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增強藝術鑒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朗誦,讀者可以陶冶性情,開闊胸懷,文明言行,增強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對語言詞匯細致入微的體味能力,以及確立口語表述佳形式的自我鑒別能力。因此,要想成為口語表述與交際的高手,就不能漠視朗誦。以下是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一、表演式朗讀
(一)分角色表演式朗讀。即先讓學生讀文本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演一演,讓他們走進文本,用繪聲繪色的朗讀,形象貼切的表演,把文本中所描述的情境展現(xiàn)出來,讓人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如《狼和小羊》《狐貍和烏鴉》等生動有趣的課文,都可以采用這種朗讀方式。《狼和小羊》中雖然只有兩個角色,但這篇課文情節(jié)生動,對話豐富,是非常有利于采用這種方式朗讀??梢匀齻€同學為一組,一人演狼,一人演小羊,一人當作者,在反復練習的基礎上再到臺上來表演。
分角色表演式朗讀能增添課堂教學情趣,加深學生對文本情境的體驗。
(二)動作表演式朗讀。即讓學生邊朗讀邊做動作,使很多簡單易懂的課文不需教師過多地講就能理解;一些難理解的課文采用這種朗讀方式也變得好理解了。
如《鹿角和鹿腳》的第二自然段,作者連續(xù)用“撒腿逃命”“飛快地蹬地”“拐彎”“奔跑”等動詞,把小鹿看見一只狼后拼命逃跑的過程描寫得非常形象。為了加深學生對這一段的理解,特別是針對“撒腿”“蹬地”這兩個詞,我讓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朗讀。
在做做讀瀆中,學生加深了對文本的感悟理解,也很容易就領悟了“撒腿”“蹬地”這兩個詞。
二、競賽式朗讀
學生都喜歡參加競賽,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競賽中獲勝。因此,我在班上開展了“誰是朗讀大王”的比賽活動。我先給每個學生充分的時間準備好朗讀的內(nèi)容,然后提出要求:聲音響亮,有感情,好加上適當?shù)膭幼鳎瑧B(tài)度大方、自然。
目的是讓學生人人參與,做好充分的準備。比賽時,我將學生的朗讀現(xiàn)場錄音,然后放給他們聽,讓全班同學當評委打分,評出“朗讀大王”。、在準備、比賽、評價的過程中,學生的朗讀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極大地調(diào)動了他們朗讀的積極性。
這種活動也可以在每堂課的朗讀教學中即時進行。首先讓全班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意讀的學生站起來讀;告訴學生,如果你要挑戰(zhàn)別人,你就站起來讀一讀;后再沒有人來挑戰(zhàn),剩下的一個就是“朗讀大王”。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朗讀大王”的名額可多一點。
這種即時進行的朗讀比賽還可以實行個人和小組相結合的方式。具體做法如下:首先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把全班分成四組,每一組選出一個代表,其他同學一起幫代表出主意。為了使自己組得到好名次,同學們積極性很高,有的給代表在書上做記號,有的給代表示范讀,有的提出改正意見,忙得不亦樂乎。
為了使更多的學生都有機會參加,我規(guī)定,每次派出的代表不能重復。到規(guī)定的時間,代表到講臺上來參賽,其他各組同學為他打分。為了保持公正,自己組不能評自己組。
三、配樂朗讀
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引發(fā)強烈的審美共鳴。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朗讀課文時,創(chuàng)設情境,放些與文本內(nèi)容相適應的背景音樂。
例如:朗讀立意歡快的課文《寫給云》時,我配以輕松活潑的歌曲《一朵花中的云》;朗誦描述風光無限的課文《春》時,配以《春江花月夜》的曲子;朗讀豪邁奔放的課文《長征》時,配上一首雄壯激越的《解放軍進行曲》。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參與,以情激情,感染學生。
學生在與課文相匹配的情境中習得了知識,融入了課文的情感中,從而更深入走進文本之中。
四、邊朗讀邊想象、聯(lián)想
想象和聯(lián)想是形象思維的主要形式。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努力激起學生對于作品內(nèi)在意境美的再創(chuàng)造,使文中描寫的情景像電影畫面一樣一幕幕地從學生腦海中映過。
