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經(jīng)典語錄【20句】

字號: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屬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出生地魯國陬邑(今屬山東省曲阜市)。中國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xué)而)
    2、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同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4、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wèi)靈公)
    6、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同上)
    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9、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上)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11、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1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BR>    13、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論語·為政)
    1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同上)
    1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同上)
    16、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同上)
    18、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9、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