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下冊說課稿精選三篇

字號:

一個完整的說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說教學目標、說教學內容、說學生情況、說教學方法、說教學程序設計、說練習的內容與方法。其中,在說教學內容的時候,除了簡單介紹教學內容在學科中的地位與作用以外,還要注意指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以下是整理的相關資料,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說課稿木蘭從軍
    我說課的題目是國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二課《木蘭從軍》。(板書:木蘭從軍)《木蘭從軍》一課是一篇歷史傳說故事。講的是古代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事,贊揚了花木蘭尊老愛幼、熱愛祖國的優(yōu)秀品質。我個人認為本文情節(jié)生動、形象鮮明,是一篇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考及想象能力,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好教材。但因為學生對花木蘭了解甚少,要讓學生通過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簡述感悟到花木蘭的優(yōu)秀品質,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谝陨险J識,針對教材特點與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和兩條綠線里的6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運用多種手段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掌握邊讀邊想象的讀書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花木蘭愛家愛國的優(yōu)秀品質。
    進行簡單的句式訓練和語言實踐活動,內化文本語言,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3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說課稿《木蘭從軍》: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來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為: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上課尹始,我首先通過一幅花木蘭一身戎裝馳騁沙場的課文插圖,讓學生初步感受木蘭的颯爽英姿。隨即出示課題,理解“從軍”一詞,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文本的興趣。二、自讀課文,了解大意。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在自讀中自學生字,了解課文大意。三、檢查反饋,整體感知。在檢查朗讀的過程中,對文中“征兵”、“燕山”、“年齡”、“將士”“將軍”等易讀錯的字詞予以關注指導,并指導學生讀好長句的自然停頓。在朗讀的同時,運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理解部分詞義。四、自主識字,指導書寫。本課有10個生字,這節(jié)課上我將指導學生書寫五個筆畫較少的字,寫時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字型結構和筆畫位置。其中重點板書“弟”,強調書寫筆順。后預留5—6分鐘讓學生當堂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這一課時,我安排了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二、精讀課文,想象拓展。三、認讀生字,指導書寫。其中第二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訓練重點。
    具體過程是: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上課尹始,教師以簡煉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認讀課題,并指導學生正確認讀上節(jié)課學習的新詞,夯實基礎。
    二、精讀課文,想象拓展
    本文共有四個小節(jié),二、三小節(jié)是教學的重點。
    首先,教學第一小節(jié)課文時,我將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抓住一個“女”字,初步讓學生模糊地感受到木蘭是一位不同尋常的英雄。然后設下疑問: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下,女的是不能從軍的,而木蘭怎么會去從軍,成為一位女英雄的呢?讓學生帶著疑問積極地進入第二小節(jié)的學習。
    教學第二小節(jié)時,我首先組織學生自讀課文后,圍繞問題“花木蘭為什么去從軍?”展開交流。隨機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各句句子,并進行朗讀的指導。第一句中我將抓住“經?!币辉~引導學生聯(lián)想當時北方戰(zhàn)事不斷,百姓流離失所的危急情況。從而順勢就理解了第二句中的“緊急”一詞。在第三、四、五句的教學中,我準備引導學生談談什么叫做“焦急萬分”,木蘭為什么焦急萬分?理解木蘭的想法,弄清木蘭替父從軍的原因,(板書:替父)從而感受到木蘭愛家愛國(板書:愛家愛國)的優(yōu)秀品質。緊接著,我將結合第六句話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一個語言拓展訓練:說說木蘭的家人會怎樣勸阻木蘭,木蘭又是怎樣說服家人的?相機進行合理地指導點撥。然后引導學生讀好相關的句子,讀出木蘭替父從軍的堅定的決心。
    課文的第三小節(jié)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我著重引導學生抓住“披戰(zhàn)袍、跨駿馬、渡黃河、過燕山”這組短語和其中的四個動詞“披、跨、渡、過”,讓學生讀一讀,談談體會,結合觀看一段古代的戰(zhàn)爭畫面,然后再讀讀的教學過程,讓學生感受木蘭越馬橫槍、英勇善戰(zhàn)威武形象,(板書:英勇善戰(zhàn))并通過想象談話:木蘭在征戰(zhàn)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她是怎樣克服的?進一步體會木蘭征戰(zhàn)中的艱辛與這“赫赫戰(zhàn)功”的來之不易,激發(fā)學生的敬佩之情,后將自己的感受用讀表達出來,邊讀邊想象畫面。
    課文的后一小節(jié)的教學中,我將結合課文插圖,著重抓住“驚訝”一詞,引導學生感受將士們?yōu)槭裁大@訝,順勢將“英勇善戰(zhàn)”和“文靜俊美”的花木蘭進行比較,此時一股深深的敬佩之情一定會在學生心中油然而生。
    學完課文后,我將以一個句式訓練:“木蘭是一位的女英雄。”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將句子補充完整,表達情感,內化文本語言。
    后,讓學生情感充沛地朗讀全篇課文,我認為也必不可少。