這樣,學生對于作品思想內(nèi)容的把握就會更加深入,對于文章語言表達形式的領會就會更加深刻,就會從中受到真的啟迪、善的教化、美的熏陶。尤其是朗讀詩歌和一些優(yōu)美雋永的散文,學生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可以把文本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籠統(tǒng)的描述具體化,把省略的情節(jié)明朗化。
如教學《山雨》一課時,教師可利用投影,讓學生想著去感受柳枝的輕柔、桃花的嬌媚、田野的碧綠、小朋友的可愛、春雨的潤物細無聲……學生們從心靈上受到感染,讀時就特別人情人境,從讀書聲中找到了山雨的影子、山雨的力量,進而培養(yǎng)了豐富的想象力。
【篇二】
朗讀中融入角色
分角色朗讀,首先需要確定角色,一方面需要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另方一面也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比如性別、性格等,這樣朗讀就更有味道,學生讀起來也更有興趣。很多教師也知道分角色朗讀,但是在分工前沒有去研究課文,更沒有讓學生深入研究課文,或者說讓學生自己先讀幾遍;只有讓學生領悟了內(nèi)容,吃透了精神,分角色朗讀才會有味道,而很多教師卻不注意這點,導致分角色朗讀也成了一種形式,這是其一。
其二,并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適合分角色朗讀。分角色需要有對話,大量的對話呈現(xiàn)才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比如:《狼和小羊》這一課,就完全可以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
但是在朗讀之前,則需要教師進行指導,讓他們想象體會狼的狡猾,感受小羊的可憐;再體會用怎樣合適的語調(diào)進行朗讀。這樣讓學生思考、品味,自然感受就不同,讀來也就有味道。
賽中朗讀
競賽永遠充滿激情,課堂上讓學生朗讀,很多時候,也需要積極組織學生進行比賽朗讀,從而大可能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教師應當擅長運用競爭的方式來激起學生的興趣。比賽朗讀形式多樣,可以男女生進行比賽,可以個人與個人進行比賽,可以小組之間比賽,甚至還可以教師與學生進行比賽。
簡單的朗讀比賽,教師可以直接說一句“看看誰朗讀得好!”復雜一點,甚至還可以先讓學生之間評議,然后教師點評,后把朗讀分數(shù)計入小組。比如:讓學生朗讀《黃河的主人》中針對黃河氣勢描寫的句子,就可以讓學生進行比賽,看看誰能把黃河那種波濤洶涌、萬馬奔騰的樣子給讀出來。
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個別讀,然后評價,接著也可以組織學生分男女讀,或者分小組進行比賽,看看誰有氣勢,讀得好。不過這種朗讀只是臨時的,好的方式是建立一套機制,先讓學生分小組,然后通過各種形式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后教師進行點評,將分數(shù)計入小組積分中。
這樣,一方面容易形成課堂規(guī)矩,另一方面也能大可能激發(fā)學生去讀。
配樂朗讀,情感升華
朗讀需要情感支撐,沒有情感,朗讀會成為無源之水。與情感吻合的是音樂,也只有音樂才能激發(fā)學生情感,因而教師要重視配樂朗讀,盡量讓音樂走進學生心靈。
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理解課文,需要真正讀懂作者,如果這篇課文感情基調(diào)是低沉的,那么就不能選擇輕快的音樂;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師對音樂有所理解,至少需要對哪種旋律代表什么意思、表達了什么情感有所了解,才能真正實現(xiàn)佳的音文配合。
比如:學習《九寨溝》這篇課文,就不能選擇《二泉音樂》這樣的曲子來配,而是選擇一種輕快的、明亮的調(diào)子進行配樂朗讀。學生只有感受到這種輕松和快樂,才能真正走進課文,才能在愉快的氛圍里感受這種美麗,感受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表演朗讀,個性體驗
簡單的讀往往不能表達復雜的意思,如有可能,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表演,通過手腳、肢體等方式來輔助朗讀,從而讓朗讀更富有情感。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留足時間,讓學生去想象、去揣摩,自由改編課文,可以改編童話、寓言等。
