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教案【三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的教學設計和設想。小編整理了九年級物理教案【三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宇宙和微觀世界(1)
    (一)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宇宙是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 的;
    (2)了解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的微觀模型;
    (3)了解原子的結構;
    (4)對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納米技術材料的應用和發(fā)展前景。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對物質從宇宙到微觀世界的研究介紹,發(fā)現并說明物質是可以分割的;
    (2)通過把原子結構與太陽系的類比,建立微觀世界的結構模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物質世界的研究,認識并體驗我們生活在物質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質組成。
    學習物質的世界,體會物質世界的奇妙。
    (二) 學法點撥
    物質世界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研究:宇觀世界:宇宙、銀河系、地球等。它們的體積非常大,大多距離我們非常遠,要借助天文望遠鏡觀察和研究:宏觀世界:地球上人類可以實地觀察和研究;微觀世界:物體尺寸非常小,要借助顯微鏡、電子顯微鏡觀察和研究。
    微觀物質的尺度很小,人類肉眼無法直接觀察。但是,分子也有結構,它是由原子組成的。
    課前準備
    ○1取一根蠟燭放入小金屬罐熔化然后觀察蠟燭凝固時體積的變化。
    ○2查閱、收集有關太陽系、銀河系的資料、人類探索宇宙的資料。
    ○3查閱、收集有關分子、原子結構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宇宙是由物質組成
     教師:人們說廣闊的宇宙是無邊無際的,那么,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萬物,變化萬千,那么,這絢麗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組成的呢?這一切給人類留了許許多多的謎,引發(fā)了人類無限的遐想,激發(fā)了一代代科學家對它們孜孜不倦的觀察和研究。那么,這一節(jié)課就讓我們沿著科學家的探究的足跡,從宏觀到微觀作旅行,對這些問題作一些初步的探討吧。
    1.宇宙有多大?
    綜合觀察課本圖10.1-1和課本圖10.12-1。
     請同學們說出太陽系的九大行星(現報道發(fā)現第十大行星)。在太陽系示意圖中找出我們生活的地球。(在離太陽比較近的第三條軌道上)
    2.交流資料數據: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陽系之中,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遍的行星;
    太陽系置身于銀河系之中,太陽只是銀河系中幾千億科恒星中的一員;
    銀河系只是數十億個星系中的一個,一束光穿越銀河系需要十萬光年;
    在浩瀚的宇宙中,還有許多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目前,我們人類觀測到的宇宙中擁有數十億個星系。
    (3)根據以上資料、數據讓學生推理,說一說他們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結論:宇宙是廣闊無垠的,大得很難以想象。
    3.人類對宇宙的探究過程。
    交流資料:
    中國古代關于宇宙結構的學說;
    哥白尼與日心說;
    從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到人類第乘飛船進入太空;
    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
    我國“神舟”號飛船的五次成功飛行。宇航員楊利偉順利進入太空繞地球航行。
    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人類對太空宇宙的探索越來越深入,宇宙的奧秘將逐漸被揭示。
    4.宇宙的組成
    問題:宇宙究竟是由什么組成的?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體都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處于不停的運動和發(fā)展之中。
    物質由分子組成
    ○1問題:物質又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從古到今,人們一直在探尋著這個問題的答案。古希臘人認為宇宙萬物是由水、火、土、氣四元素組成;我們的祖先認為宇宙萬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組成。但這些看法都是不科學。到底物質又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2分割物質實驗:
    物質分割有一個限度,分割到這一限度時小粒子能保持物質原來性質但用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電子顯微鏡觀察。科學研究發(fā)現:任何物質都是由主其微小的粒子組成的,這些粒子保持了物質原來的性質,意大利物理學家阿伏加德羅第一個把這些粒子叫做分子。
    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的微觀模型
    ○1學生交流課前觀察蠟凝固時體積的變化。(液體蠟在凝固時體積縮小,中間凹陷下去。)
    ○2問題:我們知道物質一般以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的形式存在。物質處于不同狀態(tài)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從實驗,我們看到物質在一般情況下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體積縮小,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體積增大。物質由分子組成,那么,物質存在的形式與分子的存在狀態(tài)是否聯系呢?
