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值得”只是用錢來衡量的話,剛畢業(yè)的時候可能看不出來,因為國內(nèi)目前的就業(yè)形勢真的不是很好,留學生也比較多,良莠不齊,畢業(yè)剛找到工作在工資上未必會有什么優(yōu)勢。如果“值得”是從潛力和發(fā)展上看的話,那么只要孩子在讀書的過程中認真學習,不僅在學業(yè)上會有更好的見識和積累,而且在視野上會有更大的拉升和拓寬,那么從長遠角度的發(fā)展來看,積累更深厚因此潛力更大,后勁會更足。下面隨來看看留學美國值得嗎。
工薪家庭孩子去美國讀經(jīng)濟學碩士值得嗎?
現(xiàn)在海龜越來越多,早已沒那么吃香。而工薪階層的孩子去美國讀兩年碩士的花費幾乎是家庭的全部積蓄。
主要看你“值得”的定義是什么而已。
如果“值得”只是用錢來衡量的話,剛畢業(yè)的時候可能看不出來,因為國內(nèi)目前的就業(yè)形勢真的不是很好,留學生也比較多,良莠不齊,畢業(yè)剛找到工作在工資上未必會有什么優(yōu)勢。
如果“值得”是從潛力和發(fā)展上看的話,那么只要孩子在讀書的過程中認真學習,不僅在學業(yè)上會有更好的見識和積累,而且在視野上會有更大的拉升和拓寬,那么從長遠角度的發(fā)展來看,積累更深厚因此潛力更大,后勁會更足。
而收入,也會最終跟上來。
我這樣說的一個重要根據(jù)是,在經(jīng)濟學領域里,美國大學的水平在世界上是的,頂尖經(jīng)濟學系多數(shù)都在美國大學,而且絕大多數(shù)經(jīng)濟學諾貝爾獎的得主也出自美國。
當然孩子的自身條件也很重要,努力、認真、自律、有開拓能力,有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等等,缺一不可,否則真的不要送到美國。不久前不是有個北大博士中科院工作的學霸么,只缺安全意識,自己自愿搭了陌生人的車,結果不幸遇到了*,現(xiàn)在尸體都沒找到。
最后要說的是,走上這一步,跟著而來的可能還有更多的機會。
這就像爬山,只有爬到更高的山頂,才能看到更遠。
譬如,在美國讀經(jīng)濟學碩士,不少畢業(yè)生最后找到了華爾街等商行的工作,就是一般的公司收入也要大大好于國內(nèi)的,成績好的話還有機會拿到全獎繼續(xù)攻讀博士,畢業(yè)后可以申請美國大學任教或者商業(yè)領域更高級別起步的工作,這些如果沒有出來讀碩士的第一步的話,是完全沒有機會的。再說,孩子來了以后還可以在校園工作或者申請教授研究助理或者教學助理的工作,后面的費用不用家里出也可能呢。
送子女進入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我當年考大學的時候,一心想的就是上的大學,當時夢想的學校是清華,毫不猶豫就報了,所幸考上了。
當年班里有個同學,考分和我不差上下,但不像我父母那樣基本不管我報志愿,她的爸媽是我們當?shù)匾凰髮W的老師,考慮得比較多,譬如這個分數(shù)上清華可能是中游,進不了特別好的專業(yè),但去上海的大學可能就算我們省頂尖的分數(shù),雖然學校比清北稍遜,但卻可以進的專業(yè),加上家里有親戚在上??梢哉諔?,于是就去了復旦,也進了當時非常熱門的一個生物專業(yè)。
后來我們在所在的大學都算學霸。我算不上頂尖分數(shù)上清華的,因此專業(yè)一般,但屬于個人非常努力,意志品質(zhì)比較頑強,在清華強烈競爭的環(huán)境中沒有垮掉,后來出國讀博,中間遇到丫爸,人品、職業(yè)(律師)、家境和三觀都很靠譜就嫁了,現(xiàn)在在美國大學教書,工作生活就算知足常樂吧。
