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中考語文還是高考語文,作文都是人關(guān)注的,同時也是試卷中分值的一個項目。整理了中考作文素材600字三篇供大家鑒賞。

給我一個漂流瓶就夠了
當(dāng)最后一只海鷗劃過天際留下一道似有若無的痕跡,像模模糊糊又帶著濃重色彩的油畫;當(dāng)最后一簇沙粒隨風(fēng)散落,帶著欲蓋彌彰的神秘,像肆意揮袖又帶著分寸感的篇章;白駒過隙,躊躇在歲月里慢慢流淌,緊緊蜷縮的靈魂里,孤獨與似曾相識的空氣瘋狂撕咬著,渴望魚肚白天空的第一抹曙光,亦渴望來自遠方漂泊在海面上的第一個漂流瓶。
他帶我去看過海。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海,眼前蔚藍的一片海,陽光照射在水面上泛著耀眼的光。波浪涌動,使這片海顯得更加閃閃發(fā)亮,海天相接的地方,像一副畫。白的純潔,帶著淡淡的層次感,與海相隔一念之間,像兩個親昵的人,熟悉卻又陌生。我有些茫然,抬頭看向他,他高大挺拔的身影遮擋住身后的太陽。使他的臉部輪廓泛著金色的光澤,一圈圈黃暈。他臉上的神情是我從未見過的,帶著無奈又似沮喪,落魄得像一位遲暮老人。我有些不安,細心呢喃:“哥”,他的目光始終看著遠方的船帆,一艘小小的船,像一顆寶石鑲嵌在諾大的海上,冷清,孤寂。他終于把視線移到了我的臉上,帶著似有若無的笑意,卻恍了我的眼。他說,如果有一天,我離開了,當(dāng)你想念我的時候,我就會寫一封信,放在瓶子里。讓大海和海風(fēng)捎給你。我不懂,卻還是揚起稚嫩的臉,重重的點了點頭,
果然,在一天,他離開了。
我一個人去了海邊,那時候的海依舊是藍的,我卻看得很透明,透明的好像我能看到遠方搖蕩的漂流瓶。夕陽的光透過云層,使云變得鮮紅,我盯著黃昏下的大海,風(fēng)呼呼的刮過我的臉頰,有些微微的刺痛。我始終在尋找內(nèi)心里渴望的東西,卻也只是自我*,自欺欺人罷了。
也曾吹過春天慵懶的風(fēng);也曾走過夏夜無人的街;也曾踩過秋天路邊的落葉,也曾想念冬夜里的飛雪。卻只是靈魂思念的寄托,慢慢用孤獨包裹自己的脆弱。
海風(fēng)徐徐,我只要你的漂流瓶,一個就好。
小人or惡人
不知道你能不能看的懂,從頭到尾全都只是自相矛盾罷了?!}記
每個一直以來都把自己定位一個小人,但似乎不太成功呢,亦今為止還沒有人說我是個小人,如果那天有人對我說我是一個小人,我想我一定會高興老半天吧,不知道為什么自己會對“小人”情有獨鐘,可是是電視看多了吧,覺得電視里的小人都很強,都是一個人,就自己,獨木成林,不需要別人的幫助,過的總是很輕松,不用在意別人的想法,不用考慮別人的感受,只在意自己。其實,有真正哪來的小人,壞人呢,只不過是定位不同,沒有主角光環(huán)罷了,把角度互換一下,原來的小人換成主角,好人,把主角換成小人,或許原來的主角做小人會做的更完美吧,但是在想一下,原本的定義就是小人是主角,主角是小人,我可能還會像現(xiàn)在這樣互換角度,這樣就又回到了原點。
其實世界上本就沒有什么好人,壞人,只不過是角度不同而已。即使小人做的不太成功,但自以為是應(yīng)該做的還可以,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很了解別人,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很懂人心,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獨自在社會上混的很好,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能做到,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會成功,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會失敗……雖然自己一直說著人都是多面的,面對的人不同,態(tài)度也不同,你沒有資格去評價她,更沒有權(quán)利去給她下定義,你所看到的只是她的一面或兩面而已,并不是全部。但總是做不到,還是會有意無意的去評價,去給別人下定義,不同以往的是這些定義我不會去和別人討論,只是自己知道,亦或是不知道。即使都懂,卻還是會去做,為什么呢,只是害怕被欺騙,利用而已,其實真正下了定義又能怎么樣呢,那可笑的初心真的很愚蠢,很堅定。
人,總是這樣的自相矛盾?!笥?BR> 樸實無華,才是最美
自從讀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的心就受到了巨大的抨擊,那一句句話一個字,都在心頭存留著,久久都不能消失,那來自朱自清先生樸實的語言,更是讓我難以忘懷。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陽光透過窗戶輕輕灑下光輝,我被《背影》所震撼,心血來潮,想要在網(wǎng)上查找與《背影》相似的文章,終于目光靜止在一篇叫做《目送》的文章上,那文章里的字字句句,都使我深受感觸。
那是龍應(yīng)臺所寫的,大致內(nèi)容是目送著兒子和父親的背影,我很驚喜,從未想過還有與朱自清先生類似的文章,雖已年代久遠,可是我卻又在《目送》里看見了《背影》的影子。
讀過之后,我最難忘的,是在結(jié)尾所寫下的那句話,“他的背影告訴你,不必追?!泵慨?dāng)想起這句話,我就深受同感,所謂目送,不過就是你看著他的背影漸漸由小變大,如文中“我”那樣目送兒子,又由大變老,如文中“我”目送父親。這篇文章和《背影》相似,可是用的手法和感情腔調(diào)卻完全不同,“背影”全篇樸而無華,《目送》卻用了許多優(yōu)美語句,卻也有樸實的語言,讓整片文章看上去與《背影》相同,卻又不似《背影》。
總覺得在哪里聽過這篇文章,也從未想過會在初中時再次見到,讀過之后卻有著不同的感受,《目送》這篇文章,看似只是敘事型散文,可卻讓我讀到了作者對兒子長大的無奈,默默無聞的父愛和多種情愫,我也終于懂得,為何老師會推薦我們讀《目送》,并不是在于他與背影相似,而是他們都用簡單的語言向我們展現(xiàn)了偉大的愛。
人生是短暫的,從出生到死亡,只不過是眨眼一瞬間,我們要懂得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而龍應(yīng)臺,正是用那樸而無華的文字,輕輕的敘事,寥寥幾筆間,勾畫出人間的溫暖,告訴了我這個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