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的范文“社會實踐活動報告【三篇】”,供大家閱讀參考,查看更多相關內(nèi)容 ,請訪問實習報告頻道。
【一】
此次“三下鄉(xiāng)活動”響應了團中央、團省委、校團委有關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是實現(xiàn)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有效途徑,是推進大學生“素質(zhì)拓展計劃”的重要舉措。我院組織20xx年暑期大學生志愿者“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院的文化教育優(yōu)勢,廣大青年大學生用心投身于社會實踐活動,用實際行動深刻領會、切身感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的發(fā)展觀,在實踐中到達了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活動目的。
今年暑期的“三下鄉(xiāng)”活動得到了學院里各領導的大力支持,統(tǒng)系從07和08級學生中選出23名優(yōu)秀份子,奔赴汕頭市南澳縣后宅鎮(zhèn),深入開展為期10天的“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透過學習參觀、座談交流、簽名宣傳、實地考察、社會調(diào)查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其間,經(jīng)過多次座談交流、實地考察參觀、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深入了解鎮(zhèn)鄉(xiāng)建設。在后宅鎮(zhèn)的十天中,透過向當?shù)氐陌傩臻_展的等活動,同當?shù)厝嗣窠⒘松詈竦挠颜x。此次“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從各方面鍛煉了自己。
此次活動中,本人擔任文藝組組長,主要負責前期準備工作的美工設計以及下鄉(xiāng)期間的文體活動,包括每日隊伍成員文體活動、支教中學學生文體活動以及下鄉(xiāng)總結匯報演出。
(一)活動準備期間
20xx年4月中旬到5月中旬,是本實踐服務隊活動方案構成期。本人設計制作了本服務隊隊徽、方案冊本的封面及封面、冊內(nèi)各活動組方案封面、活動期間予下鄉(xiāng)當?shù)貙W生留念用的書簽,以及“建國六十周年大事記”宣傳海報。
本人在所有作品中融入超多中國古典元素,以國畫與書法元素為主,在建國六十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讓大家感受國粹的美與靈。封面的設計采用潑墨及筆刷的手法營造出中國的“飛天”流絹效果;封底則采用渲染的手法構造出墨凌偏居的畫面;側內(nèi)各小組封面所用手法不一,調(diào)研組配圖以八達嶺長城渲墨,配書《離*》選文,寓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支教組配圖以“寒梅”工筆,配書《師說》選段;宣傳組配圖以“楊柳岸漠楚江闊”工筆,配書《逍遙游》選段;文藝組配圖以“飛燕碧痕柳伴橋”水墨,配書《秀色》;后勤組配圖以花鳥剪紙及夏荷水墨,配書《后勤頌》;兩款書簽分別以“小荷才露尖尖角”水墨及“雙飛燕伴牡丹紅”工筆為襯圖,以行書書以“華南師范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學院團委三下鄉(xiāng)留念”;“建國六十周年大事記”以紅渲墨為底,綴以白潑墨及工筆騰龍圖案。
(二)活動開展期間
20xx年7月14號到7月24號為活動正式開展期間。此間本人為隊伍成員及學生設計了多種文體活動。
為了讓配合我隊開展支教活動的南澳第三中學的學生有更豐富的假期學習生活,我組織文藝組組員配合支教組開設華爾茲、合唱以及籃球等課程,培養(yǎng)學生藝術體育興趣,發(fā)掘?qū)W生藝術體育才能,增強學生藝術體育素養(yǎng)。同時,學生合唱將在總結匯報演出中上臺展示。