我的同學頂尖分數(shù)去在復旦,也是一路學霸,后留美也是,成績一直好,嫁的美國同學,老公很給力,我同學后選擇在家全職母親,生活上很優(yōu)越幸福,私下會和我說這些年讀書真的很累,有點burntout(大概翻譯成“燒掉了后勁兒”的意思)了,因此有不想拼職場的感覺了。
我講兩個例子的目的是想說,是否送孩子讀主要還是看孩子本身的情況,因為讀是有利有弊的。利:起點高,見的世面多,圈子里的人條件素養(yǎng)和環(huán)境都比較好,對將來的發(fā)展比較有利等等,但這些“利”的方面也可能成為“弊”:壓力大,競爭激烈,容易打擊自信心等等。所以對像我這樣比較“皮實”的人來說,經(jīng)得起挫折和壓力,喜歡比較競爭的環(huán)境,對一些物質(zhì)等方面懸殊的刺激沒有反應,因此扔到像這樣的環(huán)境里不會感覺落差,也不會抑郁或者burntout,反而會越戰(zhàn)越勇;而對一些神經(jīng)沒有這么皮實的孩子,我想就應該綜合考慮了,有的時候退而求其次也并不是壞處。
最后說點題外話。我女兒目前在弗吉尼亞一所的私立學校上學,很多孩子的家長非富即貴,我們家頂多就算中產(chǎn)靠上吧,因此我女兒考上的時候我很擔心,之前還和她專門坐下來交流過,但第一天上學還是被同學的“富”稍微震撼了一下,好在她繼承了我的“遲鈍”和“皮實”,過后就波瀾不驚了。但她有個同學就沒這么幸運了,也屬于家庭一般但傾盡全力送孩子上好學校的,孩子最后各種不平衡,心理問題很多。我想送孩子上很多情況下和這個例子類似,作為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吧。
如果去美國留學,畢業(yè)后一般都怎樣才能留在美國呢?
你指的留在美國,是拿到永久居留權,也就是所謂的綠卡吧?
如果是這樣,主要的途徑如下:
1、和美國公民結婚
需要能證實是事實婚姻(移民局會要求你提供很多證據(jù)),而不是為拿綠卡而交易的假婚姻,只要和美國公民結婚,馬上就可以為非美國公民申請綠卡,一般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里就可以拿到兩年有效的臨時綠卡,兩年到期后,美國公民可以為配偶申請取消年限頒發(fā)永久綠卡,綠卡三年后有權申請美國公民。
2、畢業(yè)后找到工作,單位贊助工作簽證同時幫助申請綠卡
譬如有杰出成就的科學家、教授等,可以遞交EB-1類的移民申請,申請也很少受到配額的限制,但需要提供“杰出”成就的證據(jù)。還有一種是EB-2類的移民申請,也就是說申請人本身的技能有益于美國國家利益,需要很多領域里有影響力人的推薦信。另外一種是EB-3類的有熟練技能、職業(yè)的工人“Skilled,Professional,orOtherWorkers.”一般要求有本科學位、至少兩年工作經(jīng)驗等。后兩種都算雇傭基礎上的移民申請,有雇主,但每年有配額,因此申請一般都有滯后,對中國公民來說等上三、五年是很正常的。這類移民綠卡五年之后有資格申請公民。
3、投資移民申請
也就是俗話說的EB-5,需要投入至少50萬美元,申請成功后拿到的是條件綠卡,之后幾年內(nèi)證實確實為美國創(chuàng)造了10個或以上就業(yè)機會的,可以申請變成永久綠卡。綠卡五年后有資格申請公民。
當然還有一些,譬如政治庇護、宗教移民什么的,都有一些特定的限制罷了。
最后想說的是,最近美國國務院表示將限制部分中國留學生的簽證有效期,尤其是那些敏感專業(yè)領域的,這些領域以前是中國留學生綠卡獲得者的重要群體,從這個角度上看,其實已經(jīng)無形中砍掉了那些最有機會留在美國的留學生,而其他專業(yè)是美國不缺的,不缺就難找工作,找不到工作畢業(yè)就得回國,就爭取不到辦綠卡的機會和時間緩沖,因此將來來美國留學的學生,會越來越難在美國留下的。
工薪家庭孩子去美國讀經(jīng)濟學碩士值得嗎?