    ○3探究:先讓學生說說他們在課堂上聽課,課間在教室里活動時,課間在操場上自由活動時這三種情況下活動的狀態(tài)和活動空間。
    固體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液體沒有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氣體具有很強的流動性。
    ○4結論:根據以上探究,可以認為物質存在的形式與構成物質的分子的運動狀態(tài)有關。
    原子結構
     我們知道了物質同分子組成,人們又猜測分子能不能繼續(xù)分割?科學家發(fā)現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并把這樣的粒子稱為原子。同時還發(fā)現有的分子由多個原子組成,有的分子由單個原子組成。
     在一般情況下原子核所帶的正電和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相相等。原子核由更小的粒子---質子和中子組成,而質子和中子又由更小的夸克組成……
    達標自查
    1.我們人類生活在廣闊的宇宙里,太陽是 中一千億顆恒星中的一員,人類生活的地球在離太陽比較近的第 條軌道上運行。目前發(fā)現的太陽系有 大行星。
    2.物質由微小的粒子組成。這些微小粒子保持了物質的性質,我們叫它 。由于它的體積很小,一般要用 觀察。
    3.固態(tài)物質中,粒子之間有強大的作用力,具有一定的 和 。
    4.液體沒有確定的 ,具有 。氣體粒子之間作用力小,故氣體容易被 ,并具有 性。
    5.物質由 組成。分子由 組成。原子核外的電子繞 運動。
    6.物質從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時候,體積變化的正確說法是:( )。
    A.體積都變小; B.體積都變大; C.有的體積變大,有的體積變小; D.無法判斷。
    7.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固體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B.液體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C.液體有一定的體積,沒有一定的形狀; D.氣體沒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8.下列單位換算中,正確的是:( )。
    A.12nm=1.2×109m; B.12nm=1.2×10-9m;
    C.12nm=12×109m; D.12nm=12×10-9m。
    9.下列對物質結構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固態(tài)物質的排列規(guī)則,就像學生做廣播體操一樣;
    B.液態(tài)物質的分子可以移動,就像操場上踢足球的學生一樣可以在球場上跑動;
    C.氣態(tài)物質的分子幾乎不受力,就像下課以后的同學可以自由活動。
    能力提高
    10.探究:物質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時候,體積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猜想:
    設計、進行實驗:選用熟動物油作為探究對象。
    把熟動物油放在燒杯里,用火加熱,使它完全熔化,記下液面所在的刻度位置。
    拿開火源,使熟動物油冷卻。
    觀察:它的體積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你還可以用什么物質進一步進行探究?
    寫出你的探究結果 :
    11.探究:水結成冰以后,體積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猜想:
    設計、進行實驗:
    分析結論:
    交流:通過第10題和第11 題的探究,你有什么發(fā)現?
    歐姆定律
    課 題 1.初步認識,正確說出的單位,并能正確地進行2.歐姆定律簡單應用。 教學重點 歐姆定律的。
    其中:U——電壓(V) I——電流(A) R——電阻(Ω)
    注意:歐姆定律反映同一時刻、同一段電路中I、U、R之間的關系。
    導出式:;
    【典型例題】一輛汽車的車燈,燈絲電阻為30 Ω,接在12 V的電源兩端,求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
    【答案】0.4A
    【解析】
    已知:,求I
    解:
    【針對訓練1】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 R',使燈泡正常發(fā)光,用電流表測得通過它的電流值是0.6 A。已知該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是20 Ω,求燈泡兩端的電壓。
    【答案】12V
    【解析】
    已知:,求
    解:由串聯電路電流特點可知:,根據可得:,則:
    【針對訓練2】加在某一電阻器兩端的電壓為5 V時,通過它的電流是0.5 A,則該電阻器的電阻應是多大?如果兩端的電壓增加到20 V,此時這個電阻器的電阻值是多大?通過它的電流是多大?
    【答案】10 Ω;2A
    【解析】
    依題意畫電路圖如下:
    由得:
    當導體兩端電壓增大到20V時,如下圖所示:
     二、總結梳理,內化目標
     歐姆定律
    1.內容:
    2.公式:
    3.對歐姆定律的理解:
    I、U、R應指同一導體或同一部分電路;
    I、U、R的單位應統(tǒng)一,采用國際單位。 1、回顧本節(jié)學習內容
    2、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 三、今日感悟
     《電功率》
     18.2.1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
    2.理解和區(qū)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教學重點 掌握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教學準備 課件,導學案 教學方法 先學后教,學案導學,合作達標 教學后記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講授新課
     知識點一:
    觀察電能表,常??梢园l(fā)現:電能表上的鋁盤轉動的快慢經常是不同的,家里同時工作的用電器越多,鋁盤轉動得越快,而且使用電熱水器時比使用一只燈泡時轉得快,這是怎么回事呢?
    如下圖所示,節(jié)能燈上的“24 W” 是什么意思?