學生可以創(chuàng)造性借助道具,或者把書、筆等東西當做道具來模擬表演,從而讓情感更投入,朗讀也更富有激情。比如:學習《公儀休拒收禮物》這一課,就是直接讓學生表演,教師可以把講臺前面稍微規(guī)劃一下,當做小舞臺,讓學生明白臺上、臺下的意思,然后讓學生進行朗讀,進行表演;《小馬過河》一課讀得欠火候,教師就請幾位同學上臺來朗讀表演。
很多時候,表演的內(nèi)容不重要,表演的結果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的參與,是他們能夠走上講臺,進行朗讀。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盡可能地投入其中,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培養(yǎng)他們的情感,從而真正達到情感與朗讀內(nèi)容完美統(tǒng)一。
讀背結合,提升素養(yǎng)
有些課文,需要背誦,僅僅靠朗讀解決不了問題,好的方式就是讀背結合,邊讀邊背。宋代朱熹就是這樣來學習。比如:古詩文教學,小學生正處于理解發(fā)展、機械識記的黃金時期,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理解、朗讀的基礎上,讓他們大量背誦古詩文。
具體指導中,不僅需要指導古詩文朗讀的韻味、節(jié)奏等,更需要讓學生在朗讀中把握古詩文的意境,理解古詩文的韻味,從而終達到背誦的目的,畢竟真正讓學生品出古詩文的意境,更多的不是靠教師“講”,而是學生自己在讀中“悟”。
總之,要讓學生有興趣讀,能夠投入更多精力去讀。這就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能夠及時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指導學生按照不同的方式朗讀,讓整個朗讀變得興趣盎然。
聽、說、讀、寫中,朗讀是語文主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加強朗讀訓練,盡量讓朗讀形式變得花樣繁多,這樣才能讓朗讀真正根植于學生的興趣之中,形成于習慣之中。
【篇三】
一、以興趣為先導,感知魅力語言。
興趣是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朗讀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樂意去認真投入地朗讀。小學生是培養(yǎng)興趣愛好的佳時期,只要有了興趣,他們就會十分專心的去做某件事情,朗讀也不例外。
由于他們的認知水平有限,不能很快地領略文章的思想情感,但這個階段也是人一生中記憶好的時候,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如果只是一味的整齊讀、大聲讀、個別讀,則會顯得十分鼓噪、乏味、單一,勢必影響學生的朗讀興趣和熱情。
表面上看起來是朗讀,卻只是停留在“聲音”上,不能聲情并茂的表達,因此也達不到朗讀的要求和效果。有時學生能理解課文表達的意思,卻不能恰如其分的用情景交融去具體感知和體會課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文化,因此提高朗讀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努力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興趣,才能讓學生深切感受語言的豐富內(nèi)涵。
二、注重字詞,精心指導
指導一年級孩子有情有趣的朗讀是語文教學中很費事的事。初入小學的寶寶們識字量不大,句子讀不通,字詞讀不準,所以在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注重字詞段的指導需要逐步進行。
讀字。首先,要求學生用普通話,語音要標準,吐字要清晰、圓潤,字正腔圓。學生在朗讀句子時,有時難以區(qū)分平翹舌、前后鼻音,比如:“草叢”,學生在朗讀中時容易讀成翹舌。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做到幫助學生及時正音,切實做到學生講字讀準,進而形成習慣。
讀詞。指導一年級寶寶朗讀時,讀好句子的詞語是尤為重要的。詞語是朗讀的基礎,同時讀好詞語也對理解句子和段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星星”“媽媽”這樣的重疊詞出現(xiàn)在句子中時,要指導學生讀準輕聲;“石子兒”“小腿兒”出現(xiàn)這樣的兒話音時,要指導學生注意朗讀技巧。
三、豐富的讀的形式,在讀中感悟
有人說:“朗讀法是教語文的根本之法?!钡拇_,有了語音,書面語言才有了活力,才有了跳躍著的生命,才能將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慢慢內(nèi)化成自己有序的語言。
