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時薛氏已播遷于今湖北、湖南、江蘇、河南、河北省境內(nèi)。那關(guān)于百家姓之《薛》姓的詳細介紹就讓來告訴大家,歡迎閱讀!
一、來源有三
1、出自黃帝的任姓,奚仲之后裔。相傳黃帝共有25個兒子,分別得12個姓。其中有一子叫禺陽的,因被封在任(今山東省濟寧市),得任姓,傳至12世孫奚仲在夏禹時任車正(官名),傳為車的創(chuàng)造者,居于薛,稱薛候。春秋時,奚仲后人薛公子登在楚國作官,薛人遷往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楚懷王賜以沛地為食邑,其后以原國名"薛"為姓氏,稱薛氏。
2、出自虞舜的媯姓,為孟嘗君(即田文)之后裔。舜的后人有姓媯的,其后媯完出奔齊國,稱陳氏,傳至5世孫陳桓子,因食于田,稱田和,其子孫便改姓田。其后裔田文被封于薛(今山東滕縣),稱薛公,號孟嘗君。秦滅六國后,其后人于漢初徙竹邑,亦以薛地為氏,稱薛氏。
3、由他姓或他族改姓為薛的。一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將鮮卑族的復姓叱干氏改為單姓薛氏;二是出自周文王的姬姓馮氏之后裔,唐時有薛懷義,本姓馮,后改姓為薛;三是遼西也有薛氏。滿族與朝鮮族中也有薛氏。
二、遷徙分布
三國時蜀郡太守薛齊降魏,遷家于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西),世號"蜀薛",薛齊長子薛懿有三子:長子恢,號"北祖";次子雕,號"南祖";三子興,號"西祖"。另外,三國時已有薛氏徙居今甘肅境內(nèi)。西晉末年出現(xiàn)永嘉之亂,大批中原士族隨晉室南渡,河東人薛推遷至江南,傳至薛賀,于南朝梁天監(jiān)年間徙居福建晉安。唐末,河南薛氏又有隨王潮、王審知入閩者。自南宋開始,福建薛氏又分衍出廣東海陽、五華、興寧、梅州等支派。從清康熙時始,閩、粵薛氏陸續(xù)有遷入臺灣者,此后,有的又遠播海外。
三、郡望堂號
【堂號】
"忠諫堂":漢朝時候,沛人薛廣德為御史大夫,敢于直諫。元帝要做樓船供自己玩樂,廣德脫帽子諫阻,如果元帝不聽,他打算光著頭向皇帝車輪上碰。結(jié)果皇帝采納了他的諫議。
【郡望】
河東郡:秦初(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縣(今山西夏縣西北)。此之薛氏,其開基始祖為魏時光祿大夫薛齊。
新蔡郡:晉時置郡。治所在今河南新蔡縣。
沛郡:漢高帝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濉溪縣西北。東漢改為國。
高平郡:因泰始元年(公元205年)改山陽郡置郡,治所在昌邑(今山東巨野南)。南朝宋移治高平(今微山縣西北),北齊移治任城(今濟寧市),隋開皇初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