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三篇

字號:

這篇課文主要敘述了伽利略通過思考分析,發(fā)現(xiàn)了亞里士多德關(guān)于“兩個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重的先著地。”這句話存在矛盾,他通過反復試驗證明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后勇敢地在比薩斜塔公開試驗,讓大眾明白了并不是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都是對的。準備了以下內(nèi)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根據(jù)上下文理解“信奉、固執(zhí)、膽大妄為”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學習通過典型事例表現(xiàn)谷物品質(zhì)的寫法。
    4、了解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過程,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quán)威,執(zhí)著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圖片和生平資料。
    2、教師制作能夠直觀反映兩 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課件及課文插圖幻燈片。
    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激發(fā)興趣
    1、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就是17世紀意大利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誰能結(jié)合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學生展示課前搜集的資料、互相補充,對伽利略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2、(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這就是意大利的比薩斜塔,1590年,看戲的數(shù)學教授伽利略就在這里做了舉世聞名的實驗(板書課題:兩 個鐵球同時著地),下面就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去感受這次意義重大的實驗。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想課文講了一伯什么事;著地、伽利略、信奉、亞里士多德、解釋、更改、的確、比薩城、膽大妄為、固執(zhí)、
    2、默讀課文,初步感知人物
    默讀全文,畫出使你深受啟發(fā)的句子,反復讀一讀,并在空白處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3、小組內(nèi)初步交流。
    4、自主讀書,誘導感悟
    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充分朗讀了課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讀書感受。下面,就請同學們再放聲朗讀課文,可自讀,也可同桌互讀。(學生自主讀書)
    5、把你認為自己讀得好得段落讀給大家聽。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 新課
    1、聽寫本課的新詞。同桌互相檢查。
    2、結(jié)合重點語段,感知人物形象
    (一) 結(jié)合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交流填空,并說明理由。
    (二) 伽利略是一個( )的科學家。
    (三) 集體主,引導結(jié)合重點語段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并指導有感情朗讀。如:
    伽利略是一個(善于思考的)科學家。
    A學生匯報并說明理由:伽利略在念書時就提出都是難以解答的問題,被同學們稱為“辯論家”;15歲時就對里士多德的話提出了質(zhì)疑。亞里士多德在眾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話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經(jīng)過嚴密思考后卻發(fā)現(xiàn)了疑點。所以說他關(guān)于思考。
    教師引導:那就請同學們再次認真讀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簡單的方式說明伽利略的思考過程,可以與同學們討論,也可以請都是幫忙。(算式法10+1<10)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會拖往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該比10磅的慢;10+1>10兩個鐵球拴在一起,就有11個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快。圖示法等)
    B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伽利略思維的嚴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這樣的關(guān)聯(lián)詞語,來突出伽利略的質(zhì)疑是經(jīng)過嚴密的邏輯思考,不是妄下結(jié)論。
    伽利略是一個(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科學家。
    A學生匯報:在當時,眾都信奉亞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話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卻大膽質(zhì)疑,說明他不迷信權(quán)威,只追求真理(教師引導理解“信奉”)
    伽利略為了追求真理,反復做了多次實驗來證實,并且要面對無數(shù)人的譏笑與嘲諷,在比薩斜塔上公開試驗。
    B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自然段。
    伽利略是一個(勇敢)的科學家。
    A學生匯報:面對眾的懷疑、嘲笑與譏諷,伽利略沒有退縮,仍然堅持公開試驗,他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現(xiàn)得十分勇敢。
    B教師補充閱讀資料《布魯諾》,使學生了解到伽利略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這樣做,是有著生命危險的,這更體現(xiàn)了他獻身科學的精神。
    二、升華情感,體會寫法
    1、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在比薩斜塔上做了這個的試驗。(出增示圖投影,教師范讀第六自然段)
