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廣大考生清楚教師招聘考試中的考查形式和內容,積極準備,終順利通過筆試考試,為大家準備了以下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一
1.簡述系統(tǒng)脫敏法的幾個步驟。(2009年吉林)
【答案要點】
(1)進行全身放松訓練。
(2)建立焦慮刺激等級表。焦慮等級評定以受輔導學生主觀感受為標準,排在前面的是僅能引起弱程度焦慮的刺激。
(3)焦慮刺激與松弛活動相配合。
2.簡述桑代克的三條主要的學習律。(近年安徽)
【答案要點】
(1)準備律。在進入某種學習活動之前,如果學習者做好了與相應的學習活動相關的預備性反應(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學習者就能比較自如地掌握學習的內容。
(2)練習律。對于學習者已形成的某種聯(lián)結,在實踐中正確地重復這種反應會有效地增強這種聯(lián)結。因而對教師而言,重視練習中必要的重復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視練習中的反饋,他認為簡單機械的重復不會造成學習的進步,告訴學習者練習正確或錯誤的信息有利于學習者在學習中不斷糾正自己的學習內容。
(3)效果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各種正或負的反饋意見會加強或減弱學習者在頭腦中已經形成的某種聯(lián)結。效果律是重要的學習定律。桑代克認為學習者學習某種知識以后,即在一定的結果和反應之間建立了聯(lián)結,如果學習者遇到一種使他心情愉悅的刺激或事件,那么這種聯(lián)結會增強,反之會減弱。他指出,教師盡量使學生獲得感到滿意的學習結果顯得尤為重要。
3.簡述如何預防學習疲勞。(2012年遼寧)
【答案要點】
(1)防止過重負擔,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2)建立與執(zhí)行符合衛(wèi)生要求的作息制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改進教學方法;
(4)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適當注意休息和營養(yǎng)。
4.經驗的保持是變化的,其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2009年湖南)
【答案要點】
首先,保持的內容在數(shù)量上會發(fā)生變化,一般來說,隨著時間的發(fā)展,保持量呈減少的趨勢。
其次,保持內容在質量上也是有變化的,原識記內容中的某些細節(jié),特別是不太重要的細節(jié)趨于消失,保持中的內容通常比原識記的內容更為完整、更有意義,保持中的內容將原識記的內容的某些特點夸張、突出,使之更具特色。
5.請列舉班級授課制的優(yōu)越性。(2008年山西)
【答案要點】
(1)大規(guī)模地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提高了效率。
(2)能保證學習活動循序漸進,并使學生扎扎實實、有條不紊地獲得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
(3)能保證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
(4)把教學內容及活動加以有計劃地安排,特別是通過課的體系、分工合作,從而實現(xiàn)教學的高速度。
(5)學生之間互相觀摩、啟發(fā)、切磋、砥礪。
(6)它在實現(xiàn)教學任務上比較全面,從而有利于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
6.簡述教師的思維特征。(2009年吉林)
【答案要點】
(1)邏輯性。要求教師在考查問題時要遵循嚴格的邏輯順序,有充分的邏輯依據(jù),從而得出更準確的結論,并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創(chuàng)造性。要求教師在解決問題時,能將已有的知識和信息加以發(fā)散思考,得出新知識。教師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在對已有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對傳統(tǒng)思維模式的改變、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教育教學的藝術等方面。
篇二
1.簡述學校教育對個體發(fā)展的特殊功能。(2009年吉林)
【答案要點】
(1)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fā)展的方向與方面作出社會性規(guī)范;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fā)展的特殊功能;
(3)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fā)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即時的價值,而且具有延時的價值;
(4)學校教育具有開發(fā)個體特殊才能和發(fā)展個性的功能。
2.簡述教師應如何形成和維護自己的威信。(2012年遼寧)
【答案要點】
(1)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養(yǎng);
(2)要對學生嚴格要求;
(3)要擁有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教學技能。
3.什么是素質教育?(2008年山西)
【答案要點】
素質教育是指依據(jù)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fā)人的智力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體現(xiàn)了基礎教育的性質、宗旨與任務,是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需要。
