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本三年級語文下冊《驚弓之鳥》教案三篇

字號:

在兩千多年前,有個叫更羸的人,射箭的本領(lǐng)特別高強,他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天上飛的一只大雁掉下來。你們相信嗎?這是為什么?準備了以下內(nèi)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方法在閱讀中識字,結(jié)合生活實際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理解課文內(nèi)容,從而理解成語意思,會在語言中運用,受到啟發(fā)。
    3、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問句和嘆句。
    4、懂得要善于觀察、善于分析、大膽推斷。
    教學重點:聯(lián)系上文理解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
    教學難點:把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上。
    課前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了解更羸:
    1、配合課文插圖:圖中騎著白馬手拿弓箭的人叫更羸,他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2、出示第一段: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師:能說說什么是射箭能手嗎?各行各業(yè)都有能手,紡織紡得特別好的就是紡織能手,你還知道哪些能手?那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3、通過這句話,我們對更羸有了這么多了解。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的一個成語就跟更羸有關(guān),這個成語就是驚弓之鳥(板書課題:驚弓之鳥)。相信大家讀了這個故事,一定會揭開他成為有名射箭能手的奧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小聲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認讀生詞:
    (1)出示:打獵、大雁、拉弦、裂開、孤單失群
    弦,讀xián,不要讀成xuán。
    愈,讀“yù”,不要讀成“yuè”;
    “慘”是平舌音,不是翹舌音。
    (2)出示:
    本事(事讀輕生):本領(lǐng)。
    大吃一驚:因出乎意料而非常驚奇。
    (傷口)愈合:理解愈合指傷口長好。
    (聲音)悲慘:處境和遭遇極其痛苦,令人傷心。
    過渡:解決了詞語,同學們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更好。
    3、指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個別學生的發(fā)言、補充,總結(jié)出這篇文章講述的是: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到郊外打獵,更羸觀察了天上的一只大雁后,只拉弓,不射箭,就使大雁從天上掉了下來。原來這是一只受過箭傷、孤單失群的雁,一聽到弦響,就嚇得從天上掉了下來。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學習第2--8自然段
    (1)那這個故事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請大家2-8自然段,體會魏王和更羸說話的語氣有什么不同,盡量把你體會到的讀出來。
    (2)生自由讀
    (3)指名分角色朗讀。在練習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讓他們說說應該怎樣朗讀,為什么這樣朗讀;從而領(lǐng)會有關(guān)詞語的含義和說話人的內(nèi)心活動。
    (4)師:這是剛才同學們讀到的第5自然段,誰愿意在給大家讀讀。出示這段話:“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蹦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边@個自然段只有一句話,想一想,這句話講了幾層意思?(講了兩層:一是更羸的行動,一是大雁的行動。)
    (5)聽到“嘣”的一聲響,大雁怎么樣?(“那只大雁直往上飛,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6)這一句中有兩個“直”,意思相同嗎?各是什么意思?(課件顯示:“直”變色)
    老師列出了“直”的幾種解釋,誰愿意給大家讀讀。(顯示:“直”三種解釋)
    “直往上飛”中的“直”什么意思?(一個勁兒,拼命)
    “直掉下來”呢?(筆直)
    (7)咱們再仔細看看大雁是怎樣掉下來的。(多媒體演示:“拉弓─雁疾飛─雁掉下”)
    (8)更羸的本事就只是不取箭,只拉弓,就使大雁掉下來嗎?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能使大雁掉下來?(更羸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更羸是怎樣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課文第幾自然段告訴大家了?
    2、學習第9自然段。
    (1)指名讀第9自然段。
    (2)出示第一句。讀讀,這句話寫的是什么?飛得慢是更羸看到的、叫得悲慘是他聽到的,這也就是更羸觀察到的。
    同時板書:慢 悲慘 觀察
    更羸是怎么觀察這只大雁的?看看課文第二自然段是怎么寫的(更羸仔細看了看)?
