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二重點知識點:古羅馬的政制與法律

字號:

心無旁騖,全力以赴,爭分奪秒,頑強拼搏腳踏實地,不驕不躁,長風破浪,直濟滄海,我們,注定成功!高一頻道為大家推薦《高一歷史必修二重點知識點:古羅馬的政制與法律》希望對你的學習有幫助!
    一、古羅馬的政制
    1.共和政體
    (1)建立:公元前6世紀末,*君主制,建立共和國。
    (2)機構
    ①執(zhí)政官是共和國的官職。
    ②元老院是國家決策機構,實行政事共商、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
    ③公民大會是平民可參加的會議。
    ④平民保民官可以監(jiān)督政府行為。
    2.帝制的建立
    A、原因——①羅馬不斷對外擴張,疆域廣闊,成為地中海的霸主。②階級矛盾尖銳,共和政體不適應新形勢發(fā)展的需要。
    B、確立過程——①公元前27年,執(zhí)政官屋大維實行元首制,元首(奧古斯都)集軍政、司法、宗教權力于一身,羅馬帝國形成。②戴克里先時期,實行公開的君主統(tǒng)治。③羅馬帝國勢力時地跨三洲、水兼四海。
    為什么說古羅馬帝國的出現(xiàn)是歷史的必然?
    提示:古羅馬國家疆域迅速擴大,由一個小城邦變?yōu)榈乜缛薜某壌髧?BR>    (1)原有的共和政體已不適應國家擴大發(fā)展的需要,不能有效防守遼闊的邊疆。
    (2)不能適應階級關系的變化和階級斗爭激化的新形勢。
    (3)不能滿足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也不能鎮(zhèn)壓奴隸和下層人民的反抗斗爭。
    二、羅馬法的內容
    1、定義:公元前6世紀末至公元7世紀古代羅馬制定和實施的全部羅馬法律。核心內容之一是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2、形成原因:政治+經濟+思想+主觀+推動+歷史
    政治:羅馬城與羅馬共和國的建立。
    經濟:羅馬奴隸制經濟的繁榮。
    思想:古羅馬人“自然法則”思想的存在。
    主觀:統(tǒng)治者的重視。
    推動:平民的不斷斗爭,迫使統(tǒng)治者不斷調整法律。
    歷史:古希臘文明的影響。
    △古代中國不能產生類似法律的原因
    經濟形態(tài)-古代中國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其特點之一就是封閉性和落后性;
    政治制度-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下,實行*統(tǒng)治,人治色彩濃厚,缺乏民主傳統(tǒng)。
    3、分類
    ⑴從形式上分為:習慣法和成文法。(羅馬共和國早期,羅馬只有習慣法)
    ①習慣法
    特點: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和不確定性。
    局限:為保護貴族特權提供方便。
    ②成文法
    背景:共和國的誕生和平民的長期斗爭。
    誕生的標志:《十二銅表法》(公元前5世紀中期)
    三、核心:私有財產的神圣不可侵犯。
    四、特點(原則):滲透著自然法思想,如理性、自由平等、人權、法律至上、正義、對待外來移民比較開明等。
    五、實質:保障和維護羅馬奴隸主的地位和統(tǒng)治。
    六、局限:主要體現(xiàn)帝國統(tǒng)治者的利益,對于被統(tǒng)治者只能承擔義務,不可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缺陷:保留陳規(guī)陋習,如“同態(tài)復仇”;只是男性公民、自由民擁有政治權力,婦女被剝奪政治權利;嚴格限制奴隸和隸農,維護羅馬奴隸主特權等。)
    七、地位:以《十二銅表法》為開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為總結的羅馬法,是世界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對后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
    八、羅馬法的作用
    1、在維系羅馬帝國統(tǒng)治中的作用
    羅馬共和國時期:平民是羅馬對外擴張和社會建設的主體,通過公民法的實施,調整了公民內部的階級關系,調動了公民的積極性,調動參政積極性,促進羅馬的對外擴張和發(fā)展。
    羅馬帝國:對于維系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表現(xiàn)在為皇帝和元老院的權力提供了法律依據(jù),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
    它維護了奴隸制度,保護了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和經濟利益,鞏固了帝國的社會基礎;
    它還順應經濟的發(fā)展和變化,對公民平等權利予以理論上的承認,對私有財產加以保護,籠絡了上層階級。
    建立了大量的自治市,把羅馬法律和政治制度推向全國,進一步穩(wěn)定帝國的政治和經濟基礎。
    2、對歐洲近代社會的影響
    為近代新興資產階級的民權理論提供了思想淵源;
    為資產階級戰(zhàn)勝教會和世俗的封建勢力提供了理論武器;
    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和鞏固提供了現(xiàn)成的法律形式;