4.現(xiàn)階段,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是什么?(2012年安徽)
【答案要點】
愛國守法——教師職業(yè)的基本要求
愛崗敬業(yè)——教師職業(yè)的本質要求
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為人師表——教師職業(yè)的內在要求
終身學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不竭動力
5.簡述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區(qū)別。(2009年湖南)
【答案要點】
首先,陳述性知識主要用來回答事物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可用來區(qū)別和辨別事物。目前,學校教學傳授的主要是這類知識。程序性知識主要用來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其次,從心理表征看,陳述性知識主要以概念、命題和命題網絡的形式進行表征,程序性知識以產生式和產生式系統(tǒng)進行表征。
6.德育的途徑有哪些?(2008年山西)
【答案要點】
(從知、情、意、行四個角度作答)
(1)思維訓練法:以道德知識的學習和道德思維能力的提高為主要目標的德育方法。
(2)情感陶冶法: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與心靈的熏陶、教育的一種教育方法。
(3)理想激勵法:以適當方式促進學生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從而進行道德教育的方法。
(4)行為訓練法:通過道德實踐和獎勵、懲罰等方式進行道德教育,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5)修養(yǎng)指導法:教師指導學生提高道德上的自我修養(yǎng),從而提升道德水平的教育方法。
篇三
1.科技發(fā)展對教育的作用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2009年湖南)
【答案要點】
(1)科技進步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根本原因;
(2)現(xiàn)代科技知識已成為現(xiàn)代教育的主要內容;
(3)科學技術改變了教育技術。
2.為什么說學生具有發(fā)展的可能性與可塑性?(近年安徽)
【答案要點】
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學生這一時期,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發(fā)育和定型的關鍵時期,是一個人從不成熟到基本成熟、從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長發(fā)育時期,也是一個人生長發(fā)育特別旺盛的時期。對于學生來說,他們身心各個方面都潛藏著極大的發(fā)展可能性,在他們身心發(fā)展過程中所展現(xiàn)出的各種特征都還處在變化之中,具有極大的可塑性。
3.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2008年山西)
【答案要點】
(1)生物遺傳因素:①生物遺傳因素;②病菌、病毒感染;③腦外傷或化學物質中毒。
(2)社會環(huán)境因素:①早期教育與家庭環(huán)境;②生活事件與環(huán)境變遷。
(3)個體心理因素:①心理沖突。壓力大的“趨-避式沖突”;②特殊的人格特征。
4.簡述盧梭的教育思想。(2009年吉林)
【答案要點】
(1)在天性與教育的關系上,盧梭主張性善論和感覺論。他認為人性本善,只是被現(xiàn)存的環(huán)境和教育破壞了。因此,教育的責任就是要培養(yǎng)社會環(huán)境下的自然人。盧梭認為知識來源于人的心靈中存在著的認識世界的感覺,所有的一切都是通過人的感而而進入人的頭腦的人初的理解是一種感性的理解,然后形成理性的認識,所以孩子們不成熟、不完善的感官需要通過教育加以逐步提高。
(2)盧梭認為自然主義教育的核心是"歸于自然",即教育必須遵循自然,順應人的自然本性,"自然教育"就是服從自然的法則,順應兒童天性發(fā)展的進程,促進兒童身心自然發(fā)展的教育。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長、身心和諧發(fā)展、能自食其力、不受傳統(tǒng)*、能夠適應社會生活的一代新人。根據(jù)年齡階段的分期,盧梭提出,在不同時期所進行的教育是不同的。在嬰兒期,主要是進行體育。在兒童期,主要是進行感覺教育。在少年期,主要是進行智育和勞動教育。在青年期,主要是進行道德教育。
(3)盧梭在《愛彌兒》中表達了自然主義教育思想,他主張培養(yǎng)"自然人",主張兒童親身活動,提倡家庭教師實施教育,主張給兒童以自由。另外,盧梭又是一個對新的社會制度充滿幻想的思想家。他設想理想國家中的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忠誠的愛國者,學校教育由國家掌管,不能按教育對象的貧富分設學校和課程,要求兒童受同樣的教育。對受教育者,即使不能完全免費,國家也要給予補貼。教師需由本國公民擔任。體育是教育里重要的部分。
5.假如你是班主任,應從哪些方面開展班級管理工作?(2012年安徽)
【答案要點】
(1)確定班集體的發(fā)展目標;(2)建立得力的班集體核心;(3)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5)培養(yǎng)正確的*和良好的班風。
了解和研究學生、有效地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協(xié)調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建立學生檔案、操行評定、班主任工作計劃和總結、個別教育工作、班會活動的組織。
6.簡述影響社會知覺的特點。(近年安徽)
【答案要點】
(1)認知者本身的特點。主要包括認知者的經驗、認知者的性格和認知者的需要。
(2)認知對象本身的特點。認知對象本身的特點是指該對象對于認知者所具有的價值及其社會意義的大小。