此外,隊伍成員每晚例會后安排合唱隊歌《和你一樣》,增強隊員相互交流,融洽會議氣氛,豐富晚間空余時間。隊歌同樣為匯演節(jié)目之一。
同時,結合隊伍成員文藝特長,本人征得部分隊員同意后安排了多種形式的節(jié)目。如鋼琴獨奏、流行群舞、詼諧小品、輪滑表演及手語歌曲演繹等,此外本人負責匯演中古典舞的演出。每日例會后,組織有節(jié)目人物的隊友進行排練,并在每項排練中全程監(jiān)督,其后為自己負責的節(jié)目進行排練。
7月19日,本人連同文藝組成員張惠文前往后宅鎮(zhèn)少年宮,拜訪少年宮負責人,洽談借用少年宮禮堂作為我隊匯演用舞臺事宜,受到少年宮負責人熱情接待,并順利得到同意。
7月23日,文藝匯演順利完成。學生及我隊隊友表現(xiàn)出色,吸引少年宮內(nèi)許多觀眾前來觀看。
除文藝活動外,本人負責下鄉(xiāng)活動中的攝影工作。下鄉(xiāng)過程中,本人負責拍攝了建國六十周年變遷題材視頻以及各項活動中的場景。
本次下鄉(xiāng)活動在文藝匯演后到達尾聲。本人透過親身體驗社會現(xiàn)實,讓自己進一步了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才干,培養(yǎng)韌性,更為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潛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同時透過社會實踐,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二】
四月三十號到五月一日兩日,我校高一在密云縣翁紅鎮(zhèn)黑山寺村度過,在那里進行了務農(nóng)學習。從中我們學到了好多在城市里不明白的東西,也使我們體驗到了農(nóng)民伯伯的艱辛。
密云縣翁紅鎮(zhèn)黑山寺村,坐落在密云水庫白河主壩西南側,距縣城16公里。它是密云縣新近推出的一處以自然和人文景致取勝的旅游風景區(qū)。
我們經(jīng)歷了漫長的旅途后到達了黑山寺村,我們首先來到了自己這兩天的家中,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很快組成了許多個大家庭。招待我們的是一對中年夫妻,臉上有的是風霜的滄桑和樸實的微笑。
午飯過后,我們來到了一片田地,我們的第一項活動,也就是務農(nóng)了。我們首先要干的就是拔草。剛一開始,大家還都是自信滿滿的,拔草這類的活就應是父母們學生時代干的事。而正是由于在那樣貧窮的年代,他們才能有機會摘摘玉米,拔拔麥子.這對當時的孩子來說是再平常但是的了,可對于處在21世紀的我們――生活在城里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獨生子
女來說,天明白我們的農(nóng)業(yè)知識有多糟糕.平時根本接觸不到農(nóng)業(yè)方面的事,書本里學的也只是鳳毛麟角,沒有活生生的例子,什么都是白搭。而當我們應對能夠深入到農(nóng)村親身體驗,學習的機會時,糊涂的領導們根本不明白我們需要的是什么,只是讓我們單純地去吃苦,體驗農(nóng)民的艱辛。但是僅僅半天時間,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我覺得這就是中國教育失敗的一個典型例子。
后,在大家已是勞頓不堪的時候,我們完成了第一項工作。緊之后農(nóng)民伯伯給我們講了許多我們從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教我們?nèi)绾稳ゼ糁?,如何去播種。我們都在旁邊認真的看著,那股勁真有點像是一個個渴望知識去填充的氣球。比在課堂上認真的多,這也許就是務農(nóng)的真正好處所在。畢竟在實踐中能夠?qū)W到更多,在娛樂中體驗成果,這樣寓教于樂的方式也許讓我們更加的去理解。
