便是給畫卷上投下一縷朗朗清光。清冷的景致仿佛一層淡淡的石青色,夜空中的朗月,月下的松林,林邊的清泉,著了色,卻依然清淡。逼真的風景,淡然的色彩,似畫一般。頷聯(lián)這二句也以其極工整的對仗,極靈動的風格成為千古佳句。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描繪了山中的動態(tài),與先前清雅的靜態(tài)山景共同構(gòu)成一幅立體的圖樣,有月光照著晚歸的浣女,有清泉送回滿載的漁舟,一切都是那樣自然,那樣恬淡。同時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幽靜的竹林中傳來一陣喧笑,那是洗衣服的姑娘結(jié)伴歸來;亭亭的蓮葉荷花紛紛動蕩,原來是漁舟順流而下。秋夜雨后的山村在詩人的筆下多么純凈美好,多么富于詩情畫意!這正是詩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詩人捕捉了景物中最優(yōu)美、最動人的一剎那,隨意揮灑,毫不著力地寫來,卻是如此形象生動,色彩鮮明,意境幽美,韻律悠揚,而且通篇有比興,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對詩人來說,可以沒有名利,可以沒有權(quán)勢,卻不能沒有新雨后的空山中簡單的清雅,自然。其實,說先前幾句是簡單寫景并不確切,詩人筆下的“月”、“泉”、“松”、“竹”、“蓮”不都象征著他所向往的高尚情操么?他正是將這樣高尚的人格融入了詩中,才使這首詩有了靈氣,有了魂。
所以詩的末聯(lián),情不自禁地嘆道:芳菲的春天過去了,就隨它過去吧,眼前這秋天的山野,不是一樣的美好嗎?\'王孫自可留?\',意思是自己大可以待在山中,賞心娛目悠游歲月了。這里,王維化用了《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典故,而取其相反的意義,進一步表明了詩人對秋天山野的深厚感情,從而表示了歸隱的決心。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果然如此。這首山水名篇,于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山居秋暝的暝意思篇六
秋季的一天,我從自己的茅屋里走出來,到大自然里散散步。
不知不覺,已經(jīng)到了晚上。經(jīng)過白天雨水的沖刷,樹木比以前更茂盛,花草也更繁茂。草尖上掛著水珠,反著光,如同一顆顆珍珠。
這幽靜的山谷里的空氣是那么清新自然,有些涼快,又帶著一點潮濕,令人心曠神怡。鳥兒齊聲高唱,昆蟲在山谷中蹦跳,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是歡樂的。我也樂在其中,如同身處天堂。
月亮出來了,我抬頭望了望天空,一個“白玉盤”高高地掛著,周圍還有幾顆星星,好像在陪著它。月亮非??犊?,把它的光撒在了松樹林上,亮閃閃的,為秋夜增添了幾分樂趣。望著皎潔的月亮,我不禁想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我的腳下有正潺潺流動的清泉,它流動的聲音,仿佛在為鳴叫的小動物伴奏,讓我心曠神怡,有說不出的歡樂。
突然,竹林那邊傳來一陣陣喧鬧,原來是幾個洗衣服的女子正在勞動。她們端著木盆,蹲在溪水邊,一邊揉搓衣物,一邊笑鬧著,時時發(fā)出銀鈴一般的笑聲。
遠處,一條漁舟正慢慢地駛了過來,漁民在船頭點起了火把,照得周圍的水亮堂堂的:隨著船槳的劃動,浪花均勻地分布在船的兩側(cè),浪花過后便是波紋,它一圈圈地擴大,最終越來越淺,越來越淡,最終消失得無影無蹤。
漁夫劃著船到了河中心,悄悄的把漁網(wǎng)撒了下來。漁網(wǎng)悄無聲息,沉到了水面之下。過了一會兒,他把漁網(wǎng)慢慢地扯上來,肥嘟嘟的大魚掛在網(wǎng)上,扭動著身子,看著這豐收的景象,漁夫一邊唱著歌兒,一邊有節(jié)奏的劃著槳,帶著喜悅回家了。
在這隱居的生活里,寧靜的大自然和勤勞樸實的人們給了我許多的樂趣,說也說不盡。這讓我不禁感嘆:“隱居的生活真好啊。
山居秋暝的暝意思篇七
幽靜的山谷中剛剛下過一場秋雨,黃昏時,天氣已顯示出秋的涼意。草葉上的露珠晶瑩剔透,像珍珠一樣隨風跳動。空氣也特別清新。小鳥們也在那清凈的樹枝上做窩。
這時,一輪皎潔的明月高掛天空,照進松樹林中,那斑駁陸離的樹影,儼然是一幅優(yōu)美的水墨畫,一切都顯得那么寧靜和諧。小溪里的水也變得清澈見底,清澈的泉水嘩、嘩、嘩奏出美妙的旋律,高興地唱著歌從光滑的石頭上面跑過。
咦,松樹林中那喧嘩的聲音是什么聲音?哦!原來是姑娘們洗完衣服回家時的說話聲和歡笑聲。咦,這又是什么聲音,原來是蓮葉們在風中翩翩起舞發(fā)出美妙的音樂聲,蓮葉們隨風舞蹈,美麗極了聽!又傳來了嘩嘩、嘩嘩、嘩嘩……的聲音,原來是小伙子們打魚歸來劃漁舟的聲音。那嘩嘩的流水聲,唱出了他們收獲的喜悅。
