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至少可以增長知識,去除無知;提高素養(yǎng),除去愚昧;充實生活,豐富精神;滋潤心靈,減少空虛;淡定從容,明辨是非。讀書能使人時時閃爍著生命的光輝,讓人欣賞到不同的生命風景,從而使自己靈魂歡暢,精神飽滿而豐盈。為您提供!更多精彩,盡在,歡迎您的關(guān)注閱讀!
【篇一】
有人說張愛玲的小說除了《傾城之戀》以外,都是杯具的結(jié)尾。在我看來,《傾城之戀》雖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緣,但實則以世俗的表象虛掩了真正的悲涼,越發(fā)比杯具更像杯具。
白流蘇,一個離過婚的女生。在那個曖昧的時代和同樣曖昧的舊上海,離婚是要受道德譴責的。而白公館無疑屬于守舊的那一派,"他們家用的是老鐘,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離了婚的白流蘇,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應錢財盤剝凈盡之后,她的存在無疑成了拖累和剩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生的懷抱以外,恐怕再無其他了。
范柳原,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加上生活的紙醉金迷,便把"女生看成他腳底下的泥"。感情和婚姻原是他不堅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內(nèi)心深處是渴望安穩(wěn)的。
感情總是發(fā)生在自私的男生和自私的女生之間。就這樣,兩個各懷鬼胎的人遇到一處,展開了一場相互試探的感情攻防戰(zhàn)。白流蘇的目的顯而易見,她期望他能承諾她一紙婚姻。一個男生。而柳指望的是那個安穩(wěn)于是兩人各自為了捍衛(wèi)那一點自由或者追逐物質(zhì)上的算計,相互不妥協(xié)。當最后有一天,精神上追求再尋不到現(xiàn)實的依托時,兩個人方始彼此親近。
在連續(xù)的試探之后,流蘇沒有尋到半點進展,可見她不惜為爭取婚姻冒了極大的險。此時,心跡更是表露無疑,思忖再尋個職業(yè),也怕自貶了身價,被柳原瞧不起,"否則他更有了借口。拒絕和她結(jié)婚了。"權(quán)衡的結(jié)果是:"無論如何得忍些時"。這是在和自己打賭。她并不見得有多大勝算的把握。如果柳原還再來找她,就算贏了一步,這是她此時的底線。果然,過了些時日,香港來了電報。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許多,也將自己放開了些,同他上了床,雖然不見得是主動,但也并沒有拒絕。然而,此時,"他們還是兩個不相干的人,兩個世界的人"。
人說"若能以婚姻的形式理解一個女生,心里必定會沉潛下來很多東西",也許這就是白流蘇期翼的那一點點"真"。
在《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只是一個生長在大家庭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女子。她離了婚,在一個特定的機會下結(jié)識了范柳原。我一向很喜愛這段話:"在日常世界里,他們間存在一場征服的戰(zhàn)爭,他們內(nèi)心明爭暗斗。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她只喜愛他用更優(yōu)厚的條件前來議和。但是在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誰知道是什么因,什么果?誰知道呢,也許就是正因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也許流蘇是幸運的,一場陷落讓她等到了一個男生,一段婚姻。然而這終究是偶然的,正如張愛玲所說"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么圓滿的收場。"一個女生,把命運當作賭注,想來沒有什么比這更可悲的了。
