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程序設計設計方法和風格
如何形成良好的程序設計風格
1、源程序文檔化;
2、數(shù)據(jù)說明的方法;
3、語句的結構;
4、輸入和輸出。
注釋分序言性注釋和功能性注釋,語句結構清晰第一、效率第二。
2.2 結構化程序設計
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的四條原則是:1. 自頂向下;2. 逐步求精;3.模塊化;4.限制使用goto語句。
結構化程序的基本結構和特點:
(1)順序結構:一種簡單的程序設計,最基本、最常用的結構;
(2)選擇結構:又稱分支結構,包括簡單選擇和多分支選擇結構,可根據(jù)條件,判斷應該選擇哪一條分支來執(zhí)行相應的語句序列;
(3)循環(huán)結構:可根據(jù)給定條件,判斷是否需要重復執(zhí)行某一相同程序段。
2.3 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
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以60年代末挪威奧斯陸大學和挪威計算機中心研制的SIMULA語言為標志。
面向對象方法的優(yōu)點:
(1)與人類習慣的思維方法一致;
(2)穩(wěn)定性好;
(3)可重用性好;
(4)易于開發(fā)大型軟件產(chǎn)品;
(5)可維護性好。
對象是面向對象方法中最基本的概念,可以用來表示客觀世界中的任何實體,對象是實體的抽象。
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中的對象是系統(tǒng)中用來描述客觀事物的一個實體,是構成系統(tǒng)的一個基本單位,由一組表示其靜態(tài)特征的屬性和它可執(zhí)行的一組操作組成。
屬性即對象所包含的信息,操作描述了對象執(zhí)行的功能,操作也稱為方法或服務。
對象的基本特點:
(1)標識惟一性;
(2)分類性;
(3)多態(tài)性;
(4)封裝性;
(5)模塊獨立性好。
類是指具有共同屬性、共同方法的對象的集合。所以類是對象的抽象,對象是對應類的一個實例。
消息是一個實例與另一個實例之間傳遞的信息。
消息的組成包括(1)接收消息的對象的名稱;(2)消息標識符,也稱消息名;(3)零個或多個參數(shù)。
繼承是指能夠直接獲得已有的性質和特征,而不必重復定義他們。
繼承分單繼承和多重繼承。單繼承指一個類只允許有一個父類,多重繼承指一個類允許有多個父類。
多態(tài)性是指同樣的消息被不同的對象接受時可導致完全不同的行動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