    2、請同學們把后一句話抄寫下來,并反復地讀一讀,再說說自己的體會。
    (我們應該尊敬知識淵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會有出錯的地方)
    3、伽利略做這個實驗的意義不公僅在于證明亞里士多德是錯的,更重要的是使從們樹立起正確的科學觀,那就是不迷信權(quán)威,執(zhí)著地追求真理。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看課文是通過怎樣4 描寫恰我們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學生默讀勾畫)
    4、交流。如對人物的心理、動作、語言等的描寫。
    樣說,怎樣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為題寫一段話,注意對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
     篇二
    教材分析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是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敘述了伽利略通過思考分析,發(fā)現(xiàn)了亞里士多德關(guān)于“兩個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重的先著地?!边@句話存在矛盾,他通過反復試驗證明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后勇敢地在比薩斜塔公開試驗,讓大眾明白了并不是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都是對的。選編本文的意圖是,希望學生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能受到啟發(fā):我們尊重權(quán)威,但不能迷信權(quán)威,在自己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像伽利略那樣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并積極探究,以取得相應的成功。同時,能領(lǐng)略到這篇課文通過一個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zhì)的寫法。另外,課文通過環(huán)境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的方法烘托人物特點的方法,也值得學生學習。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對這樣的文章主要內(nèi)容理解不難,只要老師在課堂上拿兩個大小不一的鐵球做這試驗,學生就明白了。但是,引導學生明白伽利略是如何分析發(fā)現(xiàn)了亞里士多德關(guān)于“兩個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重的先著地?!边@句話存在錯誤就有點難。要想突破這難點,關(guān)鍵是要引導學生反復讀,抓住關(guān)鍵詞理解。另外,也要采用這樣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文章通過環(huán)境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烘托人物特點的寫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3個生字,學會12個生字,理解:辯論、信奉、不容更改、真理、違背、膽大妄為、固執(zhí)等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初步體會文章蘊含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4、初步領(lǐng)略文章通過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詞典等方法理解生字詞。
    2、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句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激發(fā)學生不迷信權(quán)威,敢于質(zhì)疑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伽利略是怎樣分析發(fā)現(xiàn)亞里士多德關(guān)于“兩個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重的先著地?!边@句話的錯誤以及他是如何通過試驗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
    教學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預習生字詞,收集有關(guān)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資料。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和兩個大小不一樣的鐵球。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師:同學們,你們相信科學家說的話都是對的嗎?
    (估計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說相信,也會有幾個學生說不相信,老師就請雙方各派一兩個代表說說各自的理由。)
    2、師:是的,早在17世紀的意大利,有位的科學家就通過一個的試驗證明了這一點。這位科學家就是伽利略。(幻燈出示伽利略的照片。)
    請學生交流伽利略的資料。
    3、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這個的試驗: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脽舫鍪菊n題:“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指名朗讀,提醒學生注意:“著”的讀音。
    (二)、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并指導學習生字詞
    1、幻燈出示生字詞:伽利略、辯論、信奉、違背、十磅、拴住、拖住、解釋、宣布、比薩城、膽大妄為、固執(zhí)、不容更改、真理。
    指名朗讀生字詞,學生讀錯的,老師指導讀對。
    2、請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老師請同學舉手回答。
    3、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書寫比較難寫的生字:辯、磅、釋、薩、妄。指導學生辨別 “辯”的形近字:辨和辮。
    (三)、帶著問題朗讀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幻燈出示問題
    (1)、伽利略質(zhì)疑哪位哲學家說的哪句話是錯的?
    (2)、伽利略為什么會認為這句話是錯的?
    (3)、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伽利略是怎樣做的?
