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美術(shù)老師教案三篇精選

字號:

教師要認真貫徹課標精神,按教材內(nèi)在規(guī)律,結(jié)合學生實際來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教學過程,避免出現(xiàn)知識性錯誤。那種遠離課標,脫離教材完整性、系統(tǒng)性,隨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寫教案的做法是絕對不允許的。一個好教案首先要依標合本,具有科學性。以下是整理的相關(guān)資料,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教學目標:能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大膽地涂繞。
    1、 能按自己意愿涂繞出不同的形象,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2、 在涂繞中感受到繪畫的樂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能按自己意愿,大膽地涂繞出不同的形象。
    教學難點:線條變化的豐富性。
    課前準備:油畫棒或彩筆,鉛畫紙。
    教學過程:
    一、回憶童年,激發(fā)興趣。
    1、小時候,你們在墻上涂畫過嗎? 2、有沒有被老師或家長批評過嗎? 3、今天,老師給大家一個機會,讓小朋友們盡情的涂,有可能老師還會表揚你呢? 4、請幾個小朋友上黑板上來涂,其余同學在紙上涂。5、你覺得黑板上涂了些什么呀?
    二、以趣導學
    1、 觀察、思考,你看上面黑板上的小朋友畫的像什么呀?能不能把它們添幾筆,使它成為我們生活中熟悉的形象? 2、 試一試,請小朋友上黑板演示。 3、 比一比,看一看,打開課本欣賞。 A、你認為它們好在哪里? B、看了這些畫,你認為還可以涂繞出什么? C、請學生在自己的紙上涂繞。 (表揚大膽的小朋友。)
    三、交流。
    四、 布置作業(yè)
    1、小小組合作完成一張畫,小小組自己確定主題。 2、 學生大膽用線創(chuàng)作。
    五、教師巡回輔導。 重點是指導膽小的學生。
    六、點評 你認為誰畫得好?好在哪里?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利用色彩、粗細、疏密、節(jié)奏不同的點、線及細小的形狀、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情感性目標:嘗試體驗下雨給人與動物帶來的不同感受。
    能力性目標:鍛煉學生以動作、線條再現(xiàn)情景的能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回憶下雨的情景,感受人間親情、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
    教學難點:用色彩、粗細、疏密、節(jié)奏不同的點、線及細小的形狀、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不同的雨,表達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具準備:雨的詩歌、〈小雨沙沙〉歌曲磁帶、學生范作。
    教學過程:
    一、 兒童歌曲〈小雨沙沙〉導入。
    學生跟著樂曲邊唱邊做動作(一年級音樂課已教過這首歌)
    二、引導學生討論歌曲里面下雨了種子會怎么樣?
    三、 欣賞兒童詩歌《下雨了》,說說小動物們下雨了怎樣躲雨。
    師朗誦: 下雨了! 下雨了!下雨了! 小螞蟻躲在大蘑菇下, 它說,蘑菇就是他的傘。 下雨了!下雨了! 小青蛙躲在大荷葉下, 它說,荷葉就是它的傘。 下雨了!下雨了! 小蟲躲在大樹下, 它說,樹葉就是它的傘。 下雨了!下雨了! 小弟弟快過來, 讓我為你撐起一把小傘。
    四、引導學生回憶下雨時的情景。(小組討論交流) 1、 自然界的變化。 2、 人怎樣躲雨。 3、 下雨給你帶來什么感受。
    五、雨中情景模仿表演。(個別學生上臺表演)
    六、欣賞一組表現(xiàn)雨中情景的畫。 1、 書本中的插圖。 2、 優(yōu)秀學生范畫。
    七、同桌討論怎樣畫雨中情景。
    八、集體交流。
    九、學生作業(yè)。(自選繪畫材料,運用多種方法表現(xiàn)。)
    十、作業(yè)展示、評比。
    十一、課堂小結(jié)。
     【篇三】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石子、沙子,瓶蓋、罐子或一些體育用具,集體排列立體圖形。 2、啟發(fā)學生利用各種材料表現(xiàn)具象與抽象物體的造型。體驗材料的美感。 3、強調(diào)在排列創(chuàng)作過程中,發(fā)揚集體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觀察各種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發(fā)對工具和材料的聯(lián)想。
    教學難點: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課前準備:師生共同收集可樂罐、沙、石、瓶蓋、體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二、導入新課:
    師生共同交流所準備的物品,及所帶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體和造型。 人教版小學美術(shù)一年級上冊教案全集
    三、講授新課:
    1、思考與討論階段 分組展示自己所具備的物品,引導學生思考座談、開展積極想像,怎樣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組集體一起排列出新穎的立體造型。 2、發(fā)展階段 人人參與,把瓶罐重疊或向四周擴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種抽象或具象的圖案與造型。通過組與組參觀,相互補充,拓寬思路,了解自己小組所設計排列作品的優(yōu)點與不足,進行修改。 3、收拾與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學生收拾整理好工具與材料,保持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
    四、課后拓展
    1、運用所學到的排列方法,在課后回家利用各種物品進行排列組合各種圖形的練習。 2、在排列時,要大膽想像。造型的內(nèi)容,材料的運用應更豐富更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