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教育需當心 防“過猶不及”

字號:

如果你碰上教育孩子的時候出現(xiàn)問題,自己首先不能慌亂,要考慮好全局,找到好的切入點再放手施為,這樣才能夠圓滿解決。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什么原因造成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存在缺失。
    營養(yǎng)過剩,導致孩子肥胖
    隨著人們的生活質量的提高,經(jīng)濟的好轉,對孩子的花費是毫不吝嗇。有的家長總擔心自己的孩子營養(yǎng)不夠,比其他小朋友長得瘦小,于是,聽到哪種補品好,哪些東西有營養(yǎng),就不斷買給孩子吃,導致孩子營養(yǎng)過剩,體重超標。
    營養(yǎng)過剩導致孩子肥胖,對孩子的身理和心理都有極大的傷害。
    在生理上,體重超標危害巨大。如果肥胖發(fā)生的年齡越小,各種代謝障礙就越嚴重,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膽石癥等疾病的危險性就越大。
    各種高能營養(yǎng)食品中一般都暗藏有促使兒童性早熟的激素,這些激素可能會擾亂兒童自身的內分泌狀態(tài);可能會導致兒童骨骺提前閉合,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高。
    其次,肥胖對兒童心理的發(fā)展具有消極的影響。肥胖兒童經(jīng)常是同伴嘲笑、捉弄的對象,因此與正常兒童相比,肥胖兒童容易表現(xiàn)出更多的心理問題,如孤僻、自我封閉、逃避社交,進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
    過度關心,導致孩子一事無成
    1、注重物質投入,導致孩子攀比
    孩子天真幼稚的天性為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礎。當今社會,物質品很豐富,高檔商品隨處可見,這些物品往往令人賞心悅目,孩子很難抵御誘惑,好奇心驅使他們提出各種要求;而不甘人后的攀比心理很自然地使他們產(chǎn)生“別人有我也要有”的愿望。
    如今,一些小朋友喜歡在學習用品、電子產(chǎn)品、穿著、休閑方式等方面互相攀比。父母有時候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無論多貴都舍得花錢。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多投入這些生活上的物質,會導致他們攀比心理加重。
    適當?shù)奈镔|生活是應該給孩子的,但是,如果過了度,反而會害了他們。
    2、關懷過度,導致孩子自理能力差
    父母過分溺愛孩子,凡事包辦代替,使孩子失去了成長的空間,結果造成孩子的“無能”,遇到問題不會解決,只會退縮和求助。
    孩子需要家長的關懷和愛護,但要把握適當?shù)摹岸取?,在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手,以鍛煉他們的自我生存能力。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未來生活道路上總會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和困難需要他們自己去面對、去解決。
    能力是需要實踐培養(yǎng)的,是需要機會鍛煉的。然而現(xiàn)在的父母往往沒有給孩子鍛煉的機會,需要孩子思考的由父母想了,需要孩子動手的由父母做了,這樣還怎么能培養(yǎng)出有能力的孩子呢?
    培養(yǎng)孩子的方法是讓孩子自己思考、自己選擇、自己策劃、自己管理。家長可以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參加興趣班,可以讓他們自己安排學習和玩耍的時間。當孩子遇到問題或困難時,家長盡量不要插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這樣才能慢慢培養(yǎng)出有能力的孩子。
    如果不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他們就不會有足夠的勇氣、智慧和能力去開創(chuàng)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
    3、過度教育,導致孩子失去成長的快樂
    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備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關注,但這引發(fā)了一個更為嚴峻的問題:這些平日備受呵護的孩子們在跌倒之后,還能否憑借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來?孩子的成長是否已然失重?
    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也許每個家庭都不相同,但是過度教育會導致孩子失去成長的快樂。如果你對孩子的教育是“一就是一”,孩子不能有意見或者從來不接納孩子的意見,要求孩子按照你的路去進行學習和生活,這樣的孩子,童年的歡樂是確實的。
    期望值過高,讓孩子失去信心
    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懂得張弛有度。原則性的問題需要強硬教育的就絕對不能妥協(xié),但是,很多時候,我們要采取平等交流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
    作為父母,要用心聆聽孩子的需求,對孩子的需求與其進行分析,并引導孩子做出合理的選擇,而不是盲目地強制孩子接受自己的教育方式。
    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來,對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是家長的期待。父母給孩子設定過高的期望值,讓孩子失去信心。
    一是容易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最典型的一點就是父母不惜動用所有的社會關系,花費巨資為孩子擇校,他們以為孩子進了好學校就會有好的前途。
    可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實際能力并沒有那么高,在重點中學里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就會產(chǎn)生巨大的心理壓力。
    二是父母不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智力水平,盲目地為孩子設置過高的期望與要求,當孩子雖然經(jīng)過努力還是不能實現(xiàn)目標時,孩子會因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而自慚形*,對自己的能力感到懷疑,從而動搖自己的自信心。
    對孩子的教育,我們要善于鼓勵
    雖然在很多情況下,父母的期望也可以化作孩子奮發(fā)向上的動力。但是有的時候,父母過高的期望會成為孩子肩上沉重的壓力。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要把握好"度"。那么,作為父母,又該如何正確把握對孩子的期望呢?
    對孩子的教育,我們要善于鼓勵孩子的進步,激發(fā)孩子的動機,設立積極恰當?shù)钠诖⒆右扔屑耐惨幸虿氖┙痰膽B(tài)度。
    作為父母,給孩子提要求是必要的,因為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差,需要有人幫他樹立目標并促其前進。
    但是,這種要求和期望應該現(xiàn)實一些,如果孩子的基礎較差,父母就不要定過高的目標。如果孩子覺得自己和這個目標差距太大就會喪失信心,產(chǎn)生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