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鑒賞,是我們應(yīng)該在高中語文學(xué)習(xí)當(dāng)中掌握的一種技能,而如果我們能在鑒賞古詩詞的時(shí)候解析典故,那么下面的題目就容易理解了,下面為大家分享李白詩詞鑒賞【三篇】
《登金陵鳳凰臺》鑒賞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
【詩文解釋】
鳳凰臺上曾有鳳凰翔游,鳳凰飛去了,而今鳳凰臺空,長江水依然不停地流著。吳國昔日繁華的宮廷已經(jīng)荒蕪。東晉貴族早已進(jìn)入墳?zāi)?。三山矗立在天邊,若隱若現(xiàn)。白鷺把江水分為兩道。浮云總是遮蔽日月,不能回到長安,內(nèi)心沉痛憂郁。
【詞語解釋】
鳳凰臺:故址在南京鳳臺山。相傳劉宋元嘉年間因異鳥集于山而建。
吳宮:三國時(shí)孫吳建都金陵(今江蘇南京)。
衣冠:指王公貴族。
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長江邊上。
二水:秦淮河流經(jīng)南京西入長江,因白鷺洲橫其間而分為二支。
【詩文賞析】
李白年輕時(shí)第一次來到黃鶴樓,站在樓上看長江遠(yuǎn)景,心潮澎湃,即刻詩性大發(fā)。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心頭”。盡管如此,李白始終沒有忘記這件事,也沒有忘記《黃鶴樓》這首詩。后來,李白登金陵鳳凰臺時(shí),用崔顥這首詩的韻律寫下了《登金陵鳳凰臺》。
金陵為六朝古都。詩人登上鳳凰臺,觀賞壯美的長江,憑吊歷史、感慨當(dāng)今,所有的人都會成為匆匆的歷史過客,惟有眼前的自然美景是永恒不變的。全詩將歷史與現(xiàn)實(shí)、自然的景與個(gè)人的情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一氣呵成,抒發(fā)了有志難酬的感慨。其頸聯(lián)氣勢磅礴、構(gòu)思巧妙、對仗精工,佳句天成。
《送友人》鑒賞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
【詩文解釋】
青山橫亙在城郭的北側(cè),白亮亮的河水環(huán)繞在城郭的東方。我們即將在這里分手,你就要像孤飛的蓬草一樣踏上萬里征程??罩械陌自骑h拂不定,仿佛你行無定蹤的心緒,即將落山的太陽不忍沉沒,亦似我對你的依戀之情。我們揮手告別,從這里各奔前程,兩匹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離別同伴而蕭蕭長鳴。
【詞語解釋】
郭:外城。
茲:此。
蕭蕭:馬嘶叫聲。
【詩文賞析】
這首送別詩,寫得情景交融,聲色具備?!父≡朴巫右?,落日故人情?!苟洌怨ふ膶ε急磉_(dá)依依惜別的深情,尤耐人咀味。清人仇兆鰲評說:「太白詩詞‘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對景懷人,意味深遠(yuǎn)?!梗ā抖旁娫斪ⅰ罚┦聦?shí)上,李白這首詩雖是常見的送別詩,但意致纏綿,語近情遙,有弦外之音,讀之令人神往。全詩語言自然樸素,不事夸飾,別具特色。
《望廬山瀑布》鑒賞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詩文解釋】
陽光照耀下的香爐峰紫色的云煙繚繞,遠(yuǎn)看瀑布猶如一條長長的白練,高高懸掛于山川之間。那激越的水柱從峭壁上一瀉千尺,恍惚間好像銀河從云端墜落。
【詞語解釋】
香爐:香爐峰,是廬山西北部一座高峰。
紫煙:云煙被日照呈紫色。
【詩文賞析】
三千飛流,九天直落。具有如此雄渾的氣魄與不受限制的想像力,古今恐怕只有詩仙李白一人。
這首詩中,有三個(gè)字用得十分精妙:一個(gè)“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把山間煙云冉冉升起的景象表現(xiàn)出來:一個(gè)“掛”字描繪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一個(gè)“落”字點(diǎn)出了瀑布傾瀉的磅礴的氣勢。通過這三個(gè)字的融會貫穿,仿佛廬山瀑布就在眼前?!溉牒跗鋬?nèi),發(fā)乎其外。想落天外,形神兼?zhèn)??!惯@是古人對此詩的評價(jià),在眾多的望瀑詩中此詩可謂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