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語文重在“積累”

字號:

整理《學好語文重在“積累”》,供高考考生參考,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
    古人曰積沙成塔,積腋成裘,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同樣,要學好語文,建構成語文知識的大廈,形成語文知識的汪洋大海,關鍵也在于平時多積累。
    一、多讀書。
    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yǎng)品,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使人頭腦充實,可見,讀書對人們來說是多么重要。
    就學習語文而言,廣泛的閱讀,更能開闊我們的視野,陶冶我們的情操,大大擴大我們的知識面,拓寬和活躍我們的思路,而且,通過大量閱讀,我們將學會分析和鑒賞,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yǎng),還可開創(chuàng)我們寫作的源頭活水。二十多年前,呂淑湘先生曾在《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問題》一文中說過: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的說是得益于多讀書。時至今日,搞學情調查,經常讀書的同學不但寫作水平高,而且語文成績大多名列前茅。事實證明,要想學好語文,不讀書是萬萬不行的。希望我們的同學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多讀書,讀好書。
    二、多動筆。
    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多讀書的基礎上還要多動筆,養(yǎng)成記日記和摘抄讀書筆記的習慣。把平日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記錄下來;在閱讀過程中,把書中優(yōu)美詞句和精彩片斷等摘抄下來,建立起自己的語文知識倉庫,時間久了,語文能力就會在這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逐漸提高,說起來就出口成章,寫起來就下筆成文。不會再出現(xiàn)書到用時方恨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望同學們不僅要做讀書的典范,而且要做動筆的楷模。
    三、多實踐。
    生活是個大課堂,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大家都知道,語文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特別近幾年來,隨著大語文教學觀的建立,語文試題多元化、開放性,我們要學好語文,再如過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單純依賴語文課堂是絕對不夠的。這就要求同學們平日要多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視聽媒介,了解國內外大事,接受更多的社會信息,并積極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來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鞏固、加深和擴大語文知識,培養(yǎng)語文能力。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我們只有樹立生活處處有語文,處處留心學語文的觀念,才能把語文學活、學好。
    總之,學習語文是慢功,語文能力、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是一個十分緩慢的過程,決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正如荀子所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同學們,要想學好語文,請從積累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