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故事500字【三篇】

字號:

古代寓言故事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jié)構(gòu)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無生物。多借用比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而還需要自己去理解,思考,這就是和西方寓言的不同之處。以下是分享給大家的古代寓言故事500字,希望大家喜歡!
    
棘刺尖兒上雕猴子

    燕王到處張貼榜文,征求身懷絕技的能工巧匠。有個衛(wèi)國人來應(yīng)征,自稱能在荊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靈活現(xiàn)的猴子。燕王聽說他有這樣超群的技藝,高興極了,立刻給他極其豐厚的待遇,供養(yǎng)在身邊。過了幾天,燕王想看看這位巧匠雕刻的藝術(shù)珍品。那個衛(wèi)國人說:“國君要是想看的話,必須依我兩個條件:一,半年之內(nèi)不入后宮與后妃歡聚;二,不喝酒,不吃肉。然后選一個雨晴日出的天氣,在半明半暗的光線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兒上雕刻的猴子?!毖嗤跻宦犨@些條件,沒法照辦,只能繼續(xù)用錦衣玉食把這個衛(wèi)國人供養(yǎng)在內(nèi)宮,卻始終沒有機會欣賞到他刻制的珍品。宮內(nèi)有個鐵匠聽到了這件事,不禁暗暗發(fā)笑。他就對燕王說:“我是專門打制刀 具的。誰都知道,再小的刻制品也要用刻刀才能雕削出來,所以,雕刻的東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如果棘刺的尖兒細到容不下最小的刀刃,那就沒法在上面雕刻。請國王檢查一下那位工匠的刻刀,就可以知道他說的話是真是假了?!贝笸跻宦?,如夢方醒,立即把那個衛(wèi)國人找來,問道:“你在棘刺尖兒上雕刻猴子,用的是什么工具?”衛(wèi)國人回答:“刻刀?!毖嗤跽f:“請把你的刻刀拿給我看看?!毙l(wèi)國人一聽就慌了神,借口說到住處去取刻刀,溜出宮門逃跑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的愚公,年紀將近90歲,面對著山居住。他苦于山區(qū)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可以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借您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山丘也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么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眾人紛紛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庇谑怯薰珟ьI(lǐng)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掘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太不聰明了!就憑你余留的歲月和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擔心什么挖不平?”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這個故事從前也和別的普通寓言一般,鮮為人知。自從毛 澤 東主席在一次講話中,提到了這個故事后,就變得家喻戶曉。通過寫智叟的膽小怯弱反襯了愚公的堅持不懈,把“愚”和“智”作對比告訴人們,無論遇到什么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紀昌學射

    甘蠅是古代出名的神箭手。只要他一拉弓,射獸 獸倒,射鳥鳥落。飛衛(wèi)是甘蠅的學生,由于勤學苦練,他的箭術(shù)超過了老師。有個人名叫紀昌,慕名來拜飛衛(wèi)為師。飛衛(wèi)對他說:“你先要學會在任何情況下都不眨眼睛。有了這樣的本領(lǐng),才能談得上學射箭?!奔o昌回到家里,就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織布機下,兩眼死死盯住一上一下快速移動的機件。兩年以后,即便拿著針朝他的眼睛刺去,他也能一眨不眨了。紀昌高興地向飛衛(wèi)報告了這個成績。飛衛(wèi)說:“光有這點本領(lǐng)還不行,還要練出一副好眼力。極小的東西你能看得很大,模糊的東西你能看得一清二楚。有了這樣的本領(lǐng),才能學習射箭?!奔o昌回到家里,就捉了一只虱子(虱,shī),用極細的牛尾巴毛拴住,掛在窗口。他天天朝著窗口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它瞧。十多天過去了,那只因干癟而顯得更加細小的虱子,在紀昌的眼睛里卻慢慢地大了起來;練了三年以后,這只虱子在他眼睛里竟有車輪那么大。他再看看稍大一點的東西,簡直都象一座座小山似的,又大又清楚。紀昌就拉弓搭箭,朝著虱子射去。那支利箭竟直穿虱子的中心,而細如發(fā)絲的牛尾巴毛卻沒有碰斷。紀昌高興極了,向飛衛(wèi)報告了這個新的成績。飛衛(wèi)連連點頭,笑著說:“功夫不負苦心人,你學成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