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復習提綱

字號:


    學習就像一個無望無際的海洋,那樣寬廣,那樣偉大,我們就像一艘小船,在這迷茫的大海中,尋找著彼岸。本篇文章是為您整理的初中歷史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復習提綱,供大家借鑒。
    第一單元走向社會主義之路
    第1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一、籌建新中國(第xx屆政協(xié)會議)
    (一)時間:1949年9月地點:北平
    (二)內容:
    1、制定《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共同綱領》)---臨時憲法
    (1)新中國的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
    (2)新中國的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專政的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2、選舉中央人民政府領導----毛澤東為政府主席
    3、大會確定:國旗為五星紅旗;代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首都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
    (三)作用: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好準備工作。
    二、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的標志)
    (一)中央政府第會議
    1、接受《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
    2、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朱德為解放軍總司令。
    (二)大典盛況
    1、時間:1949年10月1日
    2、毛澤東宣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國合法政府。
    (三)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1、標志新*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勝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的結束;
    2、中國人民站立起來,成為主人;
    3、中國歷史揭開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陸
    1、殲滅國民黨殘余軍隊:向西北、中南和西南進軍;
    2、1951年同x藏鑒定和平協(xié)議,x藏和平解放。
    第2課為鞏固新中國而斗爭
    一、土地改革
    1、時間:1950--1952年底文件:《中國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義):徹底廢除了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剝削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恢復和發(fā)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原因:美國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并越過中朝邊境,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的地區(qū),嚴重威脅新中國的安全。為保家衛(wèi)國(目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抗美援朝。
    2、總司令:彭德懷英雄人物:黃繼光邱少云
    3、結束:1953年7月《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的簽定----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威望。
    第3課新中國的內政與外交
    一、內政(《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會議名稱:第xx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會議-------
    時間1954年9月地點:北京;內容: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憲法內容:堅持人民*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3、選舉毛澤東為主席,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
    二、外交新課標第一網
    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提出:1953年中印談判;(2)倡導:中國、印度、緬甸
    (3)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2、亞非萬隆會議:1955年---------周總理“求同存異”方針
    第4課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一、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年)
    1、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一化三改造):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實現國家對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2、一五計劃:
    (1)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2)時間:1953---1957年;
    (3)內容:重點發(fā)展生工業(yè),建立國家工業(yè)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完成對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
    (4)成就:一田(克拉瑪依油田)、一橋(武漢長江大橋)、三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飛機制造廠、鞍山鋼鐵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鐵路)。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改動的內容改造的途徑結果及歷史意義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業(yè)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于發(fā)展速度迅猛,工作過于急促和粗糙,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偏差。
    手工業(yè)手工業(yè)生產合作社
    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加工訂貨到公私合營
    第二單元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第6課艱難曲折的探索歷程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
    主要貢獻: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成為黨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遺憾:被中斷,沒有堅持。
    二、重大失誤
    1、探索時期的總路線: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2、失誤的表現