    師引讀:更羸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
    (3)出示第二句。師領(lǐng)讀書上更羸說的第二句話:師讀“果”,生讀“因”。
    師:飛得慢,因為……
    師:叫得悲慘,因為……
    看來這不僅是一只箭傷未愈的大雁,還是一只孤單失群的大雁。
    老師板書:箭傷未愈
    孤單失群 什么是孤單失群?
    這兩個分句哪說的是原因,哪說的是結(jié)果?
    這兩個分句都是先說結(jié)果再說原因,這樣的句式叫果因句式。平時我們都先說事情的原因,再說結(jié)果,這樣的句式叫因果句式。那你能用“因為……所以……”來說說嗎?(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所以叫得悲慘。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所以飛得慢。)
    小結(jié):通過朗讀,我們知道了這兩個分句之間存在著因果關(guān)系。
    過渡:更羸根據(jù)大雁飛得慢、叫得悲慘,分析出這是一只傷箭未愈、孤單失群的大雁,又做出了一個大膽的判斷。
    (4)齊讀更羸說的第三、四句話。
    能用“因果句”分析這只驚弓之鳥嗎?大家自己說說。
    老師說第一句:因為這只驚弓之鳥聽到弦響,所以 …….
    因為它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飛。
    因為它拼命往上飛,所以傷口又裂開了。
    因為它傷口裂開了,所以就掉了下來。
    小結(jié):所以更羸判斷只要一拉弓,這只大雁就會掉下來。(板書:拉弓 掉下來)課文的第幾自然段證明了更羸的這一判斷?讓我們再來讀一讀??矗呐袛嗾鏈蚀_!
    3、教師小結(jié)。
    通過學習,我們清楚地了解到,更羸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這只大雁飛得慢,叫的聲音悲慘;從而分析出這是一只箭傷未愈、孤單失群的大雁;進而作出判斷,只要一拉弓,這只大雁就會掉下來??磥砀还馐莻€有名的射箭能手,他還是個什么樣的人?(善于觀察、分析和進行準確判斷。)
    下面再讓我們來體會一下更羸的這個判斷是怎么一步步做出來的。齊讀第九自然段。
    四、揭示課題,拓展延伸
    1.理解“驚弓之鳥”成語的意思。
    這節(jié)課,我們學的成語故事是驚弓之鳥,那你知道什么是驚弓之鳥了嗎?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到驚嚇后,遇到一點情況后就害怕得不得了。
    2、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現(xiàn)象,出示案例。
    3、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現(xiàn)象?
    五、板書設(shè)計
    驚弓之鳥
    觀察 慢 悲慘
    更羸 分析 箭傷未愈 孤單失群
    判斷 拉弓 掉下來
     篇二
    教學內(nèi)容:
    《驚弓之鳥》一課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是出自《戰(zhàn)國策.楚策論》的一則成語故事。
    這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贏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故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據(jù)所見所聞作出正確分析。
    這則成語故事語言生動、形象鮮明。通過人物對話推進情節(jié)發(fā)展,以更羸為主線,以魏王為輔線,并用因果倒置的敘述方式突出更羸善于觀察和分析的品質(zhì)。
    l 學生情況:
    三年級下學期學生正處在第二學段起步一年,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還不夠豐富,理解能力不是很強,但是學生對故事比較感興趣。這篇課文有利于激發(f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
    這篇課文采用因果倒置的敘述方式,設(shè)置了一個更羸是如何虛發(fā)落雁的懸念。但是在初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懸念已經(jīng)不能當作秘密來講了。
    課文內(nèi)容主要是更羸的分析、推理,而三年級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因此從教材和學生這兩頭著眼,理解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對于更羸觀察、思維的過程及準確的判斷是學生不易理解的。
    l 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
    關(guān)鍵詞句品讀朗讀感悟讀悟結(jié)合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聯(lián)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驚”“孤單失群”“驚弓之鳥”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更羸后說的4句話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
    3、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fā)。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
