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寒假填空練習題

字號:

數(shù)學不像語文、英語這些語言類學科,數(shù)學在你了解公式等后,需要通過練習,舉一反三,不斷拓展和提升自己見解。放假期間,萬不可過于松懈,為您帶來了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寒假填空練習題,希望對您有用。
     【篇一】
    1、計算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時,先從( )位乘起。
    2、2□×4的積是兩位數(shù),□里大能填( );如果積是三位數(shù),□里小能填( )。
    3、口算200×4時,想:4乘2個( ),得8個( ),就是( )。
    4、一盒《速算卡》有48張,5盒大約有( )張。
    5、105×6的積的中間( )個0,末尾有( )個0。
    6、250×4的積的末尾有( )個0。
    7、88×2×5×8×0=( )。
    8、12 × 8 ( ) × 7 ( ) ×3 ( )。
    9、身份證號碼的第17位數(shù)字是用來表示( ),單數(shù)表示( ),雙數(shù)表示( )。
    10、若201004201表示某小學在2010年入學的四年級二班1號學生,那么20114612表示( )。
    1、郵政編碼有六位數(shù)字組成的,前兩位數(shù)字表示( );前三位數(shù)字表示( );前四位數(shù)字表示( );后兩位數(shù)字表示( )。
    2、長方形的對邊( ),4個角都是( )。
    3、( )圖形( )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4、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 )。
    5、 長方形的周長=( ) 長方形的長=( )
    長方形的寬 =( ) 正方形的周長=( ) 正方形的邊長=( )
    6、一個長方形的寬是3厘米,長是寬的2倍,它的周長是( )。
    7、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28分米,它的邊長是( )。
    8、一個長方形的一組鄰邊的和是16厘米,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 )厘米。
    9、兩個邊長是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后,它的長是( )厘米,寬是( )厘米,周長是( )厘米。
    10、長方形的一條長加上一條寬的長度,正好是這個長方形周長的( )。
     【篇二】
    1、鐘面上有( )根針,走的快的是( )針,走的慢的是( )針。
    2、秒針走5圈,分鐘走( )大格,就是( )分;時針走一圈是( );分鐘走半圈是( )。
    3、一節(jié)課是( )分鐘,課間休息( )分鐘,再加上( )分鐘正好是一小時。
    4、秒針從數(shù)字“3”走到數(shù)字“7”,經(jīng)過的時間是( );分鐘從一個數(shù)字走到下一個數(shù)字,經(jīng)過的時間是( );時針從數(shù)字“1”走到數(shù)字“4”,經(jīng)過的時間是( )。
    5、小明早上7:25從家出發(fā),7:50到達學校,他路上用了( )分鐘。
    6、第一節(jié)課8:05開始上課,8:45下課,第一節(jié)課上了( )分鐘。
    7、人的心跳75次,大約需要( )。
    8、我們所學的時間單位有:( )、( )、( )、( )、( )、( )……。
    9、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 ),它是比( )更小的單位。
    10、小明在運動會上跑100米,所用的時間是15( );小明寫20個字大約需要( )分。
    11、大的兩位數(shù)與小的兩位數(shù)的差是( );小的三位數(shù)與大的兩位數(shù)的和是( );小的兩位數(shù)與大的三位數(shù)的差是( )。
    12、比380少130的數(shù)是( );比380多130的數(shù)是( )。
    13、口算35+34= 想:
    先算:( )+( )=( ) 先算:( )+( )=( )
    后算:( )+( )=( ) 或 后算:( )+( )=( )
    后算:( )+( )=( ) 后算:( )+( )=( )
    14、計算76-34,可以先算( )-( )=( ),再算( )-( )=( )
    15、想一想,括號里大能填幾?
    22+( )< 82 75-( )> 33 ( )-58 < 39
    16、把下面的數(shù)填在相應的括號中。
    (1) 420 609 511 498 399 582
    接近400 接近500 接近600
    ( ) ( ) ( )
    (2) 563 552 547 536 541 558 559
    接近540 接近550 接近560
    ( ) ( ) ( )
    17、試一試,快速圈出下列算式得數(shù)的高位。(2分)
    71-28 ( 5 4 ) 46+27 ( 7 6 )
    57-33 ( 2 1 ) 440+260 ( 7 6 )
    18、一個加數(shù)是168,另一個加數(shù)是59,和是( );被減數(shù)是85,減數(shù)是146,差是( );6個十加9個百再加5個一得( )。
    19、下列哪些算式的結果小于600,在( )里打“√”。
    352+295( ) 186+452( ) 102+497( ) 925-328( )
    20、筆算加減法時要注意:相同( )要對齊,從( )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數(shù)滿十,要向( )位進( )。哪一位上的數(shù)不夠減,要從( )一位退( )再減。
     【篇三】
    1、一瓶可樂,喝了它的2/5,還剩下()。
    2、把1/5,2/5、1/6,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是()﹥()﹥()
    3、一個分數(shù)的分子是9,分母是15,這個分數(shù)是()。
    4、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是這個西瓜的()。
    5、4/8是()個()5/6是()個()8個1/9是()
    6、1-4/7可以看作是()個()減去()個1/7,等于()個()就是()/()。
    7、在()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只鉛筆長16()一頭牛重500()爸爸每天工作8()劉翔跑110米欄要13()
    8、三年一班同學喜歡吃蘋果的有9人,喜歡吃橘子的有8人,這兩種水果都喜歡吃有4人,喜歡吃蘋果、橘子的一共有()人。
    9、果園里有杏樹6棵,桃樹是杏樹的5倍,桃樹有()棵。
    10、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用分數(shù)表示是(),3份用分數(shù)表示是(),讀作(),其中分子是()。
    1、1-2/5,把1看作(),減去()個1/5,得到()個1/5,就是()。
    2、兩個邊長是3厘米的下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周長減少了()厘米。
    3、水果店昨天進了3種水果,今天進了5種水果,今天進的水果中有1種昨天進過,那么水果店兩天一共進了()種水果。
    4、測量從東莞到北京的距離,用()作單位。
    5、一堆小棒有12根,拿出它的,拿出了()根。
    6、要使□4÷7的商是兩位數(shù),□里小填();要使64÷□商是一位數(shù),□里小可以填()。
    7、在一個長是18厘米,寬是12厘米的長方形中剪一個大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厘米,剩下的長方形的周長是()厘米。
    8、李兵家、張越家和新華書店都在濟川路邊,李兵家離新華書店約有400米,張越家離新華書店約有1000米,他們兩家可能相距約()米,也可能相距約()米。
    9、小明從一樓走到三樓用了8秒,照這樣他從一樓走到五樓用()秒。
    10、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5份,其中1份是這個月餅的(),這樣的4份是這個月餅的()。