(3)知覺的情境方面。在社會知覺中,除去知覺的主體、客體之外,知覺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
(4)邏輯推理的定勢作用。定勢在對人的知覺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在對陌生人形成初步印象時,這種作用特別明顯。
篇四
1.簡述美育的任務。(2009年湖南)
【答案要點】
美育亦稱審美教育,是一種按照美的標準培養(yǎng)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美育的任務包括: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審美創(chuàng)造力和塑造完美人格。
2.簡述學生學習的特點。(2008年山西)
【答案要點】
(1)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掌握間接經驗的過程。
(2)學生的學習是按教育目標進行的,是在有計劃、有目的和有組織的情況下進行的。
(3)學生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動的。
3.怎樣進行概念性知識的教學?(2012年安徽)
【答案要點】
(1)以感性材料作為概念掌握的基礎;
(2)合理利用過去的知識經驗;
(3)充分利用“變式”;
(4)正確運用語言表達;
(5)形成正確的概念體系,并運用于實踐中。
4.引起無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009年吉林)
【答案要點】
引起無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刺激物的特點,包括刺激物的強度、強度對比關系、活動與變化以及新異性,這是客觀方面;二是人本身的狀態(tài),包括人的需要和興趣、情緒狀態(tài)、知識經驗,這是主觀方面。
5.促進學生學習遷移的策略有哪些?(近年安徽)
【答案要點】
(1)把各個獨立的教學內容整合起來;
(2)強調簡單的知識技能與復雜的知識技能、新舊知識技能之間的聯(lián)系;
(3)注重學習原理、規(guī)則和模型等方面的重要性;
(4)對學生應用其他學科知識解決問題予以鼓勵。
6.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有哪些?(2009年吉林)
【答案要點】
(1)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順序性;
(2)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
(3)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不均衡性;
(4)個體身心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
7.舉例說明“感覺適應”。(2008年山西)
【答案要點】
感覺適應是感受器在刺激物的連續(xù)作用下,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現(xiàn)象。
例如:游泳時,剛剛跳進水中會覺得水很冷,不久這種感覺就消失了,這是皮膚感覺對溫度的適應。
篇一
1.簡述系統(tǒng)脫敏法的幾個步驟。(2009年吉林)
【答案要點】
(1)進行全身放松訓練。
(2)建立焦慮刺激等級表。焦慮等級評定以受輔導學生主觀感受為標準,排在前面的是僅能引起弱程度焦慮的刺激。
(3)焦慮刺激與松弛活動相配合。
2.簡述桑代克的三條主要的學習律。(近年安徽)
【答案要點】
(1)準備律。在進入某種學習活動之前,如果學習者做好了與相應的學習活動相關的預備性反應(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學習者就能比較自如地掌握學習的內容。
(2)練習律。對于學習者已形成的某種聯(lián)結,在實踐中正確地重復這種反應會有效地增強這種聯(lián)結。因而對教師而言,重視練習中必要的重復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視練習中的反饋,他認為簡單機械的重復不會造成學習的進步,告訴學習者練習正確或錯誤的信息有利于學習者在學習中不斷糾正自己的學習內容。
(3)效果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各種正或負的反饋意見會加強或減弱學習者在頭腦中已經形成的某種聯(lián)結。效果律是重要的學習定律。桑代克認為學習者學習某種知識以后,即在一定的結果和反應之間建立了聯(lián)結,如果學習者遇到一種使他心情愉悅的刺激或事件,那么這種聯(lián)結會增強,反之會減弱。他指出,教師盡量使學生獲得感到滿意的學習結果顯得尤為重要。
3.簡述如何預防學習疲勞。(2012年遼寧)
【答案要點】
(1)防止過重負擔,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2)建立與執(zhí)行符合衛(wèi)生要求的作息制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改進教學方法;
(4)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適當注意休息和營養(yǎng)。
4.經驗的保持是變化的,其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2009年湖南)
【答案要點】
首先,保持的內容在數(shù)量上會發(fā)生變化,一般來說,隨著時間的發(fā)展,保持量呈減少的趨勢。
其次,保持內容在質量上也是有變化的,原識記內容中的某些細節(jié),特別是不太重要的細節(jié)趨于消失,保持中的內容通常比原識記的內容更為完整、更有意義,保持中的內容將原識記的內容的某些特點夸張、突出,使之更具特色。
5.請列舉班級授課制的優(yōu)越性。(2008年山西)
【答案要點】
(1)大規(guī)模地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提高了效率。
(2)能保證學習活動循序漸進,并使學生扎扎實實、有條不紊地獲得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
