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會會徽的人文內涵
——繼承傳統文化,東西文化交流互補
北京奧運會會徽是中國的——中國紅、中國字、中國書法、中國繪畫、中國篆刻、中國印章、中國印泥……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神韻、中國特色撲面而來。
北京奧運會會徽又是世界的:在鮮紅的中國印下,有世界通用的拉丁字母、阿拉伯數字和盡人皆知的奧運五環(huán)。用毛筆撰寫的拉丁文字母 BEIJING (北京)和阿拉伯數字 2008 ,讓全世界都明白無誤: 2008 年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首都北京舉行。
中華文化以數千年積淀形成的巨大魅力,表現出強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地無分東西南北、人無分男女老幼、方言無分天荒地遠、民族無分大小多少,都為這同一文化吸引、凝聚在一起。華夏兒女就是靠這些文化紐帶世世代代維系起來。
嘉興舉辦首屆中國粽子文化節(jié)
——繼承文化積淀,創(chuàng)建獨特品牌
2005 年 5 月 14 日,中國食品工業(yè)協會、嘉興市政府主辦,五芳齋集團承辦的“首屆中國粽子文化節(jié)”在粽子之鄉(xiāng)——嘉興舉行。
在外地人心目中,嘉興有名的莫過于“南湖”與“五芳齋”了。凡來嘉興的人必定要去游南湖,走時都忘不了拎幾盒五芳齋粽子,好回去向人表明已經來過這座城市。好多外地人認識嘉興,是從五芳齋粽子開始的。人們說這小小的粽子里包裹的是積淀了千年的稻作文化。有著百年歷史的嘉興“五芳齋”敢于打出“天下第一粽”的招牌,那是悠遠的歷史文化所賦予的雄厚底氣。
來自中國食品工業(yè)協會及 20 多個省分會的專家和全國 50 多個粽子生產骨干企業(yè)代表云集禾城。文化節(jié)上發(fā)布了粽子行業(yè)國家標準,使有數千年歷史的粽子第有了強制質量標準。據悉,中國商業(yè)聯合會頒布的《國家粽子行業(yè)標準》,由浙江五芳齋集團起草, 2004 年 6 月通過國家發(fā)改委審批。《標準》包括粽子定義、技術要求、感官指標、檢驗規(guī)則等十幾個方面的要求,填補了我國點心食品無行業(yè)標準的空白。
茶樓的特色和發(fā)展
——繼承文化習俗,發(fā)揚現代精神
茶的發(fā)源地是中國,飲茶歷史悠久。喝早茶的風俗習慣早已于中國華南一帶流行。早晨上茶樓的生活習慣和社會風俗在廣東由來已久。清晨當人們梳洗出門,匆匆上班前在茶樓一坐,泡上一盅稱心滿意的茶葉,挑上兩件甜美可口的點心,徐徐品飲香茗,可稱人生一樂。
上茶樓是交朋友、消遣、洽談生意、相聚的地方,這些社交活動都是以飲茶的方式進行。這種飲茶風俗習慣已流行于中國各城市,是市民的一種生活追求。
中國的茶館由來已久,據記載兩晉時已有了茶館。由于社會的進步,茶樓的飲茶風俗習慣不僅繼承傳統的茶文化,而且發(fā)揚了現代精神文明。當今的茶樓大致可分為:
一、歷史悠久的老茶樓,保存舊時風格。
二、 20 世紀 60 年代新建茶室,采用現代建筑,四周輔以假山、噴泉等。
三、露天茶室、棋園茶座、音樂茶座等。
中國四大名繡
——繼承有發(fā)展,古老藝術煥發(fā)新生機
蘇繡,以蘇州為中心包括江蘇地區(qū)刺繡品的總稱,是在顧繡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蘇繡的仿畫繡、寫真繡其逼真的藝術效果是名滿天下的。在刺繡的技藝上,大多以套針為主,繡線套接不露針跡。常用三四種不同的同類色線或鄰近色線相配,套繡出暈染自如的色彩效果。
粵繡,廣東地區(qū)刺繡品的總稱。相傳初創(chuàng)始于少數民族——黎族。主要有衣飾、掛屏、褡褳、屏心、團扇、扇套等繡品。在藝術上,粵繡構圖繁密熱鬧,色彩富麗奪目,施針簡約,繡線較粗且松,針腳長短參差,針紋重疊微凸。
蜀繡,亦稱“川繡”,指以成都為代表的四川刺繡。蜀繡的純觀賞品相對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數是花鳥蟲魚、民間吉語和傳統紋飾等,頗具喜慶色彩,繡制在被面、枕套、衣、鞋及畫屏。
湘繡,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繡產品的總稱。湘繡的特點是用絲絨線(無拈絨線)繡花,其實是將絨絲在溶液中進行處理,防止起毛,這種繡品當地稱作“羊毛細繡”。湘繡也多以國畫為題材,形態(tài)生動逼真,風格豪放,曾有“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
現在,許多地方為了保持發(fā)揚當地的刺繡技藝特色,紛紛成立了相應的研究機構,撥專款扶持推動刺繡技藝的整理和研究。特別是對流失于民間的許多刺繡絕技加以系統開發(fā)和利用,使刺繡的針法內容大為豐富,繡品更為美麗,品類也更為繁多。特別是在“雙面繡”的基礎上,又發(fā)展創(chuàng)研出“雙面全異繡”,即在同一面料上正反兩面能繡出畫面、針法、色彩完全不同的繡品,使世人連聲驚嘆:“堪稱世界絕技。”