    學懂更羸說的話,體會更羸的分析是正確的。
    教學難點:
    理解更羸說的一段話,聯(lián)系全文內(nèi)容體會更羸分析判斷的合理與正確性為重點。根據(jù)魏王由“不信”到“吃驚”“奇怪”的態(tài)度變化,使學生明確,把觀察、思考與實踐經(jīng)驗結(jié)合起來的思維方法是正確的,是值得學習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文題,范讀全文(或聽課文錄音)。
    1.#教案# #部編本三年級語文下冊《驚弓之鳥》教案三篇#: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成語故事。同學們,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兩則寓言故事,從中受到了啟發(fā)和教育。今天我們將要學的新課是一則成語故事——《驚弓之鳥》。這則故事的內(nèi)容特別新奇有趣,會使大家領(lǐng)悟出更多的東西,尤其能啟發(fā)我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作出正確判斷?,F(xiàn)在看書,聽老師朗讀課文。
    2.有表情地范讀或放配樂錄音。
    二、指導自學。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課件出示)    (1)一邊讀一邊將遇到的生字、生詞圈畫出來認識。
    (2)把每個自然段用數(shù)碼標記清楚。
    2.自由朗讀。要求:(課件出示)
    (1)看清句子的標點符號,試著讀出說話人的語氣來。
    (2)把不理解的詞抄寫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學生分段朗讀全文,結(jié)合正音。
    “魏國”的魏讀作wèi?!案比嗣x作gēngléi?!班浴毕舐曉~,后鼻音,讀作bēng?!氨瘧K”的慘,平舌音,讀cǎn。“愈合”的愈,整體音節(jié),讀作yù?!捌疵钡钠?,前鼻音,讀作pīn。
    2.指名學生列舉不理解的詞語,并鼓勵查閱工具書的同學幫助解釋。
    3.出示幻燈或小黑板:
    (1)指導學生鞏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讀并理解詞意。
    4.指導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學生能理解的盡量讓學生說,不理解的可以放到課文中理解。
    能手:具有某種技能,對某項工作、運動特別熟練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長射箭。
    本事:就是本領(lǐng)的意思。
    悲慘:處境和遭遇極其痛苦,令人傷心。
    愈合:傷口長好。
    拼命:不顧及性命,文中指大雁盡大力量往高處飛。
    大吃一驚:因出乎意料而非常驚奇。
    四、思考、討論。
    1.課文中寫了幾個人物?主要寫誰?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從哪里看出來的?(更羸、魏王兩個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張弓不搭箭就使大雁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追問:更羸是怎樣使那只大雁掉下來的?
    2.討論: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來?
    (1)指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句:“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BR>    (2)引導學生揣摩詞語,誘發(fā)聯(lián)想,進而產(chǎn)生邏輯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飛翔,這里卻是“一只”,說明什么?
    ②“慢慢地飛”又說明什么?為什么用“鳴”而不用“叫”?
    ③學生自由談自己的看法。(不做統(tǒng)一的要求。)
    五、齊讀全文,理清敘述的順序。
    課文先寫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來;接著試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后更羸介紹他是怎樣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來的。這樣先敘寫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緊緊扣住了讀者的心弦。
    六、作業(yè)。
    朗讀全文并抄寫課后題中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驚弓之鳥》。(板書課題)
    (2)“驚弓之鳥”什么意思,同學們明白嗎?(釋題:“驚”從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誰能說說“驚弓之鳥”的意思?
    (3)了解了課題的意思,你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故事中的鳥是一只怎樣的鳥?它為什么害怕弓箭的聲音?它害怕到什么樣的程度?)
    教師將學生的質(zhì)疑歸納,用幾個“?”在黑板上標出  
    二、深入學習課文,自讀自悟。
    檢查提問:通過自己讀和聽同學讀課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樣的鳥?