(3)能保證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
(4)把教學內容及活動加以有計劃地安排,特別是通過課的體系、分工合作,從而實現(xiàn)教學的高速度。
(5)學生之間互相觀摩、啟發(fā)、切磋、砥礪。
(6)它在實現(xiàn)教學任務上比較全面,從而有利于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
6.簡述教師的思維特征。(2009年吉林)
【答案要點】
(1)邏輯性。要求教師在考查問題時要遵循嚴格的邏輯順序,有充分的邏輯依據(jù),從而得出更準確的結論,并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創(chuàng)造性。要求教師在解決問題時,能將已有的知識和信息加以發(fā)散思考,得出新知識。教師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在對已有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對傳統(tǒng)思維模式的改變、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教育教學的藝術等方面。
篇二
1.簡述學校教育對個體發(fā)展的特殊功能。(2009年吉林)
【答案要點】
(1)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fā)展的方向與方面作出社會性規(guī)范;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fā)展的特殊功能;
(3)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fā)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即時的價值,而且具有延時的價值;
(4)學校教育具有開發(fā)個體特殊才能和發(fā)展個性的功能。
2.簡述教師應如何形成和維護自己的威信。(2012年遼寧)
【答案要點】
(1)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養(yǎng);
(2)要對學生嚴格要求;
(3)要擁有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教學技能。
3.什么是素質教育?(2008年山西)
【答案要點】
素質教育是指依據(jù)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fā)人的智力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體現(xiàn)了基礎教育的性質、宗旨與任務,是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需要。
4.現(xiàn)階段,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是什么?(2012年安徽)
【答案要點】
愛國守法——教師職業(yè)的基本要求
愛崗敬業(yè)——教師職業(yè)的本質要求
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為人師表——教師職業(yè)的內在要求
終身學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不竭動力
5.簡述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區(qū)別。(2009年湖南)
【答案要點】
首先,陳述性知識主要用來回答事物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可用來區(qū)別和辨別事物。目前,學校教學傳授的主要是這類知識。程序性知識主要用來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其次,從心理表征看,陳述性知識主要以概念、命題和命題網絡的形式進行表征,程序性知識以產生式和產生式系統(tǒng)進行表征。
6.德育的途徑有哪些?(2008年山西)
【答案要點】
(從知、情、意、行四個角度作答)
(1)思維訓練法:以道德知識的學習和道德思維能力的提高為主要目標的德育方法。
(2)情感陶冶法: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與心靈的熏陶、教育的一種教育方法。
(3)理想激勵法:以適當方式促進學生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從而進行道德教育的方法。
(4)行為訓練法:通過道德實踐和獎勵、懲罰等方式進行道德教育,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5)修養(yǎng)指導法:教師指導學生提高道德上的自我修養(yǎng),從而提升道德水平的教育方法。
篇三
1.科技發(fā)展對教育的作用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2009年湖南)
【答案要點】
(1)科技進步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根本原因;
(2)現(xiàn)代科技知識已成為現(xiàn)代教育的主要內容;
(3)科學技術改變了教育技術。
2.為什么說學生具有發(fā)展的可能性與可塑性?(近年安徽)
【答案要點】
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學生這一時期,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發(fā)育和定型的關鍵時期,是一個人從不成熟到基本成熟、從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長發(fā)育時期,也是一個人生長發(fā)育特別旺盛的時期。對于學生來說,他們身心各個方面都潛藏著極大的發(fā)展可能性,在他們身心發(fā)展過程中所展現(xiàn)出的各種特征都還處在變化之中,具有極大的可塑性。
3.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2008年山西)
