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是一個人成長與成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比智商更能決定一個人事業(yè)的成功與家庭的幸福。當(dāng)代家庭教育、學(xué)校教育往往重視智力的投資和開發(fā),卻忽視了情商對孩子的影響。那么如何提升孩子的情商呢?如何高情商的處理問題?下面教您一些實用的方式,供您參考。
【一】道歉-如果你做錯了,請說對不起
這個可能是孩子們最熟悉的方式了。雖然是常識,可能很多大人都未必做得到。
【二】分享-把東西平分給別人
這也是我們經(jīng)常教育孩子們的。
【三】折衷-找到一個辦法讓每人都得到一點他們要的
這個方式越長大就越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最需要學(xué)習(xí)掌握。從小就讓孩子意識到不一定每個問題/爭端都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有時我們家長覺得孩子還小,為了不讓孩子失望,去盡力滿足他們的要求,其實還不如從小就讓她們知道每個人都需要有能退一步的心胸。
【四】置之不理-不去對問題給予關(guān)注
第一眼看到我的反應(yīng)是,怎么老師把這個也作為解決方式之一?后來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這是一個很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有好幾次姐妹倆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鬧變扭,姐姐伶牙利嘴故意挑妹妹的刺,妹妹哭著來告狀,我在教育姐姐的同時,正好告訴妹妹,對那些針對你的并不真實公平的評論,你正好用方法四啊,不理她就好。當(dāng)然一開始她不能接受,但是慢慢內(nèi)心就越來越強大了。
【五】尋求幫助-找朋友或者大人幫忙
二寶不止一次告訴我她有幾個好朋友在同學(xué)間起紛爭時真的會幫忙調(diào)停,告訴雙方冷靜下來,讓我對一年級的孩子的情商刮目相看。
【六】躲避-避開問題發(fā)生的地方
雖然看著不象是正面解決問題的方式,但是有時的確需要運用這個方式,特別是問題發(fā)生地方有危險時,從小讓孩子們知道,處理問題不等于一味的迎頭而上。
【七】推遲-等過一會再來討論這個問題
很多時候一時氣頭上大家都不能理性對待問題,所以等一等的確是個好方法。二寶說老師還教了她們好幾個讓自己冷靜下來的有趣方式,其中包括幾個不同的呼吸方式,我們會在明天的“美國式成長”微視頻道中為大家演示。還有一個是指定一種喜歡的潤膚露作為“冷靜霜”Calm-downLotion/QuietLotion,如果要發(fā)脾氣了,別人可以問你要不要涂一下這種“冷靜霜”,幫助自己平靜下來。二寶教室里老師那里就有一瓶這樣的神奇潤膚露,如果有哪個小朋友發(fā)脾氣了,別的孩子或者老師就可以建議他去涂一點“冷靜霜”,然后坐在小板凳上思過一下。通常孩子們被涂潤膚露這件事情所吸引,又因為“冷靜霜”的心里暗示,孩子們一下就忘記了剛才的脾氣。
【八】談判-想出一個大家都同意的辦法
這么小的孩子能懂談判是什么嗎?但是老師一點不怕她們不懂,而是給他們一些實際場景來解釋。比如一個孩子想要玩另一個孩子正在玩的玩具,如果直接搶過來,就不是一個“雙贏的”結(jié)果。但是如果一個孩子學(xué)會“談判”,用自己的另一個玩具去交換,提出“等你玩好了,你可以讓我玩你的玩具,你可以玩我的這個,好嗎?”這樣雙贏的方案,談判成功得到他要的玩具的機會就大大增高,并且證明他的情商大大的高啊。
【九】談心-互相輪流告訴對方自己的感受
能用語言準(zhǔn)確真實表達(dá)自己的感受是情商中很大一部分。記得寶寶們在兩三歲上幼兒園時老師就經(jīng)常說一句話“Useyourwordsplease!"翻成中文就是“請用語言表達(dá)出來”,因為孩子們小的時候語言能力還沒有培養(yǎng)好,很習(xí)慣動不動用手搶玩具,打人,其實也是出于自己的需求。不同于一般老師家長的簡單粗暴教育方式喊一聲“某某不要打人!”,邀請孩子用語言表達(dá)他正真意圖,從小引導(dǎo)孩子們的感情表達(dá)能力,我覺得更勝一籌,而且孩子會終身收益。
【十】隨機-1-10中隨便選個數(shù)或者石頭剪刀布
有時面臨無法選擇的問題,這也的確是個有效的方法哦。
【十一】輪流-每人都得到一次機會來做這件事
孩子們中的爭執(zhí)大半來源于爭搶機會,所以讓孩子們記住這個雖然簡單但很有用的方式吧。
【十二】去做點別的-找件別的事做做
有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孩子們都喜歡一窩蜂,要么都不玩,要么都搶著玩同一個玩具。這是告訴孩子們,有時和別人不一樣,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呢。
其實這些都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真正實際生活中可能需要用到的解決問題方式。
老師告訴孩子們有時需要用到好幾個方式來解決問題,并且設(shè)置一些場景來讓孩子們思考可以用哪幾種方式,讓孩子們演出來練習(xí)和感受,并慢慢養(yǎng)成習(xí)慣。我作為家長不僅可以在家里也提醒孩子不時去運用這些不同方式,自己也覺得對于處理家庭關(guān)系很有用呢。
我其實最欣賞的是老師并不粉飾一些“高大上”的理想化的解決方式,比如一定要“把好的東西讓給別人”(小時候的孔融讓梨就有點這個意思),或者一定要“直面問題”,“勇于助人”。相反的老師很客觀的有條理地把各種可能的解決方式都放在孩子面前,讓她們知道這些方式?jīng)]有“貴賤之分”,只有在不同問題的情景下適合性。老師給孩子們從小提供這套實用的生活“工具”,陪伴他們一路成長,我覺得真是個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