    (4)、反復試驗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之后,伽利略做出了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
    2、指名朗讀課文,指導朗讀。請學生帶著這四個問題在讀中思考,在文中劃出相關(guān)句子。
    3、小組積極討論這四個問題。
    4、請學生回答這四個問題,如果學生不懂,老師可指導學生反復朗讀相關(guān)片段,抓住關(guān)鍵詞句理解問題。
    在學生回答第一個問題時,老師可請學生交流“亞里士多德”的資料,讓所有的學生都了解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博學的,他對世界科學做出的貢獻是無人可比的,是個非常了不去的人。
    在學生回答第二個問題時,老師幻燈出示“伽利略的疑問”,先引導學生質(zhì)疑:伽利略是怎樣想的,請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老師請其他學生解答。學生都不懂,老師播放動畫,引導學生通過列數(shù)學式明白亞里士多德關(guān)于“兩個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重的先著地。”這句話是錯的。老師再通過引導學生抓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這三個關(guān)聯(lián)詞,了解伽利略思考問題的嚴謹性,并指導學生用這三個關(guān)聯(lián)詞造句。(幻燈出示這三個關(guān)聯(lián)詞語。)
    相機板書:善于質(zhì)疑
    在學生回答第三個問題時,老師抓住“反復”一詞,并通過和學生一起用兩個大小不一樣的鐵球(也可以用不同重量的物體)做實驗,引導學生想象伽利略每次試驗成功后的想法是什么,導致他繼續(xù)試驗,從而體會到伽利略嚴謹認真的科學精神——他不允許自己的試驗結(jié)果有半點差錯。
    相機板書:反復試驗
    在學生回答第四個問題后,板書:公開試驗
    (四)、課堂小結(jié)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通過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請同學們踴躍交流自己的體會。
    板書:我們要尊重權(quán)威,但不能迷信權(quán)威。
    (五)、布置作業(yè)
    幻燈出示作業(yè)超市,學生任選其三
    1、課后及時復習生字詞。
    2、抄寫文中自己喜歡的詞句。
    3、熟讀課文,把不懂的問題寫在相關(guān)片段的空白處,下節(jié)課討論。
    4、劃出自己認為需要仔細體會的句子,在旁邊寫下感受,下節(jié)課交流。
    5、課外收集和本篇課文類似的故事,如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布魯諾的故事,下節(jié)課交流。
    板書設(shè)計
    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善于質(zhì)疑 反復試驗 公開試驗
     篇三
    教學目標
    1.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quán)威,認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段。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了解課文內(nèi)容,認識事件中的兩個人物。
    (二)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朗讀課文。
    (三)按自然段讀懂課文意思,劃分結(jié)構(gòu)段,初步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
    二、教學重點、難點
    按自然段讀懂意思,劃分結(jié)構(gòu)段,初步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
    三、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按“預習”要求,了解初讀課文的情況。
    1.提問:《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故事,寫了兩個人物,一位是伽利略,一位是亞里士多德,他們是怎樣的人物,按你的了解,簡單地做個介紹。(必要時教師做補充)
    (伽利略,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是一位敢于提出疑問,大膽試驗的人。具體說,是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是利用望遠鏡觀察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發(fā)現(xiàn)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木星有四個衛(wèi)星,太陽黑子、銀河由無數(shù)恒星組成的等等。今天我們學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也是伽利略的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物理現(xiàn)象。
    亞里士多德,兩千三百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他。他說的話被看作是不容許更改的真理。馬克思和恩格斯都稱他是古希臘哲學中“博學的人物”。)
    2.兩位科學家,一位是兩千三百年前古希臘的,一位是三百年前意大利的。兩位科學家相距兩千年,怎么走進一個故事里?是誰起了作用呢?