    三、認讀生字,指導書寫。
    我將通過一個識字游戲,幫助學生進一步復習鞏固本課的生字,趣味性強,學生學習興趣高。接著指導學生書寫剩下來的五個生字“征、病、勝、利、將”,其中重點板書“病”。提醒學生書寫病字頭時撇畫要舒展,點、提要靠在撇畫上。后預留5—6分鐘,讓學生當堂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篇二】
    一、說課內容
    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12~14頁《平均分》
    二、教材簡析
    除法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內容,它的含義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因此平均分這部分知識就充分顯示出它的基礎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兩教時,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包括以下幾層內容:(1)例1通過主題圖創(chuàng)設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樣多”引出平均分的含義。(2)通過例2、例3,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進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總數(shù)和份數(shù)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總數(shù)和每份數(shù)的包含除。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例1、例2。通過平均分的學習,為學生學習除法積累豐富的感性知識,從而順利地理解除法含義。
    根據(jù)新課標要求和以上教學內容的特點,本課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鐘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實踐探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平等意識、體驗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含義的基礎上,因此我覺得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出“平均分”的含義,形成表象。而兩年級學生的思維完整性還不夠,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讓學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種方法,為除法的認識和計算作準備。而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是讓學生始終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探究,并通過動手操作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從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學設想
    為達成教學目標,設計本課時我意圖體現(xiàn)如下教法:
    1、采用主題式教學,以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為依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2、通過多次的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經歷數(shù)學的建模過程。
    3、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形式,每個活動面向全體,同時在開放性練習的設計上又注重個性的張揚。
    同時又設計了與教法相適應的學法,即:
    1、讓學生始終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2、通過小組合作,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的動手實踐機會,在各種形式與內容的分一分活動中體驗平均分的特點和方法。
    3、練習的設計注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基礎的問題解決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綜合的實踐應用放在課尾,以開放生動的形式加以呈現(xiàn)。
    鑒于以上教學法的設想,我在備課時對教材內容做了自己適當?shù)奶幚?,并試圖用以下一個教學流程來展示我的教學:1、通過分配獎品的實際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自主選擇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時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含義。
    2、通過小組合作平均分配禮物,在經歷平均分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會用簡潔而完整的話敘述平均分的結果。
    3、通過判斷練習,鞏固平均分的特點,引導學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變成平均分。
    4、再次小組合作,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匯報交流時,進行分法的優(yōu)化,滲透除法的計算。
    5、開放創(chuàng)新的綜合練習:“我是小小設計師”,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為演出服選擇紐扣式樣和數(shù)量”,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的平均分知識靈活創(chuàng)新地解決實際問題,并為下節(jié)課包含除作準備;同時,能在后的結果中發(fā)現(xiàn)“被除數(shù)不變,除數(shù)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規(guī)律,并注重學生審美意識和統(tǒng)籌安排能力的培養(yǎng)。
    四、教學實施
    備課時的教學理念、教學意圖必須通過課堂教學實踐,通過學生動態(tài)表現(xiàn)的綜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在開展對本課教學時我分以下幾個步驟努力實施我的備課精神: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談話創(chuàng)設情境:小朋友,我們莊市小學的活動可豐富啦,在剛剛結束的語文知識競賽當中,XX班的XX、XX、XX分別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學校準備了6本精美的筆記本獎勵給這三個小朋友,你覺得怎么分比較好呢?(學生自由發(fā)言)
    (2)這三個小朋友非常聰明,在數(shù)學測驗當中她們又獲得了并列第一名,還是6本筆記本作為獎品,這次你會怎么分?
