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課件:《將相和》

字號:

課件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等等,下面是整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課件:《將相和》,歡迎閱讀與借鑒。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掌握“隆重、典禮、絲毫、抵御、侮辱、
    拒絕、和氏壁、完璧歸趙”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理解課文內容,從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對敵不畏*,機智勇敢和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精神以及廉頗知錯就改的好品質中到啟示和教育。
    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了解“將”和“相”從“和”到“不和”的發(fā)展過程和內在的原因。
    (二)難點
    理解三個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結果以及這三個故事之間的相互因果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出示課題。理解:“和”,就是和好。
    2.質疑激趣??吹秸n題,你們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感知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三、理清層次
    1、課文中有幾個小故事?找出每個故事相應的自然段。
    2、給每個小故事加一個小標題。
    3、三個故事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4、第一自然段是寫什么?齊讀。簡單介紹歷史背景。
    《將相和》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末期,離現(xiàn)在已經有兩千多年了。當時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國家并存,秦國強大,要統(tǒng)一中國,不斷向其他六國進攻。趙國的東面是比較富強的齊國,西面是大的秦國。趙國處在兩大強國之間,因此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直接關系到國家的興亡。今天我們要學的“將相和”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個時期。
    四、深入研讀
    1.你覺得廉頗和藺相如由和轉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課文中哪里開始寫到了不和。
    “我廉頗功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去!”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從廉頗的話中能讀懂些什么?(廉頗內心的不滿……)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這樣下去,廉頗和藺相如遲早有一天會鬧僵,到那時,趙國可能將國將不國了。你現(xiàn)在的任務是勸服正在氣頭上的,什么也聽不進去的廉頗。為了勸好,老師建議大家讀讀全文,看看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張嘴,沒什么能耐?
    3.出示學習提示:
    (1)一邊讀一邊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2)先劃出重點句子或重點詞揣摩人物特點,并感情朗讀,然后采用擺事實或講道理的方法,來說服廉頗。
    (3)從藺相如的語言、動作來體會藺相如的特點;也可以從趙王和秦王的表現(xiàn)跟藺相如作對比,從而體會藺相如的特點
    4、自學課文。
    5、交流自學情況。
    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張嘴,他有什么能耐?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幾個重點句子的理解。
    (1)“藺相如看到這種情形,直到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大王,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說著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讀這段話,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藺相如得什么特點?從哪里看出來的?
    “……我指給您看”這是有謀;
    “我的腦袋和璧就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這是有勇。
    ②體會藺相如在說這些話時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藺相如說的話。
    (2)“藺相如一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藺相如也叫人記下來,所在澠池上,秦王為趙王擊缶?!?BR>    ①讀讀這段話,想象當時的情境。
    ②從這里可以看出藺相如得什么特點?(舍身救主不畏權勢)
    五、知識拓展
    用一段誠懇的話勸勸氣頭上的廉頗。
    課堂小結: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相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盾的發(fā)生、發(fā)展、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lián)系。在教學上,我把三個故事結合起來,在整體感知課文后,設計這樣的教學過程:藺相如為什么和廉頗不和?廉頗是怎樣對大家說的?藺相如真的象廉頗說的那樣嗎?
    練習與作業(yè):
    1、寫生字詞。
    2、按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復述“完璧歸趙”和“澠池相會”這兩個故事。
    板書設計:
    18.將相和
    隆重、典禮、絲毫、抵御、侮辱、
    拒絕、和氏壁、完璧歸趙
    教學反思: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相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盾的發(fā)生、發(fā)展、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lián)系。在教學上,我把三個故事結合起來,在整體感知課文后,設計這樣的教學過程:藺相如為什么和廉頗不和?廉頗是怎樣對大家說的?藺相如真的象廉頗說的那樣嗎?再讓學生仔細研讀前面兩個小故事,找出相關的語句反駁廉頗的話。然后采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勸勸廉頗。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有利于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充分的時間保正下去自讀自悟。體會藺相如的性格特征和弄清三個故事的內在聯(lián)系這兩個教學目標也完成了。但是沒有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有效的利用40分鐘,提高課堂效率,是我今后的努力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