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漢族,出生于楚國丹陽,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nèi)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汩羅江懷石*,端午節(jié)據(jù)說就是他的忌日。他寫下許多不朽詩篇,成為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在楚國民歌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他創(chuàng)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xué)獨樹一幟,與《詩經(jīng)》并稱“風(fēng)*”二體,對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積極影響。
《楚辭》篇名。包括9篇作品。依王逸《楚辭章句》的次序是:《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頌》、《悲回風(fēng)》。這9篇的作者,王逸都定為屈原。
關(guān)于《九章》各篇的寫作時、地問題,王逸認為它們都是屈原流放于江南時所作;朱熹則認為“非必出于一時之言也”(《楚辭集注》)。細觀《九章》各篇內(nèi)容,朱說較符合作品實際。至于《九章》中各篇的具體寫作時間及其排列次序,明代黃文煥,清代林云銘、蔣驥及現(xiàn)代楚辭學(xué)者各有考訂,說法不一。
《桔頌》一般認為是屈原早期的作品,通篇就桔的形象和特征作出擬人化的描寫,可以看成是作者人格和個性的縮影。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更壹志兮。
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圓果摶兮。
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精色內(nèi)白,類任道兮。
紛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爾幼志,有以異兮。
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
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
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
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
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愿歲并謝,與長友兮。
淑離不*,梗其有理兮。
年歲雖少,可師長兮。
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