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
——繼承傳統,超越傳統
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以善用幾何形體設計建筑著稱,他設計的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香港中國銀行、法國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的金字塔等都具有強烈的幾何雕塑感,其優(yōu)美的比例和恰當的尺度體現出貝聿銘的個性建筑文化。他不僅抓住本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還使之得到發(fā)展,其成功的關鍵在于他創(chuàng)造了依托傳統又超越傳統的鮮明建筑個性,因此其作品能成為經典,能成為永恒時代的一篇。
二十世紀建筑師賴特說過“科學可以創(chuàng)造文明,但不能創(chuàng)造文化。有了創(chuàng)造性的建筑文化,科學與文化共同為人類造?!薄?BR> 中國確定第 2 批 29 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
——保護文化遺產,繼承民族文化
2004 年 4 月 13 日,在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工作交流會上,文化部公布了第 2 批 29 個試點名單,其中包括綜合性試點 3 個,即江蘇省蘇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專業(yè)性試點 26 個,包括北京市民間音樂京西古幡樂、天津市楊柳青木版年畫、山西省地方戲曲耍孩兒、上海市民間曲藝鑼鼓書、廣東省民間工藝雷州石狗、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民間歌舞回族踏腳和中國藝術研究院的民間藝術音像檔案搶救等。
為了保護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捍衛(wèi)民族文化的獨立性,繼承和發(fā)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文化部于 2003 年 1 月 20 日啟動了這一全國范圍內的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并于 2003 年 10 月 26 日公布了首批十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名單。
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的保護對象主要是珍貴、瀕危的并具有歷史價值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包括傳統的口述文學和語言文字;傳統的戲劇、曲藝、音樂、舞蹈、美術、雜技等;傳統的工藝美術和制作技藝;傳統的禮儀、節(jié)日、慶典和體育活動等。此外,還包括與上述各項相關的代表性原始資料、實物和場所以及其他需要保護的特殊對象等。
該工程的主要實施措施包括制定保護規(guī)劃、建立分級保護制度和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名錄;鼓勵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珍貴、瀕危的并具有歷史價值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進行系統的搶救和保護。此外,中國政府正在積極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法》的早日出臺并建立用于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的專項資金,為該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法律保障和經濟保障。
世界文化遺產有關知識
——保護文化遺產,繼承人類文明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之后,現代化進程迅猛如潮,給人類的居住環(huán)境和文化遺存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破壞。