【答案要點】
(1)生物遺傳因素:①生物遺傳因素;②病菌、病毒感染;③腦外傷或化學物質中毒。
(2)社會環(huán)境因素:①早期教育與家庭環(huán)境;②生活事件與環(huán)境變遷。
(3)個體心理因素:①心理沖突。壓力大的“趨-避式沖突”;②特殊的人格特征。
4.簡述盧梭的教育思想。(2009年吉林)
【答案要點】
(1)在天性與教育的關系上,盧梭主張性善論和感覺論。他認為人性本善,只是被現(xiàn)存的環(huán)境和教育破壞了。因此,教育的責任就是要培養(yǎng)社會環(huán)境下的自然人。盧梭認為知識來源于人的心靈中存在著的認識世界的感覺,所有的一切都是通過人的感而而進入人的頭腦的人初的理解是一種感性的理解,然后形成理性的認識,所以孩子們不成熟、不完善的感官需要通過教育加以逐步提高。
(2)盧梭認為自然主義教育的核心是"歸于自然",即教育必須遵循自然,順應人的自然本性,"自然教育"就是服從自然的法則,順應兒童天性發(fā)展的進程,促進兒童身心自然發(fā)展的教育。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長、身心和諧發(fā)展、能自食其力、不受傳統(tǒng)*、能夠適應社會生活的一代新人。根據(jù)年齡階段的分期,盧梭提出,在不同時期所進行的教育是不同的。在嬰兒期,主要是進行體育。在兒童期,主要是進行感覺教育。在少年期,主要是進行智育和勞動教育。在青年期,主要是進行道德教育。
(3)盧梭在《愛彌兒》中表達了自然主義教育思想,他主張培養(yǎng)"自然人",主張兒童親身活動,提倡家庭教師實施教育,主張給兒童以自由。另外,盧梭又是一個對新的社會制度充滿幻想的思想家。他設想理想國家中的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忠誠的愛國者,學校教育由國家掌管,不能按教育對象的貧富分設學校和課程,要求兒童受同樣的教育。對受教育者,即使不能完全免費,國家也要給予補貼。教師需由本國公民擔任。體育是教育里重要的部分。
5.假如你是班主任,應從哪些方面開展班級管理工作?(2012年安徽)
【答案要點】
(1)確定班集體的發(fā)展目標;(2)建立得力的班集體核心;(3)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5)培養(yǎng)正確的*和良好的班風。
了解和研究學生、有效地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協(xié)調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建立學生檔案、操行評定、班主任工作計劃和總結、個別教育工作、班會活動的組織。
6.簡述影響社會知覺的特點。(近年安徽)
【答案要點】
(1)認知者本身的特點。主要包括認知者的經驗、認知者的性格和認知者的需要。
(2)認知對象本身的特點。認知對象本身的特點是指該對象對于認知者所具有的價值及其社會意義的大小。
(3)知覺的情境方面。在社會知覺中,除去知覺的主體、客體之外,知覺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
(4)邏輯推理的定勢作用。定勢在對人的知覺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在對陌生人形成初步印象時,這種作用特別明顯。
篇四
1.簡述美育的任務。(2009年湖南)
【答案要點】
美育亦稱審美教育,是一種按照美的標準培養(yǎng)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美育的任務包括: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審美創(chuàng)造力和塑造完美人格。
2.簡述學生學習的特點。(2008年山西)
【答案要點】
(1)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掌握間接經驗的過程。
(2)學生的學習是按教育目標進行的,是在有計劃、有目的和有組織的情況下進行的。
(3)學生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動的。
3.怎樣進行概念性知識的教學?(2012年安徽)
【答案要點】
(1)以感性材料作為概念掌握的基礎;
(2)合理利用過去的知識經驗;
(3)充分利用“變式”;
(4)正確運用語言表達;
(5)形成正確的概念體系,并運用于實踐中。
4.引起無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009年吉林)
【答案要點】
引起無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刺激物的特點,包括刺激物的強度、強度對比關系、活動與變化以及新異性,這是客觀方面;二是人本身的狀態(tài),包括人的需要和興趣、情緒狀態(tài)、知識經驗,這是主觀方面。
5.促進學生學習遷移的策略有哪些?(近年安徽)
【答案要點】
(1)把各個獨立的教學內容整合起來;
(2)強調簡單的知識技能與復雜的知識技能、新舊知識技能之間的聯(lián)系;
(3)注重學習原理、規(guī)則和模型等方面的重要性;
(4)對學生應用其他學科知識解決問題予以鼓勵。
6.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有哪些?(2009年吉林)
【答案要點】
(1)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順序性;
(2)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
(3)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不均衡性;
(4)個體身心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
7.舉例說明“感覺適應”。(2008年山西)
【答案要點】
感覺適應是感受器在刺激物的連續(xù)作用下,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現(xiàn)象。
例如:游泳時,剛剛跳進水中會覺得水很冷,不久這種感覺就消失了,這是皮膚感覺對溫度的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