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上冊美術課件

字號:

教學課件輔助教學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和求知欲,然而多媒體教學的格式化、定義化、程序化的特點,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小學二年級上冊美術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
    
《神奇的小畫冊》

    教學目標:
    1.巧妙構思、大膽繪制小畫冊。
    2.在欣賞、制作、游戲的過程中,體驗美術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掌握折、剪、畫等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畫冊內容的發(fā)散。
    教學準備:
    1.教師用具:電教媒體、教學課件、剪刀、彩色筆等。
    2.學生用具:剪刀、彩色筆等。
    教學方法:發(fā)現法、觀察法、討論法、演示法。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明確學習目標。(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觀察、發(fā)現小畫冊神奇之處)
    1.欣賞小畫冊,并分析其制作的特殊性。
    2.板書課題:神奇的小畫冊
    (二)探究質疑,嘗試了解折制方法。(探究性學習。第一部分:師生探討;第二部分:學生實踐研究)
    1.討論:神奇小畫冊是怎樣制作的呢?
    2.請學生上臺來嘗試折。
    3.運用媒體直觀了解折法。
    (三)教師示范,解決折剪處添畫、銜接問題。
    師生互動制作小畫冊。
    提示:剪部位與小畫冊變化中的聯(lián)系。
    (出示例圖進行說明)
    1.頭與身體的變化。
    2.上半身與下半身的變化。
    (四)拓展思維發(fā)散,分組進行添畫比賽。(通過討論、比賽、欣賞,使學生思維更活躍,同時鞏固銜接問題)
    1.討論:小畫冊除了畫人物之外,還能畫什么?
    2.分組比賽:各組同學按座位順序逐個上臺輪流畫。
    3.評析作業(yè),解決銜接問題。板書:巧妙銜接。
    4.欣賞畫冊,鞏固知識。
    (五)學生自主表現,教師指導。(明確作業(yè)要求,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表現)
    1.作業(yè)要求:運用折、剪、畫等方法制作一本神奇小畫冊。
    2.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
    (六)相互賞析評價,總結下課。(通過相互賞析評價,滿足學生表現欲望)
    1.師生開展評述交流活動。
    2.教師總結。
    
《小蝌蚪》

    教學目標:
    1、通過課堂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小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外形特征。
    2、明確基本的色彩,構圖,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聯(lián)想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3、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互助互愛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驗生活的情趣。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根據預置情景故事,通過自己的聯(lián)想,把故事的結果用畫筆表現出來。
    教學準備:投影圖例,學生作品圖片,繪畫工具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1、教師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那么,我們來旅游的故事,這次蝌蚪會怎樣?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引導學生分小組仔細觀察圖片,邊觀察邊互相說一說。
    3、討論并說一說對圖片的理解和認識。
    二、交流與啟發(fā)。
    1、請每個小組推薦1—2學生,交流對圖片的理解和認識。
    2、教師鼓勵,總結圖片(前3張圖片分別是故事發(fā)展經過,第4張是結果?那么結果如何?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聯(lián)想,勾畫結果。)
    3、相互討論與交流。
    三、欣賞與借鑒
    1、教師出示學生作品圖片。學生欣賞。
    2、學生分小組討論,這些小畫家畫的怎么樣?
    3、學生推薦交流。
    四、創(chuàng)意與繪畫
    1、通過剛才欣賞學生作品畫,學習創(chuàng)作方法。
    2、結合你的聯(lián)想,可以怎樣進行有趣的描繪?
    3、教師作業(yè)布置:
    ①根據主題的所看、所感、所想,進行想象、聯(lián)想、集體創(chuàng)作有趣的影子畫。
    ②鼓勵學生要有與眾不同的聯(lián)想,將根據聯(lián)想創(chuàng)作評出四幅作品
    4、生利用繪畫工具開始聯(lián)想創(chuàng)作
    5、教師巡回指導,及時鼓勵、相互學習。
    五、評價與拓展
    1、指導每個小組參觀其他小組的作業(yè),評價每小組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評出作品。
    2、思考: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的認識?
    (2)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想不想再畫一些其它的故事性個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