    為近代歐洲大陸國家的立法提供了范本。
    (原因:適應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需要;體系科學、完整。)
    3.對世界法制史的影響(影響后世法律的制訂)
    羅馬法是歐洲歷最早的一套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它不僅嚴格規(guī)定了法律主體的權利和義務,而且還闡明了相關的法理,為人們提供了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的法律依據(jù)。其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
    ①羅馬法是近代歐洲大陸法系的基礎,是現(xiàn)代歐洲資本主義法制的先聲。法國*后,拿破侖時期頒布的《民法典》,就是以羅馬法的有關規(guī)定為藍本起草的。不列顛法系也吸收了羅馬法中的不少因素,如契約、債務和繼承制度等等。西方法律大都繼承了羅馬法中的法律體系、陪審制度、律師制度、訴訟原則和規(guī)范的訴訟程序,甚至政治制度的某些方面也不少來源于羅馬法。
    ②近代初期,西方資產階級根據(jù)自然法思想,制定了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如英國的《權利法案》、美國的《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法國的《人權宣言》等。這些法律都以羅馬法的理論為基礎,從中發(fā)展出反映資產階級要求的“天賦人權”、“權利平等”的自然權利。
    ③羅馬法的影響還波及到亞洲。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中國的民法,都受到羅馬法的影響。我國現(xiàn)在的《民法通則》和《繼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借簽了羅馬法的原則。
    九、羅馬法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
    人人生而平等;法律面面人人平等;法律是至高無上等等。
    法律的作用:保障公民權利;促進民主發(fā)展;規(guī)范人們行為;穩(wěn)定社會秩序;鞏固國家政權;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十、羅馬法的認識:羅馬法的一些基本原則適應了人類社會生活的需求;法律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
    秦朝法律與羅馬法實施的目的、結果,說明“秦朝短暫而亡”、而羅馬法的“第三次征服最為持久”的原因。
    ①從目的看,秦律要加強皇權,鞏固專制統(tǒng)治,以“輕罪重刑”為指導思想;羅馬法則要緩和社會矛盾,鞏固統(tǒng)治。(或者:由于平民的斗爭,由于查士丁尼接受羅馬帝國滅亡的教訓。)
    ②從結果看,秦法固然有利于政府推行各種鞏固中央集權的措施,但也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苦難,成為秦亡的原因之一;羅馬法有助于維系社會穩(wěn)定、鞏固帝國政權,對后世影響深遠,成為后來歐洲許多國家制定法律的藍本。
    【同步練習題】
    1.古羅馬時期,有一種人,他們的身體神圣不可侵犯,他們力求為平民說話、辦事,在任職期間不得離開羅馬城一天以上。他們是()
    A.元老院的貴族B.共和國的執(zhí)政官C.奧古斯都D.平民保民官
    答案:D
    解析:根據(jù)關鍵信息“為平民說話、辦事”可知答案為D。
    2.在事實上完成羅馬由共和制向帝制轉變的是()
    A.小塔克文B.斯巴達克C.屋大維D.戴克里先
    答案:C
    解析:小塔克文是羅馬共和制出現(xiàn)之前的暴君,與題干材料不符;斯巴達克是的奴隸起義領袖;戴克里先實行公開的君主統(tǒng)治;屋大維集各種大權于一身,成為事實上的*者,開創(chuàng)了羅馬帝國的基業(yè)。故答案為C。
    3.羅馬由共和制到帝制轉變的主要原因是()
    A.羅馬人民的斗爭B.愷撒等人建立了*統(tǒng)治C.奴隸的反抗斗爭D.適應領土擴張后的新形勢
    答案:D
    解析:關鍵是抓住根本分析歷史原因。羅馬人民斗爭是君主制向共和制轉變的主要原因;愷撒等人的*和奴隸的反抗等都是領土擴張后新形勢的表現(xiàn),根本還在于領土的擴張。
    知識點二、羅馬法
    4.《十二銅表法》的頒布是平民的勝利,主要是因為它()
    A.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B.內容廣泛且條文清晰
    C.規(guī)定了嚴酷的債務奴役制D.審判和量刑有法可依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十二銅表法》的意義。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平民”的勝利,即把思路限定在對平民有利的層面上。以此為出發(fā)點,逐項分析是否有利于平民,從而選出正確答案。本題易錯選A項,是誤把《十二銅表法》的歷史意義當成平民勝利的原因,要聯(lián)系題目,仔細對比意思相近的選項。
    5.公元前5世紀,羅馬《十二銅表法》誕生的直接因素是()
    A.羅馬共和制建立的結果B.法學家積極立法的結果
    C.長期地對外擴張的結果D.平民與貴族斗爭的結果
    答案:D
