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語文考試的重中之重,想要寫出好的作文,可以多背多記一些寫作素材,靈活運用。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2018高考語文作文素材【五篇】》希望對大家寫作有所幫助。

【篇一:情深唯有李商隱】
一盞孤燈,一杯香茗,一盈淺笑,憶著李商隱那清泠的身影,莫名的惆悵,莫名的失落,莫名的心痛。
初識李商隱時并不是了解他的任何事情,心中唯記得那句“青女素娥俱耐寒,月宮霜里斗嬋娟”。沒有浮華艷麗的詞藻,沒有盛唐廣漠的氣象,也沒有深沉低郁的感情,有的只是淡雅平靜,如義山一般清清泠泠的姿態(tài)。從此,便記住了你的名字。
真正喜歡上李商隱是因為那一首晦澀難懂的《錦瑟》,那一首稍有常識的人都會吟誦的《錦瑟》。當(dāng)時愛的是那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千年的哀怨透紙而出,究竟有多少的感慨才能寫出這一首《錦瑟》呢?
在那個百花齊放的年代,見過柳三變的多情,蘇東坡的專情,元縝的癡情,但情深者,平生所見,唯義山爾。那個寫下“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來寄托對亡妻思念的李商隱;那個低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才高八斗的李商隱;那個低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惆悵失落的李商隱;那個擁有“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清詞麗句的李商隱;那個我愛的與杜牧并稱“小李杜”的李商隱。
幽心不獨傷離別, 情深惟有李商隱 。
深情二字,時義山詩的特點。劉熙載言義山的詩“深情綿邈”,張采田則云其詩“哀感沉綿”。這其實是因為義山的一生有難言之痛,至苦之痛,郁結(jié)于心,發(fā)為詩句。他的一生是不幸的,夾在牛、李二黨間的爭斗中,懷才不遇,一直都郁郁不得志,唐代有詩人在其詩《哭李商隱》中曰:“虛負凌云壯志才,一生襟抱未曾開?!币簧蟊丛_,不禁替這個自小嶄露頭角的義山可惜,他是屬于那種大器晚成的人,憑他的悟性,從娶了恩人敵黨的女兒時,就已料到了這樣的結(jié)局。可是悟到了又如何?他又能如何,他是一個不甘于寂寞的人!所以只能眼睜睜地卷入兩黨的斗爭中。聰慧的人注定是悲哀的,尤其是在那個亂世中,因為比別人更清醒地看清楚了局勢,預(yù)見了未來。
古語有云:“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但是,義山終究是義山,七分深情,三分憂郁,成就了這個我所愛的李商隱。固執(zhí)的認為義山的憂郁是深植于靈魂深處的,所以時常在想,如果他似陶潛般淡定恬靜、安貧樂道,或似李白般蔑視權(quán)貴、寄情山水,他會不會活得開心一些。但是他若真如這般,便不是我深愛的李商隱了。
義山年少時的才華為令狐楚所賞識,于是提拔義山,他的仕途一度很順暢,但令狐楚死后,在政治上失去了依傍,于是娶了王茂元的女兒,從此陷入牛李兩黨的斗爭中,他本無意介入,卻無奈造化弄人,背上了“忘恩、背義”的罵名。這對他這樣清高孤傲的人來說怕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吧!而妻子的離世則是他心口一道永遠的傷疤,他不象太白般可以花間一壺酒可以邀得花月徘徊影凌亂。所以他的不甘、憤恨、無奈全都反映在他的詩里,字字珠璣,行行血淚,傷懷而不泣,欲哭而無淚。
一直覺得很奇怪,當(dāng)時才高八斗的義山被許多人愛慕著,卻為何在妻子離世后一直沒有再娶?原來深情的人也為癡情啊!
858年,45歲的李商隱離開了這個他深愛并怨恨的世界。一直認為像李商隱那樣的人是注定不會長壽的,因為他太深情,太執(zhí)著,太聰慧,太早洞察世情,他命定了的早逝,逃也逃不掉,他那樣的人,只適合活在后人仰望的高度中。
浮生若夢,透過泛黃的紙頁,仿佛可以看見千年前哪個落寂的李商隱身著一件青衫端坐于窗前,在明月清輝的映射下輕吟:“直道相思聊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BR> 一首《錦瑟》實為義山一生的寫照,他的一生都將如鏡花水月班,映入歷史的回音中。寫到這里,我才霎時明白:一弦一柱思華年
寄托了他多少心酸往事,不要責(zé)備義山“一生襟抱未曾開”因為在那個沉郁的年代,獨愛這樣的李商隱。
【篇二:宋朝名人晏氏父子】
介紹晏氏父子之前,不妨先說一說北宋初年兩個名人,一個是王禹偁,一個是寇準(zhǔn)。王禹偁是北宋初詩人,只留下一首詞——
《點絳唇》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
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
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
北宋初年的詞,還沒有脫離花間派那種濃艷的風(fēng)格,王禹偁這首詞卻清麗淡雅,境界比較開闊,別具一格。據(jù)考證,這首詞可能是他在蘇州任縣令時寫的。秋風(fēng)秋雨,一片蕭瑟,但蘇州這一帶風(fēng)景依然是美麗的,所以說“江南依舊稱佳麗”。詞人望著南飛的大雁,排列成行,在天空自由地飛翔,由不得想到自己空有一腔抱負,卻一事無成,沒人理解,沒人提攜。“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王禹偁的詩學(xué)白居易,在宋初算得是開風(fēng)氣的——