【篇二】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作品,原來就讀過此書,可是早就忘的差不多了,最近看了根據(jù)同名小說《傾城之戀》拍攝的長篇電視連續(xù)劇,不僅重溫了故事情節(jié),而且劇中的人物形象也鮮活起來。
《傾城之戀》反應的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上海。
祖上曾盛極一時、如今家道中落的前清翰林白家六小姐白流蘇嫁給當時上海灘數(shù)一數(shù)二的暴發(fā)戶唐家的少爺唐一元,唐老爺骨子里根本看不起白家因循守舊、死要面子的做派,唐一元婚后依然游手好閑、拈花惹草,白流蘇奔波于兩家的同時,還要應對丈夫的風流新聞,心力交瘁。
經(jīng)歷夫妻冷戰(zhàn)、一元納妾、腹的孩也意外流產(chǎn)、協(xié)議回娘家、家人算計、自殺、離婚等等,流蘇深感寒心。
偶遇印尼富商范天和的私生子范柳原,白流蘇的種種表現(xiàn)令范柳原莫名心動。對白流蘇念念不忘,于是倆人間演繹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給我印最深的還是白流蘇,這是個受過良好教育、有著較高素質(zhì)、又很有情感、語言得體、溫柔善良、賢惠端莊、更具大家閨秀風范的女性,在那個年代真的是少少之又少,難能可貴……
但是好人不一定有好的命運,人生的道路不一定順暢。白流蘇就是這樣的命運。盡管她有著很高的素質(zhì)、優(yōu)雅的外表、堅韌的性格,但是偏偏遇到一元這個不爭氣的男人,遇到母親守舊、一家子自私自利、又庸俗迂腐的哥哥嫂子……讓其受盡生活之苦。
在牢籠般的生活中,白流蘇一直在跟命運抗爭著??吹揭辉粚W好,她學起跳舞做舞女,希望拉回一元。面對唐家對其設(shè)置的障礙,她找
來警察,只為了叫開大門。為了獲得自由,她不畏懼唐家的要挾,找來記者,只為了制造氛圍逼迫唐家離婚……凡此種種,盡管似乎不符合她書香門第出身的女子,但是,在那個年代她不得不用一種看似荒唐的做法來對付令其痛苦的婆家及婆家人。而在關(guān)鍵時刻,她卻大義救出一元。她的沉穩(wěn),她的深明大義,她的外柔內(nèi)剛,讓人折服。
故事結(jié)尾還是好的,白流蘇和范柳原經(jīng)過曲折最后,有情人終成眷屬。真是扣了主題《傾城之戀》。
白流蘇的扮演者陳數(sh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前我曾看過她演的電視劇《暗算》,非常出色。
《傾城之戀》中陳數(shù)飾演的白流蘇更是精彩絕倫,陳數(shù)簡直把白流蘇演活了,我覺得陳數(shù)的年齡和氣質(zhì)都和白流蘇吻合,她的旗袍也是別有一番韻味。
【篇三】
小說《傾城之戀》中“傾城”的意思指的是“城市淪陷”這一事件,所以小說的重點是:在“傾城”的時候,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戀。
之所以“傾城”這個時間和事件那么重要是因為,只有在那個時候,男主人公范柳原和女主人公白流蘇之間才產(chǎn)生了最純粹的愛。為什么這么說呢?在我看來,首先白流蘇之所以想要和范柳原談戀愛是因為想找一個有錢有地位的男人,和他結(jié)婚,獲得經(jīng)濟上的保障,愛不愛對她來說并不重要。而范柳原是愛白流蘇的,但這份愛還不夠純粹,里面有很多自私的東西。小說里就有寫到他對白流蘇說:“我不至于那么糊涂。我犯不著花了錢娶一個對我毫無感情的人來管束我”。他知道自己喜歡白流蘇,知道這樁婚姻對她的重要性,但是他不想做這種劃不來的事,娶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因為他對愛情有著高標準的要求,也因為他對白流蘇的真心還不夠。在“傾城”的時候,“他們把彼此看得透明透徹,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在苦難面前,他們終于互相敞開心扉,讀者也終于能感受到一點他們之間愛情的溫暖和真誠。我記得有位老師說過,張愛玲是不相信愛情的,她筆下的愛情多是悲涼的,不完滿的。我想這個故事也一樣,且不說他們倆在“傾城”前那互相猜忌,步步為營的戀愛,即使是“傾城”那一刻出現(xiàn)的真愛的火花也是不能長久的,只能讓他們“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小說中“柳原現(xiàn)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那是值得慶幸的好現(xiàn)象,表示他完全把她當做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順的妻。然而流蘇還是有點惆悵”這段話已經(jīng)是一個暗示了。因為戀愛不易,婚姻更不易,結(jié)婚以后,愛情由熱烈變得平淡再轉(zhuǎn)化為親情的這一過程,更是對雙方的一個巨大考驗。