范讀。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能打動學生的心弦,調(diào)動學生的朗讀興趣,引導他們進入作品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中去。我聽過一位教師的公開課,這位教師導入新課后就先讓學生坐端正,眼睛看著老師,小耳朵仔細傾聽老師的朗讀。
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結束后,學生不約而同的響起了掌聲,并交流了自己聽到的內(nèi)容。記得有一位美國語言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談話,35%的內(nèi)容是靠單純語言表達,65%是靠伴隨語言(主要指面部表情及手勢等動作)表達??梢姡v話者的伴隨語言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是多么巨大。講話如此,朗讀當然也不例外。
對比讀。針對具體課文內(nèi)容中某些重點詞的理解,用換近義詞的方法進行比較朗讀。比如在學習《數(shù)星星的孩子》這課時,我出示了一張滿是星星的夜空圖片,讓學生說說天上的星星像什么,學生在朗讀“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shù)珍珠撒在夜空中”,學生能夠在朗讀中不斷的替換詞語,將“珍珠”換成“水晶、露珠、鉆石…”。
通過對比讀,學生了解到了朗讀句子,感知句子中的詞語可以采用相似的詞語替換,從而對滿天星空的感受更美了。
領讀。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有句名言:“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完美的偶像。”如果教師能經(jīng)常給學生正確的、動之以情的范讀,就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自自然然地受到熏陶,且能不斷地提高讀書的興趣。
當老師聲情并茂地讀完一篇比較難讀的文章后,學生早已躍躍欲試了,這時可采用逐句領讀的方式,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語感訓練。通過領讀,就可以引導學生讀準字音,了解重音的確定、停頓的時機、節(jié)奏的掌握、語氣的舒緩、感情的處理等,只需“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便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了。
領讀這種訓練形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讀準字音和聲調(diào),讀好重音和語氣,通過反復訓練,可以使學生做到朗讀時不添字,不漏字,字字讀準;不重復,不破句,句句讀通。堅持這樣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自然而然地會有提高。
分角色讀。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中有許多故事性很強的課文,如《一個奇怪的問題》《誰的本領大》《筷子的傳說》《三過家門而不入》等這樣的文章適合于學生的表演。對于這類文章,可以讓學生擔當課本劇中的角色,進行繪聲繪色的表演。
學生通過對文中人物說話的語氣和表情進行模仿,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過頭去朗讀課文的時候,他們就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達出來。比如學習《誰的本領大》這課,學生在表演讀中能將手的“傲慢”“憤憤不平”,嘴巴的“火冒三丈”“跺著腳的樣子”表演的淋漓盡致。
評價讀。好的老師應當善于巧妙、機智地誘導評價學生,做到引而不發(fā)。我在上《美麗的小路》,要求學生用讀來表現(xiàn)小路的美麗。
第一個學生讀得不夠好,我說:“你讀得很響亮,可老師還沒欣賞到美麗的小路呢!”第二個學生有進步了,我評道:“呀,這個,我看到美麗的小路啦!路上鋪著花花綠綠的鵝卵石,路旁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多聰明的老師!特意把能表現(xiàn)小路美麗的語句依著學生的樣子重復朗讀,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實際在強化朗讀要領。
在這種形象、生動的語言誘導下,每個學生都能心領意會,讀得趣味盎然。