村行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xiāng)。
這是王禹偁貶謫在陜西商縣時思念故鄉(xiāng)的詩,“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用擬人手法寫自然景物,顯得特別有情趣,也顯示出詩人當(dāng)時內(nèi)心的寂寞和對貶官不服氣的倔強。
寇準(zhǔn)是楊家將戲劇中屢見的人物,他*出名的政績是“澶淵之盟”。公元1004年,契丹蕭太后率兵大舉入侵,宋朝廷一些人嚇得主張遷都逃跑。任宰相的寇準(zhǔn),則極力主張宋真宗親臨前線督戰(zhàn)。真宗勉強聽從了,結(jié)果還算打了個勝仗??墒?,宋朝的基本國策是對外妥協(xié)以求得皇權(quán)的穩(wěn)定,于是,打了勝仗照樣向契丹賠款。而寇準(zhǔn)因得罪了主張?zhí)优艿墓倭?,兩年后就被罷了相位。
他為人剛正,是北宋一代名臣,詞則沒有脫出花間派的窠臼,詞境淡遠,情致纏綿——
江南春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
寫游子思鄉(xiāng)之情,有一種無法排遣的凄苦,可能是他貶官在江南時寫的吧。這與他的詩很相近——
杳杳煙波隔千里,白蘋香散東風(fēng)起。
日落汀洲一望時,柔情不斷如春水。
兩相比較,詞顯得不如詩更有味道。
北宋初年,詞壇上還沒有什么較為杰出的詞人,和足以震撼人心的佳篇佳句。這種情況,到晏殊進入詞壇后才有了一些改變。說到晏殊,我們自然立即就會想到他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是一千年前創(chuàng)作出來的兩句詞,卻依然充滿了生命活力,參與著現(xiàn)實生活,我們隨時都可能引來當(dāng)自己的話說。
晏殊是個神童,七歲就能寫文章,十四歲被推薦給皇帝,鎮(zhèn)定自若的與成年人一起參加進士考試,就成了進士。從此一帆風(fēng)順步入仕途,晚年官至宰相。他是當(dāng)時的文壇領(lǐng)袖范仲淹、歐陽修這些名重一時的人物,都受到過他的獎拔。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暮春時節(jié),夕陽西下,抒情主人公在自家園林里的花徑上徘徊,一絲拂拭不去的惆悵,無可奈何地襲上心頭。去年,也是這樣的暮春時節(jié),也是這樣的天氣,曾經(jīng),一曲新詞酒一杯,在這里熱熱鬧鬧的填詞唱曲。那聲樂好像還洋洋盈耳,在亭臺之間回響??墒悄菬崃业膱雒?,卻再也找不回來了,只有這不得不凋謝的花朵,在無可奈何的墜落;還有這似曾相識的燕子,還回到這亭臺中間來重尋舊跡。于是,抒情主人對面對著斜陽,由不得要嘆息一聲:“夕陽西下幾時回”,就是說,夕陽什么時候還能把那“一曲新詞酒一杯”的歡樂帶回來呢?
晏殊的詞,有一種躊躇滿志的富貴氣息。這種氣息本來并不具備審美價值,但由于他詞中灌注著一種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生命意識,使這種雍容閑雅的氣度,醇人成哲理,深化為對人生的思考,因而千百年來,一直打動著讀者的心。
他遣詞造語的功力,尤其顯得深厚。“花落去”“燕歸來”這種暮春景象是屢見不鮮的,泛泛地說本來不足以打動人心。但詞人略加點染,加上虛詞構(gòu)成“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就使這兩個已經(jīng)引不起人們注意的景象,一下變得精神百倍,重新獲得了震撼人心的力度。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也是晏殊的名作,寫妻子思念離家的丈夫,這是屢見不鮮的題材,但這首詞切入的角度很別致。詞人不說這獨守空房的女子,如何通夜無眠,而說月光不懂得體貼人,清光斜斜的,通宵達旦的照著她的居室,故意攪的她睡不著。“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細想起來,這簡直是一句傻話,但又傻得那么有人情味。下片,說一夜西風(fēng)凄緊,樹葉凋落了,更適于登高望遠。于是這徹夜未眠的妻子,趕忙登上高樓,去追尋丈夫的蹤跡,“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妻子在眺望丈夫,換個角度看,也像是苦苦地追求一種理想,一種人生境界。
晏殊的兒子晏幾道,也是北宋重要的詞人,文學(xué)上習(xí)慣稱他們父子為二晏。
整個宋代,什么時候也不要求士大夫要有強烈的開拓精神。而十一世紀(jì)前半葉后期,晏殊從政時,又是北宋*太平無事的時代,他當(dāng)然不可能有什么作為,只能無所作為,而又不自甘寂寞。他就只能用淡淡的哀愁來拂拭匆匆消逝的年華,唱著“一曲新詞酒一杯”來打發(fā)日子。
到晏幾道就不同了,他雖然生在宰相家庭,但父親死時他還小,并沒有從這個家庭得到什么好處。他為人耿直,不愿意攀附權(quán)貴,因而只做過下層小官吏,后半生是在貧窮中度過的。據(jù)記載,北宋大*臣蔡京,曾托人求他寫兩首詞。詞他倒是寫了,可就像他自己有感而作一樣,只字不涉及蔡京,更不要說奉承巴結(jié)了。