    (3)比較這兩種不同的分法,你發(fā)現(xiàn)什么?到小組里說一說吧。
    (4)小結:是呀,像第二次每個小朋友分得同樣多,這樣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
    (5)第二次你們?yōu)槭裁雌骄帜?(因為他們名次相同)
    第是平均分嗎?為什么這樣分?
    (6)師:是的,在生活中有時需要平均分,有時卻不需要平均分。
    現(xiàn)在這三個小朋友想把6要筆記本送給結對的兩個小伙伴,怎么分比較好?
    (每個小朋友都分3本)
    (7)這種分法叫什么?那么我們可以這么說:把6本筆記本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3本。
    誰能這樣說一說?自己說一遍吧。
    (8)6本本子平均分給幾個小朋友?(2個)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我們也可以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個小朋友分到幾本?(3本)可以說每份都是3本。說明每份分得怎么樣?(同樣多)
    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
    (二)實踐操作,體驗平均分的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
    新學期,XX小學的愛心小火苗行動開始了!每個小組也把準備好的獎品送給你
    們組結對的小朋友吧。看看你們組的學習用品是什么?共有幾件?要求平均分給幾個結對的小朋友?
    2、小組合作,分一分,說一說,并把結果填在紙上
    匯報;媒體任意出示下面幾句話:
    把4個鉛筆盒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個。
    把12塊橡皮平均分給6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個。
    把8把尺子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把。
    把10本本子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本。
    3、同步練習,鞏固平均分的特點
    寒假里,XXX家來了幾個結對的小朋友,他拿出了好多好吃的招待他們。想一想,是平均分嗎?為什么?
    (1)10個香蕉:4、6
    (2)12個面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八塊巧克力平均分給四個小朋友,誰分的對呢?(書上16面第二題。用手勢表示)
    師:第三種第份分得的同樣多,為什么不對呢?
    (要求是平均分給四個小朋友,它是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份數(shù)和份數(shù)搞錯了。)
    那你覺得在平均分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要看清分的份數(shù),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樣多)
    (三)進一步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探究多種方法
    1、師:我們學校也準備了一些圖書要送給手拉手兄弟班級呢。15本書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幾本?你們會怎么分?小組合作分一分吧。
    2、匯報結果(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但聰明的學生就會在平均分的時候,用上乘法口訣來幫忙,為學習除法作了準備)
    3、每人動手分一分
    低年級的小朋友制作了許多賀卡,一共有九張,平均分給三個手拉手班級,每個班分到幾張,選你喜歡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并說一說分的結果。
    你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么分?
    4、想一想,說出分的結果
    大隊部還準備了12個書包,平均分給希望小學4個班,每班分到()個
    (四)全課總結
    (五)再次體驗,拓展思維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活動要求
    六一節(jié)的時候,我們要和結對的小朋友同臺表演呢。學校設計了一些演出服(出現(xiàn)5種式樣的衣服,)少了些什么?一起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小組合作為這些漂亮的衣服配上紐扣吧。
    先聽清楚老師的要求:每組都有12粒紐扣,平均釘在一種式樣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們想平均釘在幾件衣服上,試一試擺一擺,并把結果填在練習紙上。
    2、學生匯報,媒體出示結果
    12釘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12)粒。
    12釘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6)粒。
    12釘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4)粒。
    12釘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3)粒。
    12釘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2)粒。
    12釘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1)粒。
    問:仔細觀察結果記錄,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你們知道為什么釘?shù)募?shù)越多,平均每件的紐扣數(shù)就越少呢?(總數(shù)不變)
    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種方案,選出你們覺得適合這件衣服漂亮的配法,將紐扣粘在真正的樣品上。完成的小組,就一來將你們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吧!
