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語文課堂練習冊答案陜師大版【三篇】

字號:


    #:】這篇關于八年級上語文課堂練習冊答案陜師大版【三篇】的文章,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11課答案
    鞏固•積累•運用
    1.題目略
    (1)chāi(2)xiè(3)jí(4)chóu
    (5)pán(6)xiè(7)yíng(8)sù
    2.迂腐瑣屑狼藉觸目傷懷
    3.爬攀縮傾
    4.示例,父愛就是父親送別時蹣跚的背影。
    閱讀•感悟•實踐
    (一)
    1.作者在徐州看見父親,想到家境慘淡,作者流下的是悲哀、難過之淚。在浦口車站,作者看見父親艱難地穿過鐵道為自己買橘子,流下的是感激之淚。車站分別,作者看見父親消失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流下的是惜別、惆悵之淚。在北京,作者讀到父親的來信,想到父親晚景的凄涼,流下的是辛酸之淚。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思念之情。
    2.第詳寫去時的背影,扣題,更能突現(xiàn)中心。第二次是人物正面描寫,因而略寫。
    3.三次突出“布”字,呼應了前文所述的家境慘淡,襯托父親買橘的感人舉動,從而表現(xiàn)了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
    4.我怕父親為我擔心,說明我理解了父親的愛。
    5.心里很輕松似的'是因為父親,越是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心里越是感到踏實和滿足。其實不輕松,父親裝出輕松的樣子,是怕兒子感到心里難
    過,因此這種輕松的心情正是一種愛心。
    第12課答案
    鞏固•積累•運用
    1.題目略
    liàngqiàngcèng
    ànyǐnāngkōu
    2.題目略
    (1)玲——鈴功——切(2)往——住
    (3)框——眶倉——蹌(4)侵——浸
    3.鼓低吮瞅瞅埋插
    4.示例,老師一句深情的囑咐,同學熱情的幫助這不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嗎?
    閱讀•感悟•實踐
    (一)
    1.因為他又得到了母愛。
    2.從他一早起來,“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凈,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鍋”這一系列家務勞動,可看出一個年剛八歲的孩子就擔負著多么繁重的家務勞動??!“照例”兩字不能刪去,因為這個詞反映了孩子做如此繁重的家務勞動是天天如此,由此可見一個沒有母愛的孩子心靈上多么痛苦,他的生母不放心是有道理的。“拿塊冷饃”與前文他生母放學時守在門口等不到他相呼應,因為他中午是靠啃冷饃填肚子的。他所以“悄悄溜出門”,是因為怕后母不讓他上學,要他做更多的家務。
    3.一是寫實,因為一包奶糖融化在泥土中,所以泥土是“甜絲絲”的;二是寫虛,那甜絲絲的泥土,不僅包含著“過去媽媽”的母愛,也包含著學校老師、傳達室老頭對小亮的愛心,讓這些父母離異后的孩子也產(chǎn)生生活的渴望和動力;人間的至親至愛猶如寬廣厚實的大地,無所不在,無處不有,等等。"
    (二)
    1.題目略
    (1)看到兒子攜妻兒回家(看望自己)。(或,看到兒子一家回來看望自己)
    (2)覺得兒子懂得了事理。(或,聽到兒子“今天過馬路,讓我牽您”這句話?;?,看到兒子長大了,成熟了?;颍约旱母冻龅玫搅嘶貓?。)
    2.“我”看到一個多么熟悉的動作。(或“我”看到年近花甲的母親“騰出右手,向我伸來”。)
    3.(1)陪母親買菜。(2)聽母親訴說(嘮叨)。(3)牽母親過馬路。
    4.對比手法;突出了母親愛子的感情之深。
    5.題目略
    要點示例一:
    (1)母親牽著“我”的小手過馬路,“我”牽著母親過馬路,這兩次牽手。(或,即寫母親對兒子的愛的呵護,也寫了“我”對母親的回報。)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要孝敬老人、父母,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要點示例二:
    (1)母親對兒子的摯愛。時光雖然流逝,但她牽手的動作依然如此嫻熟。
    (2)“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母愛真是太偉大了,正是這樣偉大的母愛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角度自選,言之成理即可。)
    第13課答案
    鞏固•積累•運用
    1.yóuyúzhìzú
    2.題目略
    (1)都(?。┲?BR>    (2)向來
    (3)直往
    3.A
    4.題目略
    (1)為什么總聽不到(子敬)的消息?這(一定)是他已經(jīng)死了。
    (2)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
    (3)于是痛哭了很久。
    5.題目略
    (1)筆記體小說《世說新語》劉義慶南朝宋人琴俱亡,睹物思人,悼念死者。
    (2)王子猷和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閱讀•感悟•實踐
    (一)
    1.(1)子敬(2)子猷(3)子猷
    2.因/慟絕良久
    3.索徑擲
    4.“不悲”“不哭”“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5.“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表現(xiàn)了對弟弟的關心和痛失弟弟的悲傷。
    6.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時就將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見了。對子敬的死,子猷早已有準備,因為“王子猷、子敬俱病篤”。
    7.后來發(fā)現(xiàn)琴因主人亡而音調不調了,琴隨人亡了,睹物思人,觸景生情,內心的悲痛無法排解,所以才“擲琴”并“慟絕良久”。
    (二)
    1.“反”通“返”,返回
    2.三人成虎謠言或流言反復傳播,足以惑亂聽聞。
    3.提醒魏王應明察秋毫,勿聽信流言。
    4.魏王聽信謠言,認為龐恭不忠。
    5.做事要善于調查研究,不要輕信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