他父親晏殊養(yǎng)著歌伎舞女,這是宰相之家享受生活的工具,是當(dāng)宰相的特權(quán)。晏幾道也與歌伎舞女來往,卻是相互同情,相互尋求慰藉,彼此只能算是朋友了。不言而喻,這對晏幾道來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臨江仙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dāng)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多年前在朋友家的歌筵上,遇到朋友的歌伎小蘋,穿著用心字香熏過的羅衣,用琵琶伴奏,唱著訴說相思之苦的歌曲。印象是那么深刻,詞人永遠也無法拋忘。如今那朋友已死,小蘋也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去年,他在夢中意外的夢見了小蘋,還像當(dāng)年一樣在朋友家那庭院深深的樓臺中填詞唱曲,夜闌人散,趁著月色他送小蘋離去??梢粔粜褋恚畔肫鹜氯鐭?,再也不可能發(fā)生了。于是在無可奈何中,他只有在細雨蒙蒙的暮春時節(jié)獨立花前,看花朵一瓣一瓣飄落??囱嘧酉窆室鈦磙陕淙说墓陋殻偸请p雙對對飛來飛去,心中承托著無限的悲苦。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境界是何等凄惻。然而,一年又已過去,就連這個定格的舊夢,也無可挽回的消逝了。只剩下夢中他送小蘋離去時的那一輪明月還掛在空中,成了往事的見證。
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dāng)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影風(fēng)。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在歌筵上,詞人與一個歌女相遇,一見鐘情。歌女手捧玉鐘來勸酒時,他盡管已不勝酒力,也還是一杯一杯喝著。那歌女為報答他,也舞罷一輪再舞一輪,唱完一曲再唱一曲。直唱到樓頭明月向西偏落,作道具用的桃花扇,也幾乎舉不起來了。“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影風(fēng)”,這兩句造語是那樣別致,卻并不險怪,是向來為人稱道的佳句。多少年來,詞人經(jīng)常夢見那個歌女,這次意外的相逢,究竟是真是幻,是夢是醒,似乎連詞人自己也說不清楚?!敖裣0雁y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這兩句是從杜甫的“夜闌猶秉燭,相對如夢寐”變出。杜詩訴予人的是戰(zhàn)爭的恐怖,調(diào)子是沉重的。晏詞訴予人的則是纏綿悱惻的凄苦,調(diào)子是悲咽的。
【篇三:肖邦的遺愿】
830年11月,費列德利克·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決定到外國深造,為祖國爭光。出發(fā)前,朋友們?yōu)樗e行了一個送別晚會。肖邦滿懷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們贈送的裝滿祖國泥土的銀杯,表示永遠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
肖邦輾轉(zhuǎn)于維也納、倫敦、巴黎等地,通過他的藝術(shù)活動,增進西歐人民對當(dāng)時正在受難的波蘭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墒牵谳氜D(zhuǎn)流離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臨終時告訴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是不會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臟帶回去。
肖邦的心臟,按照他的遺愿被送到華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分析:葉落歸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對祖國的眷念,是每一個愛國者的共同期望。
話題:“遺愿”“愛國——永恒的話題”
【篇四:天地相隔三尺遠】
天地相隔三尺遠
在古希臘,有人向蘇格拉提問:“你是天底下*聰明的人,那么,你知道天與地之間的距離有多遠嗎?”“三尺。”蘇格拉底回答道。提問者一臉的不解,提出質(zhì)疑:“三尺?這世界上除了嬰兒以外,幾乎所有的人都比三尺高。如果天地相隔三尺,那豈不是每個人都不能正常站立?那豈不是每個人都捅破天庭了嗎?”蘇格拉底淡淡地說:“是的,所以每個人都要學(xué)會低頭!”
豺狼韻律
不要為比較而選擇,要為自己喜歡的而選擇。只有當(dāng)我們學(xué)會舍之后,才能取得多。滴水能穿石,只因為它永遠打擊同一點。找到自己的韻律,就會事半功倍。在品質(zhì)*好的時間做*好的事情,在該急的時間做該急的事情。韻律,或者說節(jié)奏感,是決定成敗的一個關(guān)鍵因素。加法總是太慢了,為什么不試一下乘法呢!
忙
有個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工廠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由于薪資優(yōu)厚,工作環(huán)境也相當(dāng)好,伐木工很珍惜,也決心要認真努力地工作。第 一天,老板交給他一把鋒利的斧頭,劃定一個伐木范圍,讓他去砍伐。非常努力的伐木工人,這天砍了18棵樹,老板也相當(dāng)滿意,他對伐木工人說:“非常好,你要繼續(xù)保持這個水準(zhǔn)!”
伐木工聽見老板如此夸贊,非常開心,第二天他工作得更加賣力。但是,不知道為什么,這天他卻只砍了15棵樹。第三天,他為了彌補昨天的缺額,更加努力砍伐,可是這天卻砍得更少,只砍了10棵樹。伐木工人感到非常慚愧,他跑到老板那兒道歉:“老板,真對不起,我不知道為什么,力氣好像越來越小了?!崩习鍦睾偷乜粗又鴨枺骸澳闵弦淮问鞘裁磿r候磨斧頭的?”伐木工望著老板,詫異地回答說:“磨斧頭?我每天都忙著砍樹,根本沒有時間磨斧頭啊!”