那些小花、小草、小樹們,任憑它們怎么枯謝、枯萎,我也不管它們,只要讓我留下來好好享受這美好的風光就可以了。詩人王維看著那些隨風舞蹈的蓮葉、小花、小草在隨風舞蹈,他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它們在風中隨風舞蹈起來。
山居秋暝的暝意思篇八
《山居秋暝》是一首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山水名篇,是王維在輞川別墅閑居時的杰出詩作之一,它唱出了隱居者的戀歌。全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xiàn)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
全詩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來表現(xiàn)詩人的感情,主要體現(xiàn)在: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笔茁?lián)一素描的手法,鋪出了整個畫面的基調(diào)。從整體著眼,領(lǐng)起全詩,用極其精練的語言交代了地點和時間、季節(jié)和天氣,點明了狀態(tài)和題意,大筆勾勒出畫面的輪廓,框定了全詩的意境。出句展現(xiàn)雨后山村,對句顯示傍晚秋暝。既寫出了客觀環(huán)境的清麗空遠,又蘊涵著詩人主觀意識的恬淡閑逸,給人以臨其境,神清氣爽之感。詩人以山居空寂的感受來暗喻歸隱心境的,盡管詩人借景抒發(fā)他的安適的情緒,卻看不出詩人那種傷悲、哀怨的孤寂蒼涼之感。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鳖I(lǐng)聯(lián)寫景,用了反襯的手法,一靜一動,動靜結(jié)合,靜中有動,景色如畫;一見一聽,錯落有致,幽趣盎然:上句寫仰視,鏡頭由遠而近。下句寫俯視,鏡頭由近而遠。“照”和“流”用在句末,還隱映出隱居之情態(tài)。在這里,清幽的環(huán)境與詩人恬淡的心情實現(xiàn)了高度和諧統(tǒng)一,即景與情高度和諧統(tǒng)一,意與境高度和諧統(tǒng)一。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鳖i聯(lián)轉(zhuǎn)向動態(tài)描寫,側(cè)重寫人,以動襯靜,愈見其靜:上句寫岸上,鏡頭由遠而近。下句寫水中,鏡頭由近而遠。上句聞“竹喧”,下句見“蓮動”,展現(xiàn)出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對安靜淳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襯托出詩人白身超塵脫俗的心理狀態(tài),也蘊涵著他內(nèi)心對污濁官場的極度厭惡。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尾聯(lián)詩人直抒情懷:詩人志向高潔,遠離官場,來到這個清幽雅致的佳境,必定觸景生情,流連忘返。“隨意”,任憑、照例的意思;“王孫”本指貴族公子,這里指詩人自己。這兩句詩,一方面表露了詩人對山中秋色的喜愛;一方面巧用前人之典,表達了詩人隱居山林,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的意愿。
這首詩的語言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
首先,詩人講究煉字,清雅到極致的一系列用詞用字。這首詩中,作者能準確地調(diào)動每一個字,使得各盡其職,盡其妙用,如:“空山”、“晚秋”、“明月”、“清泉”、“竹喧”、“松”、“石”、“蓮動”、“隨意”以及“烷女”、“漁舟”等等,全都表達得干干凈凈、真真純純、一塵不染。
其次,對仗工整,物象清雅,是本詩音韻和諧的顯著特點。頸聯(lián)和頷聯(lián),不僅對仗工致、格律精嚴,而且音韻優(yōu)美,節(jié)奏和諧。明月對清泉、竹喧對蓮動,清雅工整而韻味十足,瑯瑯上口而流動性強。
再次,語言充滿詩情畫意。語言清新明快,潔凈洗練,是樸素平淡與典雅秀美的完美結(jié)合,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這首山水田園詩是詩情與畫意的高度統(tǒng)一。
以清新澄澈的語言描繪出幽美恬靜的意境,令人悠然神往,引人無限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