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

字號:

一、單項選擇
    1.在中國古代,程朱理學成為國學,儒家經(jīng)典被縮減為《四書》、《五經(jīng)》,特別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被作為教學的基本教材和科舉考試的依據(jù)。該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歷史時期是( )。
    A.宋代以后
    B.春秋戰(zhàn)國
    C.明清時期
    D.隋唐時期
    2.《學記》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與( )的關系。
    A.宗教
    B.經(jīng)濟
    C.生產(chǎn)力
    D.政治
    3.向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并建議實行思想專制主義的文化政策和選士制度的思想家是( )。
    A.王充
    B.鄭玄
    C.董仲舒
    D.楊雄
    4.制約著教育的規(guī)模、速度、結構、方法、手段和內(nèi)容的是( )。
    A.社會文化
    B.人的身心發(fā)展水平
    C.社會意識形態(tài)
    D.生產(chǎn)力水平
    5.在教學上,把哲學中的統(tǒng)覺觀念移用過來,強調教學必須使學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時候,喚起心中已有的觀念,并強調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教育思想家是( )。
    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
    C.盧梭
    D.杜威
    6.CIPP評價模式包含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和( )。
    A.內(nèi)容評價
    B.目標評價
    C.模式評價
    D.成果評價
    7.課程目標的制定既要依據(jù)對學生的研究和社會的研究,又要依據(jù)對。( )。
    A.教法的研究
    B.時代的研究
    C.學科的研究
    D.學法的研究
    8.教學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綜合性、靈活性和( )。
    A.可操作性
    B.時代性
    C.創(chuàng)造性
    D.方向性
    9.一個測驗經(jīng)過多次測量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測量所得結果的準確性程度,稱為測驗的可靠度,又可稱為測驗的( )。
    A.效度
    B.難度
    C.區(qū)分度
    D.信度
    10.通過設計道德兩難問題,并在道德討論中采用“引入性提問”和“深入性提問”的道德教育模式是( )。
    A.體諒模式
    B.社會模仿模式
    C.活動模式
    D.認知模式
    11.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即學習輔導、生活輔導和( )。
    A.心理疏導
    B.擇業(yè)指導
    C.心理咨詢
    D.交往指導
    12.設計課程的種類和課程的組織方式,稱為( )。
    A.課程類型
    B.課程目標
    C.課程結構
    D.課程模式
    13.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班級管理模式是( )。
    A.常規(guī)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標管理
    14.課的基本組成部分及各組成部分進行的順序、時限和相互關系,稱為( )。
    A.課的目標B.課的類型
    C.課的任務D.課的結構
    15.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稱為( )。
    A.討論法
    B.談話法
    C.講授法
    D.練習法
    16.對成功或失敗進行歸因時,屬于個人內(nèi)部穩(wěn)定的不可控因素的是( )。
    A.能力
    B.運氣
    C.努力
    D.任務難度
    17.技能的種類有( )。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動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認知技能
    D.認知技能和動作技能
    18.將貓、狗、鼠等概括為“動物”,是屬于( )。
    A.辨別學習
    B.概念學習
    C.規(guī)則或原理學習
    D.言語聯(lián)結學習
    19.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它的成熟時期始于( )。
    A.20世紀20年代B.20世紀50年代
    C.20世紀60年代D.20世紀80年代
    20.馬斯洛將認知、審美和創(chuàng)造的需要列入下列哪一種需要中。( )
    A.安全的需要
    B.歸屬和愛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由古代中國教育發(fā)展的過程可知是宋代以后。
    2.D【解析】略。
    3.C【解析】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4.D【解析】生產(chǎn)力水平是教育發(fā)展的物質基礎,同時也對教育提出了與一定生產(chǎn)力相適應的要求。
    5.B【解析】赫爾巴特強調系統(tǒng)知識的傳授,強調課堂教學的作用,強調教材的重要性,強調教師中心地位,形成傳統(tǒng)教育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特點,即傳統(tǒng)教學的“三中心”。
    6.D【解析】本題考查對CIPP評價模式的過程的記憶,CIPP評價模式是由背景評價(ContextEvaluation)、輸入評價(InputEvaluation)、過程評價(ProcessEvaluation)和成果評價(ProductEvaluation)這四種評價組成的一種綜合評價模式。
    7.C【解析】課程目標的依據(jù)主要有三個方面:對學生的研究、對社會的研究、對學科的研究。8.A【解析】由教學策略的基本特征可知。
    9.D【解析】測驗的信度,又稱測驗的可靠度。
    10.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認知模式。
    11.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
    12.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課程類型的概念。
    13.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班級平行管理的含義。
    14.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課的結構的含義。
    15.B【解析】由談話法的定義可知。
    16.A【解析】能力屬于個人內(nèi)部穩(wěn)定的不可控因素。
    17.D【解析】技能的種類有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兩種,心智技能也叫認知技能、智力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
    18.B【解析】將貓、狗、鼠等概括為“動物”屬于概念學習,概念學習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義。
    19.C【解析】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學的成熟時期。
    20.D【解析】認知、審美和創(chuàng)造的需要屬于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