時間飛快的到了晚上,我們被組織和村民們在一齊看露天電影。在這之前,村長為我們介紹了黑山寺村這些年的變化。村民們由開始只能到遠處沐浴到此刻家家戶戶都能在自家洗澡,家中也都漸漸有了冰箱、電視、vcd。還有村中為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還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和沼氣池,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還是國家的政策好,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堅持貫徹落實指導方針。當然電影也是早已預料的那種類型?!镀嬉u》,八一制片廠拍的,不用說大家也明白是什么樣貌了。
第二天上午的登山,這也許是同學們一向期盼的一項活動吧。我喜歡的就是這個項目了。山路是樸實的,沒有過多的青石板的鋪設,就是那么簡簡單單的小土路,感覺到塵土飛揚的真實感。山并不高,但是也正是因為沒有青石板的路,很多人心中的恐高的自我意識就有出來啦。到了山的后半段,和恐高的同學一齊爬山,幫忙他,讓我更加覺得山爬的有好處了呢。爬山一點都不累,我感到了濃濃的溫暖。下山的時候,腳一滑,以一個不太優(yōu)雅的姿勢要往地上“撲”,李健拉住了我呢,我連地都沒有占到,真的很感謝他。還有就是因為腳受傷了的緣故,大家都很照顧我,但是,腳在爬山的時候似乎比走平地舒服多了??傊?,這次的爬山留在在我心中的印象與很多其他同學是不一樣的。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這次活動已接近了尾聲。也許能夠說我們帶著遺憾離開了那里,我們回憶那一家人,那張以前幾個人躺過的床,那曾為看日出而早起的自己。
【三】
經(jīng)過這個短短不到一個月的寒假時間,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作為當代大學生的使命和義務是光榮又任重道遠的。
大學生是一種榮耀的稱號。著寒假是我第一學期的寒假假期。我放假回到我的家鄉(xiāng),我發(fā)現(xiàn),我的鄰居、朋友用一種稱贊的語氣和我熱情地打招呼,用一種羨慕的目光向著我看過來。在他們的眼里,我就是一個有前途的時代新人。
其實,在家里,我很不情愿他們是這樣的對待我。我期望我仍然是鄰居的好孩子,是朋友們的哥兒們,并期望能和往常一樣跟他們一齊干活,一齊談天,一齊玩耍……
我回到家后,我就意識到就應做點有好處的事。我去了母校。離我家不遠的小學就是我的小學母校。此時母校的課程也到了期末,在考試復習中。我的老師熱情地接待了我。他是我的數(shù)學老師,也是那里的教導。我叫他是老教導。他就要退休了。我也發(fā)現(xiàn)有好多我當年的老師已經(jīng)被調(diào)走了。我還發(fā)現(xiàn),我離開那么多年的母校,并沒有多大的改觀,操場、籃球場仍然沒有硬化。老師們的宿舍依然是當年的瓦房;教室里擺放的仍然是長桌、板凳。只有那根旗桿不是當年的。老教導告訴我,要申請建設資金很難申請,因為政府沒有錢。我還了解到,學生們的課程還是語文、數(shù)學。開設其他的課程很少。如果要開設英語課程,老師們更不敢想了。老教導后嘆息了一句:“我們學校有很多條件是談不上的。”我想了一想也覺得是:政府沒錢。有資歷的年輕的老師也不愿到那里落腳。沒有錢,更沒有人才,是發(fā)展不起來的。我深深地感覺到那里存在的一種危機,一種沒落的危機。每個社會的角落里存在,拖著前進時代的后退。我真想早點畢業(yè),能為母校的建設效力,那怕是自力更生建設。只是我此刻的知識淺薄,我得繼續(xù)深造,才能為母校建設效力。
在這個寒假假期舉國抗寒抗災。而我的家鄉(xiāng)幸免糟此災害。但是家鄉(xiāng)的雨水連連。家鄉(xiāng)的道路泥濘不堪。此時有直過大年時節(jié)。家家戶戶在緊張的準備年貨之中。哪天我看到幾個大伯在挖道路的水溝,用以排水。我看到此景,我立刻幫上忙,不,是我就應做的。我想這是我的義務。自那天起,越來越多的人也修起路來了。直到大年三十那天。我們還在泥濘的地方鋪上了石子。我認識到要做群眾公益事,就務必有人去組織、去號召或感召。此次修路對我對家鄉(xiāng)人都受益非淺。此刻是“十一五”建設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是這個時期的主題。我作為家鄉(xiāng)的一名村民,而且是一個大學生,為家鄉(xiāng)的建設而努力是義不容辭的事。