為了使物質文明的進步與環(huán)境保護相協調,為了全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員國于 1972 年倡導并締結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公約主要考慮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遺產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要作為全人類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加以保護;考慮到鑒于威脅這類遺產的新危險的規(guī)模和嚴重性,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締約國內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由締約國申報,經世界遺產中心組織權威專家考察、評估,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會議初步審議,后經公約締約國大會投票通過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遺產種類有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文化、自然雙重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稱為世界文化遺產。
科學技術情報工作的重要性
——科學研究要遵循繼承性
科學技術情報也是發(fā)展整個科學技術重要條件之一??茖W的繼承性,要求進行任何科學研究工作,必須掌握有關的資料和情報,總結前人的知識與經驗,了解其發(fā)展過程,特別是掌握目前國際上的發(fā)展情況,以免重復別人已經做過的工作。沒有科學技術情報工作,全國科學技術工作者就很難掌握國際上科學的動向。在我國,如果對各方面的科學技術研究工作,不能及時地交流和報道,也會造成人力、物力上的重復和浪費。
因此,提出了下列兩個任務:
第一,現代自然科學中若干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物理學方面的場論和量子力學的基礎的研究,固體和液體中若干理論問題的研究,化學方面的物質的化學結構及其與性能的關系的研究,生物學方面的蛋白質的結構、功能和合成的研究,生物個體發(fā)育和系統的發(fā)育的研究,動植物的引種、馴化和培育的理論,以及天體的演化、物理力學的研究等。研究這些問題的目的是:進一步闡明自然界的基本運動規(guī)律,從而為人類控制和利用自然界開辟新的途徑。
第二,建立科學技術情報。我國科學技術情報工作的基礎非常薄弱。情報工作的任務主要是迅速建立機構,培養(yǎng)情報工作的專家,全面地和及時地收集、研究和報道國內外,特別是科學先進國家的科學技術發(fā)展情況和新的成就,使全國科學工作能及時地了解這些發(fā)展與成就。具體辦法是:籌建專門機構,組織力量,從事摘錄全世界科學技術期刊上的論文,用快報和文摘的形式編印出版。
需要 100 年的天文觀測
——繼承性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特征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一組天文學家對離開地球約 95 光年的兩個雙星進行了為期 5 年的觀察,這兩個雙星系統擁有與我們太陽相類似的“年輕”恒星,因此研究它們能幫助天文學家預測太陽的強烈爆發(fā)和確定地球上生命的進化,因為當時太陽對我們地球的“轟擊”要比現在強烈得多。
天文學家在 5 年里對β - 英仙星座(明亮和接近地球的雙星)和 V711- 捷利茨(擁有兩顆類似太陽的恒星,其中一顆比太陽稍冷,另一顆比太陽稍熱)雙星輻射的無線電波進行不間斷監(jiān)測,類似太陽的恒星具有外部環(huán)流區(qū)域,該區(qū)域在激發(fā)磁場,而雙星上的爆發(fā)圖像表明該磁場在變化。天文學家試圖發(fā)現雙星上強烈爆發(fā)時磁場變化的規(guī)律,這樣的規(guī)律性已被找到,因此現在可以十分準確地預測下爆發(fā)什么時候發(fā)生。
雙星的爆發(fā)強度取決于雙星中稍冷恒星的“年齡”和旋轉速度,上述兩個雙星遠比太陽年輕,它們圍繞自己軸的旋轉速度也快 10 倍,因此它們的爆發(fā)大致也強烈 10 倍。專家們認為,為了查明這一規(guī)律性,只要觀察 5 年時間就足夠了。這兩個雙星中的恒星爆發(fā)頻率為 50 ~ 120 天,此外,還存在持續(xù) 500 天以上的活躍長周期。
我們的太陽不是雙星而是單獨恒星,它的磁場活性相對比較低,因此為了收集預測它爆發(fā)的統計資料,需要對太陽進行為期 100 年的觀察。
人生是提取精華的過程
——繼承前人精神財富完善自我生命
卡莉·菲奧利娜是惠普的女總裁,她曾在斯坦福大學學習過。畢業(yè) 25 年后,她回到母校演講。她說:我在斯坦福上過的難忘的一門課程是“中世紀的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三大教派的政治哲學”。
每個星期我們都得閱讀一部有關中世紀哲學的著作,而每個周末,得把這些哲學家們的思想言論進行提煉,總結成一份僅有 2 頁紙的精髓。當時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先把它們縮成 20 頁的東西,然后 10 頁,后到 2 頁,而且是單面的稿紙。這豈止是總結?。窟@簡直就是把所有的事物還原成其原始的形態(tài),回復到事物根本的精髓!