會漂的石頭
海爾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張瑞敏,在一次中層干部會上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石頭怎樣才能在水上漂起來?”反饋回來的答案五花八門,有人說“把石頭掏空”,張先生搖搖頭;有人說把它放在木板上,張先生說“沒有木板”;有人說“石頭是假的”,張先生強調(diào)“石頭是真的”……終于有人站起來回答說:“速度!”張瑞敏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正確!《孫子兵法》上說‘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速度決定了石頭能否漂起來。”人生也是如此,沒有人為你等待,沒有機會為你停留,只有與時間賽跑,才有可能會贏。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趕在別人前頭,不要停下來,這是競爭者的狀態(tài),也是勝者的狀態(tài)。是的,如果成功也有捷徑的話,那就是飛,時刻準(zhǔn)備飛。
忘了他是誰
一位馬戲團里的馴獸師,以訓(xùn)練老虎聞名世界。他不但能教那百獸乖乖地跳火圈、上刀梯,而且有個別人不敢的絕活–拉開老虎的血盆大口,把自己的頭塞進去。他在觀眾的驚叫聲中,表演了上千場。跟他合作多年的那頭老虎,已經(jīng)馴良得像只小貓。但是他終于死在那只老虎的嘴里,連喊都來不及喊,就被咬碎了頭顱。因為他在上場前刮胡子,割破了下巴。老虎嗅到了血腥味……
率性而為
作家約瑟夫?坎貝爾時常談到“率性而為”。他說美國芝加哥有個公共汽車司機,他每天邊開車邊唱歌,沒錯……唱歌!他并不是輕聲哼給自己聽,他唱歌的時候,整個公共汽車上的人都能聽得見!整個公共汽車上的人都聽得見!他一整天都邊開車邊唱歌。
他曾經(jīng)接受芝加哥電視臺的采訪。他說其實自己并不是公共汽車司機,“我是個職業(yè)歌手,我開車只是為了每天都能有無法走開的聽眾”??粗?,人們排隊坐他的公共汽車。為了能搭乘“會唱歌的公車司機”開的車,他們甚至有意錯過別的公共汽車。他們樂此不疲!這是一個知道自己為何而生的人。對他來說,生在世上就是為了讓別人快樂!他找到了一種將自己的生活目的和職業(yè)結(jié)合起來的途徑。率性而為,于是他過著心目中該過的生活。并非人人都有明確的人生目標(biāo),可是,一旦確定,并努力去追求它,你就會過上心目中屬于你的生活。而且,你會感到幸福。
目的顫抖
你試過穿針引線嗎?如果試過但又不熟練,你肯定會注意到,你把線頭緊緊捏住,然后湊近針眼,你的手就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線一下就穿歪了。想把液體灌入一個細頸瓶也會出現(xiàn)同樣的結(jié)果。你手能夠拿得很穩(wěn),然后去貫徹你的意圖。這時候,不知為什么,你的手卻顫抖起來。在醫(yī)學(xué)界,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目的顫抖”。放松的技巧鍛煉可以幫助人們放松過度的努力和減輕過度的“目的性”,克服在避免錯誤和失敗時產(chǎn)生的過分謹(jǐn)慎。
攝像頭里的高境界
在臺灣的博物館和超市,你會看到這樣的標(biāo)牌:本館(或本店)設(shè)有攝像監(jiān)視–你知道接下來的一句話是什么嗎?禁止吸煙?嚴(yán)禁喧嘩?偷一罰十?都不是!標(biāo)牌上完整的表達是:本館設(shè)有攝像監(jiān)視,請您保持微笑!
向他們的高度看齊
您說,和小孩子們打交道實在累人。這您說的很對。您又補充說,因為得向他們的身高看齊,得彎下腰來,低著身子才能和他們說話。這您就錯了。您要做的,不是在身體上俯下去,相反,卻是要在精神上升上去。您需要放下許多煩惱、包袱和羈絆,小心翼翼地踮起腳尖來,才能向他們的情感高度看齊。
【篇五:光明與陰影】
名言
我們鮮少在光明時想到黑暗,在幸福時想到災(zāi)難,在安逸時想到痛苦,不過,反過來的想法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档?BR> 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沖出來?!X鐘書
蓋人生歷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順境亦居十三四。而順逆兩境,又常相間以為乘。無論事之大小,而必有數(shù)次乃至十?dāng)?shù)次之阻力。其阻力雖或大或小,而要之必?zé)o可逃避者也?!簡⒊墩撘懔Α?BR> 事例
1、索爾仁尼琴一生跌宕起伏,因?qū)λ勾罅值牟痪炊鴦?改8年,因處 女作獲赫魯曉夫親自批示發(fā)表而聲名鵲起,又因諾貝爾文學(xué)獎而流 亡國外20年,晚年回國后還因?qū)θ~利欽的批判和對普京的贊譽而飽受非議,無論被推崇還是被鞭笞,他永遠只為“正義”說話,揮舞著“戰(zhàn)筆”,為國家的前途開出“良方”。
2、趙孟頫一生未能實現(xiàn)其官場抱負,于是將滿腔熱情投身于藝術(shù)之中,在藝術(shù)中情感得以升華,為中國藝術(shù)史譜寫出了一篇華美的樂章,他上承唐宋,下啟明清成為中國藝術(shù)百代標(biāo)程的重要人物。雖說仕元使歷朝歷代對其藝術(shù)人格和現(xiàn)實人格褒貶不一,但在毋庸置疑的是他在繼承先賢優(yōu)良文化的基礎(chǔ)上大膽創(chuàng)新促進了元代文人畫的發(fā)展,開辟了一代文人畫新風(fēng),成為元代書畫領(lǐng)袖并對我國書法、繪畫藝術(shù)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佳句
正因為一個人躺著安全,所以也就沒有人生的陰影,沒有摔倒和失敗的擔(dān)憂。躺著的人生,雖然安全,但也是毫無作為的人生啊!一個人站著,就會有陰影,就會有遭遇摔倒和失敗的風(fēng)險,但站著的人生,進取的人生,迎來的更多的是光明,是追求幸福和成功的快樂。而且,還要懂得,當(dāng)你把光明放到了自己至高無上的位置,當(dāng)你把光明當(dāng)做內(nèi)心神圣的東西去推崇、去敬仰時,光明自然會照亮你生命的每一個角落。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有意氣,雖遭官場與文場一齊潑來的污水,但他仍意氣風(fēng)發(fā),“侶魚蝦而友麋鹿”,心胸豁達可見一斑。

【篇一:情深唯有李商隱】
一盞孤燈,一杯香茗,一盈淺笑,憶著李商隱那清泠的身影,莫名的惆悵,莫名的失落,莫名的心痛。
初識李商隱時并不是了解他的任何事情,心中唯記得那句“青女素娥俱耐寒,月宮霜里斗嬋娟”。沒有浮華艷麗的詞藻,沒有盛唐廣漠的氣象,也沒有深沉低郁的感情,有的只是淡雅平靜,如義山一般清清泠泠的姿態(tài)。從此,便記住了你的名字。
真正喜歡上李商隱是因為那一首晦澀難懂的《錦瑟》,那一首稍有常識的人都會吟誦的《錦瑟》。當(dāng)時愛的是那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千年的哀怨透紙而出,究竟有多少的感慨才能寫出這一首《錦瑟》呢?