【一】
此次“三下鄉(xiāng)活動”響應了團中央、團省委、校團委有關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是實現(xiàn)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有效途徑,是推進大學生“素質(zhì)拓展計劃”的重要舉措。我院組織20xx年暑期大學生志愿者“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院的文化教育優(yōu)勢,廣大青年大學生用心投身于社會實踐活動,用實際行動深刻領會、切身感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的發(fā)展觀,在實踐中到達了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活動目的。
今年暑期的“三下鄉(xiāng)”活動得到了學院里各領導的大力支持,統(tǒng)系從07和08級學生中選出23名優(yōu)秀份子,奔赴汕頭市南澳縣后宅鎮(zhèn),深入開展為期10天的“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透過學習參觀、座談交流、簽名宣傳、實地考察、社會調(diào)查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其間,經(jīng)過多次座談交流、實地考察參觀、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深入了解鎮(zhèn)鄉(xiāng)建設。在后宅鎮(zhèn)的十天中,透過向當?shù)氐陌傩臻_展的等活動,同當?shù)厝嗣窠⒘松詈竦挠颜x。此次“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從各方面鍛煉了自己。
此次活動中,本人擔任文藝組組長,主要負責前期準備工作的美工設計以及下鄉(xiāng)期間的文體活動,包括每日隊伍成員文體活動、支教中學學生文體活動以及下鄉(xiāng)總結匯報演出。
(一)活動準備期間
20xx年4月中旬到5月中旬,是本實踐服務隊活動方案構成期。本人設計制作了本服務隊隊徽、方案冊本的封面及封面、冊內(nèi)各活動組方案封面、活動期間予下鄉(xiāng)當?shù)貙W生留念用的書簽,以及“建國六十周年大事記”宣傳海報。
本人在所有作品中融入超多中國古典元素,以國畫與書法元素為主,在建國六十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讓大家感受國粹的美與靈。封面的設計采用潑墨及筆刷的手法營造出中國的“飛天”流絹效果;封底則采用渲染的手法構造出墨凌偏居的畫面;側內(nèi)各小組封面所用手法不一,調(diào)研組配圖以八達嶺長城渲墨,配書《離*》選文,寓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支教組配圖以“寒梅”工筆,配書《師說》選段;宣傳組配圖以“楊柳岸漠楚江闊”工筆,配書《逍遙游》選段;文藝組配圖以“飛燕碧痕柳伴橋”水墨,配書《秀色》;后勤組配圖以花鳥剪紙及夏荷水墨,配書《后勤頌》;兩款書簽分別以“小荷才露尖尖角”水墨及“雙飛燕伴牡丹紅”工筆為襯圖,以行書書以“華南師范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學院團委三下鄉(xiāng)留念”;“建國六十周年大事記”以紅渲墨為底,綴以白潑墨及工筆騰龍圖案。
(二)活動開展期間
20xx年7月14號到7月24號為活動正式開展期間。此間本人為隊伍成員及學生設計了多種文體活動。
為了讓配合我隊開展支教活動的南澳第三中學的學生有更豐富的假期學習生活,我組織文藝組組員配合支教組開設華爾茲、合唱以及籃球等課程,培養(yǎng)學生藝術體育興趣,發(fā)掘?qū)W生藝術體育才能,增強學生藝術體育素養(yǎng)。同時,學生合唱將在總結匯報演出中上臺展示。
此外,隊伍成員每晚例會后安排合唱隊歌《和你一樣》,增強隊員相互交流,融洽會議氣氛,豐富晚間空余時間。隊歌同樣為匯演節(jié)目之一。