    演示:分別拿一只 24 W 和一只 500 W 的電吹風機,接在電路上,比較電能表鋁盤轉動的快慢。
    鋁盤轉動得快慢不同,是由于用電器消耗電能的快慢不同,即電流做功快慢不一樣,我們把電流做功的快慢用表示。
    如果用W表示電流通過用電器所做的功,用t代表通電時間,用P表示用電器的,則:
    在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單位是瓦特,簡稱瓦,用W表示,常用的還有千瓦、毫瓦。
    1 kW = 103 W
    1 W = 103 mW
    以下是常見用電器的:
    因為W=UIt,所以
    【典型例題】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
    A. B.C.D.
    【答案】
    【解析】
    試題分析:
    A.0.4W B.0.8W C.2W D.4W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一節(jié)干電池電壓為1.5v,3節(jié)總計4.5V,所以
    所以選C。
    知識點二:千瓦時的來歷
    因為,所以
    如果 P 和 t 的單位分別用 kW、h,那么它們相乘之后,就得到電能的另一個單位:千瓦時(度)。
    1 千瓦時可以看作功率為 1 kW 的用電器使用 1 h 所消耗的電能。
    【典型例題】小剛利用電能表測某家用電器的.當電路中只有這個用電器工作時,測得在15分鐘內,消耗電能0.3千瓦時,這個用電器可能是?。?#8195; )
    A.空調器 B.電冰箱C.電視機D.白熾燈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已知用電器正常工作在15min內消耗電能,根據求出,由家電的功率知識可判斷為哪種用電器.用電器正常工作的為:
    ,
    以上四種家用電器中功率超1000W的只有空調機.故選A.
    【針對訓練】在下列單位中,哪一個不是的單位( )
    A.J/s B.kW·h/s C.V·A D.W·s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A、J是電功的單位,s是時間的單位,電功和時間的比值是,所以J/s是的單位;
    B、Kw•h是電功的單位,s是時間的單位,電功和時間的比值是,所以Kw•h/s是的單位;
    C、V是電壓的單位,A是電流的單位,電壓和電流的乘積就是,所以V•A就是的單位;
    D、w是的單位,s是時間的單位,和時間的乘積是電功,所以w•s是電功的單位.
    選D.2.5 V 0.3A”的燈泡接在電路中,用滑動變阻器調節(jié)它兩端的電壓,比較它的亮度。
    現象:在電壓為 2.5 V 時,燈泡正常發(fā)光;在低于 2.5 V 時,燈泡發(fā)光暗淡;在高于 2.5 V 時,燈泡強烈發(fā)光。
    結論:說明用電器消耗的隨著它兩端電壓的改變而改變。
    1.額定電壓: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
    2.額定功率: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時的功率。
    3.實際電壓、實際功率
     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及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工作時的功率。
    4.U實 = U額,則 P實 = P額;用電器正常工作。
     U實 > U額,則 P實 > P額;可能燒毀用電器。
     U實 < U額,則 P實 < P額;用電器不能正常工作。
    演示:將兩只燈泡“PZ220 40”和“PZ220 100”先后并聯和串聯接入家庭電路中,觀察燈泡的發(fā)光情況。
    現象:并聯時,100W的亮,串聯時,40W的亮
    結論:燈泡的亮度是由它消耗的實際功率決定的。
    【典型例題】下圖為一只6V 1.5W”小燈泡的電流隨電壓變化的關系圖像.若把這樣的三只燈泡串聯起來,接在12V的電源兩端,則此時每只燈泡的電阻及實際功率為( )
    A.24Ω 0.67W B.20Ω 0.8W
    C.24Ω 0.96W D.20Ω 0.67W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分析圖像可知:燈泡的電阻會隨電壓、電流的不同發(fā)生變化,因此解決此類問題只能從圖像入手分析。三只完全相同的燈泡串聯,燈泡的電阻相等,通過的電流相等,根據歐姆定律可知,三只燈泡兩端的電壓相等,把這種規(guī)格的三只燈泡串聯接在12V的電源兩端,每只燈泡兩端的電壓都為4V,從圖像上可以看出,當電壓是4V時,通過燈泡的士電流為0.2A,
    所以每只燈泡的實際電阻:
    每只燈泡的實際功率:P=UI=4V×0.2A=0.8W.故選B.
    A、110V 60W B、36V 25W C、220V 40W D、110V 40W
    【答案】A
    【解析】
    四盞燈泡正常發(fā)光時,功率大的燈泡亮,所以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