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英語教學要變革外資教育機構來推動

字號:


    中國學生無力應對國際化交流中的英語能力要求,也反映出從少兒階段到大學階段,中國整個英語教育體系的弊病。一位教育學家表示,中國英語教育必須從教學理念和方法上全面改進,而整個變革,從少兒階段就要開始。
    少兒英語忽視“能力教育”是禍端
    由于國內英語教育從少兒階段開始,就實行“填鴨式”的灌輸教學法,內地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明顯不足。瑞思學科英語教學方案設計部經理Sally曾在美國擔任多年少兒教育工作,她認為,大陸學生在英語“能力”方面的缺失,不僅會影響他們報考海外大學時的競爭力,更會阻礙其成為真正的國際化人才。
    實際上,內地學生缺乏在項目管理、團隊合作、演講演示中運用英語的能力,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發(fā)展。在香港、澳門的大學中,第一、二年是以基礎公共課為主,尤其是在第一年,學習英語的時間占了大概20個學分。為了補齊內地學生在“能力”英語上的不足,很多港澳大學不得不想出種種方式,為內地學生“開小灶”。
    國內大學生英語溝通能力不足,是因為中國學生從少兒階段就一直沒有接受正確的英語教學。Sally認為,傳統(tǒng)的少兒教學方法把英語當作純粹的考試科目對待,造成學生為了獲取高分,一味死背,學了十幾年英語的大學生,仍然聽不懂、說不出,成了“啞巴英語”的受害者。
    中國少兒英語教育落后國際40年?
    在國內學校還在逼著孩子強記單詞語法的時候,國外的教育機構已經開始采用學科英語的先進的教學方法,幫助孩子快速獲得語言運用能力了。
    據Sally介紹,學科英語教學等先進方法在美國的幼兒園早已普及,老師把語言教學融入到數(shù)學、自然科學等學科教育當中,從一開始就培養(yǎng)孩子在生活中學習語言的能力和興趣。更為值得國內借鑒的是,學科英語教學強調“未來領導力”的培養(yǎng),從少兒階段就重視在英語學習中啟發(fā)、培養(yǎng)孩子的項目管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演講演示能力。
    據悉,先進的學科英語教學法已經在國外經歷了四十多年的實踐檢驗,獲得了巨大成功。相比之下,國內的少兒英語教育還在強調單詞量和語法知識。無怪乎一些專家“語出驚人”:中國少兒英語教育落后國際四十年。
    外資教育機構推動變革
    目前,一些具有外資背景的教育機構已經在國內推動少兒英語教育的變革。
    國內早開展學科英語教育的,是世界大的K-12集團HMHarcourt在華的第一個英語教育項目——瑞思學科英語。與傳統(tǒng)英語教學強調“學英語”不同,瑞思學科英語倡導“用英語學科學”。瑞思并不是從單純的單詞、句型、場景角度教學,而是更加注重把孩子置身到數(shù)學、物理等學科的語言環(huán)境里。通過孩子對于科學的興趣,循序漸進的提高英語水平。與此同時,瑞思學科英語采用DS系列多媒體互動學科課件,英語的互動完全通過多媒體來實現(xiàn)。
    不少教育專家認為,國外教育巨頭進入中國,將有利于引進國際先進的語言教學模式,為國內英語教育改革提供良好借鑒,另外,也有利于推動國內少兒英語市場的整合與洗牌,一批靠價格戰(zhàn)生存的少兒英語培訓學校將很快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