    那是一只受了箭傷的大雁。你從課文的哪里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BR>    ②“更羸笑笑說:‘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
    學生發(fā)言后,教師歸納:大雁是一種候鳥,每到秋天就從北方飛到南方去,春天又從北方飛回南方。同學們看,雁字是這樣寫的(邊寫邊板書),字理分析“雁”:“廠”是它的聲旁,古時候讀作“han”,里面的“隹”指鳥,單人旁指鳥飛時能排成人字形??刹灰獙懗裳嘧拥摹把唷薄?BR>    2、讀了課文,你還懂得了什么?
    (1)“驚弓之鳥”其實是指害怕弓弦響的大雁。
    從哪里看出那只鳥害怕弓弦響?
    你是從課文的哪個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讀前指導:讀課文不僅要讀得正確、流利,還要讀得有感情,能讀出感情來,就不僅證明你理解了,而且說明你學得相當不錯了。怎樣讀的得有感情呢?要學會“過電影”,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自由讀第五自然段,說說你讀的時候,腦子里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景。
    師:你看到了什么?還聽到什么聲音?
    (3)這一段有兩個“直”,意思一樣嗎?
    出示句子:只聽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大雁邊飛邊鳴的情形為“→”“直往上飛”:↗↑;“直掉下來”:↘↓。)(讓學生理解,“直往上飛”的“直”是一個勁的意思,應這樣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應這樣表示:↓)
    (4)該怎么讀?語速要快稍快,緊張一點。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體會。
    指名讀,強調(diào)兩個“直”字。生用手勢配合表演。全班同學邊讀句子邊演示。
    (5)看到這樣的情形,魏王大吃一驚,同學們自由朗讀6-8自然段。
    ①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驚”的意思。與“驚弓之鳥”的“驚”相比較,聯(lián)系第八自然段,了解“驚”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訴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詞語的一種方法。
    ②感情朗讀課文,讀出魏王奇怪的語氣。(強調(diào)“啊!”讀“á”,抓住“啊”“大吃一驚”“更加”等詞語。)
    3、更羸為什么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而且迅速作出判斷,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來?你是從課文的哪個自然段知道的?
    學習課文第九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九自然段,思考課后思考、練習的第2題。
    實物投影儀出示:想想更羸說的話,哪些講的是他看到的聽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樣一步一步分析的?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3)檢查自學情況。
    ①哪些是更羸聽到和看到的?他觀察到什么?
    板書:觀察:飛得慢叫得慘
    學習“慘”。(從豎心旁分析字義),注意讀準平舌音。
    ②哪些句子講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樣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書:分析:箭傷作痛孤單失群
    學習生字;愈(古時候愈是有個病字頭的,是指病好了。課文中的“愈合”指傷口長好了。)
    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孤單失群”的意思: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個詞來理解?(“離開”)“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說出它的意思?(形聲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歡成群地在一起。)
    ③根據(jù)這樣的分析,更羸斷定這是一只怎樣的鳥?(受過箭傷的孤單失群的鳥。)
    ④因為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樣的分析,要怎樣做就能使這只大雁掉下來?
    傷口裂開
    往高處飛 ↗ ∣
    心里害怕 ↗   ∣
    板書:  聽到弦響 ↗     ↓
    掉了下來
    誰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更羸分析思考的過程?(先分說,后總說。)
    ⑤更羸得出結(jié)論,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這只大雁掉下來。板書:不用箭只拉弦事實證明更羸的判斷是正確的,更羸創(chuàng)造了奇跡。
    ⑥教師引讀,然后讓學生朗讀、背誦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個什么人?怎么有這樣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聽到弓箭的聲音就會掉下來呢?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讀,評議:誰讀得好?好在哪里?(強調(diào)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對某一項技術(shù)、某一種工作特別熟練,干得特別出色的人,稱作“能手”??棽技夹g(shù)特別熟練的人,我們稱他為—“織布能手”,種菜特別出色的人就稱為“種菜能手”。射箭技術(shù)很高明的人就稱為“射箭能手”?!坝忻钡摹吧浼苁帧闭f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術(shù)特別高明、射箭的經(jīng)驗特別豐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們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樣?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百步穿楊、箭無虛發(fā)、百發(fā)百中)
    (2)是不是因為更羸射箭射得特別準,所以才大雁落下來的呢?是因為他有豐富的經(jīng)驗,善于觀察周圍的現(xiàn)象,而且能對觀察到的進行認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魏王聽了更羸的話,還后會對更羸說什么?