現(xiàn)在海龜越來越多,早已沒那么吃香。而工薪階層的孩子去美國讀兩年碩士的花費幾乎是家庭的全部積蓄。
主要看你“值得”的定義是什么而已。
如果“值得”只是用錢來衡量的話,剛畢業(yè)的時候可能看不出來,因為國內(nèi)目前的就業(yè)形勢真的不是很好,留學生也比較多,良莠不齊,畢業(yè)剛找到工作在工資上未必會有什么優(yōu)勢。
如果“值得”是從潛力和發(fā)展上看的話,那么只要孩子在讀書的過程中認真學習,不僅在學業(yè)上會有更好的見識和積累,而且在視野上會有更大的拉升和拓寬,那么從長遠角度的發(fā)展來看,積累更深厚因此潛力更大,后勁會更足。
而收入,也會最終跟上來。
我這樣說的一個重要根據(jù)是,在經(jīng)濟學領域里,美國大學的水平在世界上是的,頂尖經(jīng)濟學系多數(shù)都在美國大學,而且絕大多數(shù)經(jīng)濟學諾貝爾獎的得主也出自美國。
當然孩子的自身條件也很重要,努力、認真、自律、有開拓能力,有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等等,缺一不可,否則真的不要送到美國。不久前不是有個北大博士中科院工作的學霸么,只缺安全意識,自己自愿搭了陌生人的車,結果不幸遇到了*,現(xiàn)在尸體都沒找到。
最后要說的是,走上這一步,跟著而來的可能還有更多的機會。
這就像爬山,只有爬到更高的山頂,才能看到更遠。
譬如,在美國讀經(jīng)濟學碩士,不少畢業(yè)生最后找到了華爾街等商行的工作,就是一般的公司收入也要大大好于國內(nèi)的,成績好的話還有機會拿到全獎繼續(xù)攻讀博士,畢業(yè)后可以申請美國大學任教或者商業(yè)領域更高級別起步的工作,這些如果沒有出來讀碩士的第一步的話,是完全沒有機會的。再說,孩子來了以后還可以在校園工作或者申請教授研究助理或者教學助理的工作,后面的費用不用家里出也可能呢。
送子女進入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我當年考大學的時候,一心想的就是上的大學,當時夢想的學校是清華,毫不猶豫就報了,所幸考上了。
當年班里有個同學,考分和我不差上下,但不像我父母那樣基本不管我報志愿,她的爸媽是我們當?shù)匾凰髮W的老師,考慮得比較多,譬如這個分數(shù)上清華可能是中游,進不了特別好的專業(yè),但去上海的大學可能就算我們省頂尖的分數(shù),雖然學校比清北稍遜,但卻可以進的專業(yè),加上家里有親戚在上??梢哉諔?,于是就去了復旦,也進了當時非常熱門的一個生物專業(yè)。
后來我們在所在的大學都算學霸。我算不上頂尖分數(shù)上清華的,因此專業(yè)一般,但屬于個人非常努力,意志品質(zhì)比較頑強,在清華強烈競爭的環(huán)境中沒有垮掉,后來出國讀博,中間遇到丫爸,人品、職業(yè)(律師)、家境和三觀都很靠譜就嫁了,現(xiàn)在在美國大學教書,工作生活就算知足常樂吧。
我的同學頂尖分數(shù)去在復旦,也是一路學霸,后留美也是,成績一直好,嫁的美國同學,老公很給力,我同學后選擇在家全職母親,生活上很優(yōu)越幸福,私下會和我說這些年讀書真的很累,有點burntout(大概翻譯成“燒掉了后勁兒”的意思)了,因此有不想拼職場的感覺了。