    解析:A項與《十二銅表法》時間相隔遙遠,可首先排除;C項發(fā)生在《十二銅表法》頒布以后,與《十二銅表法》沒有必然聯(lián)系;B項屬于《十二銅表法》頒布以后羅馬法不斷發(fā)展與完善的主要原因之一。
    6.羅馬法不斷積累與完備的根本推動力是()
    A.羅馬法學家不斷努力B.羅馬統(tǒng)治者維護其統(tǒng)治的需要
    C.羅馬平民的強烈要求和不斷斗爭D.羅馬社會的不斷發(fā)展
    答案:D
    解析:抓住題干當中關鍵詞“根本推動力”,運用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可得知作為上層建筑的羅馬法,它的發(fā)展是受社會發(fā)展程度制約的。
    7.《十二銅表法》規(guī)定,債務人可被債權人拘禁,期間債務人得自備伙食,如無力自備,則債權人應每日供給谷物粉一磅,愿多給者聽便。這表明《十二銅表法》()
    A.保護債權人的利益B.給予債務人人道待遇C.保護平民免遭傷害D.體現(xiàn)了公平公正原則
    答案:B
    解析:從這些條文來看,《十二銅表法》有些規(guī)定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人道主義原則。
    8.羅馬法中有部法律內容相當廣泛,包括公法與私法、刑法與民法、同態(tài)復仇法、氏族繼承與遺囑等,它在一定程度上對貴族的專橫和濫用權力作了限制。這部法律是()
    A.《十二銅表法》B.《卡拉卡拉敕令》C.阿奎里亞法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內容相當廣泛”“在一定程度上對貴族的專橫和濫用權力作了限制”可知,這與《十二銅表法》的內容和作用一致。它使審判、量刑都有了法律依據(jù),貴族對法律的隨意解釋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的特權,保護了平民的利益。故答案是A。
    9.《十二銅表法》規(guī)定:死者的財產需按其遺囑進行處理;債權人可將無力償還的債務人,交付法庭判決,直到將其戴上足枷、手銬,甚至殺死或賣之為奴。材料反映的主要原則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有法必依和執(zhí)法必嚴C.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D.人民主權與輪番而治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死者的財產需按其遺囑進行處理”體現(xiàn)的是依據(jù)遺囑處理財產;“債權人可將無力償還的債務人,交付法庭判決”體現(xiàn)的是債權人對債務人的處理。兩者都體現(xiàn)了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故答案是C。
    10.《古代羅馬法的內容和影響述評》中指出:“所謂‘萬民法’,意思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它是羅馬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被羅馬國家用強制力保證實行的適用于羅馬公民和非公民之間的法律?!惫帕_馬最初具有“萬民法”性質的是()
    A.《卡拉卡拉敕令》B.《十二銅表法》C.《查士丁尼新敕》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答案:A
    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212年頒布的《卡拉卡拉敕令》,授予帝國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權,使帝國境內自由民內部公民與非公民之間的區(qū)別不復存在。這與材料中的“‘各民族共有’的法律”“用強制力保證實行的適用于羅馬公民和非公民之間的法律”相符合。故答案為A。
    11.“法典化來源于對法律的普遍性和系統(tǒng)性的追求的沖動,這種追求的成功實現(xiàn)的前提在于人們承認人本身具有相當程度的理性,依據(jù)它人類能夠認識、解決法律中的問題,從而最終獲致法律的完美狀態(tài)?!边@最適合于評價()
    A.《卡拉卡拉敕令》B.《十二銅表法》C.阿奎里亞法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答案:D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法典化”“普遍性和系統(tǒng)性”“最終獲致法律的完美狀態(tài)”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6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組織法學家,把歷代的羅馬法加以系統(tǒng)化和法典化,匯編成《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故答案是D。
    12.羅馬法經歷了一個復雜的發(fā)展歷程,它從習慣法到成文法的轉變從根本上說是適應了()
    A.維護平民利益的需要B.維系帝國的需要C.鞏固貴族統(tǒng)治的需要D.外來移民的需要
    答案:C
    解析:羅馬法從習慣法到成文法轉變的重要標志是羅馬共和國早期《十二銅表法》的制定,由此排除B、D兩項。羅馬法屬于奴隸社會的法律,法律的調整歸根到底是為了自身的統(tǒng)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