這些思想家們的哲學和意識形態(tài)無疑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是那種近乎苛刻的提取精髓、追求完美精致的“蒸餾”過程才是我真正學到的東西。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近乎頑固的技能。而一直以來,我都反復受益著。這是一種提取事物精髓,還原事物本質的綜合練習,而那門課程同時也讓我領悟了生命的意義。人生就是提取精華的過程。
林肯立志廢除蓄奴制
——要批判地繼承政治文化制度
1831 年春,年僅 22 歲的林肯到新奧爾良這個都市尋求發(fā)展的機會。他在大街小巷中看到許許多多的啟事,其中多的是關于買賣黑奴的。年輕的林肯對此十分氣憤,他鄭重地對同伴說:“總有一天,我要砸碎這可惡的奴隸制度?!焙髞?,這位年輕人努力奮斗,當上了美國總統。在美國南北戰(zhàn)爭中,他發(fā)表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解放宣言”,終敲響了美國蓄奴制度的喪鐘。
魯迅提倡“拿來”主義
——繼承文化遺產吸收外來文化
如何對待文化遺產和外來文化?魯迅《拿來主義》一文中明確指出:“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币簿褪钦f要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吸收外來文化。魯迅特別強調了批判地吸收外來文化的重要性:“沒有拿來的,人不能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BR> 孔子教子
——要教育孩子繼承優(yōu)秀文化
孔子認為,人生欲有成就,就必須認真學習前人留下的典籍。有,孔子站在庭院之中,正好他的兒子從身邊經過,就問他:“學過《詩》了嗎?”孩子回答:“沒有?!笨鬃诱f:“不學《詩》,說話就不會生動?!庇钟幸惶欤鬃佑謫柕溃骸皩W《禮》了嗎?”孩子說:“沒有?!笨鬃诱f:“不學《禮》,就不懂得怎樣做人?!?BR>
——繼承傳統文化,東西文化交流互補
北京奧運會會徽是中國的——中國紅、中國字、中國書法、中國繪畫、中國篆刻、中國印章、中國印泥……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神韻、中國特色撲面而來。
北京奧運會會徽又是世界的:在鮮紅的中國印下,有世界通用的拉丁字母、阿拉伯數字和盡人皆知的奧運五環(huán)。用毛筆撰寫的拉丁文字母 BEIJING (北京)和阿拉伯數字 2008 ,讓全世界都明白無誤: 2008 年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首都北京舉行。
中華文化以數千年積淀形成的巨大魅力,表現出強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地無分東西南北、人無分男女老幼、方言無分天荒地遠、民族無分大小多少,都為這同一文化吸引、凝聚在一起。華夏兒女就是靠這些文化紐帶世世代代維系起來。
嘉興舉辦首屆中國粽子文化節(jié)
——繼承文化積淀,創(chuàng)建獨特品牌
2005 年 5 月 14 日,中國食品工業(yè)協會、嘉興市政府主辦,五芳齋集團承辦的“首屆中國粽子文化節(jié)”在粽子之鄉(xiāng)——嘉興舉行。
在外地人心目中,嘉興有名的莫過于“南湖”與“五芳齋”了。凡來嘉興的人必定要去游南湖,走時都忘不了拎幾盒五芳齋粽子,好回去向人表明已經來過這座城市。好多外地人認識嘉興,是從五芳齋粽子開始的。人們說這小小的粽子里包裹的是積淀了千年的稻作文化。有著百年歷史的嘉興“五芳齋”敢于打出“天下第一粽”的招牌,那是悠遠的歷史文化所賦予的雄厚底氣。
來自中國食品工業(yè)協會及 20 多個省分會的專家和全國 50 多個粽子生產骨干企業(yè)代表云集禾城。文化節(jié)上發(fā)布了粽子行業(yè)國家標準,使有數千年歷史的粽子第有了強制質量標準。據悉,中國商業(yè)聯合會頒布的《國家粽子行業(yè)標準》,由浙江五芳齋集團起草, 2004 年 6 月通過國家發(fā)改委審批。《標準》包括粽子定義、技術要求、感官指標、檢驗規(guī)則等十幾個方面的要求,填補了我國點心食品無行業(yè)標準的空白。
茶樓的特色和發(fā)展
——繼承文化習俗,發(fā)揚現代精神
茶的發(fā)源地是中國,飲茶歷史悠久。喝早茶的風俗習慣早已于中國華南一帶流行。早晨上茶樓的生活習慣和社會風俗在廣東由來已久。清晨當人們梳洗出門,匆匆上班前在茶樓一坐,泡上一盅稱心滿意的茶葉,挑上兩件甜美可口的點心,徐徐品飲香茗,可稱人生一樂。
上茶樓是交朋友、消遣、洽談生意、相聚的地方,這些社交活動都是以飲茶的方式進行。這種飲茶風俗習慣已流行于中國各城市,是市民的一種生活追求。
中國的茶館由來已久,據記載兩晉時已有了茶館。由于社會的進步,茶樓的飲茶風俗習慣不僅繼承傳統的茶文化,而且發(fā)揚了現代精神文明。當今的茶樓大致可分為:
一、歷史悠久的老茶樓,保存舊時風格。
二、 20 世紀 60 年代新建茶室,采用現代建筑,四周輔以假山、噴泉等。
三、露天茶室、棋園茶座、音樂茶座等。
中國四大名繡
——繼承有發(fā)展,古老藝術煥發(fā)新生機
蘇繡,以蘇州為中心包括江蘇地區(qū)刺繡品的總稱,是在顧繡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蘇繡的仿畫繡、寫真繡其逼真的藝術效果是名滿天下的。在刺繡的技藝上,大多以套針為主,繡線套接不露針跡。常用三四種不同的同類色線或鄰近色線相配,套繡出暈染自如的色彩效果。
粵繡,廣東地區(qū)刺繡品的總稱。相傳初創(chuàng)始于少數民族——黎族。主要有衣飾、掛屏、褡褳、屏心、團扇、扇套等繡品。在藝術上,粵繡構圖繁密熱鬧,色彩富麗奪目,施針簡約,繡線較粗且松,針腳長短參差,針紋重疊微凸。
蜀繡,亦稱“川繡”,指以成都為代表的四川刺繡。蜀繡的純觀賞品相對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數是花鳥蟲魚、民間吉語和傳統紋飾等,頗具喜慶色彩,繡制在被面、枕套、衣、鞋及畫屏。
湘繡,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繡產品的總稱。湘繡的特點是用絲絨線(無拈絨線)繡花,其實是將絨絲在溶液中進行處理,防止起毛,這種繡品當地稱作“羊毛細繡”。湘繡也多以國畫為題材,形態(tài)生動逼真,風格豪放,曾有“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
現在,許多地方為了保持發(fā)揚當地的刺繡技藝特色,紛紛成立了相應的研究機構,撥專款扶持推動刺繡技藝的整理和研究。特別是對流失于民間的許多刺繡絕技加以系統開發(fā)和利用,使刺繡的針法內容大為豐富,繡品更為美麗,品類也更為繁多。特別是在“雙面繡”的基礎上,又發(fā)展創(chuàng)研出“雙面全異繡”,即在同一面料上正反兩面能繡出畫面、針法、色彩完全不同的繡品,使世人連聲驚嘆:“堪稱世界絕技。”
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
——繼承傳統,超越傳統
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以善用幾何形體設計建筑著稱,他設計的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香港中國銀行、法國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的金字塔等都具有強烈的幾何雕塑感,其優(yōu)美的比例和恰當的尺度體現出貝聿銘的個性建筑文化。他不僅抓住本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還使之得到發(fā)展,其成功的關鍵在于他創(chuàng)造了依托傳統又超越傳統的鮮明建筑個性,因此其作品能成為經典,能成為永恒時代的一篇。
二十世紀建筑師賴特說過“科學可以創(chuàng)造文明,但不能創(chuàng)造文化。有了創(chuàng)造性的建筑文化,科學與文化共同為人類造?!薄?BR> 中國確定第 2 批 29 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
——保護文化遺產,繼承民族文化
2004 年 4 月 13 日,在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工作交流會上,文化部公布了第 2 批 29 個試點名單,其中包括綜合性試點 3 個,即江蘇省蘇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專業(yè)性試點 26 個,包括北京市民間音樂京西古幡樂、天津市楊柳青木版年畫、山西省地方戲曲耍孩兒、上海市民間曲藝鑼鼓書、廣東省民間工藝雷州石狗、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民間歌舞回族踏腳和中國藝術研究院的民間藝術音像檔案搶救等。
為了保護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捍衛(wèi)民族文化的獨立性,繼承和發(fā)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文化部于 2003 年 1 月 20 日啟動了這一全國范圍內的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并于 2003 年 10 月 26 日公布了首批十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名單。