我講兩個例子的目的是想說,是否送孩子讀主要還是看孩子本身的情況,因為讀是有利有弊的。利:起點高,見的世面多,圈子里的人條件素養(yǎng)和環(huán)境都比較好,對將來的發(fā)展比較有利等等,但這些“利”的方面也可能成為“弊”:壓力大,競爭激烈,容易打擊自信心等等。所以對像我這樣比較“皮實”的人來說,經(jīng)得起挫折和壓力,喜歡比較競爭的環(huán)境,對一些物質(zhì)等方面懸殊的刺激沒有反應,因此扔到像這樣的環(huán)境里不會感覺落差,也不會抑郁或者burntout,反而會越戰(zhàn)越勇;而對一些神經(jīng)沒有這么皮實的孩子,我想就應該綜合考慮了,有的時候退而求其次也并不是壞處。
最后說點題外話。我女兒目前在弗吉尼亞一所的私立學校上學,很多孩子的家長非富即貴,我們家頂多就算中產(chǎn)靠上吧,因此我女兒考上的時候我很擔心,之前還和她專門坐下來交流過,但第一天上學還是被同學的“富”稍微震撼了一下,好在她繼承了我的“遲鈍”和“皮實”,過后就波瀾不驚了。但她有個同學就沒這么幸運了,也屬于家庭一般但傾盡全力送孩子上好學校的,孩子最后各種不平衡,心理問題很多。我想送孩子上很多情況下和這個例子類似,作為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吧。
如果去美國留學,畢業(yè)后一般都怎樣才能留在美國呢?
你指的留在美國,是拿到永久居留權,也就是所謂的綠卡吧?
如果是這樣,主要的途徑如下:
1、和美國公民結婚
需要能證實是事實婚姻(移民局會要求你提供很多證據(jù)),而不是為拿綠卡而交易的假婚姻,只要和美國公民結婚,馬上就可以為非美國公民申請綠卡,一般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里就可以拿到兩年有效的臨時綠卡,兩年到期后,美國公民可以為配偶申請取消年限頒發(fā)永久綠卡,綠卡三年后有權申請美國公民。
2、畢業(yè)后找到工作,單位贊助工作簽證同時幫助申請綠卡
譬如有杰出成就的科學家、教授等,可以遞交EB-1類的移民申請,申請也很少受到配額的限制,但需要提供“杰出”成就的證據(jù)。還有一種是EB-2類的移民申請,也就是說申請人本身的技能有益于美國國家利益,需要很多領域里有影響力人的推薦信。另外一種是EB-3類的有熟練技能、職業(yè)的工人“Skilled,Professional,orOtherWorkers.”一般要求有本科學位、至少兩年工作經(jīng)驗等。后兩種都算雇傭基礎上的移民申請,有雇主,但每年有配額,因此申請一般都有滯后,對中國公民來說等上三、五年是很正常的。這類移民綠卡五年之后有資格申請公民。
3、投資移民申請
也就是俗話說的EB-5,需要投入至少50萬美元,申請成功后拿到的是條件綠卡,之后幾年內(nèi)證實確實為美國創(chuàng)造了10個或以上就業(yè)機會的,可以申請變成永久綠卡。綠卡五年后有資格申請公民。
當然還有一些,譬如政治庇護、宗教移民什么的,都有一些特定的限制罷了。
最后想說的是,最近美國國務院表示將限制部分中國留學生的簽證有效期,尤其是那些敏感專業(yè)領域的,這些領域以前是中國留學生綠卡獲得者的重要群體,從這個角度上看,其實已經(jīng)無形中砍掉了那些最有機會留在美國的留學生,而其他專業(yè)是美國不缺的,不缺就難找工作,找不到工作畢業(yè)就得回國,就爭取不到辦綠卡的機會和時間緩沖,因此將來來美國留學的學生,會越來越難在美國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