在那個百花齊放的年代,見過柳三變的多情,蘇東坡的專情,元縝的癡情,但情深者,平生所見,唯義山爾。那個寫下“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來寄托對亡妻思念的李商隱;那個低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才高八斗的李商隱;那個低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惆悵失落的李商隱;那個擁有“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清詞麗句的李商隱;那個我愛的與杜牧并稱“小李杜”的李商隱。
幽心不獨傷離別, 情深惟有李商隱 。
深情二字,時義山詩的特點。劉熙載言義山的詩“深情綿邈”,張采田則云其詩“哀感沉綿”。這其實是因為義山的一生有難言之痛,至苦之痛,郁結(jié)于心,發(fā)為詩句。他的一生是不幸的,夾在牛、李二黨間的爭斗中,懷才不遇,一直都郁郁不得志,唐代有詩人在其詩《哭李商隱》中曰:“虛負凌云壯志才,一生襟抱未曾開?!币簧蟊丛_,不禁替這個自小嶄露頭角的義山可惜,他是屬于那種大器晚成的人,憑他的悟性,從娶了恩人敵黨的女兒時,就已料到了這樣的結(jié)局。可是悟到了又如何?他又能如何,他是一個不甘于寂寞的人!所以只能眼睜睜地卷入兩黨的斗爭中。聰慧的人注定是悲哀的,尤其是在那個亂世中,因為比別人更清醒地看清楚了局勢,預(yù)見了未來。
古語有云:“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但是,義山終究是義山,七分深情,三分憂郁,成就了這個我所愛的李商隱。固執(zhí)的認為義山的憂郁是深植于靈魂深處的,所以時常在想,如果他似陶潛般淡定恬靜、安貧樂道,或似李白般蔑視權(quán)貴、寄情山水,他會不會活得開心一些。但是他若真如這般,便不是我深愛的李商隱了。
義山年少時的才華為令狐楚所賞識,于是提拔義山,他的仕途一度很順暢,但令狐楚死后,在政治上失去了依傍,于是娶了王茂元的女兒,從此陷入牛李兩黨的斗爭中,他本無意介入,卻無奈造化弄人,背上了“忘恩、背義”的罵名。這對他這樣清高孤傲的人來說怕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吧!而妻子的離世則是他心口一道永遠的傷疤,他不象太白般可以花間一壺酒可以邀得花月徘徊影凌亂。所以他的不甘、憤恨、無奈全都反映在他的詩里,字字珠璣,行行血淚,傷懷而不泣,欲哭而無淚。
一直覺得很奇怪,當(dāng)時才高八斗的義山被許多人愛慕著,卻為何在妻子離世后一直沒有再娶?原來深情的人也為癡情啊!
858年,45歲的李商隱離開了這個他深愛并怨恨的世界。一直認為像李商隱那樣的人是注定不會長壽的,因為他太深情,太執(zhí)著,太聰慧,太早洞察世情,他命定了的早逝,逃也逃不掉,他那樣的人,只適合活在后人仰望的高度中。
浮生若夢,透過泛黃的紙頁,仿佛可以看見千年前哪個落寂的李商隱身著一件青衫端坐于窗前,在明月清輝的映射下輕吟:“直道相思聊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BR> 一首《錦瑟》實為義山一生的寫照,他的一生都將如鏡花水月班,映入歷史的回音中。寫到這里,我才霎時明白:一弦一柱思華年
寄托了他多少心酸往事,不要責(zé)備義山“一生襟抱未曾開”因為在那個沉郁的年代,獨愛這樣的李商隱。
【篇二:宋朝名人晏氏父子】
介紹晏氏父子之前,不妨先說一說北宋初年兩個名人,一個是王禹偁,一個是寇準(zhǔn)。王禹偁是北宋初詩人,只留下一首詞——
《點絳唇》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
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
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
北宋初年的詞,還沒有脫離花間派那種濃艷的風(fēng)格,王禹偁這首詞卻清麗淡雅,境界比較開闊,別具一格。據(jù)考證,這首詞可能是他在蘇州任縣令時寫的。秋風(fēng)秋雨,一片蕭瑟,但蘇州這一帶風(fēng)景依然是美麗的,所以說“江南依舊稱佳麗”。詞人望著南飛的大雁,排列成行,在天空自由地飛翔,由不得想到自己空有一腔抱負,卻一事無成,沒人理解,沒人提攜。“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王禹偁的詩學(xué)白居易,在宋初算得是開風(fēng)氣的——
村行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xiāng)。
這是王禹偁貶謫在陜西商縣時思念故鄉(xiāng)的詩,“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用擬人手法寫自然景物,顯得特別有情趣,也顯示出詩人當(dāng)時內(nèi)心的寂寞和對貶官不服氣的倔強。
寇準(zhǔn)是楊家將戲劇中屢見的人物,他*出名的政績是“澶淵之盟”。公元1004年,契丹蕭太后率兵大舉入侵,宋朝廷一些人嚇得主張遷都逃跑。任宰相的寇準(zhǔn),則極力主張宋真宗親臨前線督戰(zhàn)。真宗勉強聽從了,結(jié)果還算打了個勝仗??墒?,宋朝的基本國策是對外妥協(xié)以求得皇權(quán)的穩(wěn)定,于是,打了勝仗照樣向契丹賠款。而寇準(zhǔn)因得罪了主張?zhí)优艿墓倭?,兩年后就被罷了相位。