     【篇三】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對人美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美術教材以“三說”的形式進行解析說明:第一說課標,第二說教材,第三說建議。
    “說課標”包括課程總目標、學段劃分和內容標準。
    “說教材”包括教材編寫體例、編寫特點以及教材內容結構。
    “說建議”包括教學建議、評價建議以及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建議。
    一、說課標:
    首先說課程目標,其中課程的目標包括課程總目標和課程分目標。
    1.小學美術的課程總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表述的。
    2.課程分目標是主要體現(xiàn)在:“造型·表現(xiàn)”“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
    義務教育分為四個學段,第一學段是小學1到2年級,第二學段是小學3到4年級,第三學段是小學5到6年級,第四學段是中學7至9年級。今天我說的教材是小學二年級美術第四冊,屬于第一學段。
    下面我來說一下第一學段“設計·應用”的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設計與工藝的知識、意義、特征與價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知道設計與工藝的基本程序,學會設計創(chuàng)意與工藝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發(fā)展關注身邊事物、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根據(jù)意圖選擇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進行初步的設計和制作活動,體驗設計、制作的過程,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船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養(yǎng)成勤于觀察、敏于發(fā)現(xiàn)、嚴于計劃、善于借鑒、精于制作的行為習慣和耐心細致、團結合作的工作態(tài)度,增強以設計和工藝改善環(huán)境與生活的愿望。
    3.接下來說本冊書的課程內容目標:
    造型·表現(xiàn):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表現(xiàn)所見、所聞、所感、所想,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設計·應用:觀察身邊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狀與用途的關系。嘗試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和制作。
    欣賞·評述:觀察自然景物和學生感興趣的美術作品,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感受。
    綜合·探索:讓學生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或學科內容結合的方式,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表演和展示,并發(fā)表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
    二、說教材:
    下面,我將從編寫體例、內容結構、編寫特點、立體整合來說教材,首先請大家和我來看教材的編寫體例。
    課本開篇目錄,然后是油畫欣賞《熱帶颶風和虎》,后是教材內容的設置。
    每一課教學內容的設置都是由課題、教學提示、圖片與范畫的欣賞和作業(yè)提示組成。以第六課《節(jié)節(jié)蟲》為例,左上綠色的大字是課題,其中綠顏色代表了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領域(人美版教材課題以顏色區(qū)分領域)接下來有一些小字是本課的教學內容提示,教學內容提示簡明扼要的概括了學習目標。圖片有兩種:一是民間手工作品圖片或者古代藝術作品圖片,是代表性很強的典型作品,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二是學生作品圖片,在作業(yè)創(chuàng)作中起提示作用,開拓學生思路。左下角給出作業(yè)提示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運用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便于學生進行實踐。后是評一評,給孩子在作業(yè)評價方面起到了指引作用。
    再看本冊書的教材編寫特點,本冊教材有六大特點:
    1.促進學生人格發(fā)展。
    2.以知識與技能為基礎。
    3.貼近生活,富有情趣和啟發(fā)性。
    4.重視參與實踐、鼓勵探究創(chuàng)造。
    5.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
    6.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
    下面請大家和我來看教材的內容結構,本冊教材的內容結構還是圍繞四個學習領域來學習,下面我把各領域向大家展開,四個領域的課業(yè),總體關系比例大致為:造型表現(xiàn)占46%,設計應用占25%,欣賞評述占16%,綜合探索占13%。其中設計應用領域所占課程共計6課。