同時,結合隊伍成員文藝特長,本人征得部分隊員同意后安排了多種形式的節(jié)目。如鋼琴獨奏、流行群舞、詼諧小品、輪滑表演及手語歌曲演繹等,此外本人負責匯演中古典舞的演出。每日例會后,組織有節(jié)目人物的隊友進行排練,并在每項排練中全程監(jiān)督,其后為自己負責的節(jié)目進行排練。
7月19日,本人連同文藝組成員張惠文前往后宅鎮(zhèn)少年宮,拜訪少年宮負責人,洽談借用少年宮禮堂作為我隊匯演用舞臺事宜,受到少年宮負責人熱情接待,并順利得到同意。
7月23日,文藝匯演順利完成。學生及我隊隊友表現(xiàn)出色,吸引少年宮內(nèi)許多觀眾前來觀看。
除文藝活動外,本人負責下鄉(xiāng)活動中的攝影工作。下鄉(xiāng)過程中,本人負責拍攝了建國六十周年變遷題材視頻以及各項活動中的場景。
本次下鄉(xiāng)活動在文藝匯演后到達尾聲。本人透過親身體驗社會現(xiàn)實,讓自己進一步了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才干,培養(yǎng)韌性,更為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潛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同時透過社會實踐,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二】
四月三十號到五月一日兩日,我校高一在密云縣翁紅鎮(zhèn)黑山寺村度過,在那里進行了務農(nóng)學習。從中我們學到了好多在城市里不明白的東西,也使我們體驗到了農(nóng)民伯伯的艱辛。
密云縣翁紅鎮(zhèn)黑山寺村,坐落在密云水庫白河主壩西南側,距縣城16公里。它是密云縣新近推出的一處以自然和人文景致取勝的旅游風景區(qū)。
我們經(jīng)歷了漫長的旅途后到達了黑山寺村,我們首先來到了自己這兩天的家中,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很快組成了許多個大家庭。招待我們的是一對中年夫妻,臉上有的是風霜的滄桑和樸實的微笑。
午飯過后,我們來到了一片田地,我們的第一項活動,也就是務農(nóng)了。我們首先要干的就是拔草。剛一開始,大家還都是自信滿滿的,拔草這類的活就應是父母們學生時代干的事。而正是由于在那樣貧窮的年代,他們才能有機會摘摘玉米,拔拔麥子.這對當時的孩子來說是再平常但是的了,可對于處在21世紀的我們――生活在城里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獨生子
女來說,天明白我們的農(nóng)業(yè)知識有多糟糕.平時根本接觸不到農(nóng)業(yè)方面的事,書本里學的也只是鳳毛麟角,沒有活生生的例子,什么都是白搭。而當我們應對能夠深入到農(nóng)村親身體驗,學習的機會時,糊涂的領導們根本不明白我們需要的是什么,只是讓我們單純地去吃苦,體驗農(nóng)民的艱辛。但是僅僅半天時間,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我覺得這就是中國教育失敗的一個典型例子。
后,在大家已是勞頓不堪的時候,我們完成了第一項工作。緊之后農(nóng)民伯伯給我們講了許多我們從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教我們?nèi)绾稳ゼ糁?,如何去播種。我們都在旁邊認真的看著,那股勁真有點像是一個個渴望知識去填充的氣球。比在課堂上認真的多,這也許就是務農(nóng)的真正好處所在。畢竟在實踐中能夠?qū)W到更多,在娛樂中體驗成果,這樣寓教于樂的方式也許讓我們更加的去理解。