他為人剛正,是北宋一代名臣,詞則沒有脫出花間派的窠臼,詞境淡遠,情致纏綿——
江南春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
寫游子思鄉(xiāng)之情,有一種無法排遣的凄苦,可能是他貶官在江南時寫的吧。這與他的詩很相近——
杳杳煙波隔千里,白蘋香散東風(fēng)起。
日落汀洲一望時,柔情不斷如春水。
兩相比較,詞顯得不如詩更有味道。
北宋初年,詞壇上還沒有什么較為杰出的詞人,和足以震撼人心的佳篇佳句。這種情況,到晏殊進入詞壇后才有了一些改變。說到晏殊,我們自然立即就會想到他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是一千年前創(chuàng)作出來的兩句詞,卻依然充滿了生命活力,參與著現(xiàn)實生活,我們隨時都可能引來當(dāng)自己的話說。
晏殊是個神童,七歲就能寫文章,十四歲被推薦給皇帝,鎮(zhèn)定自若的與成年人一起參加進士考試,就成了進士。從此一帆風(fēng)順步入仕途,晚年官至宰相。他是當(dāng)時的文壇領(lǐng)袖范仲淹、歐陽修這些名重一時的人物,都受到過他的獎拔。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暮春時節(jié),夕陽西下,抒情主人公在自家園林里的花徑上徘徊,一絲拂拭不去的惆悵,無可奈何地襲上心頭。去年,也是這樣的暮春時節(jié),也是這樣的天氣,曾經(jīng),一曲新詞酒一杯,在這里熱熱鬧鬧的填詞唱曲。那聲樂好像還洋洋盈耳,在亭臺之間回響??墒悄菬崃业膱雒?,卻再也找不回來了,只有這不得不凋謝的花朵,在無可奈何的墜落;還有這似曾相識的燕子,還回到這亭臺中間來重尋舊跡。于是,抒情主人對面對著斜陽,由不得要嘆息一聲:“夕陽西下幾時回”,就是說,夕陽什么時候還能把那“一曲新詞酒一杯”的歡樂帶回來呢?
晏殊的詞,有一種躊躇滿志的富貴氣息。這種氣息本來并不具備審美價值,但由于他詞中灌注著一種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生命意識,使這種雍容閑雅的氣度,醇人成哲理,深化為對人生的思考,因而千百年來,一直打動著讀者的心。
他遣詞造語的功力,尤其顯得深厚。“花落去”“燕歸來”這種暮春景象是屢見不鮮的,泛泛地說本來不足以打動人心。但詞人略加點染,加上虛詞構(gòu)成“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就使這兩個已經(jīng)引不起人們注意的景象,一下變得精神百倍,重新獲得了震撼人心的力度。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也是晏殊的名作,寫妻子思念離家的丈夫,這是屢見不鮮的題材,但這首詞切入的角度很別致。詞人不說這獨守空房的女子,如何通夜無眠,而說月光不懂得體貼人,清光斜斜的,通宵達旦的照著她的居室,故意攪的她睡不著。“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細想起來,這簡直是一句傻話,但又傻得那么有人情味。下片,說一夜西風(fēng)凄緊,樹葉凋落了,更適于登高望遠。于是這徹夜未眠的妻子,趕忙登上高樓,去追尋丈夫的蹤跡,“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妻子在眺望丈夫,換個角度看,也像是苦苦地追求一種理想,一種人生境界。
晏殊的兒子晏幾道,也是北宋重要的詞人,文學(xué)上習(xí)慣稱他們父子為二晏。
整個宋代,什么時候也不要求士大夫要有強烈的開拓精神。而十一世紀(jì)前半葉后期,晏殊從政時,又是北宋*太平無事的時代,他當(dāng)然不可能有什么作為,只能無所作為,而又不自甘寂寞。他就只能用淡淡的哀愁來拂拭匆匆消逝的年華,唱著“一曲新詞酒一杯”來打發(fā)日子。
到晏幾道就不同了,他雖然生在宰相家庭,但父親死時他還小,并沒有從這個家庭得到什么好處。他為人耿直,不愿意攀附權(quán)貴,因而只做過下層小官吏,后半生是在貧窮中度過的。據(jù)記載,北宋大*臣蔡京,曾托人求他寫兩首詞。詞他倒是寫了,可就像他自己有感而作一樣,只字不涉及蔡京,更不要說奉承巴結(jié)了。
他父親晏殊養(yǎng)著歌伎舞女,這是宰相之家享受生活的工具,是當(dāng)宰相的特權(quán)。晏幾道也與歌伎舞女來往,卻是相互同情,相互尋求慰藉,彼此只能算是朋友了。不言而喻,這對晏幾道來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臨江仙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dāng)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多年前在朋友家的歌筵上,遇到朋友的歌伎小蘋,穿著用心字香熏過的羅衣,用琵琶伴奏,唱著訴說相思之苦的歌曲。印象是那么深刻,詞人永遠也無法拋忘。如今那朋友已死,小蘋也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去年,他在夢中意外的夢見了小蘋,還像當(dāng)年一樣在朋友家那庭院深深的樓臺中填詞唱曲,夜闌人散,趁著月色他送小蘋離去??梢粔粜褋恚畔肫鹜氯鐭?,再也不可能發(fā)生了。于是在無可奈何中,他只有在細雨蒙蒙的暮春時節(jié)獨立花前,看花朵一瓣一瓣飄落??囱嘧酉窆室鈦磙陕淙说墓陋殻偸请p雙對對飛來飛去,心中承托著無限的悲苦。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境界是何等凄惻。然而,一年又已過去,就連這個定格的舊夢,也無可挽回的消逝了。只剩下夢中他送小蘋離去時的那一輪明月還掛在空中,成了往事的見證。