另外小說也反映了張愛玲對舊社會封建思想的批判和女權(quán)主義思想。白流蘇出生的家庭,居住的白公館就是封建社會的縮影。因為生于望族,流蘇始終放不下身段,即使在家里長期受氣也不愿“尋個低三下四的職業(yè)”,怕“失去了淑女的身份”。家中的女子生下來也不過是等著嫁戶好人家,她們沒怎么受過教育,也沒有謀生的本領(lǐng),這就是舊社會女性的生活地位。白公館用的是老鐘,比上海所有人的都慢一個小時,這是在暗示白公館里面的人是墨守成規(guī)的,落后于時代的,他們還在用舊社會的標準來衡量女性。白流蘇離婚是因為前夫經(jīng)常打她,但是家人并不重視,反而更在乎她是一個“離過婚的女人”的事實,從后來兄嫂們對她的冷言冷語可以看出這個家里家庭成員間的冷漠。所以白流蘇奮力想要離開這個家,即使沒有愛也想和范柳原結(jié)婚,這是個多么無奈而又悲壯的舉動,她愿意用自己的一生來做賭注。當范柳原發(fā)來電報讓她第二次去香港時,老太太讓她去,她為自己的身份變得如此下賤,仿佛是范柳原可以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而感到悲傷,但是她沒有辦法,她沒有青春可以再消耗了,只能在家庭的壓力下屈服。這段描寫令人感到心酸。其實現(xiàn)在也存在很多這樣的情況,很多人為了滿足家人的期望與不愛的人結(jié)婚,很多人給“孝順”一詞道德綁架,在父母的催婚下倉促結(jié)婚。之前看愛奇藝一檔辯論節(jié)目《奇葩說》里面就有討論過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張愛玲對于被束縛于舊婚姻思想和制度下的女性給予了同情和理解,從她塑造的白流蘇這一角色中可以看出一點反抗精神,一點懂得爭取相對的幸福的可貴。同時小說也告訴了讀者,女性應該有獨立的人格和經(jīng)濟能力,掙脫傳統(tǒng)婚姻思想和制度的束縛。
【篇一】
有人說張愛玲的小說除了《傾城之戀》以外,都是杯具的結(jié)尾。在我看來,《傾城之戀》雖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緣,但實則以世俗的表象虛掩了真正的悲涼,越發(fā)比杯具更像杯具。
白流蘇,一個離過婚的女生。在那個曖昧的時代和同樣曖昧的舊上海,離婚是要受道德譴責的。而白公館無疑屬于守舊的那一派,"他們家用的是老鐘,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離了婚的白流蘇,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應錢財盤剝凈盡之后,她的存在無疑成了拖累和剩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生的懷抱以外,恐怕再無其他了。
范柳原,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加上生活的紙醉金迷,便把"女生看成他腳底下的泥"。感情和婚姻原是他不堅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內(nèi)心深處是渴望安穩(wěn)的。
感情總是發(fā)生在自私的男生和自私的女生之間。就這樣,兩個各懷鬼胎的人遇到一處,展開了一場相互試探的感情攻防戰(zhàn)。白流蘇的目的顯而易見,她期望他能承諾她一紙婚姻。一個男生。而柳指望的是那個安穩(wěn)于是兩人各自為了捍衛(wèi)那一點自由或者追逐物質(zhì)上的算計,相互不妥協(xié)。當最后有一天,精神上追求再尋不到現(xiàn)實的依托時,兩個人方始彼此親近。
