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讀后感600字:《托爾斯泰傳》

字號:

咀嚼書中的寧靜,體會其人生滋味。讀書,可以讓讀者在迷茫中找到出路;在書海中,找見自身的啟迪。為您精心整理了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更多精彩,盡在!
    【篇一】
    《列夫•托爾斯泰傳》有感一顆偉大的靈魂,百年前在俄羅斯的大地上發(fā)出光焰,最精純的光彩照耀我們的心靈。在十九世紀末陰霾重重的黃昏,它是一顆撫慰人間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并撫慰我們青少年的心靈。在法蘭西,多少人認為他不止是一個受人愛戴的藝術(shù)家,而是一個朋友,的朋友,在全部歐羅巴藝術(shù)中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粗獷的臉又長又笨重,短發(fā)覆在前額,小小的眼睛,寬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寬闊的耳朵,因為無法改變丑相,童年時倍感痛苦。他在一個叫卡贊的地方讀書,成績平庸,他是孤獨的。
    在他家庭的回憶中,好幾個人為托爾斯泰采作他的《戰(zhàn)爭與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親王沃爾康斯基,葉卡捷娜二世時代*的貴族代表;他的母親,瑪利亞公主,這溫宛轉(zhuǎn)的丑婦人,生著美麗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輝,照耀著《戰(zhàn)爭與和平》。
    雖然對于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但是他至少還能保持若干關(guān)于父親的回憶。這是一個和藹的詼諧的人,眼睛顯得憂郁,在他的城邑中過著獨立不羈、毫無野心的生活;他父親死時托爾斯泰才九歲。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xiàn)實,心中充滿了絕望。
    然而不知不覺中,他為少年的熱情、強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驅(qū)使,以至這種追求完美的信念喪失了無功利觀念的性質(zhì),變成了實用的性質(zhì)與物質(zhì)的了。他慢慢地也學會了放蕩自己。最后,有一樣東西救了他:那就是絕對的真誠、坦白和善良。
    最終他以自己的努力而成了俄-國作家。影響我們成功的決不是環(huán)境,或者遭遇。而是我們是否能保持一顆堅強的心,一種不屈的信念。
    【篇二】
    阿廖莎徹底和繼父鬧翻了,他又搬回了外祖父家,外祖父更加的瘦了,也更吝嗇了,無論什么東西都和外祖母分的很清楚,阿廖莎從此也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
    因為外祖父的吝嗇,阿廖莎每到節(jié)假日就去撿垃圾,他撿骨頭、破布、碎紙,然后再把這些賣掉,把得到的錢交給外祖母,因此得到了外祖母的贊賞。雖說阿廖莎的成績很好,但他還是放棄了上學,因為學校的同學們都嫌棄他,并且外祖母也生病了,為了掙到更多的錢,阿廖莎過上了街頭流浪的生活。
    繼父被單位開除了,母親和小弟弟又搬回了外祖父的住處,母親又瘦又虛弱,小弟弟也是皮包骨頭,為了照顧母親和小弟弟,阿廖莎成了保姆。母親的病很嚴重,整天的不說話,外祖父依然很小氣,連飯都不給母親和小弟弟吃飽,阿廖莎感到很難過。母親還是死了,阿廖莎很傷心,外祖母也很傷心。母親去世沒幾天,阿廖莎就被小氣的外祖父趕出了家門,從此阿廖莎開始了在人間的生活。
    到這里,這本書《童年在人間》完全結(jié)束了,我的心也很沉重。阿廖莎和我一樣大的孩子,從小到大受了多少折磨和苦難,父親、母親的相繼離去,給他造成了多么大的傷害,我們從小就不愁吃喝,并且玩具多的要命,爸爸、媽媽對我愛護有加,過的簡直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我無法體會到阿廖莎的生活,不知道在寒冬中撿垃圾的滋味;不知道鞭子抽在身上痛楚;不知道餓肚子的感覺。我們生長在蜜罐中,卻不知道去感恩我們的親人,認為他(她)們?yōu)槲覀冏龅囊磺卸际菓摰?我們是多么的無知啊。阿廖莎的精神也值得我去學習,我要學習他堅持不懈、尊老愛幼、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篇三】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不同的心胸,不同的命運
    -----有感于三國人物
    人們常說,心量狹小,則多煩惱,心量廣大,智慧豐饒。近來看了《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我才正真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吳國大都督周瑜,雄姿英發(fā),才華橫溢。在討還荊州,取西川上,他的計謀屢屢被諸葛亮所識破,他想盡一切辦法要除掉諸葛亮。不料性急的周瑜領(lǐng)兵去諸葛亮營寨前挑戰(zhàn),不幸被毒箭射中,醫(yī)官說需修養(yǎng)百日,即可愈合,此病尤其不能生氣。魏軍抓住周瑜的弱點,曹洪領(lǐng)兵來戰(zhàn),在外大罵周瑜,周瑜因為生氣,毒箭傷口迸發(fā)。而諸葛亮也知道周瑜的弱點三氣周瑜,致死周瑜*身亡,當他還剩下最后一口氣時,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
    我佩服周瑜的才華,但也感嘆一代英才為何氣量這么狹窄,竟活活被人氣死,可憐!可惜!可嘆!
    周瑜呀周瑜,你這么聰明的人怎么會不明白“宰相肚里,將軍額上能跑馬”呢?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呀!
    再來看魏國司馬懿。一代老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酌鞣ノ?司馬懿雖屢戰(zhàn)屢敗,但從不氣餒。諸葛亮由于糧草不足,不敢久戰(zhàn),為了讓司馬懿出軍,盡快奪取祁山,諸葛亮派人送給司馬懿一套女裝,并修書一封,極盡羞辱,以誘他出戰(zhàn),可司馬懿不進圈套,笑呵呵的在文官百將面前穿上了女袍,告訴從蜀國前來的使者:“你告訴你們的諸葛丞相,他的禮物我收了,代我謝謝他?!?BR>    魏延為了挑戰(zhàn),把司馬懿的金盔扔在地上,許多兵士圍上去一會踢到這,一會踢到那,可司馬懿卻一點也不生氣,笑瞇瞇的看著這一場好戲,打了一個哈欠,從容的*睡覺了。諸葛亮誘敵計劃屢屢落空。司馬懿的心胸也真讓人佩服。
    司馬懿和周瑜同樣身為大都督,一個有著如針尖般的心胸,年紀輕輕,活活氣死。一個卻有著能容得下山川大河的心胸,活到了七十多歲。
    不一樣的心胸,真是不同的命運呀!假如周瑜像曹操,司馬懿那樣的氣度,何至于英年早逝,也許吳國的命運會改寫。
    心胸狹隘的人往往會吃大虧,而那些心胸寬闊的人往往能成就大事。
    看來,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