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dāng)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影風(fēng)。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在歌筵上,詞人與一個歌女相遇,一見鐘情。歌女手捧玉鐘來勸酒時,他盡管已不勝酒力,也還是一杯一杯喝著。那歌女為報答他,也舞罷一輪再舞一輪,唱完一曲再唱一曲。直唱到樓頭明月向西偏落,作道具用的桃花扇,也幾乎舉不起來了。“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影風(fēng)”,這兩句造語是那樣別致,卻并不險怪,是向來為人稱道的佳句。多少年來,詞人經(jīng)常夢見那個歌女,這次意外的相逢,究竟是真是幻,是夢是醒,似乎連詞人自己也說不清楚?!敖裣0雁y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這兩句是從杜甫的“夜闌猶秉燭,相對如夢寐”變出。杜詩訴予人的是戰(zhàn)爭的恐怖,調(diào)子是沉重的。晏詞訴予人的則是纏綿悱惻的凄苦,調(diào)子是悲咽的。
【篇三:肖邦的遺愿】
830年11月,費列德利克·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決定到外國深造,為祖國爭光。出發(fā)前,朋友們?yōu)樗e行了一個送別晚會。肖邦滿懷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們贈送的裝滿祖國泥土的銀杯,表示永遠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
肖邦輾轉(zhuǎn)于維也納、倫敦、巴黎等地,通過他的藝術(shù)活動,增進西歐人民對當(dāng)時正在受難的波蘭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墒牵谳氜D(zhuǎn)流離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臨終時告訴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是不會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臟帶回去。
肖邦的心臟,按照他的遺愿被送到華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分析:葉落歸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對祖國的眷念,是每一個愛國者的共同期望。
話題:“遺愿”“愛國——永恒的話題”
【篇四:天地相隔三尺遠】
天地相隔三尺遠
在古希臘,有人向蘇格拉提問:“你是天底下*聰明的人,那么,你知道天與地之間的距離有多遠嗎?”“三尺。”蘇格拉底回答道。提問者一臉的不解,提出質(zhì)疑:“三尺?這世界上除了嬰兒以外,幾乎所有的人都比三尺高。如果天地相隔三尺,那豈不是每個人都不能正常站立?那豈不是每個人都捅破天庭了嗎?”蘇格拉底淡淡地說:“是的,所以每個人都要學(xué)會低頭!”
豺狼韻律
不要為比較而選擇,要為自己喜歡的而選擇。只有當(dāng)我們學(xué)會舍之后,才能取得多。滴水能穿石,只因為它永遠打擊同一點。找到自己的韻律,就會事半功倍。在品質(zhì)*好的時間做*好的事情,在該急的時間做該急的事情。韻律,或者說節(jié)奏感,是決定成敗的一個關(guān)鍵因素。加法總是太慢了,為什么不試一下乘法呢!
忙
有個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工廠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由于薪資優(yōu)厚,工作環(huán)境也相當(dāng)好,伐木工很珍惜,也決心要認真努力地工作。第 一天,老板交給他一把鋒利的斧頭,劃定一個伐木范圍,讓他去砍伐。非常努力的伐木工人,這天砍了18棵樹,老板也相當(dāng)滿意,他對伐木工人說:“非常好,你要繼續(xù)保持這個水準(zhǔn)!”
伐木工聽見老板如此夸贊,非常開心,第二天他工作得更加賣力。但是,不知道為什么,這天他卻只砍了15棵樹。第三天,他為了彌補昨天的缺額,更加努力砍伐,可是這天卻砍得更少,只砍了10棵樹。伐木工人感到非常慚愧,他跑到老板那兒道歉:“老板,真對不起,我不知道為什么,力氣好像越來越小了?!崩习鍦睾偷乜粗又鴨枺骸澳闵弦淮问鞘裁磿r候磨斧頭的?”伐木工望著老板,詫異地回答說:“磨斧頭?我每天都忙著砍樹,根本沒有時間磨斧頭啊!”