在連續(xù)的試探之后,流蘇沒有尋到半點進展,可見她不惜為爭取婚姻冒了極大的險。此時,心跡更是表露無疑,思忖再尋個職業(yè),也怕自貶了身價,被柳原瞧不起,"否則他更有了借口。拒絕和她結(jié)婚了。"權(quán)衡的結(jié)果是:"無論如何得忍些時"。這是在和自己打賭。她并不見得有多大勝算的把握。如果柳原還再來找她,就算贏了一步,這是她此時的底線。果然,過了些時日,香港來了電報。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許多,也將自己放開了些,同他上了床,雖然不見得是主動,但也并沒有拒絕。然而,此時,"他們還是兩個不相干的人,兩個世界的人"。
人說"若能以婚姻的形式理解一個女生,心里必定會沉潛下來很多東西",也許這就是白流蘇期翼的那一點點"真"。
在《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只是一個生長在大家庭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女子。她離了婚,在一個特定的機會下結(jié)識了范柳原。我一向很喜愛這段話:"在日常世界里,他們間存在一場征服的戰(zhàn)爭,他們內(nèi)心明爭暗斗。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她只喜愛他用更優(yōu)厚的條件前來議和。但是在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誰知道是什么因,什么果?誰知道呢,也許就是正因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也許流蘇是幸運的,一場陷落讓她等到了一個男生,一段婚姻。然而這終究是偶然的,正如張愛玲所說"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么圓滿的收場。"一個女生,把命運當作賭注,想來沒有什么比這更可悲的了。
【篇二】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作品,原來就讀過此書,可是早就忘的差不多了,最近看了根據(jù)同名小說《傾城之戀》拍攝的長篇電視連續(xù)劇,不僅重溫了故事情節(jié),而且劇中的人物形象也鮮活起來。
《傾城之戀》反應的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上海。
祖上曾盛極一時、如今家道中落的前清翰林白家六小姐白流蘇嫁給當時上海灘數(shù)一數(shù)二的暴發(fā)戶唐家的少爺唐一元,唐老爺骨子里根本看不起白家因循守舊、死要面子的做派,唐一元婚后依然游手好閑、拈花惹草,白流蘇奔波于兩家的同時,還要應對丈夫的風流新聞,心力交瘁。
經(jīng)歷夫妻冷戰(zhàn)、一元納妾、腹的孩也意外流產(chǎn)、協(xié)議回娘家、家人算計、自殺、離婚等等,流蘇深感寒心。
偶遇印尼富商范天和的私生子范柳原,白流蘇的種種表現(xiàn)令范柳原莫名心動。對白流蘇念念不忘,于是倆人間演繹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給我印最深的還是白流蘇,這是個受過良好教育、有著較高素質(zhì)、又很有情感、語言得體、溫柔善良、賢惠端莊、更具大家閨秀風范的女性,在那個年代真的是少少之又少,難能可貴……
但是好人不一定有好的命運,人生的道路不一定順暢。白流蘇就是這樣的命運。盡管她有著很高的素質(zhì)、優(yōu)雅的外表、堅韌的性格,但是偏偏遇到一元這個不爭氣的男人,遇到母親守舊、一家子自私自利、又庸俗迂腐的哥哥嫂子……讓其受盡生活之苦。
在牢籠般的生活中,白流蘇一直在跟命運抗爭著??吹揭辉粚W好,她學起跳舞做舞女,希望拉回一元。面對唐家對其設(shè)置的障礙,她找
來警察,只為了叫開大門。為了獲得自由,她不畏懼唐家的要挾,找來記者,只為了制造氛圍逼迫唐家離婚……凡此種種,盡管似乎不符合她書香門第出身的女子,但是,在那個年代她不得不用一種看似荒唐的做法來對付令其痛苦的婆家及婆家人。而在關(guān)鍵時刻,她卻大義救出一元。她的沉穩(wěn),她的深明大義,她的外柔內(nèi)剛,讓人折服。
故事結(jié)尾還是好的,白流蘇和范柳原經(jīng)過曲折最后,有情人終成眷屬。真是扣了主題《傾城之戀》。
白流蘇的扮演者陳數(sh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前我曾看過她演的電視劇《暗算》,非常出色。