    三、復述課文。
    1、同學們能不能看著課題和板書講這個成語故事。(同桌練說—指名說)
    2、能不能先說更羸是觀察分析的,然后再說他是怎么說、怎么做的。(要求學生變換順序說一說)
    3、這個成語中的鳥字可以換成人字嗎?大家想想比喻怎樣的人?他遇到類似的情況怎么樣?
    板書設(shè)計:   18、驚弓之鳥
    傷口裂開
    往高處飛 ↗ ∣
    心里害怕 ↗   ∣
    聽到弦響 ↗     ↓
    掉了下來
    五、拓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驚弓之鳥”的事情嗎?
    2、說幾個“驚弓之鳥”的近義詞。
    六、作業(yè):把這個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篇三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3.了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對事物要仔細觀察,并進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判斷,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學習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
    學習難點
    讀懂更羸的話,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guān)系。
    學前準備
    教師課件
    (第一課時)
    1.你能猜猜是什么成語嗎?(課件出示圖片)
    2. 今天,我們來學一篇課文,也是一個成語故事。(課件出示題目)
    3.你知道這個題目是什么意思嗎?
    4.你想知道什么?
    1.猜成語:亡羊補牢、南轅北轍、守株待兔、拔苗助長、掩耳盜鈴、濫竽充數(shù)。
    2.齊讀課題:驚弓之鳥。
    3.驚:害怕。弓:弓弦聲響。之:的。驚弓之鳥:被弓弦聲嚇壞了的鳥。
    4.質(zhì)疑:大雁是被誰的弓弦聲嚇壞了呢?大雁后怎么樣了?
    二、
    初讀課文,
    自主識字。
    (20’)
    1.仔細聽故事,你從故事里聽懂了什么?(課件播放課文錄音)
    2.哪個是故事里的更羸、魏王?大雁的情況怎樣?(課件出示圖片)
    3.自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4.課件出示詞語、生字。
    5.指名分段讀課文。
    6.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1.聽故事錄音。
    2.看圖回答問題。
    3.自讀課文。
    4.同桌互讀、開火車教讀、男女生賽讀生字詞。
    5.分段讀課文,正音。
    6. 課文主要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故事。
    三、
    分析字形,
    指導書寫。
    (15’)
    1.出示寫字表生字。
    2.擴詞、造句練習。
    3.指導寫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字。如:射是左右結(jié)構(gòu),左邊是“身”,右邊是“寸”。
    2.用這些字擴詞,并選詞造句。
    3.先在書上田字格描紅,再在拼音本上練習寫字。
    (第二課時)
    一、
    回顧課文,
    復習引入。
    1.“驚弓之鳥”主要講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2.課件出示詞語。
    3.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驚弓之鳥》。
    1.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故事。
    2.開火車認讀語。
    3.齊讀課題。
    二、
    細讀勾畫, 自主探究。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哪句話具體說明更羸是射箭能手?
    2.這句話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
    3.既然大雁不是射下來的,那么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圈出原因來。
    4.為什么說“嘣”的一聲響,就置大雁于死地?
    5.你能學一學更羸的動作嗎?
    6.我們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嗎?
    7.引導:聽到那么響的弦聲,大雁肯定很害怕,就會拼命往高處飛。
    8.魏王看到了,他有什么樣的感受?
