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浣溪沙·春情》詩詞賞析

字號:


    蘇軾對詞的變革,基于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chuàng)作主張。蘇軾在詞的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fā)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后,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yōu)橐环N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fā)展方向。下面是為大家?guī)淼奶K軾《浣溪沙·春情》及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浣溪沙·春情
    宋代:蘇軾
    道字嬌訛苦未成。未應春閣夢多情。朝來何事綠鬟傾。
    彩索身輕長趁燕,紅窗睡重不聞鶯。困人天氣近清明。
    譯文
    睡夢中柔聲細語吐字不清,
    莫非是情郎來到她的夢中?
    假如不是跟他夢中歡會呀,
    為何見她早起時發(fā)髻斜傾?
    秋千上她象燕子身體輕盈,
    紅窗內她睡得甜不聞鶯聲。
    那使人困意濃濃的天氣呀,
    已不知不覺地快要到清明。
    注釋
    “道字”二句:意謂少女說話時咬字不準,還不應在閨房中做多情的*。
    朝來句:謂低頭沉思不知何故。
    趁燕:追上飛燕。這句寫蕩秋千。
    睡重不聞鶯:睡得很濃連鶯啼聲也聽不見。清賀裳《皺水軒詞簽》評以二句云:“蘇子瞻有銅琵鐵板之機,然其《浣溪沙·春閨》曰:‘彩索身輕長趁燕,戲窗睡重不聞鶯?!绱孙L調,令十七八女郎歌之,豈在‘曉風殘月’之下?”
    因人天氣:指使人困倦的暮春天氣。
    賞析
    這首詞體現(xiàn)了作者對婉約詞的一個極好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詞中以含蓄蘊藉、輕松幽默的語言,描寫一位富裕家庭懷春少女的天真活潑形象。整首詞新穎工巧,清綺細致,雅麗自然,表現(xiàn)人物形象不僅能曲盡其形,且能曲盡其神,曲盡其理,顯示出非凡的藝術功力。
    上片寫少女朝慵初起的嬌態(tài)。首句寫少女夢囈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表現(xiàn)少女懷春時特有的羞澀心理。接下來二句語含諧趣,故設疑云:如此嬌小憨稚的姑娘是不會被那些兒女情事牽扯的吧,那為什么早晨遲遲不起云鬟半偏呢?以上幾句將少女的春情寫得若有若無,巧妙地表現(xiàn)了情竇初開的少女的心理特點。
    詞的下片通過少女蕩秋千和晝眠這兩個生活側面的描寫,寫她貪玩好睡的憨態(tài)。姑娘白天秋千上飛來蕩去,輕捷靈巧的身子有如春燕??墒牵砩咸上聛硪院?,她就一覺睡到紅日當窗,鶯啼戶外,仍是深眠不醒。少女白晝酣眠,是為排遣煩憂,作者卻說是因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節(jié)。
    這首詞傳神地描寫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態(tài),寫出了少女懷春時玫瑰色的夢境。寫作上,它撮筆生新,不落陳套,始終圍繞少女春日貪睡這一側面,用饒有情致的筆調加以渲染,使一位懷春少女的神思躍然紙上,呼之欲出。詞以上下問答的形式寫出,這種結構造成了一種意深筆曲的效果,而無一眼見底的單調淺薄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