    第四冊教材設計應用的課程內容:5.太陽6.漂亮的瓶子13.獅子大王
    16.用春天的色彩裝扮自己17.釣魚21.虎頭娃娃
    本冊教材的整合體現(xiàn)在橫向與縱向整合聯(lián)系。橫向整合指本冊書造型表現(xiàn)與設計應用,欣賞評述與綜合探索的彼此之間整合。以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中的第5課《太陽》為例,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欣賞范畫,通過想一想、說一說的小組討論,探究太陽制作的方法,然后動手實踐操作,后通過作業(yè)講評,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對教材中【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教學內容進行縱向的分析闡述:如:一年級下冊的《太陽》,主要表現(xiàn)的是設計造型;二年級下冊的《吊飾》,表現(xiàn)的是造型和功能;三年級下冊的《有趣的造型》,表現(xiàn)的是造型功能,色彩搭配和材質,這種層層深入的內容安排,符合孩子年齡的特點,更有趣味性,孩子們的興趣會更濃。
    三、說建議:
    (一)教學建議
    新課程改革向我們提出如下教學建議。
    1.以觀察和體驗的方式,了解身邊用品的形狀、色彩、尺寸、材料與用途。如第5課《紙盒變家具》,讓學生欣賞不同種類的家具作品欣賞,通過尋找生活中各種廢舊的紙盒,把他們進行合理的運用和創(chuàng)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了紙盒家具的材料和方法。
    2.用畫、撕、剪、粘的方法進行簡單的組合與裝飾,表現(xiàn)自己改進用品的想法。例如:第6課《節(jié)節(jié)蟲》學生在欣賞完手工圖片和老師的示范操作后,就放開手讓他們去做。學生開動豐富的大腦利用現(xiàn)有的材料,一個個形狀奇特的節(jié)節(jié)蟲就做出來了。
    3.嘗試多種媒材,引胖富帆髖艇,體驗設計與制作魄躺硅
    就《吊飾》這一課來說,學生在制作前要對不同材質的吊飾進行了解,所以我就采用了視頻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根據(jù)不同的材質,不同的形狀,運用恰當?shù)姆椒ǎ允止さ男问竭M行表達。
    (二)評價建議:
    美術課程評價的依據(jù)是美術課程標準,美術課程標準為我們提出以下評價要點:
    1.體現(xiàn)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讓學生通過觀察身邊的用品,了解形狀與用造的關系,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講評自己的作業(yè)或講評解決問題的結果來展示自己的觀點,讓學生擁有發(fā)言權。
    2.注重評價方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讓學生嘗試運用2種或2種以上的工具、媒材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顒咏Y束后,評價可以采用個人、小組或團體的方式,既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在學習結束后進行。
    3.注重形式性評價對學生發(fā)展的作用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發(fā)揮想象,認真完成設計和制作活動。對學生美術作業(yè)應采用多樣的評價方法。學生美術作業(yè)評價呈現(xiàn)方式可以是分數(shù)、,可以是評語,也可以采用分數(shù)與等級相結合的方式。
    4.建立教師評價體系,進行自我分析反思。首先對學生正確、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進行肯定,其次,根據(jù)本節(jié)課進行自我分析,總結存在的問題及以后改進的方法。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美術課程標準》從課程資源的空間分布出發(fā),將美術課程資源分為學校資源、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網絡資源四部分。在“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建議”中具體提出了以下幾條建議:
    1、利用學校資源
    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設備與器材,我們每個班都配有電腦,上課時可以播放準備好的多媒體視頻及圖片,也可以在展示臺上進行美術作業(yè)欣賞和評價。
    充分利用美術書籍,利用好周圍的教師參考書、美術雜志、幻燈片和光盤等。
    2、盡可能運用自然環(huán)境資源(如自然景觀、自然材料等)以及上課利用圖片、多媒體等設備呈現(xiàn),課間觀察窗外及校內的自然景色,課外利用寒暑期的家庭旅游活動進行充分的藝術感受和體驗。
    3、利用社會資源,如參加文體活動、節(jié)慶、紀念日、民間藝術展、參觀名勝古跡等。為美術畫展,手抄報展等積累素材。
    4、利用網絡資源,運用電腦技術輔助教學,向學習,欣賞名畫和學生作品,也可以將網絡作為溝通渠道,進行課內外的教學互動。
    結束語:四個學習領域在美術教材中是極為重要的,需要我們美術教師潛心鉆研,孜孜以求,為學生的美術學習提供一個全面發(fā)展的嶄新空間!為學生的生活開拓一個美麗而多彩的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