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的保護對象主要是珍貴、瀕危的并具有歷史價值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包括傳統的口述文學和語言文字;傳統的戲劇、曲藝、音樂、舞蹈、美術、雜技等;傳統的工藝美術和制作技藝;傳統的禮儀、節(jié)日、慶典和體育活動等。此外,還包括與上述各項相關的代表性原始資料、實物和場所以及其他需要保護的特殊對象等。
該工程的主要實施措施包括制定保護規(guī)劃、建立分級保護制度和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名錄;鼓勵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珍貴、瀕危的并具有歷史價值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進行系統的搶救和保護。此外,中國政府正在積極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法》的早日出臺并建立用于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的專項資金,為該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法律保障和經濟保障。
世界文化遺產有關知識
——保護文化遺產,繼承人類文明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之后,現代化進程迅猛如潮,給人類的居住環(huán)境和文化遺存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破壞。為了使物質文明的進步與環(huán)境保護相協調,為了全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員國于 1972 年倡導并締結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公約主要考慮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遺產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要作為全人類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加以保護;考慮到鑒于威脅這類遺產的新危險的規(guī)模和嚴重性,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締約國內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由締約國申報,經世界遺產中心組織權威專家考察、評估,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會議初步審議,后經公約締約國大會投票通過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遺產種類有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文化、自然雙重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稱為世界文化遺產。
科學技術情報工作的重要性
——科學研究要遵循繼承性
科學技術情報也是發(fā)展整個科學技術重要條件之一??茖W的繼承性,要求進行任何科學研究工作,必須掌握有關的資料和情報,總結前人的知識與經驗,了解其發(fā)展過程,特別是掌握目前國際上的發(fā)展情況,以免重復別人已經做過的工作。沒有科學技術情報工作,全國科學技術工作者就很難掌握國際上科學的動向。在我國,如果對各方面的科學技術研究工作,不能及時地交流和報道,也會造成人力、物力上的重復和浪費。
因此,提出了下列兩個任務:
第一,現代自然科學中若干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物理學方面的場論和量子力學的基礎的研究,固體和液體中若干理論問題的研究,化學方面的物質的化學結構及其與性能的關系的研究,生物學方面的蛋白質的結構、功能和合成的研究,生物個體發(fā)育和系統的發(fā)育的研究,動植物的引種、馴化和培育的理論,以及天體的演化、物理力學的研究等。研究這些問題的目的是:進一步闡明自然界的基本運動規(guī)律,從而為人類控制和利用自然界開辟新的途徑。
第二,建立科學技術情報。我國科學技術情報工作的基礎非常薄弱。情報工作的任務主要是迅速建立機構,培養(yǎng)情報工作的專家,全面地和及時地收集、研究和報道國內外,特別是科學先進國家的科學技術發(fā)展情況和新的成就,使全國科學工作能及時地了解這些發(fā)展與成就。具體辦法是:籌建專門機構,組織力量,從事摘錄全世界科學技術期刊上的論文,用快報和文摘的形式編印出版。