    (是伽利略在起作用。因為亞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322年就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
    (二)讀課文,正音正字,檢查預習中讀解生字詞情況。
    1.讀準字音(帶點的字):
    哲(zh6)學家 教授(sh^u)固執(zhí)(zh0)(以上字是翹舌音)
    比薩(s4)斜塔(“薩”是平舌音)
    2.“當(d4ng)作”的“當”不要讀成“d1ng”的音,這里是看成,作為的意思;
    “同時著(zhu$)地”的“著”是接觸到的意思,不要讀成“zh2o”、“zh8”等音;
    “驚訝(y4)”的“訝”不要讀成“y1”的音。
    3.注意字形:
    區(qū)別“宜”和“宣”,“妄”和“忘”的不同。
    4.檢查讀解生字新詞情況:
    哲(zh6)學家:哲,有智慧,或有智慧的人。哲學家,是研究人們對世界總的看法和對各種問題怎樣正確處理的學問的專家。
    教授(sh^u):授,傳授,如授課。教授是大學里職務(wù)高的教師。如,伽利略,25歲已經(jīng)是大學里的教授了。
    比薩(s4)斜塔:薩,是一個姓;“拉薩”的薩。比薩,意大利西部古城,的比薩斜塔建于1174年,高54.5米,因地基打得不好,塔身傾斜,因此得名。
    違(w7i)背:違,不依從。違反、不遵照的意思。
    膽大妄(w4ng)為:妄,不是分內(nèi)的,胡亂的。膽子大得不管不顧,胡作非為。
    宣(xu1n)布:宣,公開出來。正式告訴大家。
    固執(zhí)(zh0):執(zhí),掌握。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
    磅(b4ng):英國和美國用的重量單位,一磅合453.6克,不足一斤。
    (三)按自然段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要詞語,再概括討論自然段的段意。
    第1自然段:伽利略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學生時代就敢于提問,被稱為“辯論家”。
    第2自然段:當時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第3自然段:亞里士多德說,一個重10磅和一個重1磅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10磅的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而伽利略對這句話產(chǎn)生了疑問。
    第4自然段:伽利略多次試驗,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說法錯了。兩個大小不同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總是同時著地的。
    第5自然段:很多人都要看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第6自然段: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試驗,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大家驚訝地明白了:亞里士多德的話也不是全對的。
    (四)為課文分段:
    提示:課文講的是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青年時期不迷信權(quán)威,敢于提出問題,進行試驗,以認真態(tài)度研究科學的故事。分段應注意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
    1.課文是介紹伽利略的。一開頭就有必要概括地交代一下伽利略是怎樣一個人??纯茨囊恍《问菗撨@個任務(wù)的?
    (第1自然段。這就是文章的第一大段。)
    2.因為課文是表現(xiàn)伽利略不迷信權(quán)威,敢于提出問題的,所以接著就該說明這位權(quán)威究竟是誰?
    (是大家信奉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故事中的兩位人物都出現(xiàn)了,這又該是一段了??纯茨囊粋€或哪幾個自然段擔負這個任務(wù)的?
    (第2自然段)
    3.既然課文是介紹伽利略不迷信權(quán)威,肯大膽提出問題,課文也交代了不迷信的權(quán)威是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接著就該說明這位權(quán)威亞里士多德的什么言論引起了伽利略的疑問呢?看看哪個自然段或哪幾個自然段是專負這個責任的?
    (第3自然段)
    4.引起伽利略的疑問提出來了。下一步,就該敘述伽利略為了證實自己提出的問題是對的要做什么?
    (試驗)
    試驗的結(jié)果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的,為了讓大家都知道,就要公開驗證,這就是在哪里試驗呢?
    (比薩斜塔)
    結(jié)果引起極大的轟動,這又是一段了??纯茨囊粋€或哪幾個自然段包管這一點意思呢?