    9.引導:魏王見更羸不用箭,便使大雁掉下來,心里感到很驚訝?,F(xiàn)在你就是魏王,你該如何讀?
    10.學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
    11.哪一段告訴了我們原因?更羸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是怎樣進行分析的?
    12.課件出示填空練習:
    (1)大雁因為 ,所以飛得 。
    (2)它因為 ,所以叫得 。
    (3)它一聽到弦響,因為 ,所以 。
    (4)因為 ,所以傷口 。
    (5)因為傷口 ,所以 。
    13.現(xiàn)在我們假設(shè),如果是魏王拉弦,這只大雁會不會掉下來?
    14.從這里可以看出,大雁并不是被更羸射下來的,更羸的本領(lǐng)也并不是真的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那么更羸的本事到底表現(xiàn)在哪兒呢?(課件出示填空:更羸的本事不在于( ),而在于( )。)
    15.我們也要向更羸學習,對事物要仔細觀察,并進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判斷,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16.讀了更羸的話,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17.究竟是誰害死了這只大雁?
    18.你知道“驚弓之鳥”的意思了嗎?
    19.我們學這個故事有什么意義?
    20.你知道和“驚弓之鳥”類似的事情嗎?
    1.“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只大雁射下來。”
    2.讀出更羸的氣魄。
    3.默讀,思考,圈畫:“嘣”的一聲響。
    4.討論匯報: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5.表演動作:左手拉弓,右手拉弦。
    6.模仿“嘣”的聲響。
    7.有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8.大吃一驚。
    9.表演讀:驚訝的語氣和表情。
    10.更羸怎么知道這是一只受過傷的大雁?
    11.自讀第八自然段,邊讀邊畫。
    12.完成填空,并練習用“因為……所以……”說句子。
    13.會,不管是誰拉弦,只要發(fā)出“嘣”的一聲,大雁就會害怕,就會掉下來。
    14.更羸的本事不在于射箭射得準,而在于仔細觀察、善于分析、仔細判斷。
    15.齊讀第八自然段。
    16.自由發(fā)言。
    17.交流探討:大雁自己嚇死了自己。
    18. “驚弓之鳥”用來比喻受過驚嚇后,遇到一點兒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19.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別犯“驚弓之鳥”的錯誤,遇到緊急的情況要冷靜,別自己嚇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辦法。
    2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三、
    拓展閱讀,
    總結(jié)提升。
    1.課件出示故事:
    晉朝有一個叫樂廣的人,非常喜歡結(jié)交朋友。一天,樂廣做了一桌子的好菜,請朋友到家里喝酒聊天。一位客人正舉杯痛飲,無意中瞥見杯中似有一條游動的小蛇,但礙于眾多客人的情面,他硬著頭皮把酒喝下。
    過了好幾天,樂廣一直沒有見到這位朋友。樂廣很想念他,于是就親自登門去看他。誰知這位朋友已經(jīng)病了好幾天了,而且病得很厲害。原來他一直懷疑酒杯里有一條蛇,他感到很害怕,也覺得很惡心。回到家里以后,他感到全身都不舒服,總覺得肚子里有一條小蛇。就這樣,他一病不起了。
    樂廣得知他的病情后,思前想后,終于記起他家墻上掛有一張彎弓,他猜測這位朋友所說的蛇一定是倒映在酒杯中的弓影,于是,他再次把客人請到家中,邀朋友舉杯,那人剛舉起杯子,墻上彎弓的影子又映入杯中,宛如一條游動的小蛇,他驚得目瞪口呆,這時,樂廣指著墻上掛著的弓,說:“都是它在作怪,杯中的蛇是這張弓的影子!”隨后,樂廣把弓從墻上取下來,杯中小蛇果然消失了。這位朋友恍然大悟,病立刻就好了。
    2.你知道這個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3.總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不僅知道了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更從更羸身上學到了只有善于觀察、動腦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希望同學們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
    4.布置作業(yè):
    (1)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