《傾城之戀》中陳數(shù)飾演的白流蘇更是精彩絕倫,陳數(shù)簡直把白流蘇演活了,我覺得陳數(shù)的年齡和氣質(zhì)都和白流蘇吻合,她的旗袍也是別有一番韻味。
【篇三】
小說《傾城之戀》中“傾城”的意思指的是“城市淪陷”這一事件,所以小說的重點是:在“傾城”的時候,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戀。
之所以“傾城”這個時間和事件那么重要是因為,只有在那個時候,男主人公范柳原和女主人公白流蘇之間才產(chǎn)生了最純粹的愛。為什么這么說呢?在我看來,首先白流蘇之所以想要和范柳原談戀愛是因為想找一個有錢有地位的男人,和他結(jié)婚,獲得經(jīng)濟上的保障,愛不愛對她來說并不重要。而范柳原是愛白流蘇的,但這份愛還不夠純粹,里面有很多自私的東西。小說里就有寫到他對白流蘇說:“我不至于那么糊涂。我犯不著花了錢娶一個對我毫無感情的人來管束我”。他知道自己喜歡白流蘇,知道這樁婚姻對她的重要性,但是他不想做這種劃不來的事,娶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因為他對愛情有著高標準的要求,也因為他對白流蘇的真心還不夠。在“傾城”的時候,“他們把彼此看得透明透徹,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在苦難面前,他們終于互相敞開心扉,讀者也終于能感受到一點他們之間愛情的溫暖和真誠。我記得有位老師說過,張愛玲是不相信愛情的,她筆下的愛情多是悲涼的,不完滿的。我想這個故事也一樣,且不說他們倆在“傾城”前那互相猜忌,步步為營的戀愛,即使是“傾城”那一刻出現(xiàn)的真愛的火花也是不能長久的,只能讓他們“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小說中“柳原現(xiàn)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那是值得慶幸的好現(xiàn)象,表示他完全把她當做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順的妻。然而流蘇還是有點惆悵”這段話已經(jīng)是一個暗示了。因為戀愛不易,婚姻更不易,結(jié)婚以后,愛情由熱烈變得平淡再轉(zhuǎn)化為親情的這一過程,更是對雙方的一個巨大考驗。
另外小說也反映了張愛玲對舊社會封建思想的批判和女權(quán)主義思想。白流蘇出生的家庭,居住的白公館就是封建社會的縮影。因為生于望族,流蘇始終放不下身段,即使在家里長期受氣也不愿“尋個低三下四的職業(yè)”,怕“失去了淑女的身份”。家中的女子生下來也不過是等著嫁戶好人家,她們沒怎么受過教育,也沒有謀生的本領(lǐng),這就是舊社會女性的生活地位。白公館用的是老鐘,比上海所有人的都慢一個小時,這是在暗示白公館里面的人是墨守成規(guī)的,落后于時代的,他們還在用舊社會的標準來衡量女性。白流蘇離婚是因為前夫經(jīng)常打她,但是家人并不重視,反而更在乎她是一個“離過婚的女人”的事實,從后來兄嫂們對她的冷言冷語可以看出這個家里家庭成員間的冷漠。所以白流蘇奮力想要離開這個家,即使沒有愛也想和范柳原結(jié)婚,這是個多么無奈而又悲壯的舉動,她愿意用自己的一生來做賭注。當范柳原發(fā)來電報讓她第二次去香港時,老太太讓她去,她為自己的身份變得如此下賤,仿佛是范柳原可以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而感到悲傷,但是她沒有辦法,她沒有青春可以再消耗了,只能在家庭的壓力下屈服。這段描寫令人感到心酸。其實現(xiàn)在也存在很多這樣的情況,很多人為了滿足家人的期望與不愛的人結(jié)婚,很多人給“孝順”一詞道德綁架,在父母的催婚下倉促結(jié)婚。之前看愛奇藝一檔辯論節(jié)目《奇葩說》里面就有討論過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張愛玲對于被束縛于舊婚姻思想和制度下的女性給予了同情和理解,從她塑造的白流蘇這一角色中可以看出一點反抗精神,一點懂得爭取相對的幸福的可貴。同時小說也告訴了讀者,女性應該有獨立的人格和經(jīng)濟能力,掙脫傳統(tǒng)婚姻思想和制度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