    (第4~6自然段)
    (五)歸納四個結(jié)構(gòu)段的段意。
    第1~3自然段就是一~三段。這樣,第1~3自然段段意也就是第一~三段的段意了。第第4~6自然段是第四段。把第4~6三個自然段段意歸并起來就是第四段段意了。小組議論這三個自然段段意怎樣歸并為一個結(jié)構(gòu)段段意的。
    提示:著重看誰做了什么,相同或相近的合并起來。具體內(nèi)容用概括的詞語歸納。
    (第5自然段講伽利略多次試驗,第5自然段講大家看伽利略公開試驗成功,大家明白亞里士多德的話錯了。三個自然段都提到試驗的事,只是后還肯定亞里士多德的話錯了。因此,第四結(jié)構(gòu)段的段意應該是:
    伽利略經(jīng)過多次試驗,使大家明白亞里士多德的話錯了。)
    (六)小結(jié)
    全文6個自然段,按事情的階段劃分,是以簡介人物、提出問題、多次試驗到公開驗證,緊緊圍繞兩個鐵球著地的問題展開敘述的,段與段之間聯(lián)系得十分緊密。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弄清伽利略提出疑問的根據(jù),理解不迷信權(quán)威的意義。
    (二)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正確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弄清伽利略提出疑問的根據(jù),即由一個事實推出兩個相反的結(jié)論。
    三、教學過程
    (一)帶著問題閱讀課文,解答“思考·練習”中的1~3題。
    帶著以下問題讀第一、二段,然后再議論解答:
    1.敢于提出疑問、大膽試驗的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說的一句話產(chǎn)生疑問。那么,亞里士多德在大家的心目中是怎樣一個人呢?
    讀第二段(第2自然段),體會一下人們對他的肯定和崇拜??纯茨男┰~語表現(xiàn)了這種肯定和崇拜?
    (“都信奉”、“不容許更改的真理”、“人類的真理”)
    “信奉”,怎么理解?“真理”是一種什么道理?“真理”不容許更改,而且是屬于人類的,這又說明了什么?
    (“信奉”,信仰和崇拜?!罢胬怼保鎸嵉?、普遍的,人人應該遵從的道理。這種道理不容許更改,而且是屬于人類的??梢妬喞锸慷嗟碌脑?,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多么重要。)
    2.這一段后一句話用了加問號的反問的語氣(或指出用了反問句),讀一讀這句話,說一說為什么用反問的語氣?改用加句號的陳述句效果有什么不同?
    (改用一般陳述句就使“不能違背的真理”效果差了,達不到亞里士多德的話“不容許更改”的“權(quán)威”程度了。)
    3.伽利略居然對這位大家信奉的權(quán)威亞里士多德說的,不容許更改的話提出了疑問,說明伽利略的一種什么精神,或者說什么態(tài)度?
    (不迷信權(quán)威,認真求實的態(tài)度。)
    那么,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哪句話提出了疑問,提出了怎樣的疑問?
    (亞里士多德的話是:“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4.按亞里士多德的說法,大鐵球落地速度快,小鐵球落地速度慢。大鐵球落地需要5秒鐘的話,那么,小鐵球落地就得幾秒鐘?
    (50秒鐘)
    5.那么,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這種說法提出了什么疑問?讀讀伽利略提出疑問的那幾句話,再認真議一議:
    (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不同的結(jié)論。)
    6.這一疑問中的“一個事實”是指什么事實?兩個不同的結(jié)論是指哪兩個?
    (疑問中的“一個事實”指亞里士多德說的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兩個不同的結(jié)論是指兩個“應當”:
    一個是:把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
    一個是: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
    7.把兩個不同的結(jié)論用投影或小黑板展示出來,并讓學生填在“思考·練習”第2題中第(1)題的兩條橫線上。然后不看答案,用自己的話把兩個結(jié)論的內(nèi)容說給鄰近的同學聽,說給大家聽。
    輕聲自由讀第二、三段課文。
    8.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說的話,不僅提出疑問,而且推想出兩個不同的結(jié)論后,用什么辦法來驗證自己對或者不對呢?
    (用試驗的辦法去檢驗、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或者不對。)
    從這一點看,伽利略表現(xiàn)了一種什么態(tài)度?
