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復習巧用心理暗示為自己減壓

字號:

高考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不少考生出現(xiàn)了焦慮、煩躁、失眠等癥狀,甚至部分考生來到醫(yī)院看心理門診。考前,考生和家長如何調整,以的心理狀態(tài)迎接高考的到來呢? 跟著了解一下。
    高考前保持正常作息
    “生活作息規(guī)律是保證考生考試正常發(fā)揮的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心理醫(yī)生表示,如果看不進書就不去學校了,而出去散散心,可是心里還牽掛著考試,會增加“沒去學校錯過重要復習資料”的內疚感。因此,這個時候放松,反而是需要在保證作息沒有重大改動的情況下進行。比如,集中看一些重要的復習資料,減少單位時間內的學習總量,提高效率,把高強度的學習時間縮短,如30分鐘做一次5分鐘的音樂放松訓練進行調整。
    這個時候,一般家長也會有焦慮情緒,會忍不住在這個時候為考生做點什么,但一定要避免適得其反,好心辦壞事,保證飲食的規(guī)律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到不得已,不要為了去考場方便就近住酒店迎考,突然間換了住宿環(huán)境,特別是床鋪,很容易引起考生的不適應導致失眠。
    積極的心理暗示*試水平發(fā)揮
    高考時超常發(fā)揮確實是可以實現(xiàn)的,在臨近考試的時候,最關鍵的,是盡量讓自己達到心理流暢的狀態(tài)。
    流暢心理狀態(tài)是不知不覺中到來的,當考生在考試中做到得心應手、聚精會神時,頭腦中想的全部是與考試有關的事情,他就處于流暢狀態(tài)。心理暗示技術,是達到心理流暢的方法。
    考試中如何正確運用心理暗示呢?可以先用語言暗示,如遇到難題做不下去了,這時候默誦“我做不出的題,別人也做不出”;可以動作暗示,如做到最后覺得特緊張做不下去了,可以看看做過的題,一看自己80%都答出來了就有信心了,心情穩(wěn)定后錯誤就能檢查出來,不會做的題目或許也做出來了;還可以冥想暗示,遇到難題時,閉眼深呼吸,讓自己很快從消極狀態(tài)轉到積極狀態(tài)。
    家長做好自己的事,其他交給孩子
    考前家長要做到“有效陪伴”,即不參與考生的壓力體驗,以旁觀者的身份,從外部幫*生減弱壓力影響,保持考生復習氛圍的平和穩(wěn)定。
    家長再著急也不能替孩子考試,家長的任務是保證孩子的營養(yǎng),給孩子一個愉悅舒適的環(huán)境。家長不要在考生面前不停地嘮叨,如果家長不停催促、監(jiān)督,孩子就會感到厭煩,這些情緒泛化到學習上將適得其反;如果孩子實在不愿意學習,可與孩子一起適當放松,的方式是體育鍛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家長不要把負面的情緒傳遞給孩子,考前絕不能在孩子能感知到的范圍內發(fā)生爭執(zhí),與孩子有沖突就暫時放下,等考試結束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