時間飛快的到了晚上,我們被組織和村民們在一齊看露天電影。在這之前,村長為我們介紹了黑山寺村這些年的變化。村民們由開始只能到遠處沐浴到此刻家家戶戶都能在自家洗澡,家中也都漸漸有了冰箱、電視、vcd。還有村中為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還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和沼氣池,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還是國家的政策好,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堅持貫徹落實指導方針。當然電影也是早已預料的那種類型?!镀嬉u》,八一制片廠拍的,不用說大家也明白是什么樣貌了。
第二天上午的登山,這也許是同學們一向期盼的一項活動吧。我喜歡的就是這個項目了。山路是樸實的,沒有過多的青石板的鋪設,就是那么簡簡單單的小土路,感覺到塵土飛揚的真實感。山并不高,但是也正是因為沒有青石板的路,很多人心中的恐高的自我意識就有出來啦。到了山的后半段,和恐高的同學一齊爬山,幫忙他,讓我更加覺得山爬的有好處了呢。爬山一點都不累,我感到了濃濃的溫暖。下山的時候,腳一滑,以一個不太優(yōu)雅的姿勢要往地上“撲”,李健拉住了我呢,我連地都沒有占到,真的很感謝他。還有就是因為腳受傷了的緣故,大家都很照顧我,但是,腳在爬山的時候似乎比走平地舒服多了??傊?,這次的爬山留在在我心中的印象與很多其他同學是不一樣的。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這次活動已接近了尾聲。也許能夠說我們帶著遺憾離開了那里,我們回憶那一家人,那張以前幾個人躺過的床,那曾為看日出而早起的自己。
【三】
經(jīng)過這個短短不到一個月的寒假時間,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作為當代大學生的使命和義務是光榮又任重道遠的。
大學生是一種榮耀的稱號。著寒假是我第一學期的寒假假期。我放假回到我的家鄉(xiāng),我發(fā)現(xiàn),我的鄰居、朋友用一種稱贊的語氣和我熱情地打招呼,用一種羨慕的目光向著我看過來。在他們的眼里,我就是一個有前途的時代新人。
其實,在家里,我很不情愿他們是這樣的對待我。我期望我仍然是鄰居的好孩子,是朋友們的哥兒們,并期望能和往常一樣跟他們一齊干活,一齊談天,一齊玩耍……
我回到家后,我就意識到就應做點有好處的事。我去了母校。離我家不遠的小學就是我的小學母校。此時母校的課程也到了期末,在考試復習中。我的老師熱情地接待了我。他是我的數(shù)學老師,也是那里的教導。我叫他是老教導。他就要退休了。我也發(fā)現(xiàn)有好多我當年的老師已經(jīng)被調(diào)走了。我還發(fā)現(xiàn),我離開那么多年的母校,并沒有多大的改觀,操場、籃球場仍然沒有硬化。老師們的宿舍依然是當年的瓦房;教室里擺放的仍然是長桌、板凳。只有那根旗桿不是當年的。老教導告訴我,要申請建設資金很難申請,因為政府沒有錢。我還了解到,學生們的課程還是語文、數(shù)學。開設其他的課程很少。如果要開設英語課程,老師們更不敢想了。老教導后嘆息了一句:“我們學校有很多條件是談不上的。”我想了一想也覺得是:政府沒錢。有資歷的年輕的老師也不愿到那里落腳。沒有錢,更沒有人才,是發(fā)展不起來的。我深深地感覺到那里存在的一種危機,一種沒落的危機。每個社會的角落里存在,拖著前進時代的后退。我真想早點畢業(yè),能為母校的建設效力,那怕是自力更生建設。只是我此刻的知識淺薄,我得繼續(xù)深造,才能為母校建設效力。
在這個寒假假期舉國抗寒抗災。而我的家鄉(xiāng)幸免糟此災害。但是家鄉(xiāng)的雨水連連。家鄉(xiāng)的道路泥濘不堪。此時有直過大年時節(jié)。家家戶戶在緊張的準備年貨之中。哪天我看到幾個大伯在挖道路的水溝,用以排水。我看到此景,我立刻幫上忙,不,是我就應做的。我想這是我的義務。自那天起,越來越多的人也修起路來了。直到大年三十那天。我們還在泥濘的地方鋪上了石子。我認識到要做群眾公益事,就務必有人去組織、去號召或感召。此次修路對我對家鄉(xiāng)人都受益非淺。此刻是“十一五”建設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是這個時期的主題。我作為家鄉(xiāng)的一名村民,而且是一個大學生,為家鄉(xiāng)的建設而努力是義不容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