其實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朗讀還有許多形式,比如:想象讀、比賽讀、合作讀、輪流讀、自由讀、配樂讀等等,課堂上不斷豐富朗讀的形式,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朗讀的興趣。
【篇一】
一、表演式朗讀
(一)分角色表演式朗讀。即先讓學生讀文本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演一演,讓他們走進文本,用繪聲繪色的朗讀,形象貼切的表演,把文本中所描述的情境展現(xiàn)出來,讓人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如《狼和小羊》《狐貍和烏鴉》等生動有趣的課文,都可以采用這種朗讀方式。《狼和小羊》中雖然只有兩個角色,但這篇課文情節(jié)生動,對話豐富,是非常有利于采用這種方式朗讀??梢匀齻€同學為一組,一人演狼,一人演小羊,一人當作者,在反復練習的基礎上再到臺上來表演。
分角色表演式朗讀能增添課堂教學情趣,加深學生對文本情境的體驗。
(二)動作表演式朗讀。即讓學生邊朗讀邊做動作,使很多簡單易懂的課文不需教師過多地講就能理解;一些難理解的課文采用這種朗讀方式也變得好理解了。
如《鹿角和鹿腳》的第二自然段,作者連續(xù)用“撒腿逃命”“飛快地蹬地”“拐彎”“奔跑”等動詞,把小鹿看見一只狼后拼命逃跑的過程描寫得非常形象。為了加深學生對這一段的理解,特別是針對“撒腿”“蹬地”這兩個詞,我讓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朗讀。
在做做讀瀆中,學生加深了對文本的感悟理解,也很容易就領悟了“撒腿”“蹬地”這兩個詞。
二、競賽式朗讀
學生都喜歡參加競賽,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競賽中獲勝。因此,我在班上開展了“誰是朗讀大王”的比賽活動。我先給每個學生充分的時間準備好朗讀的內(nèi)容,然后提出要求:聲音響亮,有感情,好加上適當?shù)膭幼鳎瑧B(tài)度大方、自然。
目的是讓學生人人參與,做好充分的準備。比賽時,我將學生的朗讀現(xiàn)場錄音,然后放給他們聽,讓全班同學當評委打分,評出“朗讀大王”。、在準備、比賽、評價的過程中,學生的朗讀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極大地調(diào)動了他們朗讀的積極性。
這種活動也可以在每堂課的朗讀教學中即時進行。首先讓全班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意讀的學生站起來讀;告訴學生,如果你要挑戰(zhàn)別人,你就站起來讀一讀;后再沒有人來挑戰(zhàn),剩下的一個就是“朗讀大王”。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朗讀大王”的名額可多一點。
這種即時進行的朗讀比賽還可以實行個人和小組相結合的方式。具體做法如下:首先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把全班分成四組,每一組選出一個代表,其他同學一起幫代表出主意。為了使自己組得到好名次,同學們積極性很高,有的給代表在書上做記號,有的給代表示范讀,有的提出改正意見,忙得不亦樂乎。
為了使更多的學生都有機會參加,我規(guī)定,每次派出的代表不能重復。到規(guī)定的時間,代表到講臺上來參賽,其他各組同學為他打分。為了保持公正,自己組不能評自己組。
三、配樂朗讀
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引發(fā)強烈的審美共鳴。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朗讀課文時,創(chuàng)設情境,放些與文本內(nèi)容相適應的背景音樂。
例如:朗讀立意歡快的課文《寫給云》時,我配以輕松活潑的歌曲《一朵花中的云》;朗誦描述風光無限的課文《春》時,配以《春江花月夜》的曲子;朗讀豪邁奔放的課文《長征》時,配上一首雄壯激越的《解放軍進行曲》。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參與,以情激情,感染學生。
學生在與課文相匹配的情境中習得了知識,融入了課文的情感中,從而更深入走進文本之中。
四、邊朗讀邊想象、聯(lián)想
想象和聯(lián)想是形象思維的主要形式。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努力激起學生對于作品內(nèi)在意境美的再創(chuàng)造,使文中描寫的情景像電影畫面一樣一幕幕地從學生腦海中映過。