會漂的石頭
海爾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張瑞敏,在一次中層干部會上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石頭怎樣才能在水上漂起來?”反饋回來的答案五花八門,有人說“把石頭掏空”,張先生搖搖頭;有人說把它放在木板上,張先生說“沒有木板”;有人說“石頭是假的”,張先生強調(diào)“石頭是真的”……終于有人站起來回答說:“速度!”張瑞敏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正確!《孫子兵法》上說‘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速度決定了石頭能否漂起來。”人生也是如此,沒有人為你等待,沒有機會為你停留,只有與時間賽跑,才有可能會贏。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趕在別人前頭,不要停下來,這是競爭者的狀態(tài),也是勝者的狀態(tài)。是的,如果成功也有捷徑的話,那就是飛,時刻準(zhǔn)備飛。
忘了他是誰
一位馬戲團里的馴獸師,以訓(xùn)練老虎聞名世界。他不但能教那百獸乖乖地跳火圈、上刀梯,而且有個別人不敢的絕活–拉開老虎的血盆大口,把自己的頭塞進去。他在觀眾的驚叫聲中,表演了上千場。跟他合作多年的那頭老虎,已經(jīng)馴良得像只小貓。但是他終于死在那只老虎的嘴里,連喊都來不及喊,就被咬碎了頭顱。因為他在上場前刮胡子,割破了下巴。老虎嗅到了血腥味……
率性而為
作家約瑟夫?坎貝爾時常談到“率性而為”。他說美國芝加哥有個公共汽車司機,他每天邊開車邊唱歌,沒錯……唱歌!他并不是輕聲哼給自己聽,他唱歌的時候,整個公共汽車上的人都能聽得見!整個公共汽車上的人都聽得見!他一整天都邊開車邊唱歌。
他曾經(jīng)接受芝加哥電視臺的采訪。他說其實自己并不是公共汽車司機,“我是個職業(yè)歌手,我開車只是為了每天都能有無法走開的聽眾”??粗?,人們排隊坐他的公共汽車。為了能搭乘“會唱歌的公車司機”開的車,他們甚至有意錯過別的公共汽車。他們樂此不疲!這是一個知道自己為何而生的人。對他來說,生在世上就是為了讓別人快樂!他找到了一種將自己的生活目的和職業(yè)結(jié)合起來的途徑。率性而為,于是他過著心目中該過的生活。并非人人都有明確的人生目標(biāo),可是,一旦確定,并努力去追求它,你就會過上心目中屬于你的生活。而且,你會感到幸福。
目的顫抖
你試過穿針引線嗎?如果試過但又不熟練,你肯定會注意到,你把線頭緊緊捏住,然后湊近針眼,你的手就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線一下就穿歪了。想把液體灌入一個細頸瓶也會出現(xiàn)同樣的結(jié)果。你手能夠拿得很穩(wěn),然后去貫徹你的意圖。這時候,不知為什么,你的手卻顫抖起來。在醫(yī)學(xué)界,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目的顫抖”。放松的技巧鍛煉可以幫助人們放松過度的努力和減輕過度的“目的性”,克服在避免錯誤和失敗時產(chǎn)生的過分謹(jǐn)慎。
攝像頭里的高境界
在臺灣的博物館和超市,你會看到這樣的標(biāo)牌:本館(或本店)設(shè)有攝像監(jiān)視–你知道接下來的一句話是什么嗎?禁止吸煙?嚴(yán)禁喧嘩?偷一罰十?都不是!標(biāo)牌上完整的表達是:本館設(shè)有攝像監(jiān)視,請您保持微笑!
向他們的高度看齊
您說,和小孩子們打交道實在累人。這您說的很對。您又補充說,因為得向他們的身高看齊,得彎下腰來,低著身子才能和他們說話。這您就錯了。您要做的,不是在身體上俯下去,相反,卻是要在精神上升上去。您需要放下許多煩惱、包袱和羈絆,小心翼翼地踮起腳尖來,才能向他們的情感高度看齊。
【篇五:光明與陰影】
名言
我們鮮少在光明時想到黑暗,在幸福時想到災(zāi)難,在安逸時想到痛苦,不過,反過來的想法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档?BR> 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沖出來?!X鐘書
蓋人生歷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順境亦居十三四。而順逆兩境,又常相間以為乘。無論事之大小,而必有數(shù)次乃至十?dāng)?shù)次之阻力。其阻力雖或大或小,而要之必?zé)o可逃避者也?!簡⒊墩撘懔Α?BR> 事例
1、索爾仁尼琴一生跌宕起伏,因?qū)λ勾罅值牟痪炊鴦?改8年,因處 女作獲赫魯曉夫親自批示發(fā)表而聲名鵲起,又因諾貝爾文學(xué)獎而流 亡國外20年,晚年回國后還因?qū)θ~利欽的批判和對普京的贊譽而飽受非議,無論被推崇還是被鞭笞,他永遠只為“正義”說話,揮舞著“戰(zhàn)筆”,為國家的前途開出“良方”。
2、趙孟頫一生未能實現(xiàn)其官場抱負,于是將滿腔熱情投身于藝術(shù)之中,在藝術(shù)中情感得以升華,為中國藝術(shù)史譜寫出了一篇華美的樂章,他上承唐宋,下啟明清成為中國藝術(shù)百代標(biāo)程的重要人物。雖說仕元使歷朝歷代對其藝術(shù)人格和現(xiàn)實人格褒貶不一,但在毋庸置疑的是他在繼承先賢優(yōu)良文化的基礎(chǔ)上大膽創(chuàng)新促進了元代文人畫的發(fā)展,開辟了一代文人畫新風(fēng),成為元代書畫領(lǐng)袖并對我國書法、繪畫藝術(shù)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佳句
正因為一個人躺著安全,所以也就沒有人生的陰影,沒有摔倒和失敗的擔(dān)憂。躺著的人生,雖然安全,但也是毫無作為的人生啊!一個人站著,就會有陰影,就會有遭遇摔倒和失敗的風(fēng)險,但站著的人生,進取的人生,迎來的更多的是光明,是追求幸福和成功的快樂。而且,還要懂得,當(dāng)你把光明放到了自己至高無上的位置,當(dāng)你把光明當(dāng)做內(nèi)心神圣的東西去推崇、去敬仰時,光明自然會照亮你生命的每一個角落。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有意氣,雖遭官場與文場一齊潑來的污水,但他仍意氣風(fēng)發(fā),“侶魚蝦而友麋鹿”,心胸豁達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