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我的老師

字號:

我好的老師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先生是好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quán)威的科學態(tài)度,是現(xiàn)代人必備的素質(zhì),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zhì)。
    課前準備:教師查閱、收集關(guān)于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quán)威的故事、文章。
    教學過程:
    一、回顧前文,導入新課
    在前幾篇課文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位不怕困難、苦戰(zhàn)攻關(guān)、善于發(fā)現(xiàn)、極具科學精神的科學家。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極有個性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好的老師。(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好”
    1.默讀課文,想一想:
    ① 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② 作者為什么說懷特森先生是他“好的老師”?劃出課文的中心句。(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迷信書本、也不要不迷信權(quán)威。)
    三、讀議結(jié)合,深刻理解“好”
    1.作者用哪些事實說明懷特森先生是我好的老師?
    2.老師在讀這篇課文時,也不禁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所折服,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
    3.懷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劃、議)
    四、回歸整體,加深對科學精神的認識
    1.古今中外,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研究問題的人往往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quán)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級學的《畫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給戴嵩指出錯誤的小牧童;四年級學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中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的伽利略等。)
    2.結(jié)合本單元前三篇課文,談一談你對科學精神又有了哪些認識?
    五、拓展閱讀,遷移延伸
    1.閱讀《嗅蘋果》,讀后交流自己的體會。
    嗅蘋果
    學生們向蘇格拉底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隨后取出一個蘋果。他用手指捏著,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BR>    然后,他回到講臺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的氣味兒?”
    有一位同學舉手回答:“我聞到了,是香味!”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臺,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務(wù)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薄 ?BR>    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從講臺走到學生們中間,讓每一個學生再嗅一嗅蘋果的氣味?! ?BR>    經(jīng)過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個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舉起了手,都說聞到了蘋果的香味?! ?BR>    那位沒舉手的學生環(huán)顧周圍看了看,覺得一定是自己錯了,于是也隨波逐流地趕緊舉起了手。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么味兒也沒有?!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