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士塔》后感400字的范文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讀《道士塔》后感400字的范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道士塔》后感400字【一】
    余秋雨的心里埋藏著中國的文化?!段幕嗦谩肥撬H身經(jīng)歷后寫下的著作。在他的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種“人文山水”。這本書有沉重的歷史氣味,蒼老有力的文筆。他說:“希望自己筆下的文字能有一種苦澀后的回味,焦灼后的會心,冥思后的放松,蒼老后的年輕。”沉甸甸的《文化苦旅》,滿盈盈的思想積淀。土黃的書皮,便已讓人聞到苦澀的味道。
    最讓我感慨的是《道士塔》那篇文章,正如所說,中國近代史,更是一部血淚史,而敦煌莫高窟,更是其中一個較為鮮明的例子。只有失去才能喚起人們的珍惜。
    曾經(jīng)有一個叫莫高窟的地方,它安靜的沉眠于那片土地,而一個姓王的道士的到來,打破了它應(yīng)有的沉寂,他發(fā)現(xiàn)了古人留下的精美壁畫,他打開了一扇轟動世界門戶,但他全然不知。而他卻將這些壁畫送給了來自西方的“和尚”,賄賂給那些不信佛的官員,在賄賂給更高的京官,而那一個個滿腹經(jīng)綸的文官又為何在他們滔滔的奏折中對莫高窟只字不提,只是因為他們還沒有認(rèn)識這片佛教圣地。而外國學(xué)者卻充分認(rèn)識到其不可估量的巨大價值。他——王道士,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在一個道士眼中,那些莫高窟中的石像更不比所謂的天師與靈官,那些來自西方的“游客”將它一卷一卷,一車一車的帶走,那些人想不到,那些他們視為無價的珍品,文化的精華的字畫竟然在那個道士手中成了換來銀元的交易品。在那個道士一筆又一筆的“小買賣”中,敦煌莫高窟的文化就這樣被揮霍掉了,而他也萬萬沒有想到,這些使他沾沾自喜的買賣卻幾乎葬送了一個國家的文化。但是如果沒有這些掠奪者,或許那些文物就得不到人們更大的重視。誰又能意識到它的珍貴?喚起我們的文化記憶呢?余秋雨說:“我好恨!”難道偌大的中國竟存不下幾卷*!
    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們,更恨!文獻的膠卷可以從外國買來,越是屈辱越加緊研究。這些年的成果已經(jīng)表明,敦煌在中國,敦煌學(xué)也在中國!雖然我沒去過敦煌,但看了些圖片,資料,我能感受到她的美。08年的“飛天”舞蹈,更讓我享受到無法表達的美。
    這是誰的錯呢?是王道士?還是外國學(xué)者?還是就是我們自己?是自己沒好好保護,沒意識到它的珍稀,拱手相讓,讓它在歷史的長流中流逝?深究這些已沒多大意義,文化對于一個國家的作用難以估量。我們要做的是加強文物保護,弘揚我們的中華文化,并發(fā)揮它們的積極作用。
    讀《道士塔》后感400字【二】
    看到了嗎,那西邊凄艷的晚霞?那是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
    當(dāng)那幾車、幾十箱、幾百卷的文物被運往其他各國時,孰知,那是我們中國延續(xù)到現(xiàn)在的傷口。
    那愚笨的道士總是自作聰明,當(dāng)他把洞窯壁畫涂成自己覺得漂亮的樣子的時候,他不知道,他損害的是一個民族的文明古跡;當(dāng)他把那些婀娜的雕塑砸到他滿意為止時,他不知道,他丟棄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古物;當(dāng)他以貪圖小利送出洞窯里所有東西后,他更不知道,他已成了一個千古罪人……
    僅僅一個道士,就毫不吝嗇地把我國千古文明送了出去,我們是該批判他的愚蠢,還是該批評當(dāng)時統(tǒng)治者的短淺目光?一個金光閃耀的石窟,怎會讓一個道士看管?還有那些文人竟然知道這些文物的價值,又為什么單單吝嗇于那點運費?就像作者說的“只要看看這些官僚豪華的生活排場,就知道絕不會窮到籌不出這筆運費”。相比較外國的那些學(xué)者冒著生命危險前來征集的精神,這又是何等的令人悲哀!
    當(dāng)看到我國的文物被運往其他國時,我的感情不單單可以用憤怒來形容,那種是感情高于怒與恨的。
    當(dāng)日本學(xué)者說“我想糾正一個過去的說法。這幾年的成果已表明,敦煌在中國,敦煌學(xué)也在中國”時,中國專家沒有太大的激動。對啊,敦煌在中國,敦煌學(xué)也在中國,可那些文物卻不在中國。當(dāng)自己的東西到了別人手里,自己研究時還需經(jīng)過別人的同意,且要用照下來的膠片去研究。這可謂只是心酸所能概括的?
    傷口總會被撫平的,可那個疤痕,卻無法抹去……
    讀《道士塔》后感400字【三】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民族。它的歷史真的可說是有喜有悲。喜的是從古至今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奇跡,如:秦始皇兵馬俑、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等等。悲的是也有許多恥辱,如:火燒園明園、鴉片戰(zhàn)爭、南京*等等。而有個人是我們民族罪不可赦的罪人!
    他穿著土布棉衣,目光呆滯,畏畏縮縮,是一個道士,一個農(nóng)民,一個平民。他就是王圓箓,是這出杯具中錯步上前的小丑。他只是一個道士,有何德何能成為莫高窟的主人?他只是一個農(nóng)民,有何德何能把莫高窟當(dāng)成自我的宅院?他只是一個平民,有何德何能把持著中國古代最燦爛的文化?難道中國的文官都死光了嗎!
    這篇文章是老師讀給我們聽的,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文化苦旅》。我看了以后更是悲哀,王道士把這些無價之寶的文物看成是玩物,隨便送人;把敦煌變成他的農(nóng)舍,他摧毀了中華民族古代勞動人民汗水的結(jié)晶。這時,沒有一個人來阻止他,如果不是那時中國政府的*,道士自以為真的能夠讓他對著莫高窟指手畫腳嗎?不能!
    文章中有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那天傍晚,當(dāng)冒險家斯坦因裝滿箱子的一隊牛車正要啟程,他回頭看了一眼西天凄艷的晚霞。那里,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闭娴氖沁@樣,我們十三億人的心都在滴血。我不明白,為什么王道士會那樣的愚蠢,寧愿把珍貴的文物送給那些外國人,也不肯上報朝廷,把它們留在自我的祖國。如果我能和王道士生活在同一個朝代,我必須會竭盡全力來阻止他,如果實在不行,我會拿一把大折刀,一刀捅死他!
    就這樣,莫高窟那些珍貴的文物流落海外。最后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了起來,如臥龍騰飛般,飛上了復(fù)興的道路上。用巨大的資金買回了王道士送出去的珍貴文物,那些文物因為王道士的愚蠢繞了一個大圈,最終回到了自我的家。中華民族正在用自身的行動治愈這歷史的傷疤!
    王道士是一個愚昧無知的人,我們不能像他一樣愚蠢,要多為人類留下更多的有價值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