    (1)大躍進:標志:盲目求快-------大煉鋼鐵運動。
    (2)人民公社化運動:特點:一大二公。
    3、失誤的原因:違背客觀經濟規(guī)律,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
    第7課“*”十年內亂(1966—1976年)
    一、發(fā)動
    1、開始標志: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
    2、毛澤東《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矛頭指向劉少奇、鄧小平。
    二、經過
    1、紅衛(wèi)兵運動----造反派奪權到武斗;
    2、大冤案:劉少奇案。
    三、結束:1976年10月粉碎**集團。
    四、評價
    1、性質:“*”是一場由錯誤發(fā)動,被*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2、危害:國家政權遭到嚴重削弱;*與法制被肆意踐踏;國民經濟發(fā)展緩慢,生產處于半停產或停產狀態(tài);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沒有提高;對教育科學文化事業(yè)嚴重摧殘,阻滯了全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和現代化事業(yè)的發(fā)展。中國與發(fā)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拉大了。
    第8課鑄起共和國鋼鐵長城
    1964年10月:*1966年10月:導彈1967年6月:氫彈1970年4月:人造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
    1949年:海軍和空軍三位一體的戰(zhàn)略核力量:地地戰(zhàn)略導彈部隊、海軍潛地戰(zhàn)略導彈部隊、空軍戰(zhàn)略轟炸機部隊
    第9課新國中走向世界舞臺
    一、重返聯合國:1971年10月,第2xx屆聯大(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
    二、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訪華,簽定上?!吨忻缆摵瞎珗蟆?;1978年發(fā)表《建交公報》;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第三單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11課偉大的歷史轉折
    一、xx屆xx全會的召開(1978年12月)-----改革開放的開始
    1、內容: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和實行改革開放;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
    2、意義: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走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xx屆xx全會是共和國歷一個偉大的轉折點。
    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進行---包產到戶(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業(yè)發(fā)展。
    三、對外開放
    1、經濟特區(qū)(廣東、福建):深圳、珠海、汕頭、廈門(1980年)、海南?。?985年);
    2、沿海開放城市:大(連)秦(皇島)青(島)煙(臺)連(云港)天(津);江(湛江)海(北海、上海)通(南通)南北;寧波三州(廣州、溫州、福州)。
    3、經濟開放區(qū):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qū)、環(huán)渤海地區(qū)、上海浦東新區(qū)。
    第12課欣欣向榮的科教文體事業(yè)
    一、科技
    1、1973年袁隆平----秈型雜交水稻(東方魔稻);
    2、1986年3月“八六三計劃”《高新技術研究開發(fā)計劃綱要》;
    3、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應用。
    二、教育
    1、戰(zhàn)略思想:科教興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發(fā)展高等教育
    2、普九: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3、發(fā)展高等教育:1977年底恢復高考。
    三、其它:
    1、20世紀五六十年代:《青春之歌》《紅旗譜》《創(chuàng)業(yè)史》《紅巖》
    2、1981年茅盾文學獎設立;3、1991年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
    4、1984年第2xx屆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
    第13課祖國統(tǒng)一的歷史大潮
    一、解決港澳問題------一國兩制(鄧小平):
    1、一國兩制含義: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我們國家的主體部分堅持社會主義,香港、澳門和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特別行政區(qū)仍然保持資本主義制度。
    2、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門。
    “一國兩制”針對臺灣問題提出,首先被運用于解決香港問題。
    二、兩岸交流
    1、方針: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2、原則:相互尊重、互補互利
    第14課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一、社會主義*與法制建設
    1982年通過新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又通過《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建立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
    二、市場經濟體制
    1993年通過《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規(guī)定國有企業(yè)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邯鄲鋼鐵總廠。建立市場導向的就業(yè)機制,打破了“鐵飯碗”。
    三、推進建立國際新秩序1989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建立,1991年我國加亞太經合組織;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四、高舉偉大的旗幟
    1997年9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成為指導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旗幟。
    第四單元人類祖先的基業(yè)
    第16課當人類還是野蠻人的時候
    一、我們從哪里來
    人類起源于猿;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是人類的始祖;現代意義上的人---晚期智人出現于三四萬年前。
    二、種族: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自然環(huán)境的不同而產生。
    三、女人和男人的權力
    母系氏族是人類早期的社會組織;一萬年前出現農業(yè),父系氏族開始。
    第17課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一、古代埃及
    尼羅河---公元前3100年埃及統(tǒng)一-----法老的陵墓金字塔。