這樣,學生對于作品思想內(nèi)容的把握就會更加深入,對于文章語言表達形式的領會就會更加深刻,就會從中受到真的啟迪、善的教化、美的熏陶。尤其是朗讀詩歌和一些優(yōu)美雋永的散文,學生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可以把文本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籠統(tǒng)的描述具體化,把省略的情節(jié)明朗化。
如教學《山雨》一課時,教師可利用投影,讓學生想著去感受柳枝的輕柔、桃花的嬌媚、田野的碧綠、小朋友的可愛、春雨的潤物細無聲……學生們從心靈上受到感染,讀時就特別人情人境,從讀書聲中找到了山雨的影子、山雨的力量,進而培養(yǎng)了豐富的想象力。
【篇二】
朗讀中融入角色
分角色朗讀,首先需要確定角色,一方面需要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另方一面也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比如性別、性格等,這樣朗讀就更有味道,學生讀起來也更有興趣。很多教師也知道分角色朗讀,但是在分工前沒有去研究課文,更沒有讓學生深入研究課文,或者說讓學生自己先讀幾遍;只有讓學生領悟了內(nèi)容,吃透了精神,分角色朗讀才會有味道,而很多教師卻不注意這點,導致分角色朗讀也成了一種形式,這是其一。
其二,并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適合分角色朗讀。分角色需要有對話,大量的對話呈現(xiàn)才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比如:《狼和小羊》這一課,就完全可以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
但是在朗讀之前,則需要教師進行指導,讓他們想象體會狼的狡猾,感受小羊的可憐;再體會用怎樣合適的語調(diào)進行朗讀。這樣讓學生思考、品味,自然感受就不同,讀來也就有味道。
賽中朗讀
競賽永遠充滿激情,課堂上讓學生朗讀,很多時候,也需要積極組織學生進行比賽朗讀,從而大可能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教師應當擅長運用競爭的方式來激起學生的興趣。比賽朗讀形式多樣,可以男女生進行比賽,可以個人與個人進行比賽,可以小組之間比賽,甚至還可以教師與學生進行比賽。
簡單的朗讀比賽,教師可以直接說一句“看看誰朗讀得好!”復雜一點,甚至還可以先讓學生之間評議,然后教師點評,后把朗讀分數(shù)計入小組。比如:讓學生朗讀《黃河的主人》中針對黃河氣勢描寫的句子,就可以讓學生進行比賽,看看誰能把黃河那種波濤洶涌、萬馬奔騰的樣子給讀出來。
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個別讀,然后評價,接著也可以組織學生分男女讀,或者分小組進行比賽,看看誰有氣勢,讀得好。不過這種朗讀只是臨時的,好的方式是建立一套機制,先讓學生分小組,然后通過各種形式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后教師進行點評,將分數(shù)計入小組積分中。
這樣,一方面容易形成課堂規(guī)矩,另一方面也能大可能激發(fā)學生去讀。
配樂朗讀,情感升華
朗讀需要情感支撐,沒有情感,朗讀會成為無源之水。與情感吻合的是音樂,也只有音樂才能激發(fā)學生情感,因而教師要重視配樂朗讀,盡量讓音樂走進學生心靈。
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理解課文,需要真正讀懂作者,如果這篇課文感情基調(diào)是低沉的,那么就不能選擇輕快的音樂;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師對音樂有所理解,至少需要對哪種旋律代表什么意思、表達了什么情感有所了解,才能真正實現(xiàn)佳的音文配合。
比如:學習《九寨溝》這篇課文,就不能選擇《二泉音樂》這樣的曲子來配,而是選擇一種輕快的、明亮的調(diào)子進行配樂朗讀。學生只有感受到這種輕松和快樂,才能真正走進課文,才能在愉快的氛圍里感受這種美麗,感受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表演朗讀,個性體驗
簡單的讀往往不能表達復雜的意思,如有可能,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表演,通過手腳、肢體等方式來輔助朗讀,從而讓朗讀更富有情感。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留足時間,讓學生去想象、去揣摩,自由改編課文,可以改編童話、寓言等。
學生可以創(chuàng)造性借助道具,或者把書、筆等東西當做道具來模擬表演,從而讓情感更投入,朗讀也更富有激情。比如:學習《公儀休拒收禮物》這一課,就是直接讓學生表演,教師可以把講臺前面稍微規(guī)劃一下,當做小舞臺,讓學生明白臺上、臺下的意思,然后讓學生進行朗讀,進行表演;《小馬過河》一課讀得欠火候,教師就請幾位同學上臺來朗讀表演。
