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一位只活了34年的偉大的詩人。他的一生就好像是一顆在天際劃過的流星,存在的時間雖然短暫,但卻輝煌。且在劃過之后會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一段凄美傳奇的愛情故事總是能讓世人銘記稱頌,不管是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是梁山伯與祝英臺,之所以流傳于世與人們對純粹愛情的向往是分不開的。我也不免流于俗套,對于林徽因與徐志摩的愛戀故事真真是戀極了!因此我從不放過任何能了解這段故事的機會,從早先的聽說,到后來的《林徽因傳》,再是她與他的作品,但是終究是一種朦朧不清的感覺,如霧里看花,云中看月,我是一定想探個究竟,所以當我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不免興奮,今日總算是看完了,終于是對這段徐林之戀有了些了解,除此之外,卻也多了些其他的想法,細細道來。
我所讀《徐志摩傳》乃韓山石老先生所著,對于韓老我只是聽過其名,卻從未讀過他所寫之作品。這本書雖是個人傳書,卻采用了紀傳體的形式,可謂新奇,效果卻也奇佳,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的。雖然書中分篇獨立,但是全讀下來,詩哲生平卻也一目了然,相對于傳統(tǒng)的人物傳記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書內(nèi)容詳實,所述歷史幾有可考之處,相對于之前我所讀之《林徽因傳》,這本書則更為人可信,韓老的嚴謹也讓小輩不甚敬仰。此書也絕大多數(shù)的筆墨不是在徐林之戀上,多講徐志摩生平所做之事所交之友,看書時更像是置身其中,看到的是近一個世紀前的種種畫面。我卻也無憾之處,從書中我認識了一個更為完整的徐志摩,而不僅僅是一段愛情故事中的男主角,也讓我更加明白為什么徐林之間會有這么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
徐志摩無疑使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文壇上最璀璨的新星,他的才氣讓太多的人折服。然而讓我更為贊嘆喜愛的是他的性格和處世之態(tài)。他在文字上的驕傲,在交友中的溫和,在生活中的率真,在愛情中的稚氣和執(zhí)著,這些都讓我太喜歡他了,我覺得我跟他有相似之處卻遠不如他,他就像是我最希望成為的卻沒能成為的那種人,所以我想如果我跟他生活在一個年代里,我也會毫無疑問的愛上他。鑒于這種種的種種,再加上林徽因的那一份溫婉驕傲和豆蔻初開時的懵懂,那一份令我心醉神往的徐林之戀為什么會發(fā)生也就明白了。
除了徐林之戀,這本書讓我收獲了其他更多的東西,也使得我的思想有所提升。在作者將志摩之人生娓娓道來之際,我看到了那個世紀的有志之士們的生活狀態(tài),雖說不至于是當頭棒喝卻也有鞭策之用。一如胡適王賡之徒,哪一個不曾留學歸來,當他們十六七歲便漂洋過海求學在外,想想現(xiàn)如今的我們十六七歲都在干什么,便不禁自覺汗顏。那些同徐志摩一樣被歷史銘記之人,無不走在歷史的最前端,刻畫著一段歷史的痕跡。不論教授作者,亦或是在校學生,他們游歷講學,辦報出刊,談論國事。著眼今夏,我想不必說一堆學生聚在一起談論國家大事誦讀文章了,就連看新聞聯(lián)播都成了一件可笑之事,就更不會多有靜心創(chuàng)作文學之類了。這樣的一種境況與改革開放之后重理抑文不無關聯(lián)吧!用更為激進的一種觀點來說,這未必不是文化*所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F(xiàn)今社會下的浮夸與冷漠,大多數(shù)的人都矛頭直指,可是在利益面前,連這整個國家都有所偏向,又有多少能夠堅定的堅守原則呢,也許我的說法過于激烈了,但我卻認為不失其理,我們是真的該好好的反思一下了!
韓老的這本書確實是一本好書,講述的已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歷史,而是那一個時代文人的歷史??!
一段凄美傳奇的愛情故事總是能讓世人銘記稱頌,不管是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是梁山伯與祝英臺,之所以流傳于世與人們對純粹愛情的向往是分不開的。我也不免流于俗套,對于林徽因與徐志摩的愛戀故事真真是戀極了!因此我從不放過任何能了解這段故事的機會,從早先的聽說,到后來的《林徽因傳》,再是她與他的作品,但是終究是一種朦朧不清的感覺,如霧里看花,云中看月,我是一定想探個究竟,所以當我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不免興奮,今日總算是看完了,終于是對這段徐林之戀有了些了解,除此之外,卻也多了些其他的想法,細細道來。
我所讀《徐志摩傳》乃韓山石老先生所著,對于韓老我只是聽過其名,卻從未讀過他所寫之作品。這本書雖是個人傳書,卻采用了紀傳體的形式,可謂新奇,效果卻也奇佳,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的。雖然書中分篇獨立,但是全讀下來,詩哲生平卻也一目了然,相對于傳統(tǒng)的人物傳記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書內(nèi)容詳實,所述歷史幾有可考之處,相對于之前我所讀之《林徽因傳》,這本書則更為人可信,韓老的嚴謹也讓小輩不甚敬仰。此書也絕大多數(shù)的筆墨不是在徐林之戀上,多講徐志摩生平所做之事所交之友,看書時更像是置身其中,看到的是近一個世紀前的種種畫面。我卻也無憾之處,從書中我認識了一個更為完整的徐志摩,而不僅僅是一段愛情故事中的男主角,也讓我更加明白為什么徐林之間會有這么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
徐志摩無疑使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文壇上最璀璨的新星,他的才氣讓太多的人折服。然而讓我更為贊嘆喜愛的是他的性格和處世之態(tài)。他在文字上的驕傲,在交友中的溫和,在生活中的率真,在愛情中的稚氣和執(zhí)著,這些都讓我太喜歡他了,我覺得我跟他有相似之處卻遠不如他,他就像是我最希望成為的卻沒能成為的那種人,所以我想如果我跟他生活在一個年代里,我也會毫無疑問的愛上他。鑒于這種種的種種,再加上林徽因的那一份溫婉驕傲和豆蔻初開時的懵懂,那一份令我心醉神往的徐林之戀為什么會發(fā)生也就明白了。
除了徐林之戀,這本書讓我收獲了其他更多的東西,也使得我的思想有所提升。在作者將志摩之人生娓娓道來之際,我看到了那個世紀的有志之士們的生活狀態(tài),雖說不至于是當頭棒喝卻也有鞭策之用。一如胡適王賡之徒,哪一個不曾留學歸來,當他們十六七歲便漂洋過海求學在外,想想現(xiàn)如今的我們十六七歲都在干什么,便不禁自覺汗顏。那些同徐志摩一樣被歷史銘記之人,無不走在歷史的最前端,刻畫著一段歷史的痕跡。不論教授作者,亦或是在校學生,他們游歷講學,辦報出刊,談論國事。著眼今夏,我想不必說一堆學生聚在一起談論國家大事誦讀文章了,就連看新聞聯(lián)播都成了一件可笑之事,就更不會多有靜心創(chuàng)作文學之類了。這樣的一種境況與改革開放之后重理抑文不無關聯(lián)吧!用更為激進的一種觀點來說,這未必不是文化*所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F(xiàn)今社會下的浮夸與冷漠,大多數(shù)的人都矛頭直指,可是在利益面前,連這整個國家都有所偏向,又有多少能夠堅定的堅守原則呢,也許我的說法過于激烈了,但我卻認為不失其理,我們是真的該好好的反思一下了!
韓老的這本書確實是一本好書,講述的已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歷史,而是那一個時代文人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