    二、古代西亞
    公元前1894年敘利亞草原上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制定一部世界上體系完備的奴隸制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分序言、正文、結語三部分)
    三、古代印度
    1、種姓制度(等級制度):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賤民)。
    2、佛教:創(chuàng)立時間—公元前6世紀;地點----印度;人物---喬達摩•悉達多(后稱釋迦牟尼);
    教義:反對分為等級的種姓制度,主張“眾生平等”。人生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佛教的任務是教導人們消除*避免苦的因果。
    分布:東亞、東南亞傳入中國:漢朝
    第18課藍色的地中海文明(海洋文明)
    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羅馬是希臘文明的繼承者,希臘與羅馬文明構成了地中海文明。
    一、海洋文明的特征
    經濟上:海外貿易頻繁;政治上實行*政治(議會制);侵略成性。
    二、雅典(全希臘的學校)
    1、*政治的由來: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及梭倫改革。
    2、*政治的表現:除十將軍外,各級官職向所有公民開放,以抽簽的方式產生;公民大會是高的權力機構;每個公民都有機會成為陪審員、議員、公民大會的輪值主席;國家為擔任公職、參與政事的公民發(fā)放津貼。------僅適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
    三、羅馬
    1、共和國時期(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公元前509年建立共和國,在向地中海擴張過程中,與迦太基爆發(fā)了布匿戰(zhàn)爭。
    2、帝國--------公元前27年屋大維
    第19課日出之國和新月之鄉(xiāng)
    一、日本的大化革新
    1、時間:646年
    2、內容:實行班田收授法;實行租庸調制;廢除世襲貴族統(tǒng)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權體制,中央設二官八省,地方設國、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3、作用:為日本確立了一套在當時頗為先進的管理體制,使日本社會環(huán)境穩(wěn)定,社會經濟得到發(fā)展,為以后的繁榮奠定基礎。
    二、阿拉伯
    1、伊斯蘭教的創(chuàng)立:時間---7世紀初;地點---麥加;人物---穆罕默德。教義---安拉為宇宙天地間的真神和造物主,只有信仰安拉的人死后才能進入天堂,否則墜入地獄,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仰伊斯蘭教的人通稱“穆斯林”。
    2、穆罕默德建立和統(tǒng)一阿拉伯
    3、阿拉伯帝國的建立-------穆罕默德的繼承者
    第20課西歐的*教文明
    一、西歐封建制度的確立
    1、封建制的確立(查理•馬特改革):封君封臣制---封土制
    2、等級制:公、侯、伯、子、男、騎士(有封地的職業(yè)武士)
    二、*教
    1、創(chuàng)立:時間---1世紀;地點---巴勒斯坦地區(qū);人物---耶穌(*—救世主);核心教義---宣揚對人類的博愛。
    2、教皇國----丕平獻土
    3、西歐大的封建主----羅馬天主教會:經濟上擁有西歐三分之一的土地;政治上鼓吹教權高于王權;思想文化上壟斷文化。-------*教文明成為中古西歐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中世紀的花朵-----城市
    瑯城(爭取自治權);城市興起的意義:經濟上城市是手工業(yè)和商業(yè)集中的地區(qū),對西歐的封建經濟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政治上,城市成為自由的樂土,并與國王結盟,共同對付封建大貴族,加速了國家的統(tǒng)一;文化上,城市成為世俗文化的搖籃,各種大學的建立,反映市民以態(tài)的城市文學也逐漸產生,為文藝復興的出現打下基礎。
    第21課古老帝國的悲劇
    一、強盛的帝國走向滅亡
    395年狄奧多西將羅馬帝國分為西羅帝國和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廷帝國);1453年東羅馬帝國為土耳其滅亡。
    二、啟示:一個不善于學習和吸納其他優(yōu)秀文明的國家,必將被歷史所淘汰;只有善于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拜占廷帝國的滅亡,就是因為拜占廷人封閉保守,不屑于學習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yōu)點和長處,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成就之中。
    第五單元古代文明的沖撞與文化成就
    第23課文明的沖撞與交融
    一、古代文明之間的暴力沖撞
    1、文明沖突的種類:農業(yè)文明----游牧文明;區(qū)域文明(東方文明----西方文明)
    2、文明沖突的表現:希波戰(zhàn)爭(馬拉松戰(zhàn)役、薩拉米斯海戰(zhàn))、亞歷山大東征(使希臘文明與東方文明沖撞與交融,開啟了希臘化時代----歐幾里德、阿基米德)。
    3、文明沖突的作用:客觀上傳播文化、擴展文明,但對社會和人類生命財產造成損失。
    二、古代文明的和平交流
    意大利馬可•波羅在元朝時到中國,寫了《東方見聞錄》--《馬可•波羅行記》,對西方人追求財富,在海上開辟通往東方的新航路產生了很大影響。
    第24課昔日的輝煌
    一、早的文字
    1、楔形文字:公元前4000年前蘇美爾人創(chuàng),是早的文字。
    2、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創(chuàng),有固定的發(fā)音。
    二、文學的基石
    1、史詩:對祖先英雄業(yè)績的歌頌(含神話傳說)《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
    2、悲劇:古希臘的文學成就代表。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期《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索??死埂抖淼移炙雇酢贰栋蔡岣昴?;歐里庇得斯《美狄亞》《特洛伊婦女》。
    3、阿拉伯:《天方夜譚》(《一千零一夜》)
    三、藝術新課標第一網
    埃及---金字塔;希臘---帕臺農神廟;羅馬---圓形競技場;法國---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沙特阿拉伯----麥加清真寺。
    1希波戰(zhàn)爭公元前492—前479年3次
    你知道馬拉松長跑嗎?
    “馬拉松”是古希臘的一個地名,位于雅典城東北30公里。公元前490年,波斯遠征軍入侵希臘,在馬拉松這個地方布陣的消息傳到雅典后,雅典就派出一名叫菲迪皮茨的信使前往斯巴達求援。這位信使用35小時走完了150公里的路程。但是斯巴達人卻說10天之后才能出兵。信使把消息帶回馬拉松,失去救援的雅典人背水一戰(zhàn),結果以少勝多打敗了波斯人。這位信使帶著勝利的喜訊又從馬拉松跑到雅典城的中央廣場(距離為42.195公里),向雅典人民高喊:“我們勝利了!慶祝吧!”隨即倒地身亡。為了紀念這位信使,人們把“馬拉松”作為一項固定的比賽項目,一直延續(xù)至今。
    2.亞歷山大東征
    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
    亞歷山大(前336—前323年在位),馬其頓國王,腓力三世之子,自幼受希臘文化的影響,特別愛讀《荷馬史詩》,崇拜《伊利亞特》中的英雄阿溪里,在事業(yè)中努力加以模仿。16歲起,他就隨父征戰(zhàn),揮師南下。18歲,他指揮馬其頓軍右翼,擊敗希臘聯軍。兩年后繼位,他以馬其頓、希臘聯軍高統(tǒng)率的身份,組織東侵。據說在遠征中,他命令一切人“把世界當做自己的家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