需要 100 年的天文觀測
——繼承性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特征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一組天文學家對離開地球約 95 光年的兩個雙星進行了為期 5 年的觀察,這兩個雙星系統擁有與我們太陽相類似的“年輕”恒星,因此研究它們能幫助天文學家預測太陽的強烈爆發(fā)和確定地球上生命的進化,因為當時太陽對我們地球的“轟擊”要比現在強烈得多。
天文學家在 5 年里對β - 英仙星座(明亮和接近地球的雙星)和 V711- 捷利茨(擁有兩顆類似太陽的恒星,其中一顆比太陽稍冷,另一顆比太陽稍熱)雙星輻射的無線電波進行不間斷監(jiān)測,類似太陽的恒星具有外部環(huán)流區(qū)域,該區(qū)域在激發(fā)磁場,而雙星上的爆發(fā)圖像表明該磁場在變化。天文學家試圖發(fā)現雙星上強烈爆發(fā)時磁場變化的規(guī)律,這樣的規(guī)律性已被找到,因此現在可以十分準確地預測下爆發(fā)什么時候發(fā)生。
雙星的爆發(fā)強度取決于雙星中稍冷恒星的“年齡”和旋轉速度,上述兩個雙星遠比太陽年輕,它們圍繞自己軸的旋轉速度也快 10 倍,因此它們的爆發(fā)大致也強烈 10 倍。專家們認為,為了查明這一規(guī)律性,只要觀察 5 年時間就足夠了。這兩個雙星中的恒星爆發(fā)頻率為 50 ~ 120 天,此外,還存在持續(xù) 500 天以上的活躍長周期。
我們的太陽不是雙星而是單獨恒星,它的磁場活性相對比較低,因此為了收集預測它爆發(fā)的統計資料,需要對太陽進行為期 100 年的觀察。
人生是提取精華的過程
——繼承前人精神財富完善自我生命
卡莉·菲奧利娜是惠普的女總裁,她曾在斯坦福大學學習過。畢業(yè) 25 年后,她回到母校演講。她說:我在斯坦福上過的難忘的一門課程是“中世紀的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三大教派的政治哲學”。
每個星期我們都得閱讀一部有關中世紀哲學的著作,而每個周末,得把這些哲學家們的思想言論進行提煉,總結成一份僅有 2 頁紙的精髓。當時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先把它們縮成 20 頁的東西,然后 10 頁,后到 2 頁,而且是單面的稿紙。這豈止是總結?。窟@簡直就是把所有的事物還原成其原始的形態(tài),回復到事物根本的精髓!
這些思想家們的哲學和意識形態(tài)無疑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是那種近乎苛刻的提取精髓、追求完美精致的“蒸餾”過程才是我真正學到的東西。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近乎頑固的技能。而一直以來,我都反復受益著。這是一種提取事物精髓,還原事物本質的綜合練習,而那門課程同時也讓我領悟了生命的意義。人生就是提取精華的過程。
林肯立志廢除蓄奴制
——要批判地繼承政治文化制度
1831 年春,年僅 22 歲的林肯到新奧爾良這個都市尋求發(fā)展的機會。他在大街小巷中看到許許多多的啟事,其中多的是關于買賣黑奴的。年輕的林肯對此十分氣憤,他鄭重地對同伴說:“總有一天,我要砸碎這可惡的奴隸制度?!焙髞?,這位年輕人努力奮斗,當上了美國總統。在美國南北戰(zhàn)爭中,他發(fā)表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解放宣言”,終敲響了美國蓄奴制度的喪鐘。
魯迅提倡“拿來”主義
——繼承文化遺產吸收外來文化
如何對待文化遺產和外來文化?魯迅《拿來主義》一文中明確指出:“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币簿褪钦f要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吸收外來文化。魯迅特別強調了批判地吸收外來文化的重要性:“沒有拿來的,人不能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BR> 孔子教子
——要教育孩子繼承優(yōu)秀文化
孔子認為,人生欲有成就,就必須認真學習前人留下的典籍。有,孔子站在庭院之中,正好他的兒子從身邊經過,就問他:“學過《詩》了嗎?”孩子回答:“沒有?!笨鬃诱f:“不學《詩》,說話就不會生動?!庇钟幸惶欤鬃佑謫柕溃骸皩W《禮》了嗎?”孩子說:“沒有?!笨鬃诱f:“不學《禮》,就不懂得怎樣做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