很多時候,表演的內(nèi)容不重要,表演的結果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的參與,是他們能夠走上講臺,進行朗讀。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盡可能地投入其中,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培養(yǎng)他們的情感,從而真正達到情感與朗讀內(nèi)容完美統(tǒng)一。
讀背結合,提升素養(yǎng)
有些課文,需要背誦,僅僅靠朗讀解決不了問題,好的方式就是讀背結合,邊讀邊背。宋代朱熹就是這樣來學習。比如:古詩文教學,小學生正處于理解發(fā)展、機械識記的黃金時期,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理解、朗讀的基礎上,讓他們大量背誦古詩文。
具體指導中,不僅需要指導古詩文朗讀的韻味、節(jié)奏等,更需要讓學生在朗讀中把握古詩文的意境,理解古詩文的韻味,從而終達到背誦的目的,畢竟真正讓學生品出古詩文的意境,更多的不是靠教師“講”,而是學生自己在讀中“悟”。
總之,要讓學生有興趣讀,能夠投入更多精力去讀。這就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能夠及時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指導學生按照不同的方式朗讀,讓整個朗讀變得興趣盎然。
聽、說、讀、寫中,朗讀是語文主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加強朗讀訓練,盡量讓朗讀形式變得花樣繁多,這樣才能讓朗讀真正根植于學生的興趣之中,形成于習慣之中。
【篇三】
一、以興趣為先導,感知魅力語言。
興趣是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朗讀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樂意去認真投入地朗讀。小學生是培養(yǎng)興趣愛好的佳時期,只要有了興趣,他們就會十分專心的去做某件事情,朗讀也不例外。
由于他們的認知水平有限,不能很快地領略文章的思想情感,但這個階段也是人一生中記憶好的時候,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如果只是一味的整齊讀、大聲讀、個別讀,則會顯得十分鼓噪、乏味、單一,勢必影響學生的朗讀興趣和熱情。
表面上看起來是朗讀,卻只是停留在“聲音”上,不能聲情并茂的表達,因此也達不到朗讀的要求和效果。有時學生能理解課文表達的意思,卻不能恰如其分的用情景交融去具體感知和體會課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文化,因此提高朗讀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努力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興趣,才能讓學生深切感受語言的豐富內(nèi)涵。
二、注重字詞,精心指導
指導一年級孩子有情有趣的朗讀是語文教學中很費事的事。初入小學的寶寶們識字量不大,句子讀不通,字詞讀不準,所以在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注重字詞段的指導需要逐步進行。
讀字。首先,要求學生用普通話,語音要標準,吐字要清晰、圓潤,字正腔圓。學生在朗讀句子時,有時難以區(qū)分平翹舌、前后鼻音,比如:“草叢”,學生在朗讀中時容易讀成翹舌。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做到幫助學生及時正音,切實做到學生講字讀準,進而形成習慣。
讀詞。指導一年級寶寶朗讀時,讀好句子的詞語是尤為重要的。詞語是朗讀的基礎,同時讀好詞語也對理解句子和段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星星”“媽媽”這樣的重疊詞出現(xiàn)在句子中時,要指導學生讀準輕聲;“石子兒”“小腿兒”出現(xiàn)這樣的兒話音時,要指導學生注意朗讀技巧。
三、豐富的讀的形式,在讀中感悟
有人說:“朗讀法是教語文的根本之法?!钡拇_,有了語音,書面語言才有了活力,才有了跳躍著的生命,才能將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慢慢內(nèi)化成自己有序的語言。
范讀。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能打動學生的心弦,調(diào)動學生的朗讀興趣,引導他們進入作品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中去。我聽過一位教師的公開課,這位教師導入新課后就先讓學生坐端正,眼睛看著老師,小耳朵仔細傾聽老師的朗讀。
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結束后,學生不約而同的響起了掌聲,并交流了自己聽到的內(nèi)容。記得有一位美國語言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談話,35%的內(nèi)容是靠單純語言表達,65%是靠伴隨語言(主要指面部表情及手勢等動作)表達??梢姡v話者的伴隨語言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是多么巨大。講話如此,朗讀當然也不例外。
對比讀。針對具體課文內(nèi)容中某些重點詞的理解,用換近義詞的方法進行比較朗讀。比如在學習《數(shù)星星的孩子》這課時,我出示了一張滿是星星的夜空圖片,讓學生說說天上的星星像什么,學生在朗讀“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shù)珍珠撒在夜空中”,學生能夠在朗讀中不斷的替換詞語,將“珍珠”換成“水晶、露珠、鉆石…”。
通過對比讀,學生了解到了朗讀句子,感知句子中的詞語可以采用相似的詞語替換,從而對滿天星空的感受更美了。
領讀。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有句名言:“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完美的偶像。”如果教師能經(jīng)常給學生正確的、動之以情的范讀,就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自自然然地受到熏陶,且能不斷地提高讀書的興趣。
當老師聲情并茂地讀完一篇比較難讀的文章后,學生早已躍躍欲試了,這時可采用逐句領讀的方式,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語感訓練。通過領讀,就可以引導學生讀準字音,了解重音的確定、停頓的時機、節(jié)奏的掌握、語氣的舒緩、感情的處理等,只需“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便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了。
領讀這種訓練形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讀準字音和聲調(diào),讀好重音和語氣,通過反復訓練,可以使學生做到朗讀時不添字,不漏字,字字讀準;不重復,不破句,句句讀通。堅持這樣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自然而然地會有提高。
分角色讀。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中有許多故事性很強的課文,如《一個奇怪的問題》《誰的本領大》《筷子的傳說》《三過家門而不入》等這樣的文章適合于學生的表演。對于這類文章,可以讓學生擔當課本劇中的角色,進行繪聲繪色的表演。
學生通過對文中人物說話的語氣和表情進行模仿,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過頭去朗讀課文的時候,他們就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達出來。比如學習《誰的本領大》這課,學生在表演讀中能將手的“傲慢”“憤憤不平”,嘴巴的“火冒三丈”“跺著腳的樣子”表演的淋漓盡致。
評價讀。好的老師應當善于巧妙、機智地誘導評價學生,做到引而不發(fā)。我在上《美麗的小路》,要求學生用讀來表現(xiàn)小路的美麗。
第一個學生讀得不夠好,我說:“你讀得很響亮,可老師還沒欣賞到美麗的小路呢!”第二個學生有進步了,我評道:“呀,這個,我看到美麗的小路啦!路上鋪著花花綠綠的鵝卵石,路旁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多聰明的老師!特意把能表現(xiàn)小路美麗的語句依著學生的樣子重復朗讀,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實際在強化朗讀要領。
在這種形象、生動的語言誘導下,每個學生都能心領意會,讀得趣味盎然。
其實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朗讀還有許多形式,比如:想象讀、比賽讀、合作讀、輪流讀、自由讀、配樂讀等等,課堂上不斷豐富朗讀的形式,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朗讀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