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字號: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題怎么得高分?整理了語文詩歌鑒賞答題技巧,供參考。
    一、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
    古代詩歌的形象主要指詩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帶有作者強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詩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動的客觀事物相結(jié)合而產(chǎn)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zhèn)涞乃囆g(shù)境界。
    l、古詩中的“形象”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豪放灑脫型:如大詩人李白的詩大多表現(xiàn)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羈、豁達大度的風格。(2)憂國憂民型:如愛國主義詩人杜甫的詩大多表現(xiàn)其對人民苦難生活深深的憂慮和同情。(3)歸隱田園型:如東晉詩人陶淵明詩中描寫的多是悠閑自在、安貧樂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詩人王維詩中描寫的山村風光和朋友聚會的場面,儼然是一幅山水畫。(5)兒女情長型:如李商隱的詩表現(xiàn)的離別憂思和對愛情的忠貞不渝。(6)保家衛(wèi)國型:如岳飛的《滿江紅·怒發(fā)沖冠》塑造了一個精益報國的英雄形象。(7)邊塞風光和戍邊生活型:如岑參、高適的詩大多表現(xiàn)邊塞的風光和戍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苦。
    2、古詩塑造形象的方法:(1)細節(jié)描寫: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來刻畫人物形象。(2)烘托:通過感覺、視覺、聽覺以及其他事物對詩歌中所描繪的人物進行烘托。(3)對比襯托:運用對比、類比來刻人物形象。(4)比興手法:如自居易的<;長相思)運用了《詩經(jīng)>;的比興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婦懷遠之情,下片直述念遠恨別的情懷。(5)抒情方式:運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
    3、鑒賞形象的技巧。對詩歌形象的鑒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1)借助詩歌的形象,深入領(lǐng)會詩人的思想感情。(2)借助詩歌的形象,分析詩歌意境。(3)借助詩歌的形象,分析詩歌中的哲理。
    二、讀詩歌要了解特殊的修辭手法
    在古代詩歌中,比喻、比擬、夸張等修辭方式我們都能夠辨識,但是一些不常用,或者說是古詩中特有的修辭方式就必須了解,比如互文:
    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就不可理解為月是秦朝的,關(guān)是漢朝的;
    《木蘭辭》中的“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也絕不是雌雄異樣,否則“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就無從說起;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主人下馬客在船”,如果理解為主人下了馬,客人上了船,就無法解釋“舉酒欲飲無管弦”和“江州司馬青衫濕”了。
    三、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
    了解了這些常用意象的寓意,就能夠十分快捷地掌握詩詞的情感、主旨。
    1.“起”定基調(diào)?!捌稹本錇橐辉娭拙洌匚缓苤匾?,往往有統(tǒng)帥全詩、奠定基調(diào)、渲染氣氛、鋪墊意境的作用。如:
    杜甫《登高》詩首聯(lián)的“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開篇便以急風、高天、長嘯的猿聲,清渚、白沙、盤旋的飛鳥這六個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繪出了一幅蕭瑟、肅殺的三峽秋景圖,奠定了全詩低沉的基調(diào)。
    2.“承”“起”而續(xù)?!俺小本渑c“起”句語意接近,關(guān)聯(lián)極為密切。它不是對“起”句簡單的重復,而是“起”句的延續(xù)、深化,兩句之間的意思可互為佐證。在結(jié)構(gòu)上,還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以杜甫《登高》為例:
    頷聯(lián)“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中的“落木”承首聯(lián)第一句的“風急天高”,為仰視所見;“長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視所得,無邊落木蕭蕭之聲與不盡長江滾滾之勢將秋意推向深廣,境界更為闊大、曠遠,從而使后面抒發(fā)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力的依托。
    3.“轉(zhuǎn)”開生面。“轉(zhuǎn)”是指結(jié)構(gòu)上的轉(zhuǎn)折,往往體現(xiàn)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轉(zhuǎn)換。前面鋪墊蓄勢已足,陡然一轉(zhuǎn),別開生面,讓詩歌頓生波瀾。
    《登高》中“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由頷聯(lián)寫景轉(zhuǎn)而抒情,盡情抒發(fā)自己羈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臺的孤獨。
    關(guān)注“轉(zhuǎn)”句,能使我們盡快明了作者思路,它也是我們體察詩歌主旨的重要線索?!稗D(zhuǎn)”,古人也稱為“跳轉(zhuǎn)”,就是要盡量使轉(zhuǎn)折之筆蕩開,造就波瀾,給人“峰回路轉(zhuǎn)”之感。這一“轉(zhuǎn)”避免了詩歌的平直,讓詩意一下子鮮活生動起來,同時也轉(zhuǎn)向了詩歌主旨的揭示,所以理解和鑒賞詩歌,抓住“轉(zhuǎn)”句是關(guān)鍵。
    4.妙“合”主旨?!昂稀笔乔叭湓娨獾淖詈蠛铣?,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詩人思想感情抒發(fā)的凝結(jié)點,常常有點明題旨、收束全詩的作用。
    《登高》尾聯(lián)兩句“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更在前句基礎(chǔ)上直抒胸臆,似一吐郁結(jié)于胸的不快,又似無可奈何沉重一嘆。一個艱難時世中老病孤愁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令人痛惜!全詩起于“悲”而終于“悲”,悲景著筆,悲情落句。
    “妙合”的方式有很多,最常見的有兩種:第一種是直接點題,于篇末或抒發(fā)感情,或議論明理,或直接揭示主旨;第二種收束方式是暗中寄托,即用暗示的方法表現(xiàn)作者的感情、闡述的事理。最常見的是寄情于景,以景語作結(jié)。
    起承轉(zhuǎn)合四個部分之間,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而每一部分,又都關(guān)乎主旨,關(guān)乎作者的情感。掌握了這個規(guī)律,也就握住了一把打開古詩鑒賞之門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