    (認真求實的態(tài)度。)
    9.朗讀第三段。再想一想,議一議,弄清伽利略提出的疑問中的兩個結(jié)論。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閱讀第四段,理解本段內(nèi)容,體會伽利略通過試驗驗證自己提出的疑問是有道理的。
    (二)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做好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的準備。
    二、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伽利略以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通過反復試驗,證實亞里士多德的說法是錯誤的。
    三、教學過程
    (一)默讀第4、5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以下幾個問題:
    1.伽利略敢于提出懷疑的是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話,他的話可是“不容許更改的真理”,因此,試驗的態(tài)度怎么樣?結(jié)果怎么樣?
    第4自然段中有五個詞,突出了試驗的態(tài)度,有力地證實了試驗的結(jié)果。把它們找出來,標上橫線。
    2.為什么還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的試驗?
    3.公開試驗時,人們又怎樣議論的?
    以上四個問題想好之后,議一議,然后集中起來用自己的話簡要地回答出來。
    (伽利略帶著疑問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jié)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錯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梢?,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guān)系?!胺磸汀薄霸S多”“都”“的確”“總是”五個詞突出了試驗態(tài)度的嚴肅、認真,也有力地證實了試驗結(jié)果和亞里士多德的說法不一樣。
    伽利略決定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的試驗,目的是公布自己試驗的結(jié)果,也是為了告訴大家,不要盲目迷信權(quán)威。
    公開試驗時,人們認為伽利略竟敢跟“人類的真理”挑戰(zhàn),是膽大妄為,是固執(zhí),會丟盡臉的。)
    要求:把第(1)(2)題的答案填寫到“思考·練習”第2題的第(2)題中(時間緊迫可在課下做)。
    (二)朗讀后一段,再看看插圖,想一想,議一議:
    1.公開試驗成功了。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因為什么呢?
    (“因為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樣?!?
    2.現(xiàn)在把回答的一句話,跟老師提問的一句話,顛倒順序,它們中間加上“所以”,看看句子的意思變沒變,為什么?
    (顛倒順序:因為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所以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
    意思一點沒變,因為把先說結(jié)果的句子跟后說原因的句子,顛倒了順序。這種先說原因(因為),后說結(jié)果的句子,一般中間要加上“所以”一詞。)
    3.課文結(jié)尾的一句話: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這句話里的“原來”,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起初”的意思,還有一個意思是表示發(fā)現(xiàn)了不知道的真實情況。你認為是前者,還是后者?
    (是后者)
    4.這句話后指出“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不是全都對的”換個意思不變的另一種說法,是什么?
    (“也會有錯的”)
    5.這句話還有什么進一層的意思,聯(lián)系生活實際,大家說一說這句話給你什么啟發(fā)。
    (權(quán)威、專家學識淵博,懂得東西比一般人要多,這是事實,應該尊重,應該學習他們。但是權(quán)威、專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也會有錯誤。因此,不能盲目迷信、一味崇拜。伽利略“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試驗行動,就足以說明了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學習他不盲目迷信權(quán)威、認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敢想敢做的創(chuàng)新精神。)
    (三)正確,流暢地通讀課文。
    (四)練習背誦第3自然段。自己輕聲讀,再同桌互檢。
    提示:
    1.把本自然段劃分兩層意思(亞里士多德說的話是一層,伽利略提出的疑問又是一層),先背誦第一層,再背誦第二層。)
    2.重點練習背誦第二層:兩個結(jié)論中各有一個“如果……應當……”它們之間用“但是”連結(jié)。
    (五)讀寫“思考·練習”第5題中的詞語。
    板書設(shè)計
    小資料
    比薩斜塔 在意大利比薩城內(nèi),建于1174年。塔體共8層,高54.5米。該塔建至第三層時,便發(fā)現(xiàn)地基開始傾斜,當整座塔體完工后,塔頂中心線已經(jīng)偏離塔體中心垂直線2米左右。該塔由于“斜而不塌”名聲遠揚。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試驗。該塔名聲更大了。目前,斜塔仍